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普格暗色团块玄武岩中的沥青与自然铜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良钜 李鹏飞 +4 位作者 阮青锋 梁洁 杨育富 李东升 曾伟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5-932,共8页
沥青、自然铜常常与石英出露于杏仁状玄武岩暗色团块的矿物颗粒间或间隙中。自然铜的晶出是在成矿热液中的有机质几乎裂解为沥青和天然气之后。自然铜与沥青的产出互为负相关关系,即暗色团块中的沥青或沥青与石英越发育,沥青中的自然铜... 沥青、自然铜常常与石英出露于杏仁状玄武岩暗色团块的矿物颗粒间或间隙中。自然铜的晶出是在成矿热液中的有机质几乎裂解为沥青和天然气之后。自然铜与沥青的产出互为负相关关系,即暗色团块中的沥青或沥青与石英越发育,沥青中的自然铜含量越低,其附近或周围的自然铜与石英也越发育,但这两者晶出的时间与空间间隔极短,它们之间形成的先后关系依次为:石英→沥青→自然铜。沥青的碳同位素、化学组成及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暗色团块及裂隙石英脉中玄武岩捕虏体中的沥青是生物成因的石油沥青。包裹体测温与拉曼分析给出,成矿热液中的有机质需在较高温度下(>350℃)才能裂解为沥青与天然气(CH4),成矿热液温度越高,有机质成熟度就越高,沥青中的有机碳含量也越高,残存在沥青中的自然铜含量就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状玄武岩 暗色团块 沥青和自然铜 川南普格
下载PDF
川南普格玄武岩中沥青质杏仁体的矿物学与成因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良钜 阮青锋 +2 位作者 杨育富 李东升 曾伟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8-638,共11页
川南普格玄武岩顶部发育了一系列杏仁体,沥青、绿泥石、石英、自然铜等矿物以各种产状出现在杏仁体中。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表明:杏仁体中的绿泥石为辉绿泥石,形成于中—高温富有机质成矿热液环境;沥青属于石油沥青,有机质来源于下伏地层... 川南普格玄武岩顶部发育了一系列杏仁体,沥青、绿泥石、石英、自然铜等矿物以各种产状出现在杏仁体中。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表明:杏仁体中的绿泥石为辉绿泥石,形成于中—高温富有机质成矿热液环境;沥青属于石油沥青,有机质来源于下伏地层的中二叠统阳新组(P2 y)生物碎屑灰岩;绿泥石、沥青、石英及自然铜等矿物是玄武岩成岩后的构造应力与晚期基性火山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含有机质成矿热液演化的结果,其形成过程为:玄武质岩浆末期(基性岩浆作用末期)→含铜的火山热液(火山热液作用)→构造应力→含有机质的成矿热液→绿泥石→第一世代沥青→乳白色石英→烟灰色石英、第二世代沥青、自然铜→辉铜矿→葡萄石。玄武岩中含沥青的杏仁体、晶洞以及构造破碎带可以作为该地区的铜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绿泥石 玄武岩 杏仁体 川南普格
下载PDF
应用元素分析-电子顺磁共振能谱研究不同颜色青海软玉致色元素 被引量:5
3
作者 于海燕 阮青锋 +1 位作者 沙鑫 杨育富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8-296,共9页
颜色是软玉价值的重要体现,青海软玉颜色丰富,而致色方面的研究较为滞后。近年来青海软玉致色研究多为翠青玉和烟青玉,认为Cr^3+和Mn^2+分别为翠青玉和烟青玉致色元素。青海软玉的颜色非单一色彩,如青白色、翠绿色、灰紫色等,因此青海... 颜色是软玉价值的重要体现,青海软玉颜色丰富,而致色方面的研究较为滞后。近年来青海软玉致色研究多为翠青玉和烟青玉,认为Cr^3+和Mn^2+分别为翠青玉和烟青玉致色元素。青海软玉的颜色非单一色彩,如青白色、翠绿色、灰紫色等,因此青海软玉致色应包含多种致色元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化学滴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电子顺磁共振能谱(EPR)测试数据,根据分析数据与色调变化之间的关系揭示了8种颜色青海软玉的致色元素。结果表明:白玉致色元素为Fe^3+;青白玉和碧玉致色元素为Fe^2+和Fe^3+;青玉致色元素为Fe^2+、Fe^3+和高价态的Mn;翠青玉致色元素为Fe^2+、Fe^3+、Cr^3+;黄玉和糖玉致色元素为Fe^3+和高价态的Mn;烟青玉致色元素为Fe^3+和Ti^4+。研究认为青海软玉中绿色调与Fe^2+有关,黄色调与Fe^3+和高价态的Mn有关,而蓝紫色调与Fe^3+和Ti^4+有关。本研究基本确定了不同颜色青海软玉的致色元素,为青海软玉致色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软玉 电子顺磁 致色元素
下载PDF
