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青经典新诗中的“人民性”考察
1
作者 杨理沛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5期50-52,共3页
经典汉语新诗以其精妙的语言及凝练的情感展现了现代中国文学深厚的艺术魅力,它记录并见证了中华儿女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奋斗历程、文学思考与精神流变,折射了时代的演迁、世界的变局与人民的成长,其中所蕴涵的“人民性”成为中国... 经典汉语新诗以其精妙的语言及凝练的情感展现了现代中国文学深厚的艺术魅力,它记录并见证了中华儿女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奋斗历程、文学思考与精神流变,折射了时代的演迁、世界的变局与人民的成长,其中所蕴涵的“人民性”成为中国式优秀文学传统赓续绵延的显著标识。通过艾青诗作中的大堰河、土地及光三个核心意象考察经典汉语新诗中的“人民性”,建构国际学生积极良好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中国精神的传播效能,拓展中文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经典新诗 人民性 国际学生 人文素养
下载PDF
晚清至五四时期外源性汉语叙事符号的建构
2
作者 杨理沛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6-134,共9页
晚清至五四时期纷繁芜杂的时代影像折射出历史转型中的潜层巨变。该时期知识分子在面对外源文化时,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线性说明,他们因政治规约、传统赓续及家族疏离等三重维度统摄下的身份暗示与体验认同的差异,建构出多元化的外源性... 晚清至五四时期纷繁芜杂的时代影像折射出历史转型中的潜层巨变。该时期知识分子在面对外源文化时,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线性说明,他们因政治规约、传统赓续及家族疏离等三重维度统摄下的身份暗示与体验认同的差异,建构出多元化的外源性汉语叙事符号。这种特殊的文学书写使知识分子的外源性言说原点在异域与本土之间位移,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始终是实现民族复兴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愿景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外源文化 叙事符号
下载PDF
回顾与反思:生态学批评及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理沛 方长安(点评)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50-52,共3页
上个世纪90年代,生态学批评在当时的时代潮流中应运而生,并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今有必要考察与反思它的发展历程,探究生态学批评产生的综合动因、生态学批评的人文运用以及生态学批评的局限性和矛盾性。用以探讨的态度... 上个世纪90年代,生态学批评在当时的时代潮流中应运而生,并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今有必要考察与反思它的发展历程,探究生态学批评产生的综合动因、生态学批评的人文运用以及生态学批评的局限性和矛盾性。用以探讨的态度批判学术界惯有的理论,对中国当代文艺学和文学批评的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 反思 批判 生态学批评 方法论研究
下载PDF
1910年代文人叙事中的西方风物与国家隐喻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理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79,共5页
1910年代的中国文人在描绘、言说西方风物的过程中,以西方现代性为背景,表达了具有理想成分的国家隐喻,并与固有的集体意识中的核心层次产生共振。他们在面对西方山水时,顺势将"理想中国"的建构情绪由激进转向平和,力图更好... 1910年代的中国文人在描绘、言说西方风物的过程中,以西方现代性为背景,表达了具有理想成分的国家隐喻,并与固有的集体意识中的核心层次产生共振。他们在面对西方山水时,顺势将"理想中国"的建构情绪由激进转向平和,力图更好地接近民众;在游历西方城市的同时,有意识地凸显建筑本体中蕴含的国家启蒙元素,并将其置于远景设计的延长线上;不约而同地关注西方文化与宗教,从各自的文化立场出发实现了宗教功用的表面统一,借此强化了它们在近代新型国家主题书写中的参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10年代 西方风物 国家隐喻 言说策略
下载PDF
用爱写成的悲伤心曲:我读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理沛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1期95-97,共3页
茨威格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而享誉世界,其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生动入微地体现了这一创作风格。本文从女主人公的内心入手,探究畸形爱情背后的性格缘由,并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发掘潜藏在作品深处的精神自传。同时,在解读中品味书... 茨威格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而享誉世界,其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生动入微地体现了这一创作风格。本文从女主人公的内心入手,探究畸形爱情背后的性格缘由,并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发掘潜藏在作品深处的精神自传。同时,在解读中品味书信体模式下的诗意美,从而更好地追求生命的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威格 心理描写 精神自传 书信体 诗意美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巴金书信中的精神世界
6
作者 杨理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82-485,共4页
作家的书信在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作用虽然渐趋显性,但并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它们并不仅仅是文学研究的佐证,更多地展示了作家在一定社会历史语境中丰富的内心和真实的自我。通过查找大量的原始资料,运用比较分析法、心理分析... 作家的书信在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作用虽然渐趋显性,但并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它们并不仅仅是文学研究的佐证,更多地展示了作家在一定社会历史语境中丰富的内心和真实的自我。通过查找大量的原始资料,运用比较分析法、心理分析法、社会历史学批评等方法,试图还原巴金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部分书信中所表现出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侧面:为人类的希望建构信仰;用大爱承担历史的使命;通过奋斗延续精神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信 巴金 精神世界 真实自我
下载PDF
我们真的需要海子吗?
