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干预对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玉先 叶红涛 +3 位作者 魏统国 石玉良 钟伟 张志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23-2525,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治疗对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伴发抑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综合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抗癫痫药物治疗,综合干预组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同时加...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治疗对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伴发抑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综合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抗癫痫药物治疗,综合干预组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同时加用抗抑郁药口服(氟西汀口服,每日20mg),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癫痫患者生存质量量表-31(QOLIE-31)评定。结果:综合干预治疗3个月后患者QOL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抑郁 综合干预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玉先 袁文谋 +1 位作者 李水彬 赖善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疗法,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11例,治愈率...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疗法,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11例,治愈率为55.00%,两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疗法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 鞘内注射给药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癫痫儿童治疗前后认知行为功能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玉先 梁志安 +1 位作者 涂碧芳 王文志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6期540-541,共2页
目的探讨癫痫儿童治疗前后的认知行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各型癫痫儿童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8个月分别进行测验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癫痫儿童治疗后6个月、18个月言语智商(VIQ)、操作智... 目的探讨癫痫儿童治疗前后的认知行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各型癫痫儿童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8个月分别进行测验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癫痫儿童治疗后6个月、18个月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分别为84.3±2.5、88.1±2.4、87.9±2.6和85.9±2.3、99.5±2.6、99.7±2.4,均高于治疗前的80.6±2.7、83.3±2.8、85.2±2.0,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癫痫儿童的VIQ、PIQ及FIQ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但分类、算术、领悟、知识、背数、填图指标治疗前后差别并没有显著性(P>0.05)。癫痫儿童治疗后不同时段的CBCL总分和交往不良、抑郁、多动、攻击性、强迫性等5个行为因子得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癫痫患儿虽然在神经心理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但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尤其是长时间的治疗可使其部分认知功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儿童 治疗前后 功能变化 认知行为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儿童行为量表 神经心理功能 治疗后 行为功能 言语智商 操作智商 治疗时间 CBCL 不同时段 因子得分 不同程度 癫痫患儿 认知功能 对照组 总智商 VIQ FIQ PIQ 显著性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癫痫药物治疗105例随访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玉先 叶红涛 +4 位作者 池晓群 张煜华 魏统国 石玉良 张志益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观察儿童原发性癫痫药物治疗随访中的临床及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结果。方法对62例初诊时长程脑电图有痫样放电的原发性癫痫儿童(初治组)行临床及VEEG随访2年。对43例症状已完全控制3年的原发性癫痫患者(经治组)行撤药前VEEG检查,并... 目的观察儿童原发性癫痫药物治疗随访中的临床及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结果。方法对62例初诊时长程脑电图有痫样放电的原发性癫痫儿童(初治组)行临床及VEEG随访2年。对43例症状已完全控制3年的原发性癫痫患者(经治组)行撤药前VEEG检查,并行2年的临床及VEEG随访。结果初治组77.4%(48/62)的患者临床疗效与VEEG变化相一致,19.4%(12/62)的患者临床疗效好于VEEG,3.2%(2/62)的患者VEEG好于临床疗效。经治组8例(18.6%)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2例(4.7%)在停药的1年后复发。其中5例减药前VEEG有痫样放电波,随访中全部(100%)复发。结论抗癫痫药物控制临床发作有效,VEEG往往亦有改善,VEEG的变化与临床疗效间可不完全一致。减停药前以及随访复查中VEEG有痫样放电波者,复发的风险高。停药后的第1年内是临床复发的高风险期。建议在抗癫痫治疗中、减停药前均应作VEEG复查,并于停药后继续作临床及VEEG随访1~2年为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脑电图 儿童 原发性癫痫 复发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38例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玉先 罗伟文 +1 位作者 李水彬 涂碧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41-144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7、14、21、28、35、42天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7、14天周围血CD4+、CD8+细胞和CD4+/CD8+比...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7、14、21、28、35、42天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7、14天周围血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健康对照组低(P<0.01),而第35、42天的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第7、14天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第21天开始逐渐恢复,第35天基本恢复正常,提示急性脑出血后预防感染的重点时期是发病后35d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脑出血患者 动态变化 CD4^+/CD8^+比值 CD8^+T淋巴细胞 CD8^+细胞 健康对照组 细胞免疫功能 急性脑出血 发病后 临床意义 动态检测 预防感染 外周血 周围血 显著性 恢复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玉先 赖善国 +1 位作者 李水彬 涂碧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治疗组和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88.9% ,对照组则为 5 5 .9% (P <0 .0 5 )。结论 本疗法对结核性脑膜炎有效且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 鞘内注药 结核性脑膜炎 疗效
下载PDF
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鞘内注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17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玉先 赖善国 +1 位作者 李水彬 涂碧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鞘内注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为配伍因素将病人分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鞘内注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 目的:探讨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鞘内注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为配伍因素将病人分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鞘内注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好转4例,无效或死亡3例;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6例,无效或死亡6例,两组的临床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疗法安全且能进一步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引流 脑脊液 鞘内注药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不良反应
下载PDF
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儿童癫痫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玉先 叶红涛 +5 位作者 池晓群 魏统国 刘裕芳 袁文谋 张志益 邹友权 《现代医院》 2008年第4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4年11月-2007年9月在我院癫痫专科门诊就诊的具有发作性症状儿童病例845例,其中拟诊癫痫554例,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291例,全部病例均作常规脑电图...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4年11月-2007年9月在我院癫痫专科门诊就诊的具有发作性症状儿童病例845例,其中拟诊癫痫554例,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291例,全部病例均作常规脑电图(EEG)和24h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拟诊癫痫554例,经24h动态脑电图检查,结合其临床表现,确诊为癫痫491例;而拟诊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291例,经24h动态脑电图检查,结合其临床表现,276例被除外癫痫。结论24hAEEG是鉴别诊断儿童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可靠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电描记术 24H动态脑电图 儿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玉先 李水彬 +1 位作者 赖善国 涂碧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302-303,共2页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脑出血组:自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共收集住院的脑出血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3~82岁,平均65.01±8.72岁.