湖南香花岭绿色萤石稀土元素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育富 于海燕 +1 位作者 张良钜 覃敏锋 《现代矿业》 CAS 2019年第6期64-67,共4页
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中发育的颜色丰富的萤石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中紫红色萤石与香花石密切共生,绿色萤石与绿泥石、云母等共生。为研究该地区绿色萤石中的稀土元素及其特征,对采自湖南香花岭地区矽卡岩中的5件绿色萤石样品,使用LA-ICP... 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中发育的颜色丰富的萤石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中紫红色萤石与香花石密切共生,绿色萤石与绿泥石、云母等共生。为研究该地区绿色萤石中的稀土元素及其特征,对采自湖南香花岭地区矽卡岩中的5件绿色萤石样品,使用LA-ICP-MS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绿色萤石稀土元素含量丰富,w(ΣREE)为(298.95~3 135.42)×10-6,并且REE含量变化大,但却有相同的REE分配模式,即轻重稀土分馏相对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②绿色萤石表现出强烈的Eu负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绿色萤石是在富含稀土元素的还原环境中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稀土元素 成矿环境
下载PDF
川南普格玄武岩中的沥青成因及其意义
5
作者 张良钜 杨育富 +2 位作者 阮青锋 李东升 曾伟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0-838,共9页
川南普格玄武岩顶部杏仁状玄武岩的晶洞、杏仁体、应力裂隙、破碎带及石英晶体中均有沥青产出。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及气孔构造,以及石英晶体中的甲烷(CH4)气体和固态沥青包裹体表明,沥青可能属成矿热液中的有机质(原油)受热裂解的产物... 川南普格玄武岩顶部杏仁状玄武岩的晶洞、杏仁体、应力裂隙、破碎带及石英晶体中均有沥青产出。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及气孔构造,以及石英晶体中的甲烷(CH4)气体和固态沥青包裹体表明,沥青可能属成矿热液中的有机质(原油)受热裂解的产物。沥青的碳同位素及红外光谱(IR)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可能来源于中二叠统阳新组生物碎屑灰岩的生油层,沥青属石油沥青。绿泥石成分中的有机碳与IR特征表明,杏仁体中绿泥石的形成可能与含有机质成矿热液有关。玄武岩中的绿泥石、沥青、甲烷、石英及自然铜等是玄武岩成岩后的构造应力与晚期基性火山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含有机质成矿热液热演化的结果。普格玄武岩中第一世代沥青的裂解温度(≥290℃)和有机碳含量(61%~84%)均高于第二世代沥青(裂解温度≥230℃,有机碳含量≤55%),说明第一世代沥青可能更有利于天然气藏的形成,第二世代沥青则可能有利于自然铜的形成。由此,该产状沥青可作为研究区寻找天然气及铜矿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有机质 成因 峨眉山玄武岩
下载PDF
透闪石玉成矿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蓝叶 于海燕 +3 位作者 阮青锋 沙鑫 易泽邦 杨育富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2,共8页
透闪石玉的成矿与热液介质下成矿元素Si、Mg和Ca的迁移形式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先进地质学理论和现代测试仪器在透闪石玉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透闪石玉的成矿理论更加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透闪石... 透闪石玉的成矿与热液介质下成矿元素Si、Mg和Ca的迁移形式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先进地质学理论和现代测试仪器在透闪石玉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透闪石玉的成矿理论更加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透闪石玉成因分类的科学性,成矿物质来源的可靠性以及成矿过程的系统性。基于透闪石玉成矿研究现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透闪石玉成因类型划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成矿年代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根据透闪石玉成矿特征和相关同位素的分馏机制,从原位稀土元素、微区^(40)Ar/^(39)Ar定年和同位素示踪3个方面,对透闪石玉的成矿物质和蚀变热液来源的研究方法作出展望,以期为玉石的成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闪石玉 成矿类型 物质来源 成矿环境 成矿年代
