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VEF≤50%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微循环、心功能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鲁江斌 王英莉 +1 位作者 杨登魁 王媛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8期1920-1924,共5页
目的 探讨LVEF≤50%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微循环、心功能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10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ACS患者,将其分为... 目的 探讨LVEF≤50%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微循环、心功能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10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ACS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LVEF>50%的ACS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门诊复查随访,对比其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分析观察组100例AC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微循环[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IM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及心功能[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变化。将观察组患者依照其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两个亚组,即预后良好组(n=75)及预后不良组(n=25)。以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LVEF≤50%的ACS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PCI时机、血管病变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0%、25.00%,均高于对照组(0、1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IMR、PAR均明显降低,CFR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的IMR、CFR、PAR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LVEF明显升高,LVESV、LVEDV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的LVEF、LVESV、LVEDV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年龄、LVEF、IMR、TIMI评分、CFR、PA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MR、CFR、LVEF、PAR均为AC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VEF≤50%的ACS患者通过PCI可改善其微循环及心功能,但预后水平与LVEF>50%的ACS患者相比较差,可能受LVEF及微循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微循环 预后 左室射血分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miRNA-1、miRNA-21检测预测PCI术后患者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剌梅 杨登魁 李江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miRNA-1、miRNA-21水平检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半年内扩张部位再狭窄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受PCI术的70例冠心病患者(再狭窄组37例,未狭窄组33例),行血管内超声... 目的探讨血清中miRNA-1、miRNA-21水平检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半年内扩张部位再狭窄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受PCI术的70例冠心病患者(再狭窄组37例,未狭窄组33例),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并选择33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miRNA-1、miRNA-21水平,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miRNA-1在再狭窄组、未狭窄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3±0.05)、(0.35±0.09)、(0.91±0.13),血清miRNA-21的水平分别为(0.85±0.15)、(0.36±0.08)、(0.20±0.03)。再狭窄组血清miRN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iRNA-21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与未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miRNA-1水平显著下调,miRNA-21水平则显著上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VUS结果显示PCI术后再狭窄组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EEM)、斑块面积(PLA)和最小管腔面积(MLA)分别为(9.97±2.17)mm2、(11.28±2.75)mm2、(3.78±1.87)mm2;IVUS结果显示PCI术后未再狭窄组EEM、PLA和MLA分别为(13.66±2.28)mm2、(6.13±1.90)mm2、(6.07±2.07)mm2。再狭窄组与未狭窄组比较,PLA显著增高,EEM和MLA显著降低。再狭窄组miRNA-21水平分别与EEM、PLA和MLA有明显的相关性(r=-0.588,P<0.01;r=0.583,P<0.01;r=-0.608,P<0.01);再狭窄组miRNA-1水平分别与EEM、PLA和MLA有相关性(r=0.613,P<0.01;r=-0.605,P<0.01;r=0.593,P<0.01)。再狭窄组的血清miRNA-1与miRNA-21水平呈负相关(r=-0.65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NA-21水平的AUC为0.751(95%CI:0.687~0.892,P=0.000);血清miRNA-1水平的AUC为0.722(95%CI:0.679~0.883,P=0.000)。根据SPSS统计结果计算出miRNA-21在最佳临界值处诊断PCI术后再狭窄发生及狭窄程度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6.9%和95.3%,miRNA-1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6%和95.3%。结论检测PCI术后患者血清中miRNA-1、miRNA-21水平可以预测其扩张部位再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miRNA-1 MIRNA-21 再狭窄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长期服用小剂量替格瑞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登魁 王端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8期66-67,70,共3页
目的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服用小剂量替格瑞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0例行PCI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常规剂量替... 目的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服用小剂量替格瑞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0例行PCI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常规剂量替格瑞洛(90 mg),观察组服用小剂量替格瑞洛(60 mg)。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术后6、12个月,观察组ADP诱导下PAR、AA诱导下PAR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心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MACE总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长期服用小剂量替格瑞洛也能有效促进心功能恢复,不增加MACE发生率,同时PAR较好,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PCI 替格瑞洛
下载PDF
托伐普坦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登魁 何克强 +1 位作者 胡康俊 单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2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00例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重组人脑利...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00例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24 h尿量、生命体征指标、神经内分泌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6MWD长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SBP、DBP高于对照组,HR、R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cr、BUN、NT-proBNP、Renin、AL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托伐普坦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使尿量和生命体征恢复,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释放,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力衰竭 老年 托伐普坦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
