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秆野螟属部分种的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鳞翅目:草螟科)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瑞生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89,共8页
本文利用mtDNA-COⅡ基因序列,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 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分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Ⅱ基因序列全长682bp,共编码227个氨基酸,8种昆虫12个样品中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氨基酸突变率为2.2%... 本文利用mtDNA-COⅡ基因序列,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 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分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Ⅱ基因序列全长682bp,共编码227个氨基酸,8种昆虫12个样品中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氨基酸突变率为2.2%。同种内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小于种间距离,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044之间,种间遗传距离在0.0015-0.063之间。基因变异转换数(Ts)明显高于颠换数(Tv)。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种间进化关系基本一致:秆野螟属8种昆虫明显分为2个大群,虎杖螟O.latipennis与其他7种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一个群;在另外1个大群中又分为3个亚群,亚洲玉米螟O.furnacalis不同地理种群首先聚在一起形成1个亚群,酒花螟O.kurentzovi与麻螟O.narynensis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起形成的分支又与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苍耳螟O.orientalis和豆秆野螟O.scapulalis聚在一起形成1个亚群,刺菜螟O.zealis在该大群内与其他种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1个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秆野螟属 mtDNA-COⅡ 分子系统学 系统分化 分子系统树
下载PDF
橡实象虫等25种昆虫线粒体COⅠ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瑞生 钟亮 +4 位作者 姜义仁 石生林 刘彦群 夏润玺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5-992,共8页
橡实象虫(Curculio arakawai)是象甲科中危害柞树种子和嫩芽的重要害虫。为探讨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快速准确识别橡实象虫的可行性,克隆了3个橡实象虫线粒体COⅠ基因5'端长度约556 b... 橡实象虫(Curculio arakawai)是象甲科中危害柞树种子和嫩芽的重要害虫。为探讨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快速准确识别橡实象虫的可行性,克隆了3个橡实象虫线粒体COⅠ基因5'端长度约556 bp的片段(GenBank登录号:JN258957,JN258958,JN258959),并与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共24种昆虫的同源片段进行碱基组成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橡实象虫与其它24种昆虫的COⅠ基因序列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碱基位点的变异率为48.2%,序列平均差异为19.7%;COⅠ基因序列的AT含量(69.9%)明显高于GC含量(30.1%),存在显著的AT使用倾向性;碱基替换模式颠换大于转换,碱基替换数与物种两两遗传距离呈明显的线性关系;COⅠ基因序列的碱基变异速率较快的位点主要集中在序列中间区域的210~390 bp。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NJ、ME和MP系统进化树均显示橡实象虫与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昆虫的进化关系最近,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分支,鳞翅目等其它昆虫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个分支;橡实象虫与鞘翅目象甲科Kyklioacalles属昆虫间遗传距离最小,与鳞翅目丝角蝶科Macrosoma sp.属昆虫间的遗传距离最大。根据COⅠ基因序列的多样性,能将橡实象虫明显地与其它昆虫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树害虫 橡实象虫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瑞生 靳晓亮 黄春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674-367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下全脑血管造影确诊有颅内动脉瘤后,于出血8~72 h内立即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治疗,同时根据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度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判断是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还是需要球囊辅助技术或支架辅助技术栓塞。术后均常规停用止血药,应用尼莫地平及"3H"疗法预防脑血管痉挛。同时选择同期保守治疗的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对照。结果介入栓塞组成功栓塞27例,其中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19例,采用球囊辅助技术7例,采用支架辅助技术1例。3例因载瘤动脉严重狭窄迂曲,导致导管不能到位,栓塞失败,改行开颅夹闭术。随访3~6个月,介入栓塞成功的27例患者存活26例,死亡1例,存活率为96.3%;保守治疗组存活20例,死亡10例,存活率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成功27例患者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3.7%(1例)7,.4%(2例),3.7%(1例);保守治疗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26.7%(8例),23.3%(7例),23.3%(7例);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蛛网膜下腔出血明确由动脉瘤引起后应尽早介入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栓塞
下载PDF
中国秆野螟属昆虫线粒体COⅠ基因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鳞翅目:草螟科)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瑞生 王振营 +2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姜义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80,共8页
