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影像组学联合炎症因子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杨砾寒 陈梦林 +1 位作者 陈诗 赵新湘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5-59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联合炎症因子术前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221例,其中MVI阳性117例,MVI阴性104例。比较MVI阴性与阳性患者的炎症因子、影像特征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联合炎症因子术前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221例,其中MVI阳性117例,MVI阴性104例。比较MVI阴性与阳性患者的炎症因子、影像特征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影像特征及炎症因子预测模型。勾画Gd-DTPA增强门静脉期瘤周20 mm及瘤内所有层面,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瘤周、瘤内、瘤周及瘤内共三种影像组学模型。选择瘤周、瘤内影像组学及炎症因子建立联合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在验证组中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包膜、动脉期瘤周强化、[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淋巴细胞计数(AGLR)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影像特征及炎症因子预测模型预测HCC M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训练组为0.80,验证组为0.75。基于瘤周及瘤内影像组学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较仅包含瘤内影像组学的模型预测HCC MVI的AUC高(瘤周及瘤内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3、0.79,瘤内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5、0.73)。瘤周、瘤内影像组学及炎症因子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预测HCC MVI的AUC训练组为0.87,验证组为0.82。结论:基于Gd-DTPA门静脉期建立的瘤周及瘤内影像组学模型可对HCC MVI进行术前预测,联合炎症因子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侵犯 炎症指标 影像特征
下载PDF
输尿管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2
作者 杨砾寒 赵新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43,共1页
患者女,55岁,体检发现右肾积水3月余;既往体健,否认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查体未见明确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膀胱右后方输尿管入口处见4.2cm×2.9cm×1.5cm不规则肿块,内见粗大钙化,密度与膀胱肌壁一致(图1A),邻... 患者女,55岁,体检发现右肾积水3月余;既往体健,否认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查体未见明确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膀胱右后方输尿管入口处见4.2cm×2.9cm×1.5cm不规则肿块,内见粗大钙化,密度与膀胱肌壁一致(图1A),邻近膀胱壁增厚,与肿块分界不清,并与邻近子宫壁部分粘连;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以边缘为著,邻近膀胱壁呈轻度强化。腹部MRI:膀胱右后壁不均匀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基于CMR-FT评价的机械离散与QTc间期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张莉 赵晓莹 +2 位作者 张晚秋 杨砾寒 赵新湘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探索心肌梗死(MI)患者基于心脏磁共振组织特征追踪技术(CMR-FT)评价的左室机械离散(LVMD)与心电参数QTc间期(校正QT间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临床及CMR确诊的MI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组和无MACE组。左室... 目的探索心肌梗死(MI)患者基于心脏磁共振组织特征追踪技术(CMR-FT)评价的左室机械离散(LVMD)与心电参数QTc间期(校正QT间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临床及CMR确诊的MI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组和无MACE组。左室功能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应变参数衍生参数LVMD;心电图参数QTc间期,CMR和心电图采集时间为同一周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左室功能和应变参数,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LVMD与QTc间期、长QTc间期(QTc间期>440 ms)和正常QTc间期的相关性,再进一步分析MI后MACE组和无MACE组患者LVMD与QTc间期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169例MI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MACE组56例,无MACE组1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LVEF、QTc间期、LVM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VMD与QTc间期(r_(s)=0.590,P<0.001)、长QTc间期(QTc间期>440 ms)(r_(s)=0.542,P<0.001)及正常QTc间期(320≤QTc间期≤440 ms)(r_(s)=0.249,P=0.033)均具有正相关。MACE组患者LVMD与QTc间期的相关性(r_(s)=0.544,P<0.001)高于无MACE组(r_(s)=0.358,P=0.001)。结论在MI患者中,CMR评价的LVMD与心电参数QTc间期和长QTc间期呈正相关,这种相关性在长QTc间期和MACE组的MI患者中更为明显,这提示LVMD随着QTc间期的延长而增加;MACE的发生风险可能与LVMD的增加和QTc间期的延长有关,这有助于对MI患者MACE风险分层更深入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机械离散 QTC间期 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 心脏磁共振组织特征追踪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