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CD73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羚羚 陈曦 +2 位作者 姜莹莹 宁香丽 李国菠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00-109,148,共11页
高浓度的腺苷可通过抑制肿瘤免疫反应和刺激肿瘤血管生成来促进肿瘤生长,在免疫逃逸和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的腺苷由外切核苷酸酶CD73产生,因此通过抑制CD73的活性来调控腺苷水平可能是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策... 高浓度的腺苷可通过抑制肿瘤免疫反应和刺激肿瘤血管生成来促进肿瘤生长,在免疫逃逸和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的腺苷由外切核苷酸酶CD73产生,因此通过抑制CD73的活性来调控腺苷水平可能是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策略。截至目前,对CD73抑制剂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无CD73小分子抑制剂被批准上市。本文简要综述目前报道的CD73小分子抑制剂在其抑制作用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CD73小分子抑制剂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靶向CD73的创新小分子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CD73 小分子抑制剂 核苷酸类 构效关系
下载PDF
抗肝细胞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伟 刘斯宇 +1 位作者 李玲 杨羚羚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57-65,71,共10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对HCC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小分子靶向抗HCC的药物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成为HCC全身性治疗的一种有效选择。本文就目前处于临床及...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对HCC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小分子靶向抗HCC的药物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成为HCC全身性治疗的一种有效选择。本文就目前处于临床及临床试验阶段的HCC靶向小分子药物,包括血管生成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重要信号通路抑制剂及表观遗传靶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结构特点及研究进展等进行了详细综述;最后,提出靶向HCC的多靶标抑制剂将是晚期HCC治疗药物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同时靶向表观遗传靶点及激酶靶点的多靶点抑制剂可能在抗HCC中表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靶向治疗 激酶 表观遗传 多靶点抑制剂
下载PDF
概念图法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8
3
作者 文宇 杨羚羚 +1 位作者 钱珊 陈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3878-3881,共4页
目的:提高《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方法:在了解《药物化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和主要存在的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概念图法揭示本课程内容的规律性以便组织教学。结果:概念图法使《药物化学》繁杂、抽象的课程内容的规律性得以直观... 目的:提高《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方法:在了解《药物化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和主要存在的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概念图法揭示本课程内容的规律性以便组织教学。结果:概念图法使《药物化学》繁杂、抽象的课程内容的规律性得以直观体现,包括特定药物课程内容的规律性和药物之间关系的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绘制概念图自行探索课程的有关知识,不同学生学习成效不同,但总体来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结论:概念图法是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概念图 自主学习
下载PDF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
作者 杨羚羚 《读与写(上旬)》 2021年第4期382-382,共1页
《药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本文结合笔者近些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当前高等院校的教学特点,浅谈了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和学科整合式教学法三点《药物化学》课... 《药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本文结合笔者近些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当前高等院校的教学特点,浅谈了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和学科整合式教学法三点《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教学方法 改革措施
下载PDF
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SIRT2抑制剂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兴 李超 +4 位作者 胥佳 曾静 晏婕 王周玉 杨羚羚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选择性人沉默调节蛋白2(SIRT2)抑制剂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首先以非典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2作为靶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设计合成了6个N-(3-或4-取代苯基)-2-(芳基杂基)乙酰胺衍生物,并测试其体外对SIRT2的抑制活...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选择性人沉默调节蛋白2(SIRT2)抑制剂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首先以非典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2作为靶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设计合成了6个N-(3-或4-取代苯基)-2-(芳基杂基)乙酰胺衍生物,并测试其体外对SIRT2的抑制活性;对活性最佳的化合物测试其对SIRT1和SIRT3的抑制活性从而评价其选择性;采用MTT法评价优选化合物1c对10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6个目标化合物对SIRT2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c活性最好,在50、5μmol·L^-1的抑制率分别为95%、71%,且该化合物对SIRT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细胞水平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c对肝癌细胞HUH7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50、25μmol·L^-1时的抑制率分别为92%和78%。该研究为特异性SIRT2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及靶向SIRT2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SIRT2 肿瘤细胞 肝癌 MTT法
