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话研究的新收获——评过竹著《苗族神话研究》
1
作者 杨知勇 陈平 《学术论坛》 CSSCI 1989年第5期80-80,共1页
最近的神话研究触及面广,开掘度深。注意到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特点,使神话研究突破了民间文学界限,成为一种综合性研究。以原始社会阶段各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为基点对其神话进行探讨。主要包含其思维特点、价值观念和感情趋向,神话的... 最近的神话研究触及面广,开掘度深。注意到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特点,使神话研究突破了民间文学界限,成为一种综合性研究。以原始社会阶段各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为基点对其神话进行探讨。主要包含其思维特点、价值观念和感情趋向,神话的产生和发展,感性领悟和感情体验居于主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研究 新收获 苗族 深层结构 文化背景 民族文化 民间文学 民族传统 思维特点 基点对
下载PDF
象征符号研究的新进展——评《中国象征文化》
2
作者 杨知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71-72,共2页
作者通过对《中国象征文化》一书的评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符号成为人与文化连接的中介物;象征也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含有深刻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 象征符号 《中国象征文化》 社会观念 性格 显性 隐性
下载PDF
鹤庆古城鹤阳镇的文化底蕴
3
作者 杨知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4-87,共4页
鹤庆古城———鹤阳镇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中原传统文化比较完整,并与民族文化相融比较好的古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具体表现在城市布局、寺庙和宗祠、传统民居四合院、寺庙民居的楹联,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古城民俗文化中不... 鹤庆古城———鹤阳镇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中原传统文化比较完整,并与民族文化相融比较好的古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具体表现在城市布局、寺庙和宗祠、传统民居四合院、寺庙民居的楹联,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古城民俗文化中不仅保存传承儒家传统民俗,还与白族、彝族文化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庆古城 鹤阳镇 文化底蕴 文化融合
下载PDF
民俗学领域特色突出的登山手——陈勤建民俗研究评介
4
作者 杨知勇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2-95,共4页
在民俗学研究领域 ,陈勤建是特色比较突出的一位学者。二十余年来 ,他瞄准当代国际民俗学科和文化人类学科的最新成果及中国学科现状 ,深入社会 ,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中 ,更新民俗理念 ,构建学科框架 ,在理论民俗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家... 在民俗学研究领域 ,陈勤建是特色比较突出的一位学者。二十余年来 ,他瞄准当代国际民俗学科和文化人类学科的最新成果及中国学科现状 ,深入社会 ,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中 ,更新民俗理念 ,构建学科框架 ,在理论民俗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陈勤建 文化人类学科 中国 民俗研究 学科构建 文化意识结构 文艺民俗学
下载PDF
归属感、认同感与历史选择——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知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1-38,共8页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产生一种自我意识——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这种自我意识来源于行为模式的共同趋向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凝结为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乃形成文化的民族性。 从垂直方向上看,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产生一种自我意识——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这种自我意识来源于行为模式的共同趋向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凝结为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乃形成文化的民族性。 从垂直方向上看,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价值观念有延续性,具有潜在支配作用,但同时又因时代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使其价值标准产生变化,从而影响行为模式的变化,形成文化的时代性。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在文化变迁中居于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民族性 民族性与时代性 认同感 民族主义 论文化 价值标准 历史选择 概念世界 归属感 文化民族性
下载PDF
哈尼族“寨心”“房心”凝聚的观念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知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1-36,共6页
哈尼族“寨心”“房心”凝聚的观念杨知勇哈尼族的建寨建房仪式具有很丰富的内容。村寨中心和房屋中心的选择过程及使用规定,是建寨建房仪式的核心,因为它凝聚了哈尼族的巫术行为、宗教信仰、家庭形态、家族关系以及礼仪习俗等多方面... 哈尼族“寨心”“房心”凝聚的观念杨知勇哈尼族的建寨建房仪式具有很丰富的内容。村寨中心和房屋中心的选择过程及使用规定,是建寨建房仪式的核心,因为它凝聚了哈尼族的巫术行为、宗教信仰、家庭形态、家族关系以及礼仪习俗等多方面的观念。所以对哈尼族“寨心”、“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贝玛 尼人 村寨 男性家长 人文精神 联合政治 住房 寨门 家庭形态
下载PDF
原始宗教的神与神话的神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知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70-77,共8页
神话以神格为核心。宗教的核心是对神的信仰和崇拜。原始宗教和神话都产生于原始社会,原始宗教的神和神话的神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因此,比较、研究它们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对于神话的研究很有意义。
关键词 原始宗教 宗教仪式 天神 自然力 厄莎 鬼魂崇拜 冥府 动植物崇拜 反抗神 原始人
下载PDF
元江桥畔的记忆
8
