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都塞“断裂”说批判──兼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筱刚 《天府新论》 1998年第4期38-42,共5页
关键词 阿尔都塞 "断裂"说 马克思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变革 思想体系 自我意识 经验教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硬核”及其剥取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筱刚 《天府新论》 1996年第3期6-11,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硬核”及其剥取杨筱刚卢卡奇说,即使现代的考察已经彻底驳倒了马克思的所有结论,也无损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仅仅是指方法”’‘’。如何评价他的这一著名观点呢?我认为,它既正确又不正... 马克思主义的“硬核”及其剥取杨筱刚卢卡奇说,即使现代的考察已经彻底驳倒了马克思的所有结论,也无损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仅仅是指方法”’‘’。如何评价他的这一著名观点呢?我认为,它既正确又不正确。正确,是因为它实际上不自觉地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 财产关系 思维方法 历史条件 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对《哥达纲领》“设想”的批判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筱刚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社会总产品 分配原则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主义“设想”辨析——经典重读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筱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0,共4页
《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设想” ,其实并不是马克思的 ,而是他批判的《哥达纲领》的。马克思诚然是从这一“设想”出发开始他的推理的 ,但这并不因此就证明他对这一“设想”的认同。毋宁说他由此推理而否定了这一“设... 《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设想” ,其实并不是马克思的 ,而是他批判的《哥达纲领》的。马克思诚然是从这一“设想”出发开始他的推理的 ,但这并不因此就证明他对这一“设想”的认同。毋宁说他由此推理而否定了这一“设想”。社会主义的未来制度只能从它的历史规定中逻辑地推出 ,这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对此 ,马克思早就有类似论述 ,这才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真正“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主义 《哥达纲领批判》
下载PDF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与社会主义的观念更新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筱刚 《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8-121,共4页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不仅仅是它的“翻身”意识 ,而且是它的自我“超越” ,即“消灭”它自己的同时 ,也改变整个旧社会生存的“生活条件” ,以谋求全人类解放的意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即为工业经济转化为知识经济 ,从而工业无...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不仅仅是它的“翻身”意识 ,而且是它的自我“超越” ,即“消灭”它自己的同时 ,也改变整个旧社会生存的“生活条件” ,以谋求全人类解放的意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即为工业经济转化为知识经济 ,从而工业无产阶级由“翻身”到“消灭”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不是市场经济的和“全球化”的过程。为此 ,我们必须更新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 ,否则 ,我们就不能自觉地把这一过程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阶级意识 社会主义 知识经济 市场经济 全球化
下载PDF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人学基础——以《巴黎手稿》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筱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3,共7页
对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存在着几种传统观念。但是 ,共产主义作为理想和信念 ,其哲学基础不可能是知识论 ,而只能是价值论及其依据———人学本体论。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共产主义的论证和界定 ,是对这一论断的充分证明 :共产主义的价值... 对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存在着几种传统观念。但是 ,共产主义作为理想和信念 ,其哲学基础不可能是知识论 ,而只能是价值论及其依据———人学本体论。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共产主义的论证和界定 ,是对这一论断的充分证明 :共产主义的价值合理性在于它是对私有财产即异化了的人的本质的扬弃 ;而正因为如此 ,它才不是简单的“共产”即对这种对象性财富的享有、拥有 ,而是人的解放 ,即“人的生活的确立”、“人向自身的还原和复归”和“自然界向人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手稿》 共产主义 人学本体论
下载PDF
无产阶级的自我扬弃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基础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筱刚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5,共4页
无产阶级不消灭自己就不能解放自己 ;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无产阶级不再是“无产”阶级、进而不再是“工人”阶级、而最终转化为共产主义所需要的那种新型劳动者和新人的过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价值基础的基本原... 无产阶级不消灭自己就不能解放自己 ;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无产阶级不再是“无产”阶级、进而不再是“工人”阶级、而最终转化为共产主义所需要的那种新型劳动者和新人的过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价值基础的基本原则于是不难证明。这一“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其终点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人的“自由个性”。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混为一谈因此是错误的 ;但没有认识到后者就是前者的目标并因此不为之而奋斗 ,那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 价值基础
下载PDF
在机器生产的基础上能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经典著作中一个“疑点”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筱刚 《天府新论》 1999年第3期59-64,共6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机器大工业 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社会关系 生产方式 共产主义运动 机器生产 共产主义社会
下载PDF
社会主义观的变迁:从列宁到斯大林
9
作者 杨筱刚 张忠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8,87,共8页
在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自始就存在。这正是苏维埃政权最初岁月那些重大错误的原因。实践修正了理论。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实现了他的社会主义观的"根本改变"。而这一"根本改... 在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自始就存在。这正是苏维埃政权最初岁月那些重大错误的原因。实践修正了理论。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实现了他的社会主义观的"根本改变"。而这一"根本改变"之未凝聚成全党的共识并付诸实施,则正是苏联社会主义最终失败的原因。斯大林通过计划经济回到了"战时共产主义",并把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宣布为神圣不可"改变";而实际上这种"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世界革命 列宁 斯大林