7
作者 杨理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2-74,78,共4页
从上世纪末至今,海子一直是一位备受争议的诗人。他以其偏执的个性走完了短暂的人生,并因此给诗坛和诗歌评论界带来巨大的震撼。研读海子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知大众对海子及其诗歌盲目崇拜的综合原因,并可还原其诗歌真实的... 从上世纪末至今,海子一直是一位备受争议的诗人。他以其偏执的个性走完了短暂的人生,并因此给诗坛和诗歌评论界带来巨大的震撼。研读海子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知大众对海子及其诗歌盲目崇拜的综合原因,并可还原其诗歌真实的内涵。同时学界应正视海子自杀和"海子热"背后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海子热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下载PDF
高旭诗词中的“西方”
8
作者 杨理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8期8-11,共4页
高旭与近代中国的风云演变紧密相连,他在诗词中择取与言说"西方",并不是源于欧美的直接经验,更多是日本的"影响"或日本化的西方知识,主要包括先进的西方政治形象、志士仁人及开拓者形象、理想化的新女性形象、秀美... 高旭与近代中国的风云演变紧密相连,他在诗词中择取与言说"西方",并不是源于欧美的直接经验,更多是日本的"影响"或日本化的西方知识,主要包括先进的西方政治形象、志士仁人及开拓者形象、理想化的新女性形象、秀美的自然风物与淳朴的风俗民情、瑰丽雄奇的富士山等。他突破古典诗词的局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智慧地利用中日两国相似的文化背景,曲折地表达了晚清知识分子在中日关系逆转中反观自我的苦闷与焦虑,同时强烈地折射出他们欲借现代化转型重构民族个性和未来中国的心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旭 诗词 西方 文学转型 心理诉求 价值判断
下载PDF
严复话语中的“西方形象”
9
作者 杨理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8-32,共5页
近代中国动荡的社会时局与变奏的知识场域给置身其中的知识分子带来极大的冲击。因此,他们想像、择取与书写"西方形象",严复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多维度的"西方形象":经济发达、科... 近代中国动荡的社会时局与变奏的知识场域给置身其中的知识分子带来极大的冲击。因此,他们想像、择取与书写"西方形象",严复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多维度的"西方形象":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富有创造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政治上高扬自由、民主、平等与博爱的主题,但支持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文化与民俗自由、开放,体现出人本关怀,却也存在道德滞后的情形。严复通过中西跨际比较、西方社会内部的纵向对照以及话语置换等方式,将改造后的"西方形象"与固有的民族集体意识中的核心层次产生共振,从而实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强烈的优先言说诉求,并因此展开对民族与国家的反思、批判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西方形象 多维度 解读他者 反观自我
下载PDF
诗学精神的当代阐释——闻一多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杨理沛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2009年11月20-21日,"闻一多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从多维视野中研究闻一多新诗创作、理论和批评,发掘闻一多诗学的贡献及其当代意义。会议的主题没有局限于以往单方面来解释闻一多人生和... 2009年11月20-21日,"闻一多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从多维视野中研究闻一多新诗创作、理论和批评,发掘闻一多诗学的贡献及其当代意义。会议的主题没有局限于以往单方面来解释闻一多人生和精神的传统思维模式,而是将他置于20世纪民族国家的理想建构和新诗现代化转型的话语谱系中加以考察,进一步梳理和反思其人格精神内涵的变化历程。另外,对闻一多学术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再研究,成为闻学研究交叉性和互渗性的重要体现,它要求研究者在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的基础上,兼有相关知识的学术视野,运用学科互补的优势拓宽研究思路和学术领域。此次会议还改选了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的理事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诗学探索 人格精神 交叉研究 承继和创新
下载PDF
1910年代中国叙事文本中的西方形象研究
11
作者 杨理沛 《长江学术》 2012年第2期157-157,共1页
1910年代相对于鸦片战争时期而言,炮火与硝烟逐渐散去,但社会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思想与文化的震荡则愈发强烈。从1840年到1910年代,中国人在历经大半个世纪的"看西方"后,其思维与言说方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西方世界不再作为邪恶、妖... 1910年代相对于鸦片战争时期而言,炮火与硝烟逐渐散去,但社会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思想与文化的震荡则愈发强烈。从1840年到1910年代,中国人在历经大半个世纪的"看西方"后,其思维与言说方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西方世界不再作为邪恶、妖魔的"他者"出现在中国人的官方文本、民间叙事及知识分子著述中。但在民族文化心理的场域之中却仍然存在着相悖的情形:一方面由于动荡的社会现实深撼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并刺逼着国人睁开早以适应旧范的双眼,国人在"现代性"的知识考古与理论探讨中,其视野被无形地引向西方,从某种意义上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世界 叙事文本 中国人 形象研究 民族文化心理 鸦片战争时期 社会变革 言说方式
下载PDF
诗意的心灵遥望与倾诉——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创作技巧
12
作者 杨理沛 《写作》 2011年第7期22-24,共3页
茨威格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奥地利著名作家,他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因此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微观世界中的现实主义者”。《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生动人微地体现了这一创作风格。作... 茨威格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奥地利著名作家,他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因此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微观世界中的现实主义者”。《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生动人微地体现了这一创作风格。作品以书信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女子在弥留之际饱蘸一生的痴情,向一位作家如泣如诉地坦露了她十几年的感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创作技巧 倾诉 心灵 诗意 著名作家 内心世界 现实主义者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现代诗的 国际教育、传播进路与教学实践
13
作者 杨理沛 《成功》 2021年第11期0084-0087,共4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诗的国际教育与传播应充分关注国际学生的特点及其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通过找准跨文化交际的切点,主要从诗歌背景知识、主题对话、审美情境等方面展开教学实践,让国际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国语言和优秀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诗的国际教育与传播应充分关注国际学生的特点及其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通过找准跨文化交际的切点,主要从诗歌背景知识、主题对话、审美情境等方面展开教学实践,让国际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国语言和优秀文化的精妙,进而将国际中文教育引向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的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 国际教育与传播 翻转课堂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高级阶段对外汉语写作课教学思路榷谈