下载PDF
云南省文山军分区组织车辆维修骨干集训
7
作者 杨育富 《汽车运用》 2013年第7期50-50,共1页
云南省文山军分区于近期组织了车辆维修骨干集训,并注重“四个结合”,即:军地结合施教,在部队主讲基础上,邀请地方技术院校教师共同施教,现场释疑;上下结合共管,实行集训队主管、机关督导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 车辆维修 云南省 组织 分区 文山
下载PDF
桂林“鸡血玉”(石英质玉)的稳定性:基于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的探索
8
作者 孙媛 李紫薇 +2 位作者 丘志力 李东升 杨育富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S01期43-45,共3页
中国享有“玉石之国”的赞誉,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角闪石、蛇纹石、绿松石和石英是中国古玉的四种主要材料,50万年前周口店北京人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用玉髓制作的器物[1-2]。桂林“鸡血玉”是中国近20年来开发和应用的一类石英质... 中国享有“玉石之国”的赞誉,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角闪石、蛇纹石、绿松石和石英是中国古玉的四种主要材料,50万年前周口店北京人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用玉髓制作的器物[1-2]。桂林“鸡血玉”是中国近20年来开发和应用的一类石英质玉石新品种[3-6],因其独特的红色(又称“黑底红”或“乾坤料”)在外观上可与中国传统珍贵印章石品种之一——鸡血石相媲美,故而得名,但二者在矿物组成、宝石学特征、呈色原理等方面完全不同[4-8]。本研究使用红外光谱仪对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上朗矿区的19块桂林“鸡血玉”(石英质玉)(以下简称“鸡血玉”)样品进行了测试,并选择了7块样品破碎、研磨至200目粉末对其进行热重分析测试(样品基本宝石学特征见表1)。结果显示:(1)“鸡血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α-石英。红外光谱中1220~1070 cm^(-1)范围为最强吸收区且有明显分裂峰,由Si-O-Si和Si-O-(Al)非对称伸缩振动产生,特征峰有1218、1176、1170、1076、1072 cm^(-1)。470 cm^(-1)和541 cm^(-1)附近为次强吸收峰区,由O-Si-O弯曲振动所致,470 cm^(-1)处的吸收更强,特征峰有541、540、493、487、470 cm^(-1)。800 cm^(-1)和781 cm^(-1)附近出现肩峰,为Si-O键对称伸缩振动引起,781 cm^(-1)谱峰强度均高于800 cm^(-1),此处的肩峰弱分裂指示“鸡血玉”中SiO 2的晶体粒径较小,属于隐晶质集合体;(2)部分“鸡血玉”样品的红外光谱在1554 cm^(-1)附近出现吸收峰,为水的弯曲振动频率范围,是由水中O的变形振动引起,说明“鸡血玉”样品中含有少量的吸附水;(3)黑地红颜色特征的“鸡血玉”具有不同的热重曲线变化,表明每个样品所含水量与水的分布不尽相同;(4)根据测试样品的TG曲线显示(图1),“鸡血玉”的失重温度范围在200~800℃,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0~200℃时由于吸附水的流失致使鸡血玉样品最初质量减少;当温度升高至580℃左右,样品的质量变得平稳;在580~800℃范围内“鸡血玉”样品失重较快,温度升至750℃时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失重。此阶段由于高温,“鸡血玉”的结构已受到破坏。测试样品失重量范围区间为0.34%~9.69%。上述研究显示,“鸡血玉”的矿物组成主要为α-石英,玉质较为细腻,具有一定量的吸附水,部分“鸡血玉”饰品在日常佩戴和保存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长会出现“起棉”、颜色变浅、透明度降低等现象,很可能与桂林鸡血玉中含吸附水的矿物失水导致结构变疏松有关,但这一现象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鸡血玉” 稳定性 热重分析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