下载PDF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
10
作者 杨筱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16,共6页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杨筱刚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讨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的角度上讲,它可以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科学的解释,从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的生长点;...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杨筱刚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讨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的角度上讲,它可以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科学的解释,从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的生长点;从实践的角度上讲,它可以为当代的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历史唯物论 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经济 当代社会主义 流行观点 雇佣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 跨越资本主义 跨越“卡夫丁峡谷”
下载PDF
唯物史观:分析当代社会主义的理论架构——从某些经典论述谈起
11
作者 杨筱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1,共5页
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是为共产主义的到来创造条件。在这一使命完成之前 ,它是不会灭亡的 ,而共产主义也是不会出现的。当代社会主义由此成为一个有待解释的理论难题。然而 ,这一解释应该是两种角度的统一 :就世界的角度而言 ,当代社会主... 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是为共产主义的到来创造条件。在这一使命完成之前 ,它是不会灭亡的 ,而共产主义也是不会出现的。当代社会主义由此成为一个有待解释的理论难题。然而 ,这一解释应该是两种角度的统一 :就世界的角度而言 ,当代社会主义确系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化的一种历史形态 ;而就我国的角度而言 ,它又不过是人类在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上另一条道路的选择。其现实任务与理想导向的矛盾由此构成。唯物史观为这一矛盾的发现和正确处理提供了理论架构 ;而这一矛盾的解决则将成为迟发展国家现代化和人类摆脱资本主义的一个重大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理论架构 当代社会主义
下载PDF
“自然历史过程”理论与当代的社会主义实践
12
作者 杨筱刚 《探索》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7-70,77,共5页
我们不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奴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我们自觉的实践活动来干预这一过程,使之在最有利于人类的轨道上行进。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并不能因此而取消这一过程、消灭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那些“弊端”和冲突。——这是马克思... 我们不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奴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我们自觉的实践活动来干预这一过程,使之在最有利于人类的轨道上行进。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并不能因此而取消这一过程、消灭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那些“弊端”和冲突。——这是马克思“自然历史过程”理论的两个基本点,也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设想”的精神实质之所在。历史证明:对此“设想”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乃是社会主义的致胜之道。而这一态度就是:不受其束缚,而直接诉诸于此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方法论,以分析自己所面临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历史过程 当代社会主义 精神实质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
13
作者 杨筱刚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173,共3页
在“自然历史过程”方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大体同一。但社会主义同时又是一个自觉的革命实践过程,并因而是两个过程的统一。无此革命实践过程的一面,社会主义显然无以“过渡”到共产主义去;而这一过程之为革命实践过程,又在于共产主... 在“自然历史过程”方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大体同一。但社会主义同时又是一个自觉的革命实践过程,并因而是两个过程的统一。无此革命实践过程的一面,社会主义显然无以“过渡”到共产主义去;而这一过程之为革命实践过程,又在于共产主义是这一过程的自觉的价值导向——这正是我主张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内在规定的原因:它就是这一价值导向的具体表现,并因而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而此内在精神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 内在精神
下载PDF
马克思对本体论的批判和重建
14
作者 杨筱刚 《天府新论》 1992年第4期52-59,共8页
关键词 马克思 本体论 批判 重建 马克思哲学
下载PDF
“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思想解放”的伟大实践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筱刚 刘丽娜 米署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共产主义必然由"革命"和"建设"两个阶段构成:前者推翻旧世界,后者创造新世界。马克思主义因之也必然有"革命"和"建设"两个不同的理论形态或话语体系。经典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革命"... 共产主义必然由"革命"和"建设"两个阶段构成:前者推翻旧世界,后者创造新世界。马克思主义因之也必然有"革命"和"建设"两个不同的理论形态或话语体系。经典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革命"话语,但它同时又蕴含着一套"建设"话语。把"建设话语"从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发掘出来,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中发扬光大,乃是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者为其发展所做出的一个尚未为人们所意识到的一个伟大贡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现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列宁“一国胜利”学说:由来与内涵
16
作者 杨筱刚 刘彦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5-211,共7页
列宁"一国胜利"学说和其它学说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提出之初,与马、恩的"同时发生"说并无本质的区别:都是以"一国"革命的胜利去引发社会主义"世界革命";只不过后者认为是发达的法... 列宁"一国胜利"学说和其它学说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提出之初,与马、恩的"同时发生"说并无本质的区别:都是以"一国"革命的胜利去引发社会主义"世界革命";只不过后者认为是发达的法国,而列宁认为也可以是落后的俄国而已。其社会主义和世界革命的观念都是传统的。而其后的历史进程则证明这些观念是需要"修正"、补充和完善的。列宁对当代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因此也应当包括在这一学说之内。因为,正是这一探索以及其后的反思,开始了这些基本观念的"修正"、补充和完善,并从而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一国胜利” 当代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