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的血清代谢组学用于探索区分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珊伊 陈鸿炜 +5 位作者 周海琳 朱一帆 张嘉豪 王旋成 黄宗声 张淇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A)发展成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个相对漫长而隐匿的过程,然而,目前仍缺乏微创且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区分CA和CRC患者。该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UHPLC-HRMS)技术结合多元... 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A)发展成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个相对漫长而隐匿的过程,然而,目前仍缺乏微创且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区分CA和CRC患者。该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UHPLC-HR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64例CA患者和84例CRC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比较分析,结合P<0.05和倍数变化>1.50或<0.67筛选两者的血清差异代谢物,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考察其对CA和CRC的鉴别能力。同时利用差异代谢物的通路及富集分析初步探索CA癌变的代谢机制。结果表明,两组的血清代谢谱存在差异,据此筛选并鉴定获得66种组间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嘌呤代谢、亚油酸代谢,提示其可能与CA癌变有关。此外,PC 36∶3、腺嘌呤、鞘氨醇、PC 18∶0、PC 20∶4标志物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对CA和CRC表现出良好的判别效能,可为CRC的临床早期预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直肠腺瘤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UHPLC-HRMS) 血清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联合靶向胆汁酸代谢组学筛查结直肠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旋成 朱一帆 +6 位作者 周海琳 黄宗声 陈鸿炜 张嘉豪 杨珊伊 陈广辉 张淇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3-453,共11页
目的应用血清代谢组学技术发现结直肠癌(CRC)的生物标志物以微创且高效地筛查CRC。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技术(UHPLC-HRMS)对79例健康对照(NR组)受试者和82例CRC患者(CRC组)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在两组血... 目的应用血清代谢组学技术发现结直肠癌(CRC)的生物标志物以微创且高效地筛查CRC。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技术(UHPLC-HRMS)对79例健康对照(NR组)受试者和82例CRC患者(CRC组)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在两组血清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区别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元统计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一步确定组间差异代谢物。以P<0.05,倍数变化<0.67或>1.50,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1.00为筛选标准发现差异代谢物,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ROC)筛选出对CRC具有良好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80)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同时,应用靶向胆汁酸代谢组学对所筛选的胆汁酸类肿瘤生物标志物进行靶向验证。结果NR组和CRC组的血清代谢谱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上述标准共筛选获得82种组间差异代谢物,以脂肪酸和甘油磷脂为主。ROC分析表明包括腺嘌呤、胆红素、ACar(乙酰肉碱)12:0、ACar 10:1、ACar 9:0、PC(磷脂酰胆碱)18:2e、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ACar 14:1、棕榈酰肉碱这10个差异代谢物其AUC值>0.80。其中,与NR组相比,1个差异代谢物在CRC组中呈现显著上调,其余9个差异代谢物均呈显著下调(P<0.05)。此外,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多变量ROC分析发现,其中7个差异代谢物组成的标志物组合的AUC值为0.94,对CRC具有出色的诊断效能。靶向胆汁酸代谢组学结果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结果一致,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相对血清水平较NR组在CRC中呈现显著下调趋势(P<0.05)。结论脂肪酸和甘油磷脂的代谢紊乱可能与CRC的形成密切相关。10个差异代谢物对CRC具有良好诊断效能,其中7个差异代谢物组成的标志物组合对CRC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可作为CR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 靶向胆汁酸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牛奶摄入与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洪兰 杨珊伊 +4 位作者 眭维恕 袁驰与 袁华兵 尹美龙 胡裕章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92-96,104,共6页
目的:探讨牛奶对过敏性鼻炎(AR)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经过检索式检索,筛取2001-2019年牛奶与AR关系的英文文献,筛选文献并对最终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和数据提取,应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目的:探讨牛奶对过敏性鼻炎(AR)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经过检索式检索,筛取2001-2019年牛奶与AR关系的英文文献,筛选文献并对最终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和数据提取,应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2个研究,165966例患者.摄入牛奶与AR有关(RR=1.05,95%CI:1.01~1.09),亚组结果显示亚洲儿童服用牛奶(RR=1.24,95%CI:1.04~1.44)与大于七岁的儿童(RR=1.25,95%CI:1.05~1.46)可以增加AR的发病率.Begg's(P=0.950)以及Egger's(P=0.782)说明相关研究未显示发表偏倚.结论:摄入牛奶与AR发病率增加有关,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进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儿童过敏性鼻炎 发病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