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黄明目汤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毛盼 杨胜家 周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60-2063,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术后应用丹黄明目汤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视力、炎症因子及白细胞介素-33(IL-33)/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96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术后应用丹黄明目汤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视力、炎症因子及白细胞介素-33(IL-33)/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96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双数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经玻璃体注药切除术后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丹黄明目汤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视力相关指标[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厚度、视力]、炎症因子[趋化因子样受体1(CMKLR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外周血IL-33、ST2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BCVA、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CMKLR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外周血IL-33、ST2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R术后应用丹黄明目汤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视力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33/ST2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黄明目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细胞介素-33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疗效
下载PDF
108例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腔内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俞恒锡 张建 +5 位作者 李建新 谷涌泉 陈兵 齐力行 郭连瑞 杨胜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经腔肾动脉支架(PTRAS)治疗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肾动脉支架成形治疗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108例患者回顾分析,探讨操作技术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及肾功能... 目的:评价经皮经腔肾动脉支架(PTRAS)治疗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肾动脉支架成形治疗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108例患者回顾分析,探讨操作技术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本组108例实施118支肾动脉支架成形技术,成功率100%,肾动脉狭窄段直径由术前(1.38±0.34)mm增至(5.65±0.78)mm,随访到93例(86.1%,93/108),随访时间3~45个月,平均随访(21.9±11.4)个月。术前收缩压平均(150.04±16.69)mmHg(1mmHg=0.133kPa),术后降至(137.05±12.58)mmHg,P<0.001;术前舒张压平均(81.69±12.02)mmHg,术后降至(79.29±8.71)mmHg,P<0.05。术前血肌酐(Crea)平均(91.63±38.06)umol/L,术后降至(87.69±40.31)umol/L,P<0.001;术前尿素氮(Urea)平均(5.97±1.80)mmol/L,术后降至(5.63±1.83)mmol/L,P<0.05。B超随访支架狭窄>50%者占9.2%(7/76)。结论:肾动脉支架治疗严重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创伤小、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血压及维护肾功能水平,是严重肾动脉阻塞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性高血压 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支架 血管疾病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单纯药物治疗膝下动脉缺血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晓 崔世军 +2 位作者 谷涌泉 杨胜家 罗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与单纯药物治疗膝下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下动脉缺血患者73例,分为PTA治疗组37例和药物治疗组36例,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18和24... 目的比较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与单纯药物治疗膝下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下动脉缺血患者73例,分为PTA治疗组37例和药物治疗组36例,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18和24个月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跛行距离、血管通畅情况、静息痛及截肢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再通率和免截肢情况。结果 PTA治疗组治疗后1~24个月随访ABI均高于药物治疗组,到24个月时ABI仍高于药物治疗组(0.640±0.238 vs 0.500±0.152,P=0.038);PTA治疗组患者1和3个月跛行距离、1~18个月的静息痛改善幅度较药物治疗组明显(P<0.05,P<0.01);2组患者的免截肢生存曲线相似(P_(logrank)=0.618)。结论对于静息痛明显、严重间歇性跛行、急需改善症状的患者,PTA治疗将会获益更大,症状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药物疗法 下肢 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中药联合不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胜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2期2663-2664,共2页
目的比较中药联合不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疗效,探索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予以复方丹参滴注... 目的比较中药联合不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疗效,探索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予以复方丹参滴注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者归为观察组,予以复方丹参滴注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者归为对照组,每组均34例,观察治疗不同时间点的患者矫正视力、黄斑水肿改变情况,并评定疗效,对于球内注射次数以及安全性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在T0,T1,T3时间段,矫正视力、CMT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T2时间段,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矫正视力增加明显,CMT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79.41%,与对照组比较虽有所升高明显,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球内再次注射次数平均(2.50±0.50)次,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雷珠单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均疗效较好,安全性较佳,但是雷珠单抗起效较快,球内注射次数较少,临床应用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复方丹参注射液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下载PDF
