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弹一星”精神与集体记忆叙事研究——以典型人物报道为例
1
作者 杨登兴 任元昊 +1 位作者 赵嘉宁 王深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集体记忆对于建构历史认同感与群体归属感有着重要作用,属于历史的记忆与属于当下的时代背景是互相依赖的,在当下的新闻报道中重现历史的记忆,可以唤醒受众内心深处的记忆,并赋予记忆以时代感。“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 集体记忆对于建构历史认同感与群体归属感有着重要作用,属于历史的记忆与属于当下的时代背景是互相依赖的,在当下的新闻报道中重现历史的记忆,可以唤醒受众内心深处的记忆,并赋予记忆以时代感。“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人物作为特殊的精神符号,是集体记忆的重要来源和支撑,相应地,典型人物报道也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实践方法,在传播主流思想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激励全社会成员积极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主流媒体在“两弹一星”精神的典型人物报道中,通过突出表达彼时我国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艰苦贫穷的国内现状,依托历史背景呈现了“两弹一星”精神集体记忆的时空缘起;通过运用典型人物语言符号、整合红色记忆文字符号、应用“两弹一星”数字符号、引用功勋人物称号符号等,增强了“两弹一星”精神集体记忆的形象表达,具有实现了唤醒记忆、弘扬精神,回望历史、聚焦当下,形成认同、指引未来的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弹一星”精神 集体记忆 典型人物报道
下载PDF
刚察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登兴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7-101,共5页
虽然目前刚察地区旅游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包括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交通便利,接近地区经济和旅游枢纽,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刚察旅游业的的模式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刚察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川西高原雪灾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华明 延军平 +1 位作者 杨蓉 杨登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261-266,F0003,共7页
[目的]掌握川西高原雪灾的空间格局和发展动向,为灾害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川西高原16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逐日气温与降水量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对川西高原雪灾的时... [目的]掌握川西高原雪灾的空间格局和发展动向,为灾害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川西高原16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逐日气温与降水量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对川西高原雪灾的时空特征和雪灾风险进行研究。[结果](1)近52a来川西高原地区各站点累计大雪、暴雪雪灾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分别为0.93和0.51次/10a。(2)川西高原地区雪灾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雪灾天气总体呈北方多而南方少的态势。(3)雪灾发生的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石渠、色达、甘孜、红原、若尔盖、康定等地,松潘、理塘为中等风险区,德格、小金、马尔康、新龙、道孚、巴塘、稻城和九龙等地雪灾风险最低。[结论]川西高原地区雪灾频次和程度均呈加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雪灾的防治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雪灾 时空分布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LU-SWAT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以黑河上游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金鑫 金彦香 杨登兴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21,共8页
【目的】揭示内陆河流域集水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及其成因。【方法】基于能够逐年调用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的LU-SWAT模型,并结合控制变量法研究了黑河流域集水区黑河上游1990—2009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径流、侧向... 【目的】揭示内陆河流域集水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及其成因。【方法】基于能够逐年调用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的LU-SWAT模型,并结合控制变量法研究了黑河流域集水区黑河上游1990—2009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径流、侧向流、蒸散发量、地下径流以及总产水量的影响。【结果】LU-SWAT模型对于黑河上游月、年出山径流模拟结果较好,其月径流模拟的纳什系数为0.93,相关性系数为0.94;其年径流模拟的纳什系数为0.83,相关性系数为0.86。此外,其对各个水文要素的模拟结果符合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集水区的水文特征;1990—2001年黑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林地的减少,而2002—2009年土地利用的变化除了林地和草地的增加之外,还表现在裸地的大面积减少;1990—2001年黑河上游地表径流、侧向流、蒸散发量以及总产水量都呈现增加趋势,而地下径流呈减少趋势,2002—2009年流域地表径流、侧向流、蒸散发量以及总产水量减少,而地下径流量增加。在黑河上游,干旱条件下各水文要素对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更明显。【结论】1990—2001年林地的减少可能是流域地表径流、侧向流、蒸散发量以及总产水量都呈现增加趋势而地下径流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2002—2009年裸地的大面积减少可能是流域地表径流、侧向流、蒸散发量以及总产水量减少而地下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黑河上游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集水区 水文过程
