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锌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振红 罗专溪 +1 位作者 颜昌宙 杨环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9-624,共6页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对不同植物物种具有的独特效应,可提高有关纳米物质对植物安全与风险的认知水平。为了对纳米物质生物效应的深入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室温(25℃)浸种培养后绿豆芽的叶绿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根长、茎长...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对不同植物物种具有的独特效应,可提高有关纳米物质对植物安全与风险的认知水平。为了对纳米物质生物效应的深入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室温(25℃)浸种培养后绿豆芽的叶绿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根长、茎长、鲜重、干重、蛋白质等生理指标及其可食部分的锌含量。结果表明,nano-ZnO和Zn2+在较高浓度(50~1000mg.L-1)时均可抑制植物的生长,呈现出一定的植物毒性;相同浓度时,nano-ZnO较Zn2+更有利于绿豆芽的生长和其可食部分锌的富集。最有利于绿豆芽生长和锌富集的nano-ZnO浓度为50mg.L-1,而Zn2+浓度则为20mg.L-1。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0~50mg.L-1),绿豆芽可食部分锌含量均小于国家食品锌标准含量值(20mg.kg-1)。可见,nano-ZnO可尝试应用于绿豆芽的农业生产活动,但在此之前须进一步开展其存在的环境、生态与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风险 绿豆芽 叶绿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