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实与真实(探索与争鸣)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田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4年第2期74-76,共3页
纪实与真实(探索与争鸣)杨田村初读《纪实不是真实》时,我想说一点看法,只是由于可能是不必要的思虑,才一直没有动笔。最近从地方小台来的一位同志说,他正在编辑一本关于电视理论问题的书,其中包括专题片是不是纪录片、纪实是不... 纪实与真实(探索与争鸣)杨田村初读《纪实不是真实》时,我想说一点看法,只是由于可能是不必要的思虑,才一直没有动笔。最近从地方小台来的一位同志说,他正在编辑一本关于电视理论问题的书,其中包括专题片是不是纪录片、纪实是不是真实……这样一些问题。我问他对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纪实主义 意识流方法 传统现实主义 本质真实 客观真实 真实性 客观现实 生活现象 本质属性
下载PDF
传统现实主义与纪实主义不可通约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田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6期1-6,共6页
传统现实主义与纪实主义不可通约──传统现实主义与纪实主义表意方法比较杨田村作为纪实理论介绍到我国来的电影理论,有法国巴赞的、德国克拉考尔的和原苏联马契列特的。而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是巴赞的电影理论。在我国,说到纪实理论... 传统现实主义与纪实主义不可通约──传统现实主义与纪实主义表意方法比较杨田村作为纪实理论介绍到我国来的电影理论,有法国巴赞的、德国克拉考尔的和原苏联马契列特的。而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是巴赞的电影理论。在我国,说到纪实理论、纪实美学。纪实方法,一般也都是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现实主义 纪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 电影理论 巴赞 爱森斯坦 不可通约 现象学 客观现实
下载PDF
纪录片的基本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田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2年第5期45-53,共9页
在艺术创刊中,策略观念已受到重视。不同的创作方法,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从操作层面看,来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策略的结果。要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就要采取一套相应的策略。艺术作品自主体、媒体、客体等三个因素构成。艺术创作的基本策略... 在艺术创刊中,策略观念已受到重视。不同的创作方法,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从操作层面看,来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策略的结果。要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就要采取一套相应的策略。艺术作品自主体、媒体、客体等三个因素构成。艺术创作的基本策略就是在这三者之间用旋,并由此派生出一些具体策略。在纪录片里,客体是纪录下来的客观现实,主体是感觉不到的,媒体是消极的。纪录片的策略,就是要竭力维护客体的客观性,为此才把主体置于感觉不到的状态;为了不暴露主体,又要有控制地使用媒体。纪录片的策略集中到一点,就是处理客体与主体关系的策略,而运用策略的最终目的,是要追求纪录片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基本策略 现实主义 客体因素 客观现实 客观性 策略集 运用策略 策略观念 主体关系
下载PDF
纪实性纪录片是不是艺术——对纪录片的思考之一
4
作者 杨田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3年第6期77-81,共5页
我国的纪录片,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是画面加解说的模式。《望长城》的出现,打破了由一种模式统一天下的局面,使我国的纪录片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多元的时期。《望长城》被人称做纪实性纪录片,用意是为了与过去的那种“说主题”的纪录片区别... 我国的纪录片,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是画面加解说的模式。《望长城》的出现,打破了由一种模式统一天下的局面,使我国的纪录片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多元的时期。《望长城》被人称做纪实性纪录片,用意是为了与过去的那种“说主题”的纪录片区别开来。纪实,就是记录现实。它表明在创作中要把客观现实放在至上的位置。当今,能叫做纪实性纪录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纪实性 传统艺术 艺术作品 创作原则 真实电影 形而上学性质 艺术理想 观众 思考
下载PDF
电视剧成为商品之后……
5
作者 杨田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3年第1期88-94,共7页
据《北京晚报》报道,电视剧《爱你没商量》,“被中央和北京两大电视台争相购买首播权”,最后,中央电视台“掏出350万巨款签下首播合同。”报道说,这“对中央电视台也是头一遭。”电视剧正式作为商品,公开出售,这在我国好像也还是第一次。
关键词 电视剧艺术 中央电视台 收视率 大众艺术 观众 艺术水平 商品化 电视发展 三个阶段 电视技术
下载PDF
析“电视小说”
6
作者 杨田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一) 艺术分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出种种不同的分类。历史上的美学家们对艺术作过名目繁多的分类,而最有影响的是按照其所他用的物质媒介所作的分类。这种分类法。