以mtDNA-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Ⅰ基因全长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COⅠ基因全部核苷酸位点中多态性位点占6.08%,氨基酸突变率为3.11%。碱... 以mtDNA-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Ⅰ基因全长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COⅠ基因全部核苷酸位点中多态性位点占6.08%,氨基酸突变率为3.11%。碱基转换数(Ts)明显高于颠换数(Tv)。总体上,秆野螟属COⅠ基因序列相似度较高,种内差异明显小于种间差异,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遗传距离在0.000 6~0.005 2之间,种间遗传距离为0.007 1~0.050 5。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秆野螟属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物种间进化关系基本一致:8种螟虫明显分为2个大群,即虎杖螟(O.latipennis(Warren))与其他种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一个大群,亚洲玉米螟(O.furnacalis(Guenée))等7个物种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个大群。在第2大群中,刺菜螟(O.zealis(Guenée))与其他种类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一支,为一亚群,而亚洲玉米螟等6个种聚在一起形成一大丛,为另一亚群。在第2亚群中,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首先聚在一起形成一亚亚群;而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über))等5个种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亚亚群,其中麻螟(O.narynensis(Mutuura&Munroe))与酒花螟(O.kurentzovi(Mutuura&Munroe))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起,二者与欧洲玉米螟、苍耳螟(O.orientalis(Mutuura&Munroe))、豆秆野螟(O.scapulalis(Walker))聚在一起。这些分子系统进化关系与形态学结果基本一致,是对传统形态系统学研究的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秆野螟属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分子系统学 分子系统树
下载PDF
辽宁地区柞园新记录害虫多斑柞跳象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瑞生 刘严 +5 位作者 徐家生 姜义仁 王勇 石生林 戴小华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9-804,共6页
近期在辽宁柞蚕区发现了一种新的柞树潜叶性害虫。将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D NA COⅠ)序列作为DNA条形码,结合形态特征对害虫进行分类鉴定。以单头试虫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mtD NA COⅠ通用引物PCR扩增得到了试虫的m... 近期在辽宁柞蚕区发现了一种新的柞树潜叶性害虫。将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D NA COⅠ)序列作为DNA条形码,结合形态特征对害虫进行分类鉴定。以单头试虫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mtD NA COⅠ通用引物PCR扩增得到了试虫的mtD NA COⅠ基因片段(GenB ank登录号:KX657707~KX657709)。将获得的基因片段序列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搜索,在GenB ank中未搜索到该试虫的相关序列信息,但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象甲亚科Curculioninae的Orchestes jota mtD NA COⅠ同源片段序列(GenB ank登录号:KJ963227.1)的相似度最高,为86%。室内观察其成虫、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7~4.0 mm,喙长0.8~1.0 mm,鞘翅,后足发达,腿节粗壮;老熟幼虫5~7 mm,体节12节,无足,具步泡突;蛹为裸蛹。基于试虫的mtD NA COⅠ分子鉴定标记,结合试虫与原有记录形态特征的比较结果,初步鉴定新发现的柞树潜叶性害虫为跳象亚科Rhynchaeninae跳象属Rhynchaenus的多斑柞跳象Rhynchaenus(Orchestes)maculos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树 新记录害虫 跳象属 多斑柞跳象 形态特征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下载PDF
秆野螟属(Ostrinia)系统进化与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杨瑞生 王振营 何康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6,共7页
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全球分布20种,寄主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由于该属地理分布广泛,形态特征复杂,寄主和生态区重叠严重,秆野螟属系统发育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综合中国秆野螟属分类概况,对目前应用于... 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全球分布20种,寄主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由于该属地理分布广泛,形态特征复杂,寄主和生态区重叠严重,秆野螟属系统发育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综合中国秆野螟属分类概况,对目前应用于秆野螟属系统发育研究的各种性状,包括形态特征、性信息素(生殖隔离)以及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并针对秆野螟属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秆野螟属 系统发育 形态特征 性信息素 分子水平
下载PDF
橡实象虫及其近缘种基于线粒体DNA COⅡ基因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瑞生 姜义仁 +3 位作者 石生林 刘彦群 夏润玺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7-583,共7页
