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订国际分期系统结合衰弱生物标志物预测老年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和早期死亡的多中心研究
1
作者 张颖杰 薛华 +15 位作者 李梦瑶 徐建梅 梁新悦 徐卫玲 秦小琪 郭强 于姗姗 杨珮钰 田梦茹 岳婷婷 张梦雪 闫玉蓉 胡中丽 张楠 王静轩 靳凤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探讨更为精准的老年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预后分层,尤其是预测早期死亡(EM)。方法回顾性分析3个中心223例老年(年龄≥65岁)NDMM患者,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总生存时间(OS)的不良预后因素;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 目的探讨更为精准的老年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预后分层,尤其是预测早期死亡(EM)。方法回顾性分析3个中心223例老年(年龄≥65岁)NDMM患者,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总生存时间(OS)的不良预后因素;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EM的预后因素。结果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300 pg/ml)、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ECOG-PS)≥2和修订国际分期系统(R-ISS)Ⅲ期是影响OS的三个独立不良预后因素。3个月内死亡(EM3)、6个月内死亡(EM6)、12个月内死亡(EM12)及24个月内死亡(EM24)的发生率分别为12.1%、20.1%、32.2%和60%,其中EM6(特别是EM3)主要由于体能状态和脏器功能差失去治疗机会或由于无法耐受造成治疗中断而死于疾病相关并发症,而EM12(特别是EM24)则主要由于疾病进展(治疗不足为主要原因)。R-ISS分期不能预测EM预后;eGFR下降、ECOG-PS≥2和NT-pro-BNP升高可预测EM预后;其中,NT-pro-BNP升高是EM12(P=0.03)和EM24(P=0.015)共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反映多发性骨髓瘤(MM)生物学特点的R-ISS分期并不能预测EM患者预后,而体现衰弱和脏器功能的ECOG-PS、eGFR和NT-pro-BNP则可预测EM风险,其中NT-pro-BNP可能是EM最重要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在R-ISS分期基础上,纳入这些衰弱生物标志物有望更为精准地对老年MM患者进行预后分层和EM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生物学标记 肿瘤分期
原文传递
105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微小残留病的动态监测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珮钰 刘蒙蒙 +8 位作者 樊红琼 杨艳萍 韩薇 于小源 岳婷婷 苏克举 郭强 高素君 靳凤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MRD)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105例治疗后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的MM患者,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动态监测MRD状态,结合临床数据和随访,进行Kaplan-Meier曲...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MRD)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105例治疗后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的MM患者,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动态监测MRD状态,结合临床数据和随访,进行Kaplan-Meier曲线及Cox回归等分析.结果①纳入本研究的疗效VGPR患者中,MRD转阴率为72.4%(76/105),中位转阴时间为3个月.②MRD阴性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明显高于MRD阳性患者(62.2%对41.3%,P=0.001),持续MRD阳性为PFS独立预后不良因素(HR=3.039,P=0.044).③失去MRD阴性状态(转阳)患者预后劣于MRD持续阴性患者,二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未达到(P<0.001),中位总生存(OS)时间均未达到(P=0.002).④MRD阴性持续时间≥12个月患者的2年PFS和OS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FS:77.7%对36.7%,P<0.001;OS:96.4%对57.9%,P<0.001).随MRD阴性持续时间延长,复发/死亡风险显著降低(PFS:HR=0.865,P<0.001;OS:HR=0.823,P<0.001).⑤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CA)或不适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患者中,MRD阴性患者PFS延长(高危CA患者中位PFS:未达到对19个月,P=0.006;不适合ASCT患者中位PFS:未达到对25个月,P=0.052).⑥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可明显延长MRD阴性持续时间(中位MRD阴性持续时间:25个月对10个月,P=0.034).结论持续MRD阳性是MM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MRD阴性持续时间是另一重要预后因素,而失去MRD阴性状态可能是复发的早期标志,故动态监测MRD有助于指导复发MM治疗时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微小残留病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动态监测 预后
原文传递
182例初诊伴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雪莲 白晶 +7 位作者 樊红琼 杨艳萍 岳婷婷 张烨 杨珮钰 高素君 李薇 靳凤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44-649,共6页
目的 分析伴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及不同遗传学异常组合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探讨HRCA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82例初诊MM患者.HRCA包括FISH检出的1q+、del(17p)、t(4;14)、... 目的 分析伴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及不同遗传学异常组合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探讨HRCA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82例初诊MM患者.HRCA包括FISH检出的1q+、del(17p)、t(4;14)、t(14;16),非HRCA包括FISH检出的del(13q)、t(11;14).比较仅携带单一HRCA与1种HRCA伴非HRCA及≥2种HRCA(即'双/三打击')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其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1种HRCA伴非HRCA组与≥2种HRCA组(即'双/三打击')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19.1和12.1个月(P=0.248),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29.6和29.3个月(P=0.774),均分别低于仅携带单一HRCA组(中位PFS时间32.2个月,P=0.040,P=0.001;中位OS时间42.3个月,P=0.021,P=0.041).合并分析后显示:1种HRCA伴其他遗传学异常组(无论高危、非高危)生存时间较仅携带单一HRCA组明显缩短[中位PFS时间15.1对32.2个月(HR=2.126,95%CI 1.176~3.843,P=0.005);中位OS 29.3对42.3个月(HR=1.442,95%CI 0.705~2.950,P=0.011)].结论 基于FISH细胞遗传学检测'双/三打击'具有重要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异常 高危 预后
原文传递
