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治疗浆乳与肥胖的新视角
1
作者 季亚婕 曹璐璐 +2 位作者 杨茗橘 张惜音 薛晓红 《科学生活》 2024年第9期16-17,共2页
浆细胞性乳腺炎,简称“浆乳”,又叫“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称为“粉刺性乳痈”。这种疾病不仅听起来有点拗口,而且是危害身体健康的“炸弹”。很多患者有疑惑,“只听说过哺乳的时候会得乳腺炎,怎么非哺乳期也会发生乳腺炎,这到底是什... 浆细胞性乳腺炎,简称“浆乳”,又叫“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称为“粉刺性乳痈”。这种疾病不仅听起来有点拗口,而且是危害身体健康的“炸弹”。很多患者有疑惑,“只听说过哺乳的时候会得乳腺炎,怎么非哺乳期也会发生乳腺炎,这到底是什么病呢”。其实这种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并不低,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今,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已成为这颗“炸弹”的引爆器,更成了多种慢性疾病的“助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中医治疗 乳腺疾病 慢性疾病 助推剂 肥胖 哺乳
下载PDF
《金匮要略》奔豚汤在临床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杨茗橘 张亚亨 杨雪军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2期41-44,共4页
探讨《金匮要略》奔豚汤的组方用药特点,提出方中甘、苦李根白皮实为一药。从仲景使用桂枝治疗情志疾患的特点分析,认为奔豚汤中加桂枝可疏肝通脉、平冲降逆、温肾解郁。同时阐述其与柴胡类方的不同使用方法。并举验案2则。
关键词 奔豚汤 桂枝 柴胡 李根白皮 《金匮要略》
下载PDF
病证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方方 杨茗橘 +2 位作者 吴昕怡 李慧 杨雪军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27-29,共3页
介绍病证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体会。认为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理论的突破与发展,临证应明确疾病、以病统证,明确机制、择药而治。并附验案2则。
关键词 病证结合 高尿酸血症 临床体会
下载PDF
病证结合在泌尿道感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费文轶 杨茗橘 杨雪军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2期70-71,89,共3页
中医学有辨病论治、辨证论治、方证相对等辨治体系,并由此指导组方用药。其中,辨证论治是最主要的论治手段,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医学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许多疾病有了明确的西医诊断体系,中药药理学针对疾病的研究也取得了... 中医学有辨病论治、辨证论治、方证相对等辨治体系,并由此指导组方用药。其中,辨证论治是最主要的论治手段,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医学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许多疾病有了明确的西医诊断体系,中药药理学针对疾病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辨病论治在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泌尿道感染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金元四家学术理论在现代抑郁症辨治中的应用浅析
5
作者 谢雨珂 付姝菲 +3 位作者 杨茗橘 索诗淇 陈晓宇 王泳骄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3-25,共3页
抑郁症辨治归属中医郁证范畴,现汲取金元四家对郁证的理论阐述和治法经验,探讨四家学术思想对现代抑郁症辨治的指导作用。金元四家,刘完素重火热致郁,治以平抑心火;张从正主七情致郁,善用以情胜情;李东垣倡脾胃不和致郁,擅调中益气解郁... 抑郁症辨治归属中医郁证范畴,现汲取金元四家对郁证的理论阐述和治法经验,探讨四家学术思想对现代抑郁症辨治的指导作用。金元四家,刘完素重火热致郁,治以平抑心火;张从正主七情致郁,善用以情胜情;李东垣倡脾胃不和致郁,擅调中益气解郁;朱丹溪认为气血不调致郁,创调畅气机之越鞠丸。四家学说各有特点,又相互补充,为现代抑郁症辨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四家 抑郁症 辨治理论
下载PDF
艾灸通过TGFβ1/TSC22D1信号通路干预乳腺癌化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机制
6
作者 乔宇 薛晓红 +6 位作者 杨茗橘 李思雨 曹璐璐 高超 张惜音 吴焕淦 季亚婕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12-4618,共7页
目的:探讨艾灸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22结构域家族蛋白1(TSC22D1)信号通路干预乳腺癌化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以4T1乳腺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第3对乳腺脂肪垫下构建乳腺癌小鼠模型,以... 目的:探讨艾灸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22结构域家族蛋白1(TSC22D1)信号通路干预乳腺癌化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以4T1乳腺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第3对乳腺脂肪垫下构建乳腺癌小鼠模型,以环磷酰胺(CTX)溶液腹腔注射乳腺癌小鼠构建乳腺癌化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化疗模型组、艾灸组和西药组,每组4只。艾灸组取“神阙”“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艾灸,西药组予以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皮下注射。干预结束后采用HE染色观察骨髓组织病理变化,取眼眶静脉血采用磁珠吸附法提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提取纯度,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中性粒细胞TGFβ1、TSC22D1、JAM3、ESAM、ICAM-1、VCAM-1蛋白含量,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TSC22D1、JAM3、ESAM、ICAM-1、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化疗模型组TGFβ1、JAM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TSC22D1、ESAM、ICAM-1、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化疗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西药组TGFβ1、JAM3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TSC22D1、ESAM、ICAM-1、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艾灸通过干预TGFβ1/TSC22D1信号通路并调控JAM3、ESAM、ICAM-1、VCAM-1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可能是艾灸改善乳腺癌化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乳腺癌 化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22结构域家族蛋白1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联合温肾补骨方治疗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邹璇 施茵 +12 位作者 吴焕淦 陈子怡 张惜音 杨茗橘 王儒蒙 张馨月 李琼 陈佳莹 柳光宇 汤立晨 陈建刚 季亚婕 薛晓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2-38,共7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温肾补骨方治疗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AIMS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28例绝经后乳腺癌AIMSS患者随机分为线药结合组和单纯中药组,每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口服温肾补骨方汤...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温肾补骨方治疗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AIMS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28例绝经后乳腺癌AIMSS患者随机分为线药结合组和单纯中药组,每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口服温肾补骨方汤剂,线药结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随访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6、12、18、24周,评估两组患者的简明疼痛量表-简表(BPI-SF)和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评定量表(FACT-B)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24周,评估两组患者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结果:研究过程中,线药结合组剔除3例、脱落4例,单纯中药组剔除1例、脱落6例,最终线药结合组61例、单纯中药组63例纳入基于修正的意向性治疗人群(mITT)分析。(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明疼痛量表-最剧烈疼痛(BPI-WP)评分、平均疼痛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及疼痛干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与单纯中药组相比,治疗第12、18、24周线药结合组患者的BPI-WP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12、18周线药结合组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12周线药结合组患者的疼痛干扰评分明显降低(P<0.05)。(2)治疗第6、12、18、24周,两组患者的FACT-B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且线药结合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单纯中药组(P<0.05)。(3)治疗第12、24周,两组患者的MMAS-8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但两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中药治疗相比,穴位埋线联合温肾补骨方的中医综合疗法能更有效地缓解绝经后乳腺癌AIMSS患者的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疗效具有持续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 绝经后乳腺癌 穴位埋线 温肾补骨方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中药调控FoxO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盛广宇 张亚亨 +2 位作者 杨茗橘 杨涛 杨雪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237-239,共3页
叉头框转录因子O(forkhead box O,FoxO)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凋亡等过程,是众多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在肾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肾病种类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具有独特优... 叉头框转录因子O(forkhead box O,FoxO)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凋亡等过程,是众多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在肾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肾病种类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具有独特优势,有关中药治疗肾脏病的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全,本文就近年来通过中药调控FoxO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 中药 肾病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