5
作者 杨登魁 刘晓琳 +1 位作者 刘晓峰 王朋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9期2850-2853,共4页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冠心病(CHD)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动脉硬化危险因子和感染性指标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于该院心脏内科就诊的78例CHD合并Hp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冠心病(CHD)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动脉硬化危险因子和感染性指标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于该院心脏内科就诊的78例CHD合并Hp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38),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氟伐他汀联合治疗,均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动脉硬化危险因子和感染性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内膜中层厚度(IM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CRP、IL-6和IL-1β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R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IMT、sICAM1、ET1、RI、IL-6和IL-1β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腹痛、头痛、消化不良、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CHD合并Hp感染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危险因子和感染性指标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冠心病 幽门螺杆菌 动脉硬化危险因子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SP-2、γ-GGT水平与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董发 魏王芬 杨登魁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9期2492-2495,共4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血小板吸附蛋白2 (TSP-2)、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水平与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HFpEF患者(HFpEF组)和50例门诊体...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血小板吸附蛋白2 (TSP-2)、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水平与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HFpEF患者(HFpEF组)和5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TSP-2、γ-GGT和B型利钠肽原(BNP)水平,超声心动图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两组受检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应变(LVGS)、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LVGLS)、圆周峰值应变(LVGCS)、径向峰值应变(LVGRS);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TSP-2、γ-GGT与患者血清BNP水平、LVEF、LVGS、LVGLS、LVGCS、LVGRS的相关性。以HFpEF组血清TSP-2、γ-GGT水平的均值为界,将患者分为高TSP-2水平组、低TSP-2水平组、高γ-GGT水平组、低γ-GGT水平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SP-2、γ-GGT水平与HFpEF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HFpEF组患者的血清TSP-2、γ-GGT、BNP水平分别为(23.09±5.13) ng/mL、(36.65±6.12) U/L、(256.32±71.46)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15±2.21) ng/mL、(26.32±3.06) U/L、(22.25±12.6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pEF组患者的LVGS、LVGLS、LVGCS、LVGRS分别为(30.21±4.19)%、(16.34±3.26)%、(24.35±4.59)%、(39.23±5.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24±6.12)%、(22.34±2.46)%、(27.46±3.46)%、(44.25±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SP-2、γ-GGT与HFpEF患者血清BNP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3、0.505,P<0.05),与LVGS、LVGLS呈负相关(r=-0.473、-0.482;-0.591、-0.564,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TSP-2组和高γ-GGT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1.37%、32.65%,明显高于低TSP-2组、低γ-GGT组患者的6.90%、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2=4.857、5.618,P<0.05)。结论 HFpEF患者血清TSP-2、γ-GGT水平明显升高,高水平TSP-2、γ-GGT与HFpEF患者心功能下降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血小板吸附蛋白2 Γ-谷氨酰转移酶 B型利钠肽原 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合并细菌感染患者ET-1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琳 杨登魁 +2 位作者 江水明 郭盼 吴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765-767,771,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及临汾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1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合并组(50例)与对照...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及临汾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1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合并组(5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均进行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ET-1水平检测。结果合并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水平高于对照组,氧分压(PaO 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合并组患者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ET-1水平逐渐升高,轻度、中度、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ET-1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中预后良好患者ET-1水平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结论并发细菌感染的肺动脉高压患者ET-1水平较单纯肺动脉高压患者明显升高,ET-1水平升高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并发细菌感染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临床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肺动脉高压 内皮素-1 肺功能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萍萍 郑红芳 杨登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0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生化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高于治疗前,LVESD、LVEDD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4(TIMP-4)、E选择素(ES)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TIMP-4水平高于治疗前,ES及FF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6-MWD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6-MWD长于治疗前,MLHFQ各维度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美托洛尔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生存质量 游离脂肪酸 6 min步行距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