ISS-Ⅲ期伴1q扩增或17p缺失双重打击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雪莲 杨艳萍 +6 位作者 白晶 岳婷婷 杨珮钰 张烨 樊红琼 李薇 靳凤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12-917,共6页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ISS-Ⅲ期伴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1q获得/扩增或17p缺失双重打击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5月就诊的270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ISS-Ⅲ期和两种HRCA(1q获得/扩增和17p缺失...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ISS-Ⅲ期伴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1q获得/扩增或17p缺失双重打击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5月就诊的270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ISS-Ⅲ期和两种HRCA(1q获得/扩增和17p缺失)定义为打击因素,根据患者携带打击因素的数目分组,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各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时间的差异。结果无打击因素组患者66例(24.4%),中位PFS和OS时间分别为28.9和53.7个月;一种打击因素组120例(44.4%),中位PFS和OS时间分别为23.0个月和42.3个月(P值均>0.05),后者预后较差;与一种打击因素组比较,携带两种及以上打击因素组患者84例(31.1%),中位PFS和OS时间均显著缩短,分别为14.5个月(HR=1.584,95%CI 1.082~2.319;P=0.003)和18.4个月(HR=2.299,95%CI 1.485~3.560;P<0.001);其中5例(1.9%)携带三种打击因素,其PFS时间为0.9~15.1个月,OS时间为0.9~18.9个月,均较携带两种打击因素组显著缩短,预后最差。进一步分析ISS分期与HRCA的不同组合,结果类似。结论基于ISS分期与细胞遗传学异常的FISH检测,携带两种或以上危险因素(包括ISS-Ⅲ期和HRCA)的双/多重打击NDMM患者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ISS分期 细胞遗传学异常 双重打击 预后
原文传递
1q21扩增对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雪莲 杨珮钰 +15 位作者 于小源 陈敬成 刘晓亮 白晶 刘英敏 何华 孙京男 樊红琼 张晨 张烨 苏克举 刘春水 谭业辉 高素君 李薇 靳凤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8-413,共6页
目的探讨1q21扩增(简称1q)对硼替佐米(Btz)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11月至2016年8月180例初治MM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伴与不伴1q的MM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对Btz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R2分析... 目的探讨1q21扩增(简称1q)对硼替佐米(Btz)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11月至2016年8月180例初治MM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伴与不伴1q的MM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对Btz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R2分析平台,比较伴和不伴1q MM样本间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结果①180例患者中,男98例、女82例,中位年龄60(33-86)岁。1q发生率为51.1%(92/180),174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其中1q组88例,无1q组86例。②1q组和无1q组伴del(1p)的发生率分别为27.8%和9.4%(χ^2=3.71,P=0.040),伴IGH重排的发生率分别为72.2%和57.6%(χ^2=4.09,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1q组和无1q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15.0(95% CI 15.0-22.1)、20.3(95% CI 20.7-31.2)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29.4(95% CI 28.9-38.7)、44.0(95% CI 36.4-47.6)个月,1q组较无1q组均显著缩短(P值分别为0.029、0.038),且1q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PFS:HR=1.910,95%CI 1.105-3.303,P=0.020;OS:HR=2.353,95%CI 1.090-5.078,P=0.029)。④伴1q患者中,Btz治疗组深度缓解率(≥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明显优于非Btz组(62.1%对40.0%,P=0.032),序贯auto-HSCT组较非移植组PFS期明显延长(19对13个月,P=0.048)。⑤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有1q和无1q样本的基因表达谱不同,1q上调1q21区〉50%基因表达,并导致1号染色体及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异常,差异显著的基因与DNA修复和细胞周期等相关(P值均〈0.001)。结论1q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其常伴del(1p)和IgH重排等,Btz诱导治疗可明显提高1q患者的深度缓解率,但不改善患者的总生存,而序贯auto-HSCT巩固治疗则可能延长PFS,基因表达谱分析可能有助于解析1q高危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1q21扩增 硼替佐米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原文传递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死亡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田梦茹 杨珮钰 +9 位作者 岳婷婷 李梦瑶 张颖杰 张梦雪 张立茉 闫玉蓉 胡中丽 杜雅哲 李昱瑛 靳凤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66-672,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早期死亡(EM)的因素,建立其预测模型,以期识别EM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7年1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275例NDMM患者,对6个月(EM6)、12个月(EM12)及24个月(EM24)内死亡患者初... 目的分析影响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早期死亡(EM)的因素,建立其预测模型,以期识别EM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7年1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275例NDMM患者,对6个月(EM6)、12个月(EM12)及24个月(EM24)内死亡患者初诊时基线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EM的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中EM6、EM12及EM24的发生率分别是5.5%、12.7%和30.2%;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疾病复发/进展,在EM6、EM12及EM24中分别占60.0%、77.1%及84.3%。影响EM6的因素包括经白蛋白校正的血清钙(校正钙)>2.75 mmol/L和PLT<100×10^(9)/L;影响EM12的因素包括年龄>75岁、国际分期系统(ISS)Ⅲ期、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Ⅲ期、校正钙>2.75 mmol/L、血清肌酐>177μmol/L、PLT<100×10^(9)/L及骨髓浆细胞比例≥60%;影响EM24的因素中,除上述影响EM12的因素外,还包括男性和染色体核型1q+。多因素分析尚未发现EM6和EM12的独立预后因素。在EM24的多因素分析中,年龄>75岁、PLT<100×10^(9)/L和染色体核型1q+是EM24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系数赋分:年龄>75岁:1分;PLT<100×10^(9)/L:2分;染色体核型1q+:1分,建立EM24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 0.626~0.793)。积分≥3分的患者24个月内死亡风险是0~2分患者的26倍,积分0~4分的NDMM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9、41、22、17.5及16个月(P<0.001)。结论年龄>75岁、PLT<100×10^(9)/L和染色体核型1q+为EM24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据上述变量构建的EM24预测模型有助于识别EM风险和预测生存,具有较好标准度与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早期死亡 预后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