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硼硅酸盐玻璃纤维结构与耐水动力学 被引量:4
1
作者 于晓杰 岳云龙 +2 位作者 李永艳 陈现景 杨联升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07年第6期14-17,共4页
采用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氧化硼对铝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及转变温度的影响,并用粉末法测试了玻璃的耐水性。结果发现,随着氧化硼含量增加,玻璃转变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玻璃与水反应初期受硼酸盐的水解动力学控制,后期主... 采用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氧化硼对铝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及转变温度的影响,并用粉末法测试了玻璃的耐水性。结果发现,随着氧化硼含量增加,玻璃转变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玻璃与水反应初期受硼酸盐的水解动力学控制,后期主要为水分子对硅氧骨架的侵蚀和Ca2+与H+离子的离子交换过程。分析认为,引入少量的B2O3主要与碱性的CaO结合,生成含有非桥氧的端氧键B-O-Ca,破坏了玻璃网络结构,B2O3过量时,更多的硼酸盐基团与硅酸盐基团结合,生成桥氧键B-O-Si键,增强了玻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硼硅酸盐玻璃 红外光谱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耐水
下载PDF
ZnO对E-CR玻璃析晶及Redox平衡的影响
2
作者 于晓杰 李永艳 +2 位作者 吴钦霞 易助红 杨联升 《玻璃》 2007年第6期3-4,16,共3页
通过向CaO-MgO-Al2O3-SiO2四元系统玻璃中引入ZnO,采用梯温炉测定了玻璃的析晶上限温度,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了析出晶体的形态,同时测定了玻璃中Fe2+/Fe3+比值。结果发现,ZnO的引入可以降低玻璃液相温度,降低玻璃析晶倾向,所析出晶体种... 通过向CaO-MgO-Al2O3-SiO2四元系统玻璃中引入ZnO,采用梯温炉测定了玻璃的析晶上限温度,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了析出晶体的形态,同时测定了玻璃中Fe2+/Fe3+比值。结果发现,ZnO的引入可以降低玻璃液相温度,降低玻璃析晶倾向,所析出晶体种类由透辉石和硅灰石共存变为以硅灰石为主,没有钙长石出现。由于ZnO的引入增大了玻璃的碱度,从而使铁更倾向于以高价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R玻璃 透辉石 硅灰石 Redox
下载PDF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读后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联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32-37,共6页
今年二月收到宿白教授寄赠这册研究论集,感谢之至!“论集”由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成,有周一良教授一九八一年八月的序言,于一九八二年五月出版。大约因为内容各篇都是手写影印(石印?)的,省了排字校改的时间,出版相当快。我认... 今年二月收到宿白教授寄赠这册研究论集,感谢之至!“论集”由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成,有周一良教授一九八一年八月的序言,于一九八二年五月出版。大约因为内容各篇都是手写影印(石印?)的,省了排字校改的时间,出版相当快。我认为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办法,尤其在所研究的文书字体有问题之时。“论集”共收十七篇文章。第一篇《敦煌写本跋文(四篇)》是王重民遗稿。重民先生在三十年代就深入研究敦煌文献,著述美富。这四篇跋文,短小精悍,是刘修业夫人检出提供的,足可纪念这位受人敬爱的先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吐鲁番 敦煌写本 官文书 敦煌文书 敦煌文献 重民 吐蕃 历史系 制度史 古史
原文传递
杨联陞致钱穆信函选刊(十二通)
4
作者 楊聯陞 《中国文化》 CSSCI 201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宾四先生史席: 日前奉到大着《论语新解》一册,多谢! 其转赠施华兹君一册,俟收到後即交,敬请勿念。
关键词 选刊 信函 钱穆
原文传递
梅校长的幽默文字
5
作者 杨联陞 《书摘》 2018年第12期63-63,共1页
《清华校友通讯》追悼梅贻琦校长的专刊,有好几处提到梅校长为人,谨严而有风趣。例如霍宝树先生说:“月涵先生的个人志趣高尚,严峻自持,平日不苟言笑,可是却极富有幽默感和人情味,有时偶发一语隽永耐人回味。”这话想必大家都有同感。... 《清华校友通讯》追悼梅贻琦校长的专刊,有好几处提到梅校长为人,谨严而有风趣。例如霍宝树先生说:“月涵先生的个人志趣高尚,严峻自持,平日不苟言笑,可是却极富有幽默感和人情味,有时偶发一语隽永耐人回味。”这话想必大家都有同感。梅校长的风趣,不但见于言辞,有时也形诸笔墨。舍下的纪念册里,有些资料。现在抄出来请诸位校友共赏,并致我个人的哀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感 校长 文字 个人志趣 梅贻琦 人情味 校友 风趣
原文传递
追怀叶师公超
6
作者 杨联陞 《书摘》 2015年第11期34-35,共2页
1933年,我考入清华。第一年的必修课,有大一国文、英文,教授由两系分派。国文是朱自清(佩弦)先生,英文是叶公超先生。两位都是名教授,我颇以能入门墙为幸。那一年英文课用的是各位教授合选的文章。一本大书页数可观而且有难有易... 1933年,我考入清华。第一年的必修课,有大一国文、英文,教授由两系分派。国文是朱自清(佩弦)先生,英文是叶公超先生。两位都是名教授,我颇以能入门墙为幸。那一年英文课用的是各位教授合选的文章。一本大书页数可观而且有难有易。每星期要读很多页,颇以为苦。于是大家决议上书英文系,请求减少。同班推我起草,写在黑板上共同商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 必修课 教授 朱自清 叶公超 国文 文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