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相平衡及变质作用P-T轨迹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现力 张立飞 +1 位作者 赵志丹 朱弟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05-1519,共15页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闳石、绿帘石/斜黝帘石,及少量的金红石、石英、多硅白云母和普通角闪石。石榴石具有成分环带,从核到边Xpy,升高,Xgr降低,部分石榴石外边缘受退变质改造影响,...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闳石、绿帘石/斜黝帘石,及少量的金红石、石英、多硅白云母和普通角闪石。石榴石具有成分环带,从核到边Xpy,升高,Xgr降低,部分石榴石外边缘受退变质改造影响,形成富Xgr的成分带。利用NCKMnFMASHTO体系中的P-T视剖面图,结合石榴石边部最大Xpy,等值线和多硅白云母最大Si-含量值确定了松多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为30±0.6kbar和610±6℃。石榴石核部到幔部成分环带记录的相对平缓的P-T轨迹反应了岩石早期经历了以加热升温为主、轻微加压的缓慢俯冲过程,地温梯度为7~8℃/km。石榴石幔部到边部成分环带,结合多硅白云母最大Si含量等值线模拟了以缓慢升温、快速增压为特征的P—T轨迹,反应了岩石由早期的缓慢俯冲进入到后期的快速俯冲阶段,地温梯度由7~8℃/km减小到5~6℃/km。峰期之后的榴辉岩经历了早期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以硬柱石和少量滑石的脱水反应生成蓝闪石和绿帘石(约22—23kbar)为主要特征。其后的晚期退变质阶段以硬柱石消失后局部成分域内由富余流体的消耗形成冻蓝闪石(约16kbar)以及蓝闪石和绿辉石边部发育后成合晶为特征(11~12kbar),石榴石边部的韭闪石冠状体和金红石边部生成的榍石退变边也大致发生在该阶段。榴辉岩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可能代表了早期的构造快速抬升过程。松多榴辉岩带可能代表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内一条新的大洋型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带,大约266Ma的榴辉岩相变质时代说明在拉萨地块内部可能存在过一个二叠纪的古特提斯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相平衡 P-T轨迹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蒺藜皂苷中有害元素
2
作者 周燕 郑培玺 +2 位作者 刘莉 王铁夫 杨现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8-649,653,共3页
蒺藜皂苷样品经高压密闭罐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中铬、锰、镍、镉、钡、铜、锌、砷、硒、汞、铅等11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在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下,砷和汞的检出限(3σ)为1×10-4μg.g-1,其余各元素为1×10-5... 蒺藜皂苷样品经高压密闭罐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中铬、锰、镍、镉、钡、铜、锌、砷、硒、汞、铅等11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在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下,砷和汞的检出限(3σ)为1×10-4μg.g-1,其余各元素为1×10-5μg.g-1。11种元素的回收率在94.4%~111.8%之间。方法用于茶叶标准物质(GBW 08505)分析,所获得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蒺藜皂苷 消解 有害元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