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高温热解炉多均匀化温度优化设计
1
作者 武炳鑫 许鸣皋 +2 位作者 张俊 王旭迪 杨玖重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54-761,共8页
真空高温热解炉是一种研究基元反应的实验装置,其炉内的高温使分子分解成不同的小分子自由基等中间体,中间体再继续反应生成复杂的反应产物。传统热解炉的恒温区只有整个加热区长度的三分之一左右,且炉管末端温度下降过快,导致小分子自... 真空高温热解炉是一种研究基元反应的实验装置,其炉内的高温使分子分解成不同的小分子自由基等中间体,中间体再继续反应生成复杂的反应产物。传统热解炉的恒温区只有整个加热区长度的三分之一左右,且炉管末端温度下降过快,导致小分子自由基等中间体在温度的变化下继续发生反应,不利于反应动力学测量。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对热解炉内部加热情况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并通过热解装置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采用改变主要加热区的电阻丝缠绕密度,以及增加炉管末端出口额外后加热区的方法,实现热解炉内大比例恒温区占比,恒温区比例甚至可以达到加热区长度的80%,以及入口升温迅速、出口降温缓慢可控的效果,大大改善了热解炉内部加热情况,利于在炉管末端取样测量,便于研究基元反应动力学。优化后的新型热解炉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一些材料的热处理、加工、制备、烧结、焊接和镀膜等方面,温度分布的优化对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炉 流体传热 COMSOL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苯低压热解的光电离质谱和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玖重 赵龙 +2 位作者 蔡江淮 齐飞 李玉阳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45-251,I0003,共8页
研究苯在30Torr 和1360-1820K下的热解过程.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对热解产物进行了检测,并对其随温度变化的摩尔分数曲线进行了测量.建立了一个低压苯热解动力学模型,并结合生成速率分析展示了燃料分解和芳烃生长过... 研究苯在30Torr 和1360-1820K下的热解过程.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对热解产物进行了检测,并对其随温度变化的摩尔分数曲线进行了测量.建立了一个低压苯热解动力学模型,并结合生成速率分析展示了燃料分解和芳烃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反应网络.结果显示举的分解主要通过氢提取反应生成苯基进行,部分通过单分子解离反应生成丙炔基或苯基进行,并终止于乙炔、丁二炔及1,3,5-己三炔等具有高热稳定性的聚炔烃类物种的生成.此外,低压苯热解中的芳烃生长过程起始于苯和苯基,并主要受到偶数碳增长机理控制.这是由于奇数碳增长机理所依赖的C5和C7物种在低压苯热解中很难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热解 多环芳烃形成 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含氧燃料燃烧中燃料氧迁移路径及含氧中间体生成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立志 高健 +4 位作者 赵黛青 蒋利桥 杨玖重 王占东 金汉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09-1815,共7页
与碳氢燃料相比,含氧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容易生成醛类等非常规污染物,这些含氧中间体的生成与燃料中氧的释放密切相关.本文从燃料氧迁移路径的角度来研究含氧中间体的生成特性及规律.并采用分子束质谱结合真空紫外同步辐射光电离技术(SVUV... 与碳氢燃料相比,含氧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容易生成醛类等非常规污染物,这些含氧中间体的生成与燃料中氧的释放密切相关.本文从燃料氧迁移路径的角度来研究含氧中间体的生成特性及规律.并采用分子束质谱结合真空紫外同步辐射光电离技术(SVUV-PIMS)探测了丙烷、二甲醚、乙醇三种低压预混火焰中的主要含氧中间体,并获得了其摩尔分数分布.结果表明:与外部氧相比,燃料氧更易形成含氧中间体.生成的最主要的含氧中间体取决于燃料氧在分子中的结构.二甲醚火焰中甲醛为最主要的含氧中间体;乙醇火焰中乙醛为最主要的含氧中间体;丙烷火焰中,甲醛和乙醛的含量均很小,但碳氢中间体乙烯、乙炔和丙烯的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燃料 非常规污染物 燃料氧 迁移路径 同步辐射
下载PDF
二甲醚和乙醇低压层流预混火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健 赵黛青 +4 位作者 汪小憨 蒋利桥 杨浩林 袁涛 杨玖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8,共6页