作者 杨知勇 《今日民族》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元江县 多民族聚居区 云南 国民党 铁索桥 武装斗争 杨知勇 城市民主运动
下载PDF
纳西族东巴大祭风的心理功能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知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4,共5页
东巴大祭风作为纳西族祭祀非正常死亡者灵魂的仪式 ,“情”与“怵”交错互动、贯穿于整个祭祀过程中。东巴大祭风的目的是使非正常死亡者的灵魂得到“解脱、释放、各得其所”。东巴大祭风习俗的形成和变迁与纳西族的宗教观念、殉情风习 。
关键词 纳西族 东巴大祭风 心理功能 家属宗教 祭祀 宗教观念
下载PDF
空间化了的家族意识──合院式民居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知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6-42,共7页
空间化了的家族意识──合院式民居的文化内涵杨知勇国外建筑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空间,建筑的主角”。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建筑的一个特征──空间性。建筑既然是对一定自然空间的人为占有,是经过“人工造作”的一种空间秩序,... 空间化了的家族意识──合院式民居的文化内涵杨知勇国外建筑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空间,建筑的主角”。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建筑的一个特征──空间性。建筑既然是对一定自然空间的人为占有,是经过“人工造作”的一种空间秩序,因而人们从建筑中得到的就不仅是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院式民居 家族意识 文化内涵 空间化 民居建筑 空间意象 家族传统 堂屋 四合院 祖先崇拜
下载PDF
物质民俗——一个有待开拓的研究领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知勇 秦家华 李子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7-51,41,共6页
一“民俗学”这一名称,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以及“如古时候的举止、风俗、仪式、迷信、民曲、谚语等等。”很明显,汤氏在定义民俗... 一“民俗学”这一名称,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以及“如古时候的举止、风俗、仪式、迷信、民曲、谚语等等。”很明显,汤氏在定义民俗学的时候,主要着眼于精神民俗。后来,人类学派把民俗作为原始观念和举动的“遗留物”(残留物)来看待,这同样也主要是从精神方面着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民俗 民俗学研究 生产习俗 精神民俗 研究领域 云南少数民族 各民族 节日民俗 农业生产 社会文化
下载PDF
开掘古老心灵的系统工程——评《云南宗教文化研究丛书》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知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6-59,共4页
宗教是精神存在的一种形式。最早的宗教指导着原始人生活的主要部分,就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宗教仍产生巨大作用。所以宗教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十多年来,我国宗教文化研究的基本轨迹是宏观研究与微... 宗教是精神存在的一种形式。最早的宗教指导着原始人生活的主要部分,就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宗教仍产生巨大作用。所以宗教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十多年来,我国宗教文化研究的基本轨迹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逐步由表层研究进入深层研究。进入深层研究的重要标志是重视宗教主体在宗教活动中表现的自我意识的变化。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宗教 宗教学 原始宗教 MAGIC 巫术 宗教文化 宗教美 文化研究 学政 宗教活动
下载PDF
试论史诗对神话的继承和否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知勇 《思想战线》 1981年第5期83-88,共6页
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形成和更迭,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有着内在的必然规律。文学的源头是歌谣,歌谣之后是神话。同样内容的神话,有的用韵文吟诵,有的用散文讲述。不同形式的神话在流传中形成两条不同的渠道。散文体这条渠道接着形成的文... 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形成和更迭,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有着内在的必然规律。文学的源头是歌谣,歌谣之后是神话。同样内容的神话,有的用韵文吟诵,有的用散文讲述。不同形式的神话在流传中形成两条不同的渠道。散文体这条渠道接着形成的文学体裁是传说和幻想故事,然后是生活故事。韵文体渠道接着形成的体裁是史诗,然后是民间叙事诗。每一种文学体裁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一种孤立现象,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人类征服自然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 民间文学 宗教活动 创世史诗 神话传说 原始人 格萨尔王传 民族英雄 民俗学 阿昌族
下载PDF
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学的精神纽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知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22-29,共8页
原始社会,意识的各个领域,从来不是孤立地存在,也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始终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而又互相制约的关系。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当前对于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学的研究,重要的问题,已不再是描述和论证这种关系是否存在,而是... 原始社会,意识的各个领域,从来不是孤立地存在,也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始终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而又互相制约的关系。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当前对于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学的研究,重要的问题,已不再是描述和论证这种关系是否存在,而是要透过原始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及历程,探索形成这种复杂关系的原因和途径,找出两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并借此去解开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各种特殊事象的奥秘。 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学之间的精神纽带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明确原始宗教的内涵和神性的实体。本文也就从这个问题入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文学 原始宗教 是宗教 精神纽带 氏族 增殖 原始人 感情因素 丧葬仪式 死者