14
作者 杨理沛 《写作》 2018年第2期78-80,共3页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其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本文拟通过课程定位、范文选择、训练模式、语言个性与文化底蕴等几个方面,展开对高级阶段对外汉语写作课教学思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对外汉语写作 教学思路 目标导向 语言拓展
下载PDF
谈先锋文学的“反叛”及其转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理沛 《阅读与写作》 2008年第4期4-5,共2页
“先锋文学”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文学概念,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它曾在时代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并向当时的文学界发出“无声的挑战”,最终作为有力的文学潮流确立了自己在现实社会和当代文学中的合法地位。... “先锋文学”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文学概念,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它曾在时代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并向当时的文学界发出“无声的挑战”,最终作为有力的文学潮流确立了自己在现实社会和当代文学中的合法地位。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个问题笔者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略有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反叛 80年代后期 90年代 合法地位 当代文学 现实社会 文学潮流
下载PDF
再谈先锋文学的综合成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理沛 《阅读与写作》 2007年第5期1-2,共2页
关键词 先锋文学 成因 现代主义思潮 超现实主义 文化背景 19世纪 文学艺术 立体主义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跨际心理适应与文化互鉴
17
作者 杨理沛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2017年第1期226-235,共10页
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的时代背景,分析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跨际心理适应与文化互鉴的现状,并立足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探究应对路径。以此为切入点关注留学生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丰富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视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形象的国... 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的时代背景,分析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跨际心理适应与文化互鉴的现状,并立足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探究应对路径。以此为切入点关注留学生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丰富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视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形象的国际化表达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跨际心理适应 跨际文化互鉴 中国国际化形象
原文传递
海外华文教育视野中的毛泽东诗词教学研究
18
作者 杨理沛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2018年第1期91-99,共9页
毛泽东诗词蕴含生动的语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博大深厚的人文关怀,面向海外华人华裔的毛泽东诗词教学,理应以语言教学为载体,以文化教学为底色,同时重视人文精神教学的重要穿引作用,从而有效地强化海外华人华裔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 毛泽东诗词蕴含生动的语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博大深厚的人文关怀,面向海外华人华裔的毛泽东诗词教学,理应以语言教学为载体,以文化教学为底色,同时重视人文精神教学的重要穿引作用,从而有效地强化海外华人华裔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与祖国的情感联系,也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华文教育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教育 毛泽东诗词 教学研究 语言文化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视域下的来汉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研究
19
作者 杨理沛 《成功》 2022年第9期0050-0052,共3页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是新时代由中国教育部颁布的首个全面评价外国中文学习者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对于今后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建设及教学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契机,结合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立足武...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是新时代由中国教育部颁布的首个全面评价外国中文学习者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对于今后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建设及教学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契机,结合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立足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特点,探讨来汉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现状与实践路径,既有助于拓展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视野,又有助于在更高层面上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积极、友好、和谐的武汉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来汉留学生 跨文化交际 武汉形象
下载PDF
试论加拿大西北沿岸土著图腾柱的色彩
20
作者 王莉莉 杨理沛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第2期235-236,共2页
"加拿大西北沿岸土著"概念界定虽然近期还有人使用"印弟安人"来称呼西北沿岸的土著人,但是如今更多人使用"Native","indigenous people","First Nations"和"aboriginal people&... "加拿大西北沿岸土著"概念界定虽然近期还有人使用"印弟安人"来称呼西北沿岸的土著人,但是如今更多人使用"Native","indigenous people","First Nations"和"aboriginal people"的称呼。在论文中,笔者认为使用"First Nations"来称呼加拿大西北沿岸的土著人更为合适。"西北沿岸土著"并不是一个单一族群,而是北美大陆西北太平洋沿岸岛屿土著人的总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腾柱 北美大陆 西北部地区 太平洋沿岸 土著文化 indigenous 轮廓线 利希 木板房 二维轮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