利用分子束质谱结合真空紫外同步辐射光电离技术对相同燃烧条件下的低压层流预混二甲醚/氧气/氩气和乙醇/氧气/氩气火焰进行研究.通过测量光电离效率曲线,识别了二甲醚和乙醇火焰的中间物种,得到相应的火焰质谱;通过测量火焰中各物种在... 利用分子束质谱结合真空紫外同步辐射光电离技术对相同燃烧条件下的低压层流预混二甲醚/氧气/氩气和乙醇/氧气/氩气火焰进行研究.通过测量光电离效率曲线,识别了二甲醚和乙醇火焰的中间物种,得到相应的火焰质谱;通过测量火焰中各物种在燃烧炉炉膛各位置的电离信号强度,得到了各物种的摩尔分数分布曲线.结合两种燃料分子不同的化学结构及详细的燃烧化学反应机理,分析了两火焰中间物种生成特性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甲醛为两火焰中最主要的C1中间物种;二甲醚火焰趋向于生成C1中间物种,C2物种摩尔分数较低;乙醇火焰中乙醛、乙烯、乙炔和乙烯酮等C2中间物种的摩尔分数明显高于二甲醚火焰中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单光子电离 二甲醚 乙醇 层流预混火焰
下载PDF
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在燃烧和催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忠岳 杨玖重 +1 位作者 潘洋 齐飞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8-608,I0002,共12页
燃烧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来源,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燃烧过程伴随着污染物的产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我们需要理解并认识燃烧,最终可以控制燃烧。中间产物是燃... 燃烧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来源,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燃烧过程伴随着污染物的产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我们需要理解并认识燃烧,最终可以控制燃烧。中间产物是燃烧反应网络的链载体,对关键中间产物定性和定量测量是认识燃烧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和验证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各种化学品和燃料的制备均涉及催化过程,对于催化反应中间产物的检测,可以进一步揭示催化反应机理,并定向调控催化反应路径,提高目标产物的转化率。上述关键中间产物,尤其是活泼中间产物的检测一直是测量的难点。近年来,我们发展的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结合超声分子束取样,可以检测燃烧及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产物,如烯醇、过氧化物、自由基等。本文详细介绍了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及其在燃烧和催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离质谱 真空紫外光 同步辐射 中间产物 燃烧 催化
下载PDF
表面偶联甲基自由基实现低温高效甲烷氧化偶联 被引量:3
6
作者 邹世辉 李志年 +12 位作者 周秋月 潘洋 袁文涛 贺磊 王申亮 文武 刘娟娟 王勇 杜永华 杨玖重 肖丽萍 小林久芳 范杰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117-1125,共9页
天然气作为一种低碳清洁能源,其储量大,价格低,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石油替代资源之一.而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为原料来生产高价值化学品被认为是石化工业中实现天然气取代石油为原料新化工路线的技术基础,具有极为可观的社会经济价... 天然气作为一种低碳清洁能源,其储量大,价格低,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石油替代资源之一.而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为原料来生产高价值化学品被认为是石化工业中实现天然气取代石油为原料新化工路线的技术基础,具有极为可观的社会经济价值.目前甲烷的化学利用主要采用间接转化法,即先从甲烷制合成气,再由合成气制备各种化工原料和油品.但该路线流程复杂,能耗大,生产成本高及投资大,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促使着人们不断探索能量效率更高的甲烷直接转化技术.甲烷氧化偶联(OCM)是最重要的甲烷直接转化技术之一.自1982首次报道以来,人们开发了1000多种OCM催化剂,涉及元素超过68种,但C_(2)烃类(乙烷和乙烯)的收率普遍低于30%,尚未实现工业化.