橡实象虫(Curculio arakawai)是危害柞树果实(橡实)和嫩芽的主要害虫。基于探索害虫的系统发育和遗传进化机制的目的,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编码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ytochrome oxidaseⅡ,COⅡ)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橡实... 橡实象虫(Curculio arakawai)是危害柞树果实(橡实)和嫩芽的主要害虫。基于探索害虫的系统发育和遗传进化机制的目的,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编码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ytochrome oxidaseⅡ,COⅡ)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橡实象虫及10个近缘种昆虫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序列分析表明:橡实象虫及10个近缘种的mtDNA COⅡ基因序列全长687bp(不同橡实象虫样本获得的目的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包括GU945544、GU945545、GU945546),共编码228个氨基酸;mtDNA COⅡ基因表现出明显的A+T含量偏向性,密码子不同位点碱基的使用也存在明显的A+T含量偏向性,mtD-NA COⅡ基因的碱基颠换数总体上高于转换数,颠换主要发生在A←→T间,转换主要发生在T←→C间。遗传变异分析表明,橡实象虫及10个近缘种的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39.7%,氨基酸突变率为30.3%。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橡实象虫及10个近缘种间的COⅡ基因系统进化树,各物种间的拓扑关系虽然稍有差异,但系统进化关系却完全一致,即物种间分别以所在的属聚在一起,形成Curculio、Ceutorhynchus和Peritelus3个属群,其中Curculio属和Ceutorhynchus属的系统进化关系较近,二者聚在一起形成一大支,而Peritelus属单独形成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树害虫 橡实象虫 近缘物种 线粒体DNA COⅡ基因 序列分析 多态性 分子系统树
下载PDF
PBL教学在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瑞生 秦利 +1 位作者 姜义仁 夏润玺 《高等农业教育》 2010年第4期63-65,共3页
在概括PBL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PBL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中实施的必要性,分析了PBL教学在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教学中实施和推广存在的问题,探讨了PBL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PB... 在概括PBL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PBL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中实施的必要性,分析了PBL教学在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教学中实施和推广存在的问题,探讨了PBL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PBL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中的引入与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高等农业院校 教育教学
下载PDF
栎黄掌舟蛾线粒体DNA COⅠ基因的碱基组成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瑞生 姜义仁 +2 位作者 石生林 刘彦群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3-441,共9页
栎黄掌舟蛾(Phalera assimilis)是危害柞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克隆了栎黄掌舟蛾不同个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 COⅠ)基因5'端709 bp片段序列(GenBank登录号:KC573812~KC573814),通过与其它鳞翅目昆虫的同源序列比对... 栎黄掌舟蛾(Phalera assimilis)是危害柞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克隆了栎黄掌舟蛾不同个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 COⅠ)基因5'端709 bp片段序列(GenBank登录号:KC573812~KC573814),通过与其它鳞翅目昆虫的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栎黄掌舟蛾mtDNA COⅠ基因序列片段的碱基组成及系统进化特点,从分子水平准确鉴定该柞树害虫。栎黄掌舟蛾及其比对昆虫的mtDNA COⅠ基因片段序列中,T、C、A、G 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9.8%、14.8%、30.9%、14.5%,密码子第3位点的A+T含量最高达94.2%,显著高于第1位点(59.9%)和第2位点(58.3%),碱基使用显著倾向于T(AT平均偏倚度为-0.125 9);在709 bp的序列片段中,16.36%为简约信息位点,4.51%为单突变位点,碱基转换略高于颠换,R值为1.2;不同昆虫mtDNA COⅠ基因序列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54 1。克隆的栎黄掌舟蛾mtDNA COⅠ基因序列片段的T、C、A、G 4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38.7%、15.2%、31.3%、14.8%;所有样本的mtDNA COⅠ基因序列碱基替换数均与遗传距离呈显著线性关系。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栎黄掌舟蛾等掌舟蛾属(Phalera)昆虫与Datana属、Antheua属昆虫的亲缘关系最近,形成进化群Ⅰ,其它属种昆虫聚集形成进化群Ⅱ。研究结果表明,mtDNA COⅠ基因序列片段能作为DNA条形码将栎黄掌舟蛾与其它鳞翅目昆虫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树害虫 栎黄掌舟蛾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碱基组成 分子进化
下载PDF
胃癌筛查时血清胃蛋白酶原4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瑞生 韩大正 +1 位作者 马芬 刘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6期78-79,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4种检测方法在胃癌筛查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法(ELISA)4种检测方法,检测98例胃癌患者及13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 目的比较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4种检测方法在胃癌筛查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法(ELISA)4种检测方法,检测98例胃癌患者及13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含量并计算两者比值(PGR)。根据不同检测方法的临界值,严格判读阳性例数及阴性例数。结果 RIA、TRFIA、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74.49%、71.43%、68.37%、63.27%,特异性分别为73.00%、75.18%、78.10%、83.21%。4种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4种检测方法,不同医院可视自身情况进行选择。RIA法试剂具有放射性且有效期短,可不作为首选。有条件的大医院可选用TRFIA法、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基层医院可选用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检测方法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桑园中野蚕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瑞生 秦利 +2 位作者 姜义仁 于威 高德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102,共4页
