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实验用阿米巴原虫培养方法的筛选与评价
1
作者 杨细凤 李仲娟 +1 位作者 余福恒 李茉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9-62,共4页
为满足医学寄生虫课原虫教学实验所需,筛选来源于自然界的阿米巴原虫进行培养,以便找到更有效、便捷、经济且能满足临床教学所需阿米巴原虫的培养方法。采用1640细胞培养液、洛氏培养液、青菜水培养液培养来源于自然界的阿米巴原虫,观... 为满足医学寄生虫课原虫教学实验所需,筛选来源于自然界的阿米巴原虫进行培养,以便找到更有效、便捷、经济且能满足临床教学所需阿米巴原虫的培养方法。采用1640细胞培养液、洛氏培养液、青菜水培养液培养来源于自然界的阿米巴原虫,观察其生长状态,分别比对阿米巴原虫到达包囊期和滋养体期所需的培养时间及不同时间复苏时的成活率。结果为:青菜水培养液方法对自然界的阿米巴原虫培养效果最佳,青菜水和1640培养液到达包囊阶段时间分别为(16±0.35)h、(18±0.50)h,与洛氏培养液到达包囊时间(22±1.2)h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青菜水和1640培养液到达滋养体的时间分别为(22±2.24)h、(26±3.45)h,与洛氏培养液到达滋养体时间(30±2.5)h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青菜水培养液和1640培养液6个月后再次复苏成活率分别为88%、78%,与洛氏培养液的62%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青菜水培养液法可作为自然界的阿米巴原虫培养的首选方法,培养原虫时间较短、复苏成活率高,且经济安全,培养的原虫可作为人体寄生虫学实践教学用样本的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验 原虫 培养液 阿米巴原虫
下载PDF
灵芝酸对家兔免疫性肝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朝令 李仲娟 +3 位作者 汪宏良 丁航 杨细凤 蔡小康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7-60,共4页
为研究灵芝酸对异烟肼所致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180 mg/kg异烟肼灌胃制备家兔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罗氏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HE染色法观测家兔肝脏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 为研究灵芝酸对异烟肼所致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180 mg/kg异烟肼灌胃制备家兔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罗氏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HE染色法观测家兔肝脏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液中干扰素(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为:异烟肼20 h可诱导家兔免疫性肝损伤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分别为136 U/L和248 U/L;灵芝酸干预后ALT和AST分别为67 U/L和126 U/L;HE染色法观察灵芝酸干预后肝脏尚存少量的空泡;INF-γ和TNF-α分别从26.41 pg/m L和21.86 pg/m L下降为22.67 pg/m L和18.82 pg/m L;MDA从3.54μmol/L下降为1.5μmol/L。灵芝酸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因子分泌、降低肝脏MDA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肝损伤 细胞因子 脂质过氧化反应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柯箫韵 翟海龙 杨细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33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93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1例。3组均给于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联合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缬沙...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93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1例。3组均给于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联合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缬沙坦,4周后测定各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尿白蛋白/肌酐值(ACR)。结果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UAER和ACR均明显好转;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治疗后加对照组,两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与缬沙坦组治疗后比较两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确切,两者联合应用对肾功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 治疗结果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柯箫韵 杨细凤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4-56,共3页
为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随机选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型糖尿病患者91例为社区管理组,同时随机选取黄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专科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为医院对照组。2年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 为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随机选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型糖尿病患者91例为社区管理组,同时随机选取黄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专科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为医院对照组。2年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结果为:社区管理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医院对照组,且2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规范的社区管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社区管理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端芳 杨细凤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2-55,共4页
为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选取2013年6月至12月疑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111例,所有患者均先行阴道超声检查,并进行诊断性刮宫术或行宫腔镜检查取出组织,送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 为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选取2013年6月至12月疑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111例,所有患者均先行阴道超声检查,并进行诊断性刮宫术或行宫腔镜检查取出组织,送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评价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为:111例患者中,组织病理学证实子宫内膜息肉48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40例,诊断检出率分别为43.24%和36.03%;病理结果子宫内膜增生45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增生42例,诊断检出率分别为40.54%和37.84%;病理结果子宫内膜癌18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13例,诊断检出率分别为16.22%和11.71%。由检出结果可知,组织病理学检出率与阴道超声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因简单易行、无创伤、费用低廉而易于为患者所接受,且检出率接近于组织病理学结果,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有效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子宫内膜病变 超声诊断
下载PDF
ATP6AP2基因的克隆与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宜琳 刘淑芹 +3 位作者 蒋扬帆 曾玲玲 杨细凤 刘杰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0-64,共5页