关键词 电影小说 电视剧 广播电视 艺术分类 艺术手法 叙述者 物质媒介 文学性 语言文字 分类法
下载PDF
纪录片与虚构艺术中的真与美
7
作者 杨田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0年第3期43-47,共5页
近年来,电视专题片呈现出了喜人的上升的趋势。中央电视台升办的《地方台50分钟》为全国各地的专题片提供了一个展览的橱窗,促进了竞争,对提高专题片的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电视专题片发展的基础,则是对电视本性和功能的进一少认识。电... 近年来,电视专题片呈现出了喜人的上升的趋势。中央电视台升办的《地方台50分钟》为全国各地的专题片提供了一个展览的橱窗,促进了竞争,对提高专题片的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电视专题片发展的基础,则是对电视本性和功能的进一少认识。电视发展之初,人们大都仅仅看到娱乐性的一面:买一台电视机回来,好象买回了一座电影院,买回了一座剧场,期望从此不用出门,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各种演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虚构艺术 电视专题片 电视剧 艺术作品 不真实 观众 电影院 欣赏艺术 真实性
下载PDF
论电视文化的性质与电视剧的发展趋向
8
作者 杨田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8年第2期64-71,共8页
电视文化这一概念,在我国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承认。对于电视文化性质的认识,也有了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即电视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普及文化”,“俗文化”。这也就是说,电视文化并不具有多层次的整体文化形态,只是一种... 电视文化这一概念,在我国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承认。对于电视文化性质的认识,也有了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即电视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普及文化”,“俗文化”。这也就是说,电视文化并不具有多层次的整体文化形态,只是一种单一层次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化 电视剧 大众性 有线电视系统 电视观众 电视机 大众文化 电影 电视台 文化性质
下载PDF
电视剧题材的形成及其特点
9
作者 杨田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58-68,共11页
题材,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即泛指艺术作品描写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等等。狭义的解释,是指电视剧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也就是写作者根据自己的意图对现实生活加以... 题材,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即泛指艺术作品描写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等等。狭义的解释,是指电视剧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也就是写作者根据自己的意图对现实生活加以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后成为作品的表现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现实题材 家庭题材 写作者 观众 家庭生活 电影 小说 生活中 文艺作品
下载PDF
新闻不是文艺——“真正的电视剧”理论剖析
10
作者 杨田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6年第3期19-27,共9页
我们现在所说的电视剧,实际上包括了两种类型,即戏剧型和电影型。这两种类型的电视剧,在艺术上有较明显的区别。戏剧型较多地保留了戏剧艺术的特点;电影型较多地采用了电影艺术的特点。很多国家在名称上就把这两种类型的电视剧区别开来... 我们现在所说的电视剧,实际上包括了两种类型,即戏剧型和电影型。这两种类型的电视剧,在艺术上有较明显的区别。戏剧型较多地保留了戏剧艺术的特点;电影型较多地采用了电影艺术的特点。很多国家在名称上就把这两种类型的电视剧区别开来了,把戏剧型的叫做电视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电视新闻节目 两种类型 观众 现场效果 戏剧艺术 电影摄影机 演员 电视节目 新闻特点
下载PDF
作品的客观性与创作者主体意识
11
作者 杨田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3-66,共4页
本文认为,艺术作品的客观性与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并不是对立的,具有客观性的艺术品,不是照搬生活,或者“按照生活原样摄录生活”的结果,而是具有主体意识的创作,是作者有意识地采用某种创作方法制作出来的。纪实主义就是这种方法中... 本文认为,艺术作品的客观性与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并不是对立的,具有客观性的艺术品,不是照搬生活,或者“按照生活原样摄录生活”的结果,而是具有主体意识的创作,是作者有意识地采用某种创作方法制作出来的。纪实主义就是这种方法中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风格 客观性 主体意识
下载PDF
《末代皇帝》二人谈
12