传统研究认为,OCM反应遵循“多相-均相”催化反应机理,甲烷在催化剂表面活化产生甲基自由基后,在气相中进行偶联生成乙烷和乙烯等产物.由于高温下甲基自由基很容易脱附到气相,传统的OCM催化剂一般只在甲基自由基的产生这一步发挥作用.而随后在气相中发生的甲基自由基均相反应并不受催化剂控制,在热力学驱动下,会倾向于深度氧化生成CO2等副产物,因此OCM反应中C_(2)的收率上限为25%–28%.理论上来说,只有当催化剂能够在甲基自由基偶联这一步发挥作用时,C_(2)物种的收率才可能打破上限,但目前尚未有催化剂实现甲基自由基可控表面偶联.本文提出并证实5wt%Na_(2)WO_(4)/SiO_(2)(5NaWSi)具有催化甲基自由基表面偶联的能力.在低温下,5NaWSi本身对于OCM没有催化活性,但是它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La_(2)O_(3)催化剂的C_(2)选择性,进而提高C_(2)收率,使其在570℃的低温下即可达到10.9%的C_(2)收率.在La_(2)O_(3)和5NaWSi之间加入一层甲基自由基淬灭剂——石英砂,这种提升作用随即消失,表明甲基自由基在5NaWSi上的表面偶联可能是C_(2)选择性和收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本文进一步采用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技术原位检测了反应过程中的自由基中间体,结果发现,La_(2)O_(3)表面产生的甲基自由基确实可以在5NaWSi表面进行偶联,进而提高C_(2)的选择性和收率.通过对5NaWSi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发现5NaWSi中的Na_(2)WO_(4)纳米团簇可能是甲基自由基偶联的活性位点,该位点不仅具有很强的甲基自由基吸附能力,为甲基自由基表面偶联提供机会,同时不会深度氧化C_(2)物种,有效地提高了C_(2)选择性.以此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我们通过DFT计算对甲基自由基在5NaWSi表面的偶联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NaWSi对甲基自由基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吸附后的甲基自由基更倾向于偶联生成C_(2)产物,而不是β-H消除生成HCHO等副产物,表明5NaWSi确实是很好的甲基自由基表面偶联催化剂.甲基自由基表面偶联的证实为OCM催化剂的开发开辟了新方向.从双功能催化剂设计的角度出发,将OCM反应分解成甲烷活化和甲基自由基偶联这两个部分,并分别针对这两个部分来筛选和优化催化剂,将有望突破C_(2)收率上限,进而推进OCM的工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偶联 双功能催化 甲基自由基 表面偶联 La_(2)O_(3) Na_(2)WO_(4)/SiO_(2)
下载PDF
在线热解-光电离质谱法研究Li_2CO_3对松木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夏敏 李亚敏 +3 位作者 文武 朱亚楠 杨玖重 潘洋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利用热重分析结合在线热解-光电离质谱法研究了Li_2CO_3对松木催化热解过程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Li_2CO_3的掺入能够使松木热解向低温区移动,且不会显著增加焦炭的产量。在线热解-光电离质谱研究结果表明,松木的3种组分,纤维素、... 利用热重分析结合在线热解-光电离质谱法研究了Li_2CO_3对松木催化热解过程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Li_2CO_3的掺入能够使松木热解向低温区移动,且不会显著增加焦炭的产量。在线热解-光电离质谱研究结果表明,松木的3种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对催化剂Li_2CO_3的响应不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主要热解产物产量有下降趋势,而木质素主要热解产物产量却明显上升;松木主要热解产物的最大生成速率时间和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本实验结果表明,热解产物对催化剂的不同响应与它们自身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松木热解过程中,Li+能降低含氧热解产物的C—O键能从而促进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C03 松木 热解 热重 光电离质谱 在线
下载PDF
在线光电离质谱研究茉莉花烘干过程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婉 文武 +3 位作者 朱亚楠 刘成园 杨玖重 潘洋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2,共8页