眼三针治疗中医证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胜家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9期1500-1503,共4页
目的:观察眼三针治疗各中医证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了解其对眼压、视野、及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人36例,50眼,遵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26眼,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24眼采用西药治疗,观察其眼压、... 目的:观察眼三针治疗各中医证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了解其对眼压、视野、及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人36例,50眼,遵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26眼,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24眼采用西药治疗,观察其眼压、视野、视力及自身症状影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84.2%: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具有较好的降眼压作用,P>0.05;治疗组在肝郁气滞证上的降压效果明显P<0.05,治疗组在全身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远优于对照组P<0.05。该临床研究提示眼三针在降眼压、及全身症状改善上均具有一定疗效,治疗成本低,无毒副作用,适合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三针 中医证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中医药辨证论治中浆病30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胜家 《光明中医》 2017年第21期3132-3133,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中浆患者的效果。方法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30例中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单纯使用肌酐、维生素治疗30例中浆患者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辨证论治对中浆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中浆患者的效果。方法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30例中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单纯使用肌酐、维生素治疗30例中浆患者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辨证论治对中浆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中浆患者疗效确切,与西药相比较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瞻昏渺 中浆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任艳竹 郭洋 杨胜家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36-538,共3页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46例157眼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2001年7月~2005年6月我院进行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643眼中,发生术后浅前房157眼,发生率为24.42%。157眼...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46例157眼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2001年7月~2005年6月我院进行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643眼中,发生术后浅前房157眼,发生率为24.42%。157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过强65眼(41.40%),结膜瓣渗漏53眼(33.76%),脉络膜脱离20眼(12.74%),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14眼(8.92%),其它原因5眼(3.18%)。采用药物:睫状肌麻痹剂、高渗剂,皮质类固醇等和/或手术:结膜瓣或巩膜瓣修补术、玻璃体抽液+前房注气术等治疗,157眼浅前房中140眼(89.17%)经过药物治疗前房形成,17眼(10.83%)药物治疗无效通过手术治疗后形成前房。结论157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房水引流过畅、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89.17%的浅前房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形成前房,只有10.86%的浅前房需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前房 小梁切除术 原因 治疗 效果
下载PDF
电脑验光仪、IOL master及Pentacam测量角膜曲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建霞 高芬 +1 位作者 朱珂珂 杨胜家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738-1740,共3页
目的对比电脑验光仪、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3种仪器测量角膜前表面曲率有无差异,并对3种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对开封市中心医院眼病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82例青少年近视患... 目的对比电脑验光仪、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3种仪器测量角膜前表面曲率有无差异,并对3种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对开封市中心医院眼病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82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利用3种不同仪器分别测量角膜前表面垂直、水平角膜曲率及平均值,测量由专人负责,每种仪器每眼重复测量3次,用SPSS 17.0软件对测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种仪器测量的角膜垂直曲率、水平曲率及平均曲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电脑验光仪,IOL master、Pentacam 3种仪器测量角膜前表面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相互代替使用,又各有优势,临床医生可根据各自医院和患者的情况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验光仪 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 角膜曲率
下载PDF
泪小管断裂显微吻合术 被引量:1
9