关键词 脑出血 T淋巴细胞亚群 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 外周血
下载PDF
睡眠相关性癫痫儿童全夜自然睡眠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玉先 叶红涛 +5 位作者 池晓群 张煜华 魏统国 石玉良 钟伟 张志益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63-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性癫痫儿童发作间期全夜自然睡眠结构的特点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睡眠结构的差异。方法:对53例癫痫患儿和20例对照组健康儿童进行全夜自然睡眠多项睡眠图(PSG)监测并分析其结果,评价患儿与正常对照组间各睡眠参数的...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性癫痫儿童发作间期全夜自然睡眠结构的特点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睡眠结构的差异。方法:对53例癫痫患儿和20例对照组健康儿童进行全夜自然睡眠多项睡眠图(PSG)监测并分析其结果,评价患儿与正常对照组间各睡眠参数的差异。结果:53例睡眠相关性癫痫儿童的全夜睡眠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NREMⅢ+Ⅳ期睡眠及REM睡眠时间减少,NREMI及Ⅱ期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效率下降,睡眠潜伏期延长;REM期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觉醒次数增多。结论: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存在睡眠结构紊乱,并伴有多项睡眠生理参数改变,其睡眠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睡眠结构 睡眠相关性癫痫 儿童 多项睡眠图(PSG)
下载PDF
遗传性肾炎1例及其家系调查
11
作者 杨玉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1010-1010,共1页
关键词 遗传性肾炎 家系调查 病例报告 家系谱 诊断
下载PDF
抗痫治疗对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睡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叶红涛 杨玉先 +2 位作者 魏统国 石玉良 钟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8-1190,共3页
目的探讨抗痫治疗对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按全面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类型分别选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3例癫痫患儿进行规范的抗痫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全夜自然睡眠多导监测并分析... 目的探讨抗痫治疗对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按全面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类型分别选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3例癫痫患儿进行规范的抗痫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全夜自然睡眠多导监测并分析其结果,评价治疗前后各睡眠参数的差异。结果 52例患儿顺利完成追踪复查,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的入睡后觉醒时间有减少,Ⅰ期睡眠时间及Ⅲ+Ⅳ期睡眠时间有所增加,而Ⅱ期睡眠时间相应减少,尤其在显效患儿中更为明显(P<0.05)。此外发现,无论效差者还是显效者,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的入睡潜伏期、REM潜伏期以及REM睡眠时间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痫有效治疗能一定程度改善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的睡眠结构紊乱,对合并存在的临床睡眠障碍,或许不需要过早地考虑使用镇静安眠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睡眠结构 睡眠相关性癫痫 儿童 多导睡眠图
下载PDF
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及MRI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叶红涛 杨玉先 +3 位作者 魏统国 石玉良 张志益 钟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28-1830,共3页
目的:观察长程同步录像脑电监测(VEEG)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部分性癫痫诊治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VEEG、头颅MRI检查结果,探讨痫性放电与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中,VEEG记录... 目的:观察长程同步录像脑电监测(VEEG)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部分性癫痫诊治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VEEG、头颅MRI检查结果,探讨痫性放电与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中,VEEG记录到76例(75.2%)发作间期痫样放电,43例(42.6%)发作期放电;头颅MRI检查51例(50.5%)发现结构性异常。发作间期的痫样放电部位与头颅MRI检查所显示病灶有更高的符合率,同时发现痫样放电更多地出现在病灶同侧。脑电图为单侧局灶性痫样放电时,其影像学检查有结构性病变的几率高。结论:对于复杂部分发作的患者VEEG是了解癫痫起源灶、指导治疗的重要监测技术,而头颅MRI检查则是其病因诊断重要的定性手段;电生理检查发现的痫样放电部位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构性病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部分性 视频脑电图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叶红涛 杨玉先 +1 位作者 池晓群 钟思玲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4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生长发育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OSAHS儿童进行睡眠监测,同时进行钙、铁、锌含量检测,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在身高、体重、头围、坐高及钙、铁、锌含量等方面...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生长发育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OSAHS儿童进行睡眠监测,同时进行钙、铁、锌含量检测,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在身高、体重、头围、坐高及钙、铁、锌含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多导睡眠监测显示OSAHS儿童中男童无论轻、中、重度患儿均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有显著差异,而女童仅中、重度OSAHS患儿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轻、中、重组OSAHS患儿钙、铁、锌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OSAHS的存在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睡眠监测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结合颅内电极定位致痫灶在癫痫手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明礼 叶敏 +2 位作者 张文波 杨玉先 刘文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4期443-447,共5页
目的 探究多模态影像分析结合颅内电极定位致痫灶在症状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01-2021-07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7例症状性癫痫患者,术前均进行多模态影像初步确定致痫灶,根据非侵袭性监测结果进行颅内电极定位致痫灶,... 目的 探究多模态影像分析结合颅内电极定位致痫灶在症状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01-2021-07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7例症状性癫痫患者,术前均进行多模态影像初步确定致痫灶,根据非侵袭性监测结果进行颅内电极定位致痫灶,并行致痫灶切除手术,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致痫灶切除疗效:EngelⅠ级29例(78.38%),Ⅱ级4例(10.81%),Ⅲ级4例(10.81%),Ⅳ级为0例。1例(2.7%)颞前叶及内侧结构切除术后并发脑水肿,行去骨瓣减压,二期行颅骨修补术,恢复良好;2例(5.4%)术后出现暂时性单侧肢体偏瘫,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均无颅内出血、感染及死亡发生。结论 多模态影像分析结合颅内电极能帮助症状性癫痫手术中准确定位致痫灶,且术后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 颅内电极 致痫灶 症状性癫痫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水彬 俞万香 +1 位作者 罗鸿生 杨玉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1期95-96,共2页