原文传递
新型3,5-二取代1H-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斯宇 代娇娇 +2 位作者 尤晶 王周玉 杨羚羚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6-460,共5页
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是全球药物开发的重点任务之一。鉴于前期我们发现3,5-二取代1H-吲哚衍生物具有明显抗胰腺癌活性,本文通过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仲胺的叔丁氧羰基(Boc)保护、醛还原、羧酸与胺的缩合等反应获得了一条高效简洁的3-取... 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是全球药物开发的重点任务之一。鉴于前期我们发现3,5-二取代1H-吲哚衍生物具有明显抗胰腺癌活性,本文通过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仲胺的叔丁氧羰基(Boc)保护、醛还原、羧酸与胺的缩合等反应获得了一条高效简洁的3-取代硫甲基-5-酰氨基吲哚衍生物合成路线,并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11a^11h。经细胞活性测试发现,它们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均有较好抑制活性,其中11e活性最高,IC_(50)为2.28μmol/L。对多种肿瘤细胞及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的抑制活性测试表明,11e为特异性BxPC-3抑制剂而非细胞毒化合物。鉴于此,11e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抗胰腺癌苗头化合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吲哚衍生物 胰腺癌 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新型吲哚胺2,3-双加氧酶1抑制剂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7
作者 张曼 刘思言 +5 位作者 赖唐敏 姚昊 李国菠 杨羚羚 王周玉 钱珊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设计合成2类1H-吲唑类新化合物,并测试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抑制活性。方法以肿瘤免疫关键调控蛋白IDO1作为靶标,依据IDO1活性位点的关键药效团特征,利用合理药物设计方法,以前期研究获得的高活性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设计... 目的设计合成2类1H-吲唑类新化合物,并测试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抑制活性。方法以肿瘤免疫关键调控蛋白IDO1作为靶标,依据IDO1活性位点的关键药效团特征,利用合理药物设计方法,以前期研究获得的高活性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2类1H-吲唑类衍生物,并测试其体外IDO1酶抑制活性。采用分子对接软件DOCK6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并分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果与结论合成了5个1H-吲唑类衍生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IDO1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a和3b的抑制活性较好,在100μmol·L^(-1)时的抑制率均为69%。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显示,4位连接基团的结构对化合物活性影响很大,1H-吲唑类化合物还有很大结构优化空间,极具开发潜力,可为靶向IDO1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候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抗肿瘤药物 合理药物设计 酶抑制剂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DO1) 1H-吲唑
原文传递
新型吲唑类Sirtuin 2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8
作者 宋陈 苏荟琳 +3 位作者 晏婕 袁陈 钱珊 杨羚羚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37-347,共11页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吲唑类SIRT2抑制剂并评价其抑制活性,获得吲唑类SIRT2抑制剂的初步构效关系。方法以非典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2作为靶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合理环合的思路设计一系列新型吲唑类SIRT2潜在抑制剂;通过亲核取代、缩...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吲唑类SIRT2抑制剂并评价其抑制活性,获得吲唑类SIRT2抑制剂的初步构效关系。方法以非典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2作为靶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合理环合的思路设计一系列新型吲唑类SIRT2潜在抑制剂;通过亲核取代、缩合、还原胺化等反应合成吲唑类小分子目标化合物;采用课题组自主构建的基于荧光多肽底物(P2263)的筛选方法测试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在100μmol·L^(-1)和10μmol·L^(-1)浓度下对SIRT2的抑制率。结果与结论共合成17个目标化合物,均对SIRT2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5个化合物在100μmol·L^(-1)浓度下抑制率大于50%,且化合物S5的抑制活性最佳,在100μmol·L^(-1)和10μmol·L^(-1)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70%和36%,与课题组早期报道的2-((4,6-嘧啶-2-基)硫)-N-苯乙酰胺类活性化合物(P4)抑制效果相当。本研究为发现新型特异性SIRT2小分子抑制剂提供了更多思路,且为课题组后续开发更高效的SIRT2抑制剂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Sirtuin 2 小分子抑制剂 吲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