作者 任艳竹 郭洋 +1 位作者 杨胜家 高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399-2400,共2页
目的:评价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显微吻合手术的效果。方法:显微镜直视下寻找鼻侧泪小管断端,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为支撑的吻合方法治疗泪小管断裂87例,置管2~3mo。拔管后随访3~24mo。结果:82例随访,68例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8例冲洗泪道通畅... 目的:评价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显微吻合手术的效果。方法:显微镜直视下寻找鼻侧泪小管断端,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为支撑的吻合方法治疗泪小管断裂87例,置管2~3mo。拔管后随访3~24mo。结果:82例随访,68例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8例冲洗泪道通畅,有泪溢;6例通而不畅。结论:以硬膜外导管为支撑,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显微镜直视
下载PDF
OCT与ERG在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0
作者 潘丹 杨胜家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视网膜电流图(ERG)在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疑似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均行OCT与ERG检查。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OCT、 ...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视网膜电流图(ERG)在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疑似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均行OCT与ERG检查。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OCT、 ERG对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的诊断效能。结果 80例疑似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中,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66例,检出率为82.50%。OCT诊断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0.91%、 85.71%、90.00%,高于ERG的77.27%、 35.71%、 70.00%(P<0.05)。结论 OCT与ERG在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OCT对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的诊断效能优于ER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电流图 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 临床诊断
下载PDF
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 被引量:7
11
作者 齐立行 谷涌泉 +10 位作者 张建 俞恒锡 李学峰 郭连瑞 陈兵 崔世军 吴英峰 齐一侠 杨胜家 郭建明 汪忠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2月,收治锁骨下动脉闭塞症53例。男40例,女13例;年龄22~77岁,平均64岁。病程15d~20个月,平均6.5个月。动脉硬化闭塞症49例,大动脉炎4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35例,狭...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2月,收治锁骨下动脉闭塞症53例。男40例,女13例;年龄22~77岁,平均64岁。病程15d~20个月,平均6.5个月。动脉硬化闭塞症49例,大动脉炎4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35例,狭窄5例;右锁骨下动脉闭塞5例,狭窄4例;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4例。对39例单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伴颈、脑动脉病变者采用腋动脉-腋动脉聚四氟乙烯(polytetra?uoroethylene,PTFE)人工血管转流术;10例不伴颈、脑动脉病变者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PTFE人工血管转流术。4例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者采用升主动脉-双锁骨下动脉PTFE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常规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结果 1例大动脉炎患者术后48h动脉吻合口及人工血管血栓形成;余5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98.11%。术中神经钳夹损伤2例,术后双侧吻合口周围血肿4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52例手术成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个月,平均24.5个月。患者均存活,术前椎基底动脉及上肢动脉缺血症状均消失。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见吻合口及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术后1年及2年人工血管通畅率均为100%;患侧椎动脉血流方向恢复正常。1例术后18个月出现腋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愈。结论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治疗术式较多,但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病变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及术中严格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闭塞症 动脉转流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急性黄斑视网膜病变的多模态影像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丹 杨胜家 +3 位作者 孟凡毅 毛盼 黄明可 穆红梅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7-565,共9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急性黄斑视网膜病变的多模态影像学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12月17至31日于开封市眼病医院初次诊断为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和(或)旁中心急性黄斑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且就诊前新型冠状病...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急性黄斑视网膜病变的多模态影像学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12月17至31日于开封市眼病医院初次诊断为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和(或)旁中心急性黄斑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且就诊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的患者8例(15只眼),作为观察组,并根据SS-OCT表现将患者分为4型。招募无眼科和(或)全身疾病的15名(15只眼)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以抽签方式随机选取1只眼为受试眼。