下载PDF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评价及限制因子:基于青藏高原典型农业区调查数据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亮 魏彦强 +5 位作者 周强 刘峰贵 陈琼 杨登兴 赵佩 侯志瑞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177-1188,共12页
全球变化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农户是农村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单位,通过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评价及其限制因子的诊断研究,可以提高农户适应行为的有效性,增强适应能力。本研究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和适应... 全球变化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农户是农村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单位,通过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评价及其限制因子的诊断研究,可以提高农户适应行为的有效性,增强适应能力。本研究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和适应能力评估框架,以青藏高原典型农业区,湟水中下游14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入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该区域的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适应能力指数模型,进行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定量评价,并通过障碍度模型,诊断分析主要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1)湟水中下游地区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较为准确;2)农户适应能力的高低用适应能力指数(ACI)表示,研究区农户适应能力处于较高状态,以适应能力0.280≤ACI <0.320的农户为主体。研究区自东向西随着海拔的升高,样本村农户适应能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维度层表明,自然能力和经济能力对农户适应能力的影响较大。指标层表明,耕地质量、经济收入多元性、获得现金帮助的途径、家庭年收入、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农作物需水量紧缺度为主要限制性因子;4)湟水中下游地区农户适应能力高低的核心因子为农户家庭年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适应能力 限制因子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嘉陵江流域降水变化及旱涝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杜华明 延军平 +1 位作者 杨登兴 杨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6-845,共10页
依据嘉陵江流域1961—2012年的气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和旱涝灾害特征。结果表明:近52 a来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以13.69 mm/10 a的速率减少,并在1984年发生突变,随后降水量明显减少... 依据嘉陵江流域1961—2012年的气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和旱涝灾害特征。结果表明:近52 a来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以13.69 mm/10 a的速率减少,并在1984年发生突变,随后降水量明显减少;从区域分析看,受季风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近52 a来,除达县和沙坪坝两个站点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外,其余地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略阳—广元—绵阳一带降水量减少速率最高。嘉陵江流域20世纪60年代偏涝,涝灾发生频率高;70至80年代旱涝灾害交替出现,整体偏涝;90年代以来,该流域旱灾发生频率与程度均高于涝灾,整体偏旱;该流域由涝灾向旱灾转化的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灾害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嘉陵江流域
原文传递
公元733年河湟谷地耕地分布格局重建 被引量:7
7
作者 吴致蕾 刘峰贵 +2 位作者 陈琼 周强 杨登兴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2-262,共11页
典型区域历史时期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重建对研究过去全球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元733年(唐代开元二十一年)是河湟谷地以军事屯田为主的农业发展的峰值期,是其屯田规模最为宏大、效益空前、原始土... 典型区域历史时期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重建对研究过去全球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元733年(唐代开元二十一年)是河湟谷地以军事屯田为主的农业发展的峰值期,是其屯田规模最为宏大、效益空前、原始土地覆盖影响最为深刻的时段。本文收集、整理了公元733年河湟谷地历史文献中的耕地数据,运用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区耕地网格化重建方法,结合历史时期聚落分布的实际状况,对耕地分布进行二次分配,分析并重建了公元733年前后河湟谷地耕地资源规模以及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公元733年河湟地区耕地开垦以军事屯田为主,共有123屯,估算出屯田总面积为321.13km2;(2)耕地空间分布主要以聚落为中心,以河流为中心线向外扩散,集中分布在湟水干流区域以及黄河河谷区域中的串珠状盆地内,受海拔高度和山地地形因素的限制,加之当时人口较少,耕地面积有限,全区仅有11.7%的网格有耕地分布;(3)垦殖强度受到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双重影响,垦殖率整体偏低,处于农业发展的成长期;全区耕地网格平均垦殖率为9.2%,最高垦殖率仅为18.9%,其中有31.4%的耕地网格垦殖率在9.0%以下,67.6%的耕地网格垦殖率在9.0%~15.0%之间,1.0%的耕地网格垦殖率达到15.0%~20.0%之间;(4)垦殖强度在行政单元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鄯州垦殖率较高,平均垦殖率接近13%;廓州垦殖率较低,南部西使地区垦殖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空间格局 重建 河湟谷地 公元733年