经卡方检验和5种聚集指标测定,野蚕幼虫在桑园的水平分布属于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即在桑园中的分布特点表现为极不均匀的嵌纹分布。聚集原因是由野蚕幼虫的行为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种群中个体在发生概率上不相同,样方内一个个体的存... 经卡方检验和5种聚集指标测定,野蚕幼虫在桑园的水平分布属于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即在桑园中的分布特点表现为极不均匀的嵌纹分布。聚集原因是由野蚕幼虫的行为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种群中个体在发生概率上不相同,样方内一个个体的存在,增加了同样方内其他个体发生的概率。低龄(1、2龄)幼虫主要分布在桑树枝条的中上部,高龄(3、4龄)幼虫主要分布在桑树枝条的中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蚕 空间分布格局 卡方检验 聚集指标
下载PDF
柞园栎树林中刺蛾科昆虫的DNA条形编码及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瑞生 姜义仁 +2 位作者 石生林 王勇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3-619,共7页
刺蛾科昆虫是柞园栎树林中的重要害虫类群。克隆了栎树林中主要刺蛾科昆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DNA COⅠ,Gen Bank登录号:KP727647~KP727664),以此作为供试刺蛾科昆虫的DNA条形编码基因分析其碱基组成特点和遗传进... 刺蛾科昆虫是柞园栎树林中的重要害虫类群。克隆了栎树林中主要刺蛾科昆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DNA COⅠ,Gen Bank登录号:KP727647~KP727664),以此作为供试刺蛾科昆虫的DNA条形编码基因分析其碱基组成特点和遗传进化规律,探讨将其应用于栎树林中刺蛾科害虫的分类鉴定和系统进化关系研究的可行性。刺蛾科昆虫各物种间的mtDNA COⅠ基因碱基组成差异不明显,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0%、16.2%、30.7%和15.1%,AT含量为68.7%,显著高于GC含量(31.3%),表现出明显的AT使用趋向性;碱基明显倾向于使用T(AT偏倚度为-0.106 26),具有较弱的C偏好性(GC偏倚度为-0.035 14),不同物种间该基因碱基T使用偏好程度差异较大。刺蛾科昆虫mtDNA COⅠ基因碱基变异率为26.64%,碱基颠换明显高于转换(R值为0.75)。刺蛾科昆虫各物种mtDNA COⅠ基因的平均进化率为11.5%,进化率最大的发生在锯纹岐刺蛾Austrapoda seres与中国扁刺蛾Thosea sinensis间,进化率最小的发生在黄刺蛾Monema flavescens与梨娜刺蛾Narosoideus flavidorsalis之间。在刺蛾科昆虫mtDNA COⅠ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中,中国绿刺蛾Parasa sinica和中国扁刺蛾Thosea sinensis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系,其他物种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个单系。以上结果表明,mtDNA COⅠ基因可作为DNA条形编码用于栎树林刺蛾科害虫的分类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树林 害虫 刺蛾科 DNA条形编码 系统分类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下载PDF
中国秆野螟属(Ostrinia)雄性外生殖器系统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瑞生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对分布于中国的11种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雄性外生殖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秆野螟属昆虫雄性外生殖器由生殖瓣、爪形突、抱器、抱器腹、阳茎组成。秆野螟属昆虫雄性外生殖器形态相似度较高,根据爪形突分裂情况,该11个种分为两个大群,... 对分布于中国的11种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雄性外生殖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秆野螟属昆虫雄性外生殖器由生殖瓣、爪形突、抱器、抱器腹、阳茎组成。秆野螟属昆虫雄性外生殖器形态相似度较高,根据爪形突分裂情况,该11个种分为两个大群,其中亚洲玉米螟、欧洲玉米螟、苍耳螟、豆螟、酒花螟、麻螟、刺菜螟和款冬螟为一个大群,而酸模螟、虎杖螟和克什米尔螟为一大群;在第一大群中,根据爪形突中侧叶与两侧叶长度比分为两个亚群,在第一亚群中,根据抱器腹具刺区与无刺区的长度分为两个亚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秆野螟属 外生殖器 爪形突 抱器腹
下载PDF
螳螂卵囊在柞蚕场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瑞生 高德三 郑文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67-369,共3页
在螳螂孵化前 ,调查了螳螂卵囊在柞蚕场中的水平分布格局。经卡平方检验和5种聚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 ,螳螂卵囊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 ,即在柞林间的分布特点表现为极不均匀的嵌纹分布。种群中个体在发生概率上是不... 在螳螂孵化前 ,调查了螳螂卵囊在柞蚕场中的水平分布格局。经卡平方检验和5种聚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 ,螳螂卵囊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 ,即在柞林间的分布特点表现为极不均匀的嵌纹分布。种群中个体在发生概率上是不相同的 ,样方内一个个的存在 ,增加了同样方内其他个体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场 空间分布格局 螳螂 卵囊 水平分布 空间分布型 柞林 昆虫
下载PDF
中华大刀螳生长回归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瑞生 武琳 +2 位作者 秦利 张涛 徐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3884-3884,3888,共2页
调查了中华大刀螳不同龄期的头壳及其他体躯结构生长情况,建立了中华大刀螳龄期与头壳、前胸、触角和体躯间单对数形式、指数形式的生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头壳等体躯结构随着龄期的增长呈指数生长,即中华大刀螳龄期与头壳宽度、前胸... 调查了中华大刀螳不同龄期的头壳及其他体躯结构生长情况,建立了中华大刀螳龄期与头壳、前胸、触角和体躯间单对数形式、指数形式的生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头壳等体躯结构随着龄期的增长呈指数生长,即中华大刀螳龄期与头壳宽度、前胸背板、触角以及体长的对数呈直线关系;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吻合度均较高,其中以头壳的吻合程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刀螳 生长回归模型 实测值 理论值
下载PDF
低浓度HBsAg感染者血清乙肝标志物及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瑞生 张素芳 +2 位作者 杨文新 高书钰 马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9期166-167,共2页