使用自制低压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装置(VUV-PI-TOF MS)对茉莉鲜花烘焙过程中产生的香气成分进行实时、在线研究,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烘焙产物质谱图。实验还研究了茉莉鲜花在40~170℃升温烘焙过程中释放的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获得了90、12... 使用自制低压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装置(VUV-PI-TOF MS)对茉莉鲜花烘焙过程中产生的香气成分进行实时、在线研究,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烘焙产物质谱图。实验还研究了茉莉鲜花在40~170℃升温烘焙过程中释放的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获得了90、120、150℃下茉莉鲜花主要烘焙香气成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过高和过低的温度均不利于茉莉花的烘焙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以将依赖于人的感官评审数据化、标准化和可视化,为茉莉花的工业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烘焙 香气成分 光电离 质谱 实时在线
下载PDF
环己烷在射流搅拌反应器中的低温氧化动力学初探: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邹家标 李伟 +4 位作者 叶莉莉 张晓愿 李玉阳 杨玖重 齐飞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37-546,615,共11页
本文报道了500-742K下环己烷在射流搅拌反应器中的低温氧化.应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SVUV—PIMS)对氧化物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量.探测到的氧化物种有主要产物、环烯烃以及含氧产物,包括活泼的过氧化物和高氧化合物.与烷... 本文报道了500-742K下环己烷在射流搅拌反应器中的低温氧化.应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SVUV—PIMS)对氧化物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量.探测到的氧化物种有主要产物、环烯烃以及含氧产物,包括活泼的过氧化物和高氧化合物.与烷烃相比,环己烷的低温氧化过程中观察到更窄的低温反应区(-80K).此外,基于CNRS模型[(Coinbust.Flame 160,2319(2013)1发展了一个环己烷模型。本模型与前人模型相比能够更好地预测实验结果.利用模型开展的动力学分析表明,1,5-氢转移在环己烷低温链分支过程中主导一次和二次加氧产物的关键异构化反应.由于链抑制步和链传递步的竞争,如环己基加氧气的反应和环己基过氧自由基的分解反应均可产生环己烯和HO2,或者经环己基过氧化自由基产生5-己烯-1-醛和OH,导致链分支过程被抑制,从而引发了环己烷低温氧化中的负温度系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烷 低温氧化 SVUV-PIMS 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 负温度系数效应
下载PDF
Cl^(-)改性对Ag/Al_(2)O_(3)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C_(3)H_(6)-SCR和H_(2)/C_(3)H_(6)-SCR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嘉 尤瑞 +3 位作者 千坤 潘洋 杨玖重 黄伟新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2242-2253,共12页
以烯烃为还原剂的NO_(x)选择性催化还原(HC-SCR)是重要的环境催化反应之一.Ag/Al_(2)O_(3)催化剂(SA)因在HC-SCR反应中表现高活性、高N_(2)选择性及中等H_(2)O和SO_(2)耐受性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SA催化剂中存在不同的Ag物种,包括孤立Ag... 以烯烃为还原剂的NO_(x)选择性催化还原(HC-SCR)是重要的环境催化反应之一.Ag/Al_(2)O_(3)催化剂(SA)因在HC-SCR反应中表现高活性、高N_(2)选择性及中等H_(2)O和SO_(2)耐受性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SA催化剂中存在不同的Ag物种,包括孤立Ag^(+)离子,带部分正电荷Ag_(n)^(δ+)团簇和金属态Ag_(n)^(0)团簇.文献研究结果表明,SA催化剂中Ag_(n)^(δ+)团簇是催化HC-SCR反应的活性Ag物种,而Ag物种类型与Ag的负载量密切相关.因此文献中研究SA催化HC-SCR反应的结构-性能关系主要是通过改变Ag负载量来开展的,最优Ag负载量约为1%~2%.