为了研究ATP6AP2的生物学功能,利用NCBI数据库确定了人源ATP6AP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上游及下游引物。采用TRIZOl法提取293T细胞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ATP6AP2基因全长序列并将得到的PCR产物经双酶切后与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通... 为了研究ATP6AP2的生物学功能,利用NCBI数据库确定了人源ATP6AP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上游及下游引物。采用TRIZOl法提取293T细胞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ATP6AP2基因全长序列并将得到的PCR产物经双酶切后与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通过PCR菌液鉴定和酶切验证,获得融合ATP6AP2基因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包裹该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ATP6AP2的表达。结果表明,通过基因克隆成功构建了人源ATP6AP2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的293T细胞高效表达EGFP-ATP6AP2融合蛋白,为进一步探究ATP6AP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酶转运辅助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基因克隆
下载PDF
HIV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谌章舟 杨细凤 +2 位作者 李仲娟 王小琴 游细玉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0-55,共6页
为保护患者的免疫系统、控制HIV在体内复制,减少其进一步传播,研究者们开发了高质量的HIV诊断检测方法,以达到识别HIV感染、监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评估HIV/AIDS的控制效果以及在个人和群体层面出现的耐药性。通过文献归纳总... 为保护患者的免疫系统、控制HIV在体内复制,减少其进一步传播,研究者们开发了高质量的HIV诊断检测方法,以达到识别HIV感染、监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评估HIV/AIDS的控制效果以及在个人和群体层面出现的耐药性。通过文献归纳总结,综述了血清学诊断平台、HIV的快速检测平台、抗体亲和力检测平台、病毒载量的检测和定量平台、HIV耐药性的监测平台、CD4细胞检测平台的研究进展。HIV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不仅提高了HIV的检出率,同时也缩短了HIV分子检测的“窗口期”,以便可更好地在艾滋病疫情的情况下,提高患者护理的质量,为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断、发病过程监测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诊断 实验室检测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下载PDF
灵芝三萜对小鼠体内红细胞系统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仲娟 杨朝令 +3 位作者 杨细凤 胡芳 喻昕 汪宏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61-1862,共2页
目的研究灵芝三萜介导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小鼠体内红细胞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煌焦油蓝染色法计数网织红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小鼠体内EPO分泌量。结果 2μg/ml灵芝三萜可诱导小鼠血液中网织红细胞数量为9.8%,2μ... 目的研究灵芝三萜介导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小鼠体内红细胞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煌焦油蓝染色法计数网织红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小鼠体内EPO分泌量。结果 2μg/ml灵芝三萜可诱导小鼠血液中网织红细胞数量为9.8%,2μg/ml灵芝三萜联合EPO诱导小鼠血液中网织红细胞的数量升高为21.2%;相同浓度的灵芝三萜单独刺激可诱导血液中內源性EPO的含量升高至2.8ng/ml,与联合EPO刺激后小鼠血液中内源性EPO的表达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灵芝三萜可促小鼠体内红细胞系统的成熟并诱导内源性EPO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三萜 促红细胞生成素 网织红细胞 煌焦油蓝
原文传递
灵芝酸G对FcεRIα^+肥大细胞的活性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仲娟 杨朝令 +4 位作者 杨细凤 胡芳 汪宏良 喻昕 向环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01-2102,共2页
目的研究灵芝酸G诱导小鼠肥大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17+FcεRIα+分子的表达;比色法测定小鼠肥大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OPT法检测组胺释放。ELISA法检测IL-10和TNF-α的分泌。结果灵芝酸G能诱导小... 目的研究灵芝酸G诱导小鼠肥大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17+FcεRIα+分子的表达;比色法测定小鼠肥大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OPT法检测组胺释放。ELISA法检测IL-10和TNF-α的分泌。结果灵芝酸G能诱导小鼠肥大细胞97.18%的CD117+FcεRIα+分子表达;体外实验显示2μg/ml灵芝酸G可以诱导小鼠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为72.0%,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为32.2%,并分泌IL-6和TNF-α。结论灵芝酸G能诱导小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并分泌细胞因子,同时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酸G 肥大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临床护理专业大学生情感培养现状与对策
10
作者 周秋莲 杨细凤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204,共3页
在阐明了由于职业要求及个人发展,临床护理专业大学生情感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建地方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情感培养现状,并就积极推进护理专业学生情感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关键词 新建地方院校 临床护理专业 大学生 情感培养 对策
原文传递
泰宁县某中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细凤 江弥红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泰宁县某中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原因,为类似事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分布。结果该事件累计发病54人,罹患率10.2%,性别比11∶7;年龄12~16岁,分布于七至九年级,有明显的聚集性。学校为寄宿制,住宿拥挤;首发... 目的探讨泰宁县某中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原因,为类似事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分布。结果该事件累计发病54人,罹患率10.2%,性别比11∶7;年龄12~16岁,分布于七至九年级,有明显的聚集性。学校为寄宿制,住宿拥挤;首发病例未及时报告、隔离,疫苗接种率低,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和完善学校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加强密切接触者观察,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疾病控制 学校卫生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泰宁县流动人口乙肝疫苗接种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杨细凤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4-45,共2页
目的了解泰宁县流动人口儿童乙肝疫苗(HepB)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84名出生12~18月龄的流动儿童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流动儿童HepB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6.4%、9... 目的了解泰宁县流动人口儿童乙肝疫苗(HepB)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84名出生12~18月龄的流动儿童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流动儿童HepB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6.4%、95.7%和81.0%;在医院出生的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者;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儿童HepB全程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也相应提高;居住地固定儿童全程接种率和全程及时接种率高于居住地不固定儿童。结论加强相关卫生知识培训及开展广泛的宣传是提高HepB接种率的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预防接种 疾病控制 儿童 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