目的了解低浓度HBsAg人群血清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其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高浓度组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MEIA)检测690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的HBsAg,将其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然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其乙肝五项血清... 目的了解低浓度HBsAg人群血清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其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高浓度组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MEIA)检测690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的HBsAg,将其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然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其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用荧光定量法检测其HBVDNA。结果低浓度HBsAg感染者232例,占HBsAg感染者的33.62%。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分别有10种和7种,且低浓度组的模式比高浓度组更为复杂。HBVDNA定量检测低浓度组平均对数(Igcopies/ml)为2.18±1.38,高浓度组为6.83±0.3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低浓度组感染者HBVDNA均>103拷贝/ml。结论低浓度HBsAg感染者不容忽视,要尽量选用敏感性较高的HBsAg检测方法,对可疑患者要同时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或HBVDNA定量检测,以免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HBVDNA HBV血清学五项指标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2、CEA、CA_(50)、CA_(19-9)、CA_(242)联合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瑞生 马芬 +1 位作者 刘敏 韩大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34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ⅠandⅡ(PGⅠ、PGⅡ)、胰蛋白酶原-2(TAT-2)、CEA、CA_(50)、CA_(19-9)及CA_(242)联合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98例正常对照者、86例胃溃疡患者及65例胃...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ⅠandⅡ(PGⅠ、PGⅡ)、胰蛋白酶原-2(TAT-2)、CEA、CA_(50)、CA_(19-9)及CA_(242)联合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98例正常对照者、86例胃溃疡患者及65例胃癌患者血清中的PG、TAT-2、CEA、CA_(50)、CA_(19-9)及CA_(242)的含量。根据检测出的阳性例数,计算出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前2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及全部6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胃癌组各单项检测、2项联合检测及6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胃溃疡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2项联合检测及6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3.9%、89.2%,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和正常对照组单项检测、2项联合检测及6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项检测,能显著提高胃癌检出率,至少也要选择PG、TAT-2两项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肿瘤标志物 胃癌 胰蛋白酶原-2
下载PDF
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老年无功能性脑垂体腺瘤36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瑞生 靳晓亮 黄春波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拟行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行经蝶窦显微手术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 目的探讨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拟行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行经蝶窦显微手术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0.3)h、出血量为(60±15)mL,对照组分别为(2.6±0.5)h、(200±30)mL,组间比较P均<0.05;观察组痊愈27例(75%)、有效6例(16.67%)、无效3例(8.33%)、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为91.67%,对照组痊愈19例(59.37%)、有效4例(12.5%)、无效9例(28.13%)、总有效率为71.88%,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临床疗效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老年性 无功能性 经蝶窦显微手术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急性脑膨出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瑞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05-106,共2页
我科2000—01-2005—06收治210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病人,其中20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现就原因及治疗分析如下。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脑膨出 CT
下载PDF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瑞生 《当代医学》 2012年第4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血肿清除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 目的探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血肿清除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对照组总有效率63.0%,观察组总有效率96.7%,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止血彻底,血肿清除满意,能有效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神经机能恢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