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念训练对冲动性不同要素的影响:基于双加工理论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珍芝 曾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7,共14页
正念是指对当下身心体验不带有评判地觉察。基于双加工理论,以正念为核心的训练对个体冲动性不同要素均具有明显干预效果。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因情感系统引发的冲动驱力:通过调整个体的奖赏评估与预期,缓和诱发冲动的压力与负性情绪反应... 正念是指对当下身心体验不带有评判地觉察。基于双加工理论,以正念为核心的训练对个体冲动性不同要素均具有明显干预效果。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因情感系统引发的冲动驱力:通过调整个体的奖赏评估与预期,缓和诱发冲动的压力与负性情绪反应,减弱自动化反应的联结和强度;另一方面,提升个体由认知控制系统调节的冲动控制力:增强个体的认知控制和行为抑制能力。由于冲动性驱动因素和控制因素二者加工时序的先后差异和作用方向对抗性特点,正念训练促进两类要素的积极交互影响,缩小冲动性“驱动”与“控制”力量之间的不平衡,为个体更好地回应自身反应与外界刺激提供了有利缓冲,是降低个体冲动性的有效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冲动性 双加工理论 驱动因素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伦理教育对医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意识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珍芝 赵静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评估将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学教育融入医学心理学课程对医学生伦理意识的影响,探索有效提高医学生伦理意识水平的伦理教育方案。方法:选取广州某医科院校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大二两个班级的学生,共183人,按其自然... 目的:评估将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学教育融入医学心理学课程对医学生伦理意识的影响,探索有效提高医学生伦理意识水平的伦理教育方案。方法:选取广州某医科院校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大二两个班级的学生,共183人,按其自然班级对一组班的学生增加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学教育(伦理教育组),另一组班的学生仅接受传统的课程内容(对照组)。采用自编心理咨询相关问题调查问卷为评估工具,对伦理教育组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意识进行授课前后比较。结果:伦理教育组学生除了条目"如果来访者无能力付费就终止咨询"、"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学历、资历和专业地位"外,在其他30个条目的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前后测仅在专业能力与情感能力、费用和设置等方面的13个条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伦理教育后学生选择"完全不符合"和"不大符合"的比例升高,选择"比较符合"、"完全符合"的比例降低,除条目"应邀到来访者的家里做心理咨询或治疗"外,选择"不确定"的比例均下降(如条目"提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服务",伦理教育组认为完全不符合、不大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者所占比率分别为20.7%、58.6%、16.1%、4.6%和0.0%,而后测为64.7%、30.6%、2.4%、2.4%和0.0%)。授课后对照组学生对5个前后测有显著差异的条目表现出更"不确定"。结论:本研究提示,将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教育融人医学心理学课程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伦理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与治疗 伦理教育 医学生 伦理意识
下载PDF
基于驱动与控制相互作用的成瘾冲动性结构与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曾红 安静雯 +3 位作者 黄海娇 甄葭 杨珍芝 王孟成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8-1037,共10页
物质成瘾者具有明显的冲动性特征,表现为难以戒断的成瘾物质使用。这种行为的产生除了抑制控制的问题外,源于多个维度的驱动力也是重要的原因。低弱的抑制力无法抵挡驱力的作用,出现不平衡状态,形成难以控制的渴求下的强迫性用药或习惯... 物质成瘾者具有明显的冲动性特征,表现为难以戒断的成瘾物质使用。这种行为的产生除了抑制控制的问题外,源于多个维度的驱动力也是重要的原因。低弱的抑制力无法抵挡驱力的作用,出现不平衡状态,形成难以控制的渴求下的强迫性用药或习惯性用药行为倾向。驱动力来源于多方面,奖赏效应,通过条件作用形成的S-R式相关线索反应以及感觉寻求等人格特质;控制成分则包括了反应抑制与无法延迟满足的执行控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瘾行为 冲动性 驱动力 抑制力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网络结构及第一代和非第一代大学生间的比较
4
作者 冯晖艳 罗晓红 +2 位作者 曾珠微 杨珍芝 曾红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95-102,共8页
为考察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网络结构特征,比较第一代大学生和非第一代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网络差异,文章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对3 017名大学生(2 166名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和851名非第一代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网络模型构建、中心性... 为考察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网络结构特征,比较第一代大学生和非第一代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网络差异,文章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对3 017名大学生(2 166名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和851名非第一代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网络模型构建、中心性分析和网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心理弹性网络结构中心性最高的条目是“我能实现自己的目标”;(2)第一代大学生与非第一代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网络结构和网络连接强度无显著差异;(3)在第一代大学生中,“不论结果怎样,我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是中心性最高的条目,在非第一代大学生中,“我认为自己是个强有力的人”是中心性最高的条目。因此,今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干预可分类精准实施,将中心性最高的条目作为靶点分别对第一代大学生和非第一代大学生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弹性 第一代大学生 网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