原文传递
清代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湟谷地林草地覆盖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吴致蕾 刘峰贵 +3 位作者 张镱锂 陈琼 周强 杨登兴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778,共11页
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清代以来耕地的扩张导致林草地覆盖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在现代植被图的基础上,选取土壤、地形因素,并依据历史文献数据,重建河湟谷地潜在林地草地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清代耕地变化的重建结果,... 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清代以来耕地的扩张导致林草地覆盖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在现代植被图的基础上,选取土壤、地形因素,并依据历史文献数据,重建河湟谷地潜在林地草地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清代耕地变化的重建结果,推算出清代河湟谷地林草地覆盖的变化状况。结果显示:(1)清代耕地扩张之前,其林、草地分布与现今各类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林地分布范围比现代略大,灌木林地在空间上连续性更强,草地分布区域更广;(2)估算出河湟谷地潜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面积分别约为0.28×104、0.93×104、2.1618×104km2,由于耕地开垦,至清代末期,河湟谷地草地、灌木林地、林地面积分别累计减少5180.41、1330.35、441.31km2,其中草地被垦殖占用的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湟水谷地中游的乐都盆地、西宁盆地以及黄河谷地的尖扎盆地、化隆盆地等;(3)清代河湟谷地中人类垦殖原始覆盖类型的差异性不仅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同样受到社会政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青藏高原 林草地 覆盖变化 河湟谷地
原文传递
青藏铁路沿线雪灾风险评估 被引量:9
9
作者 杨登兴 刘峰贵 +3 位作者 延军平 张镱锂 陈琼 周强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3-1238,共16页
雪灾是青藏铁路及其沿线地区所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对其风险等级进行科学评估,是制定应急方案、确保青藏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历史雪灾数据和铁路相关数据,选择27项指标构建青藏铁路及其沿线的雪灾综合风险评估体系,对... 雪灾是青藏铁路及其沿线地区所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对其风险等级进行科学评估,是制定应急方案、确保青藏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历史雪灾数据和铁路相关数据,选择27项指标构建青藏铁路及其沿线的雪灾综合风险评估体系,对青藏铁路沿线积雪雪灾、雪崩雪灾和风吹雪雪灾的致灾危险性、铁路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青藏铁路沿线雪灾高风险区分布在唐古拉-安多路段,雪灾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天峻-乌兰、五道梁-安多等2个路段,雪灾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西宁-天峻、德令哈-格尔木和那曲-拉萨等3个路段。从整个青藏铁路沿线来看,青南高原路段是青藏铁路沿线雪灾综合风险等级最高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雪灾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SWAT模型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地区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金鑫 金彦香 杨登兴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64-1073,共10页
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制度变迁、城市化等均会导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进而引起流域水文过程(截留、入渗、蒸散发和地下水补给等)和水循环过程的改变。当前,由于逐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获取困难、水文模型本身计算缺陷等问题,所有在流... 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制度变迁、城市化等均会导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进而引起流域水文过程(截留、入渗、蒸散发和地下水补给等)和水循环过程的改变。当前,由于逐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获取困难、水文模型本身计算缺陷等问题,所有在流域尺度上开展的借助水文模型进行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下的水文模拟研究都存在一个共同缺点,就是采用的水文模型并不能逐年调用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即水文模型无法真实体现或模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SWAT作为一个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其模拟期内,不能逐年调用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即在进行水文模拟时忽略了土地利用/覆被时间上的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其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地区(如黑河中游)的应用。黑河流域是典型的内陆河流域,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黑河中游是黑河流域的径流耗散区。本文针对SWAT模型在考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改进并开发出能够逐年调用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的LU-SWAT模型。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的黑河中游对SWAT和LU-SWAT模型的径流模拟效果进行比较,发现LU-SWAT模型更适用于黑河中游水循环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土地利用/覆被 模型改进 径流模拟 黑河中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