本文以Cl^(–)改性的γ-Al_(2)O_(3)作为载体,采用传统的浸渍法制备了Ag/Al_(2)O_(3)-Cl催化剂(SA-Cl),通过XRD、TEM、H_(2)-TPR、UV-Vis DRS以及XPS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结合C_(3)H_(6)-SCR和H_(2)/C_(3)H_(6)-SCR活性测试,建立催化剂结构-催化性能关系;同时利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和在线同步辐射单光子电离质谱(SVUV-PIMS)研究了SA催化HC-SCR的反应机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SA催化剂中,Ag负载量的提高主要是增加了Ag_(n)^(0)物种,而在SA-Cl催化剂中,Ag负载量的提高主要是增加了Ag_(n)^(δ+)物种,因此Cl‒改性能促进SA催化剂中Ag_(n)^(δ+)物种的形成.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Ag负载量下,SA-Cl催化剂表现出比SA催化剂更好的HC-SCR催化性能.Cl‒改性对SA催化剂中Ag物种的调控作用和HC-SCR催化性能的促进作用随Ag负载量的增加变得更为明显.原位DRIFTS结果表明,γ-Al_(2)O_(3)载体(Al位点)是NO氧化形成硝酸盐物种的主要活性位点;Ag_(n)^(δ+)物种催化丙烯适度氧化主要生成乙酸盐类物种,可以还原表面硝酸盐物种;而Ag_(n)^(0)催化丙烯过度氧化主要生成羧酸盐类物种,进而生成CO_(2),不能还原表面硝酸盐物种.由此可见,Ag_(n)^(δ+)是催化HC-SCR反应的活性Ag物种,而Ag_(n)^(0)是催化烃类完全氧化反应的活性Ag物种;Cl^(–)改性能有效促进Ag_(n)^(δ+)的形成,进而提高HC-SCR催化反应活性.在线SVUV-PIMS结果检测到H_(2)/C_(3)H_(6)-SCR反应中存在气态中间物种丙烯腈(CH_(2)=CHCN).–CN和–NCO物种被认为是HC-SCR反应的关键中间物种,能够直接与气相NO+O_(2)反应生成N_(2).因此,CH_(2)=CHCN的存在说明HC-SCR反应涉及到气相反应机理.基于SA和SA-Cl催化剂,进一步研究了H_(2)对C_(3)H_(6)-SCR低温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H_(2)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作用于Ag_(n)^(δ+)物种,而不是通过Ag_(n)^(0)物种来实现的;H_(2)的引入有利于低温下强吸附硝酸盐物种的脱附或分解以及中间体向–NCO和–CN物种的转化,从而提高HC-SCR低温催化活性.综上,基于Cl^(–)改性的Ag/Al_(2)O_(3)-Cl催化剂,本文成功证实了Ag_(n)^(δ+)物种是催化HC-SCR反应的活性Ag物种,并结合原位DRIFTS在线SVUV-PIMS谱分别鉴定了催化反应表面中间物种和气相中间物种.这些结果加深了对SA催化HC-SCR反应构-效关系和反应机理的基础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表征 反应机理 构效关系 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 光电离质谱
下载PDF
不同压力下正庚烷火焰传播的实验和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国情 李玉阳 +1 位作者 杨玖重 齐飞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2-256,共5页
针对缺乏正庚烷宽压力范围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实验测量的问题,利用最新发展的高温高压燃烧弹开展了初始温度为373,K、初始压力为0.1~2.0,MPa、当量比为0.6~1.7的正庚烷球形火焰传播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压力依赖效应.利用... 针对缺乏正庚烷宽压力范围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实验测量的问题,利用最新发展的高温高压燃烧弹开展了初始温度为373,K、初始压力为0.1~2.0,MPa、当量比为0.6~1.7的正庚烷球形火焰传播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压力依赖效应.利用文献正庚烷动力学模型对正庚烷火焰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文献模型的预测结果在0.1~0.5,MPa 下偏高.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C0~C2小分子反应是正庚烷火焰传播中高敏感性的反应,且受初始压力变化的影响显著.通过对文献模型中重要压力依赖型反应的修正,提升了模型对正庚烷变压力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 高温高压燃烧弹 火焰传播 压力依赖
下载PDF
异戊醇低压热解的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创创 张言 +1 位作者 杨玖重 李玉阳 《火灾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3-140,共8页
