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钐钴合金废料回收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刘莉文 杨育圣 赵增武 《冶金与材料》 2024年第6期1-3,共3页
过渡族金属和稀土金属经一定工艺制成的具有永磁特性的合金叫做稀土永磁材料,钐钴永磁材料以其较高的居里温度、出色的高温磁性能、较佳的稳定性、极低的温度系数,和良好的抗腐蚀性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此外,钐钴合金材料不仅经济实惠,还... 过渡族金属和稀土金属经一定工艺制成的具有永磁特性的合金叫做稀土永磁材料,钐钴永磁材料以其较高的居里温度、出色的高温磁性能、较佳的稳定性、极低的温度系数,和良好的抗腐蚀性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此外,钐钴合金材料不仅经济实惠,还具有优良的耐氧化性,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高精度仪表、高端电机、轨道交通、5G通讯等众多领域。钐钴永磁材料在生产制备和使役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料,随着钐钴永磁材料产量的增多,我国钐钴合金废料产量逐年增多。在稀土资源需求稳步增长,钴原料价格相对升高的背景下,钐钴合金废料回收利用是防止资源短缺、防治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缓解稀土钐与钴资源短缺状况的可行办法。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钐钴合金废料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钐钴合金废料回收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回收 稀土金属废料 钐钴永磁材料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ISEC项目班实践课程的改革
2
作者 孙鹤 杨明睿 杨育圣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7期22-24,共3页
本文总结应用化学专业ISEC项目班实践课程中面临实践基地不够国际化、成绩单一化和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同时分析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ISEC项目班的实践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优化课程大纲、建立国际化... 本文总结应用化学专业ISEC项目班实践课程中面临实践基地不够国际化、成绩单一化和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同时分析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ISEC项目班的实践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优化课程大纲、建立国际化实践基地、建设仿真平台和细化评价方法四个方面的改革方案,并阐述其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ISEC项目班 实践课程 改革
下载PDF
选修课中教学方法的改进探索与实践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育圣 孙鹤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期212-213,共2页
以《涂料与塑料助剂》课程为例,根据选修课的课程特点,通过四个方面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意见。一是在实践教学中对知识点至简求精、教学内容由熟拓广;二是在课堂中适度引入流行词汇吸引学生;三是利用实物、图片和动态视频对教... 以《涂料与塑料助剂》课程为例,根据选修课的课程特点,通过四个方面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意见。一是在实践教学中对知识点至简求精、教学内容由熟拓广;二是在课堂中适度引入流行词汇吸引学生;三是利用实物、图片和动态视频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四是以交流为核心进行课程考核。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方法的改进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修课 教学 改进 实践
下载PDF
在LiF-CaF2-NdF3熔盐体系中Nd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及Nd-Fe合金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育圣 郭凌云 +1 位作者 兰超群 赵增武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3,共7页
研究了LiF-CaF2-NdF3熔盐体系中Nd(Ⅲ)的电化学行为,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开路计时电位法研究得出Nd(Ⅲ)的还原反应为两步电子转移过程,在惰性W电极上,两步反应的平衡电位分别为-1.58 V及-1.27 V(vs. Pt)。在活性Fe电极上对Nd(Ⅲ)的电化学... 研究了LiF-CaF2-NdF3熔盐体系中Nd(Ⅲ)的电化学行为,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开路计时电位法研究得出Nd(Ⅲ)的还原反应为两步电子转移过程,在惰性W电极上,两步反应的平衡电位分别为-1.58 V及-1.27 V(vs. Pt)。在活性Fe电极上对Nd(Ⅲ)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Nd与Fe会在-0.72 V和-1.15 V(vs. Pt)形成两种Nd-Fe合金。采用自耗阴极法制备了液态Nd-Fe合金,通过XRD分析Nd-Fe合金主要是由Nd、Fe17Nd2和Fe17Nd5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行为 LiF-CaF2-NdF3 Nd-Fe合金
原文传递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and codeposition of Al-Li-Er alloys in LiCl-KCl-AlCl_3-Er_2O_3 melts
5
作者 孙怡 张密林 +3 位作者 韩伟 颜永得 杨育圣 孙运霞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Al, Li, and Er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such as cyclic voltammograms, chronopotentiometric, chronoamperograms, and open circuit chronopotentiogram on molybdenum...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Al, Li, and Er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such as cyclic voltammograms, chronopotentiometric, chronoamperograms, and open circuit chronopotentiogram on molybdenum electrod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derpotential deposition of erbium on pre-deposited Al electrodes formed two Al-Er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The codeposition of Al, Li, Er occurred and formed Al-Li-Er alloys in LiCl-KCl-AlCl3 -Er2O3 melts at 773K. Different phases such as Al2Er, Al2Er3 and βLi phase of Al-Li-Er alloys were prepared by galvanostatic electrolysis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dicated that Er element mainly distributed at the grain boundary. ICP analyses showed that lithium and erbium contents of Al-Li-Er alloys could be controlled by AlCl3 and Er2O3 concent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i-Er alloys electrochemical codeposition rare earth oxide molten sal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