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朊蛋白与分子伴侣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蕴天 江新梅 +1 位作者 胡轶虹 林世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朊蛋白病 分子伴侣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人畜共患 克雅氏病 格斯特曼 致死性
下载PDF
克雅病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8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蕴天 江新梅 林世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83-1084,共2页
目的研究克雅病(CJD)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8的水平,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在CJD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分为CJD组、脑炎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脑脊液中IL-8的浓度。结果CJD患者脑脊液中IL-8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 目的研究克雅病(CJD)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8的水平,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在CJD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分为CJD组、脑炎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脑脊液中IL-8的浓度。结果CJD患者脑脊液中IL-8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趋化性细胞因子IL-8在CJD患者脑脊液中含量增加,在其神经变性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病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克-雅氏病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6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蕴天 江新梅 林世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88,共2页
目的研究克-雅氏病(CJD)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探讨促炎性细胞因子在CJD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分为CJD组、脑炎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脑脊液中IL-6的浓度。结果CJD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 目的研究克-雅氏病(CJD)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探讨促炎性细胞因子在CJD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分为CJD组、脑炎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脑脊液中IL-6的浓度。结果CJD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在CJD患者脑脊液中含量增加,在其神经变性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氏病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IL-8的产生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蕴天 江新梅 林世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502-3504,共3页
目的探讨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IL-8的产生。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用不同剂量PrP105-132(0、20、40、80μmol/L)干预小胶质细胞,ELISA法检测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IL-8含量。结果朊蛋白肽段干预后小胶质细胞活... 目的探讨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IL-8的产生。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用不同剂量PrP105-132(0、20、40、80μmol/L)干预小胶质细胞,ELISA法检测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IL-8含量。结果朊蛋白肽段干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胞体增大,细胞突起变短、消失,呈圆状、杆状、阿米巴状;并且随PrP105-132剂量的增加,IL-8分泌量增多(P<0.01)。结论 PrP能够诱导体外小胶质细胞分泌IL-8,并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蛋白 小胶质细胞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天龙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豚鼠模型中肝脏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蕴天 江新梅 金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5-456,共2页
目的采用多发性肌炎(PM)的豚鼠模型,检测血清肝功指标及肝脏病理变化,并观察天龙液对肝脏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兔肌肉匀浆加完全佛氏佐剂免疫注射豚鼠造成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动物模型,将EAM豚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对照组(给... 目的采用多发性肌炎(PM)的豚鼠模型,检测血清肝功指标及肝脏病理变化,并观察天龙液对肝脏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兔肌肉匀浆加完全佛氏佐剂免疫注射豚鼠造成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动物模型,将EAM豚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1.d-1),泼尼松组(给予泼尼松3mg.kg-1.d-1治疗)和天龙液组(给予天龙液3750mg.kg-1.d-1治疗),比较各组间血清肌酶、肝功指标及肝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制作后血清ALT、AST、GGT显著升高(P<0.05),肝脏病理出现轻度炎性改变;天龙液组治疗后肝脏损害改变好转(P<0.05)。结论EAM豚鼠出现肝功改变,天龙液对此肝脏损害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天龙 多发性肌炎 豚鼠