作为新兴生物燃料,大分子醇类燃料在低压下的火灾安全基础迫切需要得到深入研究。热解过程作为火灾过程的初始阶段直接控制着火过程,火灾中碳烟颗粒的产生也依赖于热解反应,因此可燃物的低压热解研究在其低压火灾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作为新兴生物燃料,大分子醇类燃料在低压下的火灾安全基础迫切需要得到深入研究。热解过程作为火灾过程的初始阶段直接控制着火过程,火灾中碳烟颗粒的产生也依赖于热解反应,因此可燃物的低压热解研究在其低压火灾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方法研究了异戊醇在0.2atm下的流动反应器热解,探测到了20余种热解产物,包括烯丙基自由基和C4H8O、C5H8、C6H6等同分异构体,并测量了其摩尔分数。基于实验结果,对燃料分解路径和主要产物的生成及消耗路径进行了探讨。与本组之前正戊醇热解实验的对比表明,由于存在支链结构,异戊醇在热解中比正戊醇更容易产生戊烯、丁烯和丙烯,但更少地产生乙烯。此外,异戊醇在热解中能够生成更多的丙炔和丙二烯等环状化合物前驱体,令其苯和1,3-环戊二烯的生成量更高,表明异戊醇比正戊醇更易于生成多环芳烃和碳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醇 流动反应器热解 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 热解产物
下载PDF
聚三氟氯乙烯纯氧环境热解气体产物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文彬 陆守香 +2 位作者 许鸣皋 杨玖重 余潇阳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2,共7页
使用针筒采样法采集聚三氟氯乙烯纯氧环境等温(400℃/450℃)热解气体产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定性分析热解气体产物组成成分,为评估氧气系统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聚三氟氯乙... 使用针筒采样法采集聚三氟氯乙烯纯氧环境等温(400℃/450℃)热解气体产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定性分析热解气体产物组成成分,为评估氧气系统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聚三氟氯乙烯纯氧热解气体产物中共检出13种气体成分,其中氟氯烷类4种,单烯类5种,小分子类4种.分析认为氟氯烷类和单烯类气体产物的生成是由于聚三氟氯乙烯在热解过程中发生碳链、碳氯键及碳氟键的无规则断裂和重新结合,而小分子类气体产物的生成是由于聚三氟氯乙烯在热解过程中发生氧化生成中间体(COF_(2)、COFCl),中间体进一步分解产生CO、CO_(2)、Cl_(2)和F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三氟氯乙烯 纯氧热解 气相色谱-质谱 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
下载PDF
在线光电离质谱结合GC/MS研究阻燃型聚氨酯的热解
14
作者 李鑫 王毓 +4 位作者 邢利利 周忠岳 杨玖重 齐飞 潘洋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5,共9页
本工作利用热重(TG)、气相色谱-质谱(GC/MS)以及在线光电离质谱法对聚氨酯硬泡(RPUF)和添加了阻燃剂聚磷酸铵(APP)与可膨胀石墨(EG)的RPUF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热重分析结果显示,3种材料的热降解过程均可分为两个阶段。GC/MS对3种材... 本工作利用热重(TG)、气相色谱-质谱(GC/MS)以及在线光电离质谱法对聚氨酯硬泡(RPUF)和添加了阻燃剂聚磷酸铵(APP)与可膨胀石墨(EG)的RPUF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热重分析结果显示,3种材料的热降解过程均可分为两个阶段。GC/MS对3种材料热解产物的检测结果表明,APP的加入促使大量含氮多环芳烃生成,这些多环芳烃加速了高温下RPUF表面焦炭层的形成,有助于提高阻燃效果;而EG对于RPUF热解产物没有明显影响,说明EG是一种典型的物理膨胀型阻燃剂。在线光电离质谱的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并得出RPUF、RPUF/APP、RPUF/EG热解过程的两个阶段分别来自聚氨酯的初始热分解以及初始热解产物的二次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热解 热重(TG)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光电离质谱 在线
下载PDF
应用于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的原位催化高压反应器研制
15
作者 余圣圣 文武 +5 位作者 许鸣皋 杨玖重 毕海林 王旭迪 齐飞 潘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0-886,共7页