目的 评价神经节苷脂 (GM1)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77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剂 2 0ml释稀后静脉滴注 ,1次 /d ,并行其它对症治 ;治疗组除用上述治疗外 ,加用神经节苷脂注射剂 4 ... 目的 评价神经节苷脂 (GM1)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77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剂 2 0ml释稀后静脉滴注 ,1次 /d ,并行其它对症治 ;治疗组除用上述治疗外 ,加用神经节苷脂注射剂 4 0 释稀后静脉滴注 ,1次 /d ,半月为一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半月、1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度 (ND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 (ADL)的评分 ,并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半月、1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脑梗死 疗效分析 治疗
下载PDF
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与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叶红涛 杨玉先 +1 位作者 石玉良 陈海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612例各种类型头痛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并与162例正常体检无头痛者脑电图相比较。结果:头痛患者的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率及病理波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体检者。头痛病人中癫痫性头痛与... 目的:探讨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612例各种类型头痛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并与162例正常体检无头痛者脑电图相比较。结果:头痛患者的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率及病理波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体检者。头痛病人中癫痫性头痛与偏头痛的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出现率较高,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与其他类型头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脑电图病理波出现率方面,癫痫性头痛与其他类型头痛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头痛病人的脑电图异常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头痛病人中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对诊断癫痫无特异性,而病理波的出现则对诊断癫痫具有特异性,尤以发作间期出现的病理波更具高度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脑电描记术 癫痫
下载PDF
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玉良 杨玉先 +3 位作者 叶红涛 魏统国 钟伟 钟思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97例,根据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三组:试验A组33例采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 目的探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97例,根据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三组:试验A组33例采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疗;试验B组32例采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5 000 U,1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华法林治疗(2.5 mg,1次/d),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三组治疗有效率和静脉窦再通率比较发现,试验A组最高,其次为试验B组,对照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平均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试验A、B组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且试验A、B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疾病恢复率最高,病死率最低,其次为试验B组,而对照组疾病恢复率最低,病死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颅外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疗效显著,药物通过可增强血栓吸收、提高静脉窦再通率、降低颅内压和改善疾病预后,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尿激酶 颅内静脉窦血栓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玉良 杨玉先 +1 位作者 魏统国 曹裕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4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收治的86例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收治的86例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保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血浆中ET-1、vWF、NO水平的变化以及总治愈率。结果治疗前,2组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能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认知功能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中ET-1、vWF、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的ET-1、vW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治愈率79.07%,实验组为95.3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内皮功能有轻微的损伤,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水彬 杜秀华 +2 位作者 杨玉先 成刚卫 俞万香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为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91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独立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为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91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独立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1例脑梗死患者中28例(30.8%)存在焦虑,38例(41.8%)有抑郁;焦虑及抑郁均与脑梗死患者的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头晕、头痛、有不良反应、肢体活动障碍、家人关心不够、住院时间延长的患者抑郁发生率高(P<0.05);有不良反应、肢体活动障碍、女性、家人关心不够、受教育程度高、经济状况差的患者焦虑发生率高(P<0.05)。抑郁发生情况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否、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失眠症状无关;焦虑发生情况与患者的年龄、婚否、住院时间、头晕、头痛、失眠症状无关。结论焦虑与抑郁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并与躯体及社会因素有关,对脑梗死住院患者应加强其心理治疗及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理状态 焦虑 抑郁症 住院病人 精神状态检查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