作者 王树元 杨田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Z1期75-81,共7页
王:电视剧《末代皇帝》播出时,正碰上电影《末代皇帝》上演。这两部作品采用的是同一个题材,但是创作者却出自两个文化北景十分不同的国家。评论界和观众将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是很有意思的,能启发人思考一些问题,我从中也很受益。有人... 王:电视剧《末代皇帝》播出时,正碰上电影《末代皇帝》上演。这两部作品采用的是同一个题材,但是创作者却出自两个文化北景十分不同的国家。评论界和观众将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是很有意思的,能启发人思考一些问题,我从中也很受益。有人说电影是艺术品,电视忠实再现了历史。其实我在写作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溥仪 皇帝 观众 新观念 作品 电影 思考 创作者 历史事件
下载PDF
论影视关系——兼与郑雪来、张瑶均同志商榷
13
作者 杨田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2-67,共6页
一电影与电视是同一门艺术,还是两门不同的艺术,这个问题在国内、国外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电影与电视是同一门艺术,叫做“影视同一论”;一种认为电影与电视属于两门没的艺术;电视是一种“有异于戏剧和电影的、新的、独... 一电影与电视是同一门艺术,还是两门不同的艺术,这个问题在国内、国外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电影与电视是同一门艺术,叫做“影视同一论”;一种认为电影与电视属于两门没的艺术;电视是一种“有异于戏剧和电影的、新的、独立的艺术品种”。电影是第七艺术,“电视是电影之后的第八艺术门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院 艺术品 电视台 媒介 影视艺术 电视剧 电磁波 信息载体 影象 艺术分类
原文传递
评作为指导思想的“物本理论”及其他
14
作者 杨田村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31,共5页
一、广播电视——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对象陈尔泰同志在1989年第4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发表的《试论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一文,引起了一场论争。这次争论涉及到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问题,使这场争论具有了较为普遍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广播电视 研究对象 理论研究 指导思想 电视理论 广播电视节目 人本理论 人与物 媒介物 广播节目
原文传递
我国电视剧发展的独特道路
15
作者 杨田村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9-34,共6页
我国目前所使用的电视剧这一名称,是约定俗成的称呼,并不是根据艺术分类而来的科学命名。实际上,它包括了电视剧和电视电影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它国家,电视剧和电视电影都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两者之间的界限是清楚的,名称也是... 我国目前所使用的电视剧这一名称,是约定俗成的称呼,并不是根据艺术分类而来的科学命名。实际上,它包括了电视剧和电视电影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它国家,电视剧和电视电影都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两者之间的界限是清楚的,名称也是分开的。我国有点特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电视电影 中央电视台 制作方法 直播 演播室 录制 戏剧艺术 道路 舞台剧
原文传递
电视特性与电视剧
16
作者 杨田村 《当代电视》 1987年第5期31-32,共2页
在《当代电视》创刊号上,有两篇文章论及到电视剧的制作方法问题。一篇是王石同志的《商业性与低质化倾向》;另一篇是林辰夫同志的《从高产中求优质——谈电视剧生产的现代化》。这两篇文章对当前世界上各国电视台普遍采用的典型的制作... 在《当代电视》创刊号上,有两篇文章论及到电视剧的制作方法问题。一篇是王石同志的《商业性与低质化倾向》;另一篇是林辰夫同志的《从高产中求优质——谈电视剧生产的现代化》。这两篇文章对当前世界上各国电视台普遍采用的典型的制作电视剧的方法,持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和完全相反的态度。前者认为这种方法,乃“是出于制片商的经营盘算”;后者则认为这种方法是“先进的”、“现代化的”。 王石同志以墨西哥电视连续剧《诽谤》为例,说明商业化导致电视剧低质化时,他有这样一段话:“人们会留意到,构成《诽谤》全片的,不外是一场又一场不同人物组合的室内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生产 电视特性 王石 文章论 当代电视 电视剧制作 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系统 电视界 艺术处理
原文传递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研讨会召开
17
作者 杨田村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87年第1期6-6,共1页
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于1987年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视剧艺术工作者、理论研究人员等40余人。
关键词 中国电视剧 发展史 电视剧艺术 研讨会 参加会议 艺术家 北京 研究人员 委员会 工作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