研制了一种可与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结合的原位催化高压反应器.通过在高压反应管末端加工锥形微孔进行一次取样,再经过石英喷嘴二次取样的方法与质谱相连,使反应器工作压力范围可从常压至3.6 MPa.设计上采用了气体动力学理论计... 研制了一种可与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结合的原位催化高压反应器.通过在高压反应管末端加工锥形微孔进行一次取样,再经过石英喷嘴二次取样的方法与质谱相连,使反应器工作压力范围可从常压至3.6 MPa.设计上采用了气体动力学理论计算以及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并通过实验测量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在近工况不同压力下对二甲醚羰基化催化制备乙酸甲酯反应进行了原位质谱研究,发现实时获得的乙酸甲酯选择性随反应压力增加显著提高.该原位催化高压反应器的成功研制将有助于深入开展高压下气固相催化反应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催化 同步辐射 光电离质谱 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 二甲醚羰基化
下载PDF
PAN纤维共聚单体作用机理的光电离质谱研究
16
作者 王毓 李亚敏 +3 位作者 袁晓红 沈志刚 杨玖重 潘洋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5-546,I0001,共13页
本工作以丙烯腈/衣康酸(IA)二元共聚原丝以及丙烯腈/IA/丙烯酸甲酯(MA)三元共聚原丝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仪(TG)和热解-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Py-SVUV-PIMS)对其热稳定化过程进行研究。TG结果表明,氮气气氛下,二元共聚原丝(PAN... 本工作以丙烯腈/衣康酸(IA)二元共聚原丝以及丙烯腈/IA/丙烯酸甲酯(MA)三元共聚原丝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仪(TG)和热解-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Py-SVUV-PIMS)对其热稳定化过程进行研究。TG结果表明,氮气气氛下,二元共聚原丝(PAN/IA)和三元共聚原丝(PAN/IA/MA)分别呈现三阶段和两阶段的热分解过程,其中PAN/IA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均对应PAN线型分子链的断裂,但前者是由自由基环化反应放热引发的,后者则是由正常温度下的热分解所致,而单体MA的加入显著抑制了自由基环化反应,使得PAN原丝的热稳定化能够以单体IA诱导的离子型环化反应为主较平缓地进行,相应的热失重过程也由两阶段转变为了单阶段。Py-SVUV-MS的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共聚PAN原丝在程序升温过程中会生成包括含氮小分子、丙烯腈单体及低聚物、成环化合物在内的三类主要热解产物,对比各类产物的生成趋势和产量,推断单体MA通过降低PAN结构的规整度,使其无定形化,从而增加环化反应的引发点,促进PAN原丝向稳定的预氧丝转变,同时由典型热解产物——甲基丙烯腈的生成路径可知,MA本身并不参与PAN大分子的环化反应,属于中性共聚单体。空气气氛下,CO 2的产量差异也间接证明了MA单体能够有效提升PAN纤维的固碳能力,采用三元共聚方法制得的PAN纤维热稳定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共聚单体 热稳定化 同步辐射 光电离质谱
下载PDF
原位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研究压力对3Mn10Fe/Ni催化剂上N2O形成途径的影响
17
作者 许鸣皋 文武 +3 位作者 朱宝忠 杨玖重 潘洋 孙运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3-860,共8页
为了研究N_(2)O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NH_(3)-SCR)过程中的形成途径及其选择性受压力影响的变化规律,采用原位光电离质谱研究方法结合流动管反应器,对3Mn10Fe/Ni催化剂NH_(3)-SCR反应体系中气相物种进行了原位检测并获得了各组分的质... 为了研究N_(2)O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NH_(3)-SCR)过程中的形成途径及其选择性受压力影响的变化规律,采用原位光电离质谱研究方法结合流动管反应器,对3Mn10Fe/Ni催化剂NH_(3)-SCR反应体系中气相物种进行了原位检测并获得了各组分的质谱图,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工况、温度和压力条件下N_(2)O选择性以及NO_(x)和NH_(3)转化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_(2)O形成主要来源于非选择性催化反应(NSCR)和吸附态NH_(3)氧化(NSNO)反应,其中,100−250℃由NSCR占据生成N_(2)O的主导地位,250−400℃两种形成途径贡献相当,400−500℃NSNO成为主要来源。此外,低压降低了催化剂在低温区的脱硝活性,却促进了在高温区通过NSNO反应生成N_(2)O的形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 3Mn10Fe/Ni催化剂 原位光电离质谱 低压 原位
下载PDF
氯苯低压热解的原位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研究
18