下载PDF
阿诗玛的诞生——搜集整理《阿诗玛》五十年来的回顾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知勇 《今日民族》 2003年第5期49-54,共6页
五十年前,彝族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的出版,轰动了全国。正是从这时起,阿诗玛已不仅活在了彝族撒尼人民的心中,而且还活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一部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珍品不但登上了文学殿堂,还享誉中华,斐声世界。她是怎样诞生... 五十年前,彝族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的出版,轰动了全国。正是从这时起,阿诗玛已不仅活在了彝族撒尼人民的心中,而且还活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一部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珍品不但登上了文学殿堂,还享誉中华,斐声世界。她是怎样诞生的?其经久不衰的魅力何在?当年整理者之一的杨知勇教授特为本刊撰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诗玛》 彝族 民间叙事长诗 撒尼人 搜集工作 整理工作 主题 民族风格 语言特色 出版工作 精神内核 血缘婚姻 一夫一妻制
下载PDF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主要着力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知勇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39-45,共7页
文章根据云南民族文化的生态特点,提出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主要着力点是:一、变隐为显,即将鲜为人知,或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的文化现象尽可能充分地揭示出来。二、变分散为集中,即将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作调整,使相关连的或同类... 文章根据云南民族文化的生态特点,提出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主要着力点是:一、变隐为显,即将鲜为人知,或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的文化现象尽可能充分地揭示出来。二、变分散为集中,即将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作调整,使相关连的或同类型的文化现象适当集中。三、变分离为融合,即从自然引入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盲点 生态特点 云南 民族文化
下载PDF
高昌故城的尘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知勇 《今日民族》 2003年第3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高昌故城 旅游 《西游记》 遗址 佛教文化 战争
下载PDF
基诺族狩借仪式与血缘婚遗存的融合互渗
18
作者 杨知勇 陈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9-64,共6页
在山地民族的经济生活中,狩猎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有的与农耕经济同等重要。狩猎经济与农耕经济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首先是劳动对象不固定,处于时有时无、游动不定状态;其次是劳动对象不象农作物那样任人支配... 在山地民族的经济生活中,狩猎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有的与农耕经济同等重要。狩猎经济与农耕经济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首先是劳动对象不固定,处于时有时无、游动不定状态;其次是劳动对象不象农作物那样任人支配,它可以受制于人,也可以反伤于人;再就是劳动场合多为森林茂密的高山深箐,狩猎过程缺乏安全保障,有时受着风雨雷电的侵袭,有时遇到岩崩山坍的威胁或山洪激流的冲击,这一切,使得人们在从事狩猎时对神秘力量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依赖感,其强烈的程度,远远超过从事农业生产时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诺族 血缘婚 氏族 遗存 野兽 竹筒 村社 猎手 宗教仪式 白鹇
下载PDF
论傩及丧葬祭仪的实质
19
作者 杨知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4-21,共8页
灵魂不死观念的形成,改变了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认为死亡不仅是可见的形体的变化,而且是某种不可见的事物的隐遁消失。这种神秘的不可知的改变,只是灵魂的转移和形象的变迁转化。因此,对待死者的态度,主要是对待死者灵魂的态度。 人们... 灵魂不死观念的形成,改变了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认为死亡不仅是可见的形体的变化,而且是某种不可见的事物的隐遁消失。这种神秘的不可知的改变,只是灵魂的转移和形象的变迁转化。因此,对待死者的态度,主要是对待死者灵魂的态度。 人们对待死者灵魂的态度,既有爱恋敬诚,又有反感恐惧,既祈之,又惧之,既亲之,又恶之,这就是鬼魂观念的两重性在生者与死者之间构成的极其复杂的情感迁移和行为转换,傩,就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和感情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因此,对傩与丧葬祭仪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祭 祭仪 死者 逐疫 驱鬼 宗教信仰 鬼魂观念 超自然神 宗教价值 神鬼观念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的生育、丧葬礼俗
20
作者 杨知勇 秦家华 李子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3-18,共6页
生育和丧葬,古今中外,都视为大事。人类对生育和死亡的认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社会,人类的认识还处于低级阶段,巫术心理和灵魂不死观念,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生育、丧葬礼俗必然受着原始宗教和血缘观念的支配... 生育和丧葬,古今中外,都视为大事。人类对生育和死亡的认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社会,人类的认识还处于低级阶段,巫术心理和灵魂不死观念,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生育、丧葬礼俗必然受着原始宗教和血缘观念的支配。随着礼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达,这类礼俗乃日趋简化,神秘观念日益淡薄,思想内涵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礼俗 死者 生育 福禄水 巫术 彝族 灵魂不死观念 少数民族 祖先 各民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