下载PDF
朊蛋白病相关的细胞因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蕴天 江新梅 林世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2-944,共3页
朊蛋白病中,活化的胶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在神经元变性、死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朊蛋白病有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趋化性细胞因子等,对这些细胞因子的研究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 朊蛋白病中,活化的胶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在神经元变性、死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朊蛋白病有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趋化性细胞因子等,对这些细胞因子的研究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朊蛋白病 胶质细胞
下载PDF
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分泌IL-8及可能产生途径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蕴天 福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探讨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分泌IL-8及可能产生途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用PrP105-132干预小胶质细胞,并阻断NF-κB途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8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NF-κB mRNA水平。结果朊蛋白肽段干... 目的探讨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分泌IL-8及可能产生途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用PrP105-132干预小胶质细胞,并阻断NF-κB途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8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NF-κB mRNA水平。结果朊蛋白肽段干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胞体增大,细胞突起变短、消失,呈圆状、杆状、阿米巴状。同时细胞上清液中IL-8分泌量增多(P<0.01),阻断NF-κB途径后IL-8分泌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PrP能够诱导体外小胶质细胞分泌IL-8,IL-8产生主要依赖于NF-κB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蛋白 小胶质细胞 白细胞介素8 NF-ΚB
下载PDF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中肌电图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蕴天 江新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40-1741,共2页
目的建立类似于人类多发性肌炎(PM)的豚鼠模型,观察肌电图在此模型中的变化。方法用兔肌匀浆加完全佛氏佐剂免疫注射豚鼠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动物模型,将EAM豚鼠随机分为强的松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前后及治疗前后肌... 目的建立类似于人类多发性肌炎(PM)的豚鼠模型,观察肌电图在此模型中的变化。方法用兔肌匀浆加完全佛氏佐剂免疫注射豚鼠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动物模型,将EAM豚鼠随机分为强的松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前后及治疗前后肌电图、肌肉病理和血清肌酶改变。结果模型制作后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肌肉病理出现骨骼肌多发性炎症病变,血清肌酶显著升高;治疗后肌电图、肌肉病理、肌酶显著好转。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EAM豚鼠模型与人类PM相似,肌电图对于评估EAM模型建立及药物疗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多发性肌炎 动物实验
下载PDF
PrP105-132对体外小胶质细胞活化及IL-6产生的影响
9
作者 杨蕴天 江新梅 林世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33,共2页
目的探讨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对IL-6产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用不同剂量PrP105-132(0、20、40、80μmol/L)干预小胶质细胞,ELISA法检测24h后细胞上清液中IL-6含量。结果朊蛋白肽段干预后小胶质细... 目的探讨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对IL-6产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用不同剂量PrP105-132(0、20、40、80μmol/L)干预小胶质细胞,ELISA法检测24h后细胞上清液中IL-6含量。结果朊蛋白肽段干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胞体增大,细胞突起变短、消失,呈圆状、杆状、阿米巴状;并且随PrP105-132剂量的增加,IL-6分泌量增多(P<0.01)。结论 PrP能够诱导体外小胶质细胞分泌IL-6,并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蛋白 小胶质细胞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PrP105-132在IL-6、IL-8介导下对大鼠原代大脑皮质细胞的影响
10
作者 杨蕴天 江新梅 林世和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77-1879,共3页
目的探讨朊蛋白病中大脑皮质细胞死亡与朊蛋白、IL-6、IL-8的关系。方法大鼠原代皮质细胞分为对照组、PrP组、IL-6+IL-8组、PrP+IL-6+IL-8组,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率及细胞生存率检测。结果 PrP组、PrP+IL-6... 目的探讨朊蛋白病中大脑皮质细胞死亡与朊蛋白、IL-6、IL-8的关系。方法大鼠原代皮质细胞分为对照组、PrP组、IL-6+IL-8组、PrP+IL-6+IL-8组,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率及细胞生存率检测。结果 PrP组、PrP+IL-6+IL-8组细胞数目以及细胞生存率均较对照组、IL-6+IL-8组减少,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PrP+IL-6+IL-8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PrP组(P<0.01)、细胞生存率明显低于PrP组(P<0.05)。结论 PrP105-132肽段对大脑原代皮质细胞有毒性作用,能够引起神经细胞凋亡;在IL-6、IL-8存在条件下PrP105-132对大脑原代皮质细胞的毒性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蛋白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皮质神经元
下载PDF
癫痫病因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苏艳 赵世刚 +1 位作者 杨蕴天 孙丽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癫痫是由大脑皮质神经元过度异常放电而导致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2014年,Fisher等[1]认为癫痫是由脑部疾病即间隔24h以上发生的、至少2次的非诱发性或反射性痫性发作;未来10年内,与2次非诱发痫性发作总体再发风险至少有60%近似再发可能... 癫痫是由大脑皮质神经元过度异常放电而导致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2014年,Fisher等[1]认为癫痫是由脑部疾病即间隔24h以上发生的、至少2次的非诱发性或反射性痫性发作;未来10年内,与2次非诱发痫性发作总体再发风险至少有60%近似再发可能性的、单次非诱发或反射性痫性发作诊断为癫痫综合征。癫痫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一个有关病因、病理生理学及临床表现复杂的症候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病 痫性发作 异常放电 反射性 癫痫综合征 脑部疾病 诱发性 原发性病 大脑皮质神经元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胼胝体变性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官恩 饶明俐 +2 位作者 杨蕴天 刘宗超 吴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胼胝体变性 MARCHIAFAVA-BIGNAMI病 脱髓鞘性病变 诊断
下载PDF
肝血流阻断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山 戴朝六 杨蕴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3,共4页
关键词 血流控制
下载PDF
豚鼠实验变应性肌炎的药物干预治疗及肌肉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宝林 江新梅 杨蕴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制作豚鼠多发性肌炎模型并探索其可能发病机制及相对安全可靠的治疗新方法。方法用免疫注射的方法制作动物模型并用强的松和动物类中药天龙(Gecko)进行分组干预对比治疗研究,以观察其症状、肌肉病理及肌酶谱变化的区别。结果免疫注... 目的制作豚鼠多发性肌炎模型并探索其可能发病机制及相对安全可靠的治疗新方法。方法用免疫注射的方法制作动物模型并用强的松和动物类中药天龙(Gecko)进行分组干预对比治疗研究,以观察其症状、肌肉病理及肌酶谱变化的区别。结果免疫注射后所有豚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无力、体重减轻、肌酶增高等变化;肌肉病理表现为横纹结构消失、炎细胞浸润和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免疫组化染色见IgG沉积。结论(1)利用免疫注射的方法成功制作了豚鼠实验变应性肌炎动物模型;(2)豚鼠实验变应性肌炎肌肉病理改变主要为横纹肌呈散在分布或灶性分布的各种程度的肌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和炎细胞浸润;间质小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肌膜、肌内膜和肌束膜中有IgG沉积;(3)动物类中药天龙对实验变应性肌炎具有与强的松相似的、比较明显的治疗修复和营养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实验变应性肌炎 天龙 肌肉病理
下载PDF
大鼠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金山 戴朝六 杨蕴天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建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该方法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复制了Pringle法、半肝阻断血流阻断法及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三种肝血流阻断法动物模型,统计了每组成功完成8只所需... 目的建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该方法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复制了Pringle法、半肝阻断血流阻断法及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三种肝血流阻断法动物模型,统计了每组成功完成8只所需动物数量,计算了手术成功率。同时观察了三种肝血流阻断方法缺血45min,再灌注24h后动物存活率及肝细胞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制作完成视为手术成功,共对33只大鼠进行了手术。每组成功完成8只,手术成功率分别为:Pringle法组88.9%(8/9)、半肝血流阻断组57.1%(8/14)、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组80.0%(8/10)。缺血45min再灌注24h,Pringle法组生存率仅为37.5%(3/8),镜下可见片状肝细胞坏死、多发气球样变及嗜酸性变。而半肝血流阻断组生存率100%(8/8)、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组87.5%(7/8),两者镜下偶见点状或小灶状肝细胞坏死、气球样变及嗜酸性变,肝细胞受损比Pringle法组明显轻。结论采用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制作动物模型,操作简单、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阻断 缺血再灌注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鼠agrin基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方法
16
作者 郭阳 江新梅 +10 位作者 郭会敏 刘永茂 王峰 施雨露 冯相伟 朱武飞 邢英琦 赵清石 马学玲 杨蕴天 杨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agrin基因对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成、维