作者 许鸣皋 文武 +4 位作者 赵龙 杨玖重 朱宝忠 孙运兰 潘洋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42-452,共11页
氯苯类化合物及其高温热解产物是大气中重要的一类污染物,对氯苯热解路径的研究可为防止或减少相关污染物的排放提供基础理论指导。利用原位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技术(SR-PIMS)在4 kPa和873∼1373 K条件下开展了氯苯流动管反应器低压热解... 氯苯类化合物及其高温热解产物是大气中重要的一类污染物,对氯苯热解路径的研究可为防止或减少相关污染物的排放提供基础理论指导。利用原位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技术(SR-PIMS)在4 kPa和873∼1373 K条件下开展了氯苯流动管反应器低压热解研究,实时鉴定了包括烯烃、芳烃和氯化芳烃等16种热解产物,获得了这些产物的摩尔分数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苯炔(o-C_(6)H_(4))是氯苯热解形成小分子路径的关键中间体。对比本组之前氯苯常压流动管热解的实验结果,发现低压减弱了氯化芳烃等含氯有机物的形成途径,表明压力条件会影响氯苯重要次级热解产物氯化芳烃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 流动管热解 原位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 中间体
下载PDF
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检测氟原子在二氧化硅表面反应产物
19
作者 汪程程 唐小锋 +5 位作者 温作赢 王涛 张翠红 杨玖重 顾学军 张为俊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7,I0002,共10页
采用微波放电等离子体源产生高密度F原子,结合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全面检测F原子在二氧化硅表面刻蚀反应的产物,并探究其反应机理。通过扫描同步辐射光子能量,获得具有特定质量选择的离子光电离效率谱,测量了反应产物的电离能及... 采用微波放电等离子体源产生高密度F原子,结合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全面检测F原子在二氧化硅表面刻蚀反应的产物,并探究其反应机理。通过扫描同步辐射光子能量,获得具有特定质量选择的离子光电离效率谱,测量了反应产物的电离能及碎片离子的出现势等基本参数;同时结合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质谱中离子的来源,即对光电离和光解离过程进行了区分。结果表明,F原子在二氧化硅表面会反应生成一系列的氟氧硅化合物(SixOyFz),主要包括SiF4、SiF 3OSiF 3和SiFOSiF 2OF等,质谱中观察到的SiF3^+、SiF3OSiF2^+等离子信号来源于其对应母体离子的解离碎片。实验测得SiF 4的电离能为15.85 eV,SiF3^+和SiF 3OSiF2^+碎片离子的出现势分别为16.20、16.40 eV。该方法实现了高效检测F原子刻蚀反应的产物,由于F原子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该实验装置也可用于开展气相自由基反应研究,模拟大气化学和燃烧火焰等体系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 同步辐射 微波放电 氟原子 二氧化硅 电离能
下载PDF
甲醇对正庚烷层流预混火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汉君 姚春德 +3 位作者 徐广兰 阳向兰 杨玖重 王占东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5-719,共5页
利用低压层流预混火焰结合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技术和分子束取样质谱技术,探测到并计算了甲醇摩尔掺混比为0%、11%、28%和50%的甲醇/正庚烷/氧气/氩气火焰中62种燃烧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摩尔分数。结果发现,甲醇的加入对正庚烷的消... 利用低压层流预混火焰结合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技术和分子束取样质谱技术,探测到并计算了甲醇摩尔掺混比为0%、11%、28%和50%的甲醇/正庚烷/氧气/氩气火焰中62种燃烧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摩尔分数。结果发现,甲醇的加入对正庚烷的消耗速率和大分子裂解没有影响,其主要作用表现在对C1和C2小分子摩尔分数的影响。甲醇的氧化速率比正庚烷快,故用甲醇替换一部分正庚烷后,整体氧化速率加快。甲醇的加入对甲基、乙炔、乙基、乙烷、乙烯酮有抑制作用,对甲醛和乙醛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今后机理验证模拟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正庚烷 低压层流预混火焰 同步辐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