所有受试者均行详细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激光照相(FLP)、眼压检查、眼底红外成像、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和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检查,测量受试眼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收集并分析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多模态影像检查结果。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1.0 mm、>1.0 mm且≤3.0mm、>3.0 mm且≤6.0 mm环形区域的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管密度(SCP-VD)和层毛细血管丛血管密度(DCP-VD),分别记录为SCP-VD1.0、3.0、6.0和DCP-VD1.0、3.0、6.0。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男性6例(11只眼),女性2例(4只眼);年龄为(26.87±11.56)岁。健康对照组男性11例(11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年龄为(28.75±12.30)岁。两组年龄与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均出现体温≥39.0 ℃的高热,且在发热期间或退烧后24 h内出现眼部症状。所有患者中,Ⅰ型5例(7只眼),Ⅱ型1例(1只眼),Ⅲ型3例(4只眼),Ⅳ型2例(3只眼)。Ⅲ、Ⅳ型中3例(4只眼)出现外丛状层或外核层弱反射囊腔,FLP检查发现黄斑区可见多个灰色或红褐色病灶。1例(1只眼)可见视网膜浅层出血。2例(4只眼)眼底可见棉绒斑。眼底红外光检查显示,Ⅰ型表现为黄斑旁中心区弱反射病变,尖端指向中心凹,Ⅱ型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Ⅲ、Ⅳ型表现为跨越黄斑中心凹的地图状弱反射病变。OCTA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SCP-VD1.0为6.93%(4.77%,6.93%),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0.66%(8.05%,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74.00,P=0.016);观察组SCP-VD3.0为37.14%(32.15%,43.48%),低于健康对照组的43.06%(38.95%,4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74.00,P=0.016);观察组DCP-VD3.0为48.20%(46.11%,50.33%),低于健康对照组的51.10%(50.04%,5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8.00,P=0.009);观察组DCP-VD6.0为49.27%(47.26%,51.67%),低于健康对照组的52.43%(50.07%,5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0.00,P=0.004)。两组间SCP-VD6.0和DCP-VD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急性黄斑视网膜病变可累及视网膜全层,SS-OCT表现为病变区域节段性强反射,眼底红外光表现为病变区域弱反射,FLP表现为黄斑区多个灰色或红褐色病灶,OCTA表现为SCP-VD和DCP-VD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白点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多模态成像
原文传递
92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对侧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胜家 王静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10期992-993,共2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对侧眼视网膜及视网膜玻璃体界面改变,探讨玻璃体后脱离与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的关系。方法对92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对侧眼行OCT检查,并进行2a随...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对侧眼视网膜及视网膜玻璃体界面改变,探讨玻璃体后脱离与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的关系。方法对92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对侧眼行OCT检查,并进行2a随访观察。结果 OCT检查显示92例患者对侧眼玻璃体完全后脱离26眼、不完全后脱离66眼,其中发生Ⅰ期黄斑裂孔12眼,Ⅱ期5眼,Ⅲ期3眼,Ⅳ期14眼,黄斑裂孔发生率36.95%;受检后1a,玻璃体完全后脱离39眼、不完全后脱离53眼,Ⅰ~Ⅳ期黄斑裂孔共57眼,发生率61.95%;2a时玻璃体完全后脱离44眼、不完全后脱离48眼,Ⅰ~Ⅳ期黄斑裂孔共73眼,发生率为79.34%。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成与玻璃体后脱离有关,单眼黄斑裂孔者对侧眼发生黄斑裂孔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对侧眼 玻璃体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中医药辨证论治对小柳原田综合征激素治疗副作用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胜家 《湖北中医杂志》 2016年第7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对小柳原田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副作用的干预效果。方法以糖皮质激素正规治疗结合中医药辨证论治的60例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为治疗组,以单纯使用糖皮质激素正规治疗60例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对小柳原田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副作用的干预效果。方法以糖皮质激素正规治疗结合中医药辨证论治的60例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为治疗组,以单纯使用糖皮质激素正规治疗60例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在库欣综合征、痤疮、高血压、高血糖、精神症状、消化道症状、月经失调及感染等副作用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在减轻激素副作用方面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柳原田综合征 中医药 辨证论治 激素 副作用
原文传递
夏天无滴眼液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鑫 杨胜家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夏天无滴眼液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就诊于开封市中心医院眼科的假性近视患儿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滴眼,1~2滴/... 目的探讨夏天无滴眼液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就诊于开封市中心医院眼科的假性近视患儿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滴眼,1~2滴/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夏天无滴眼液,1~2滴/次,3~5次/d,两种药物滴眼间隔5 min,两组均连续使用30 d。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及其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0%、95.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有显著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夏天无滴眼液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天无滴眼液 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 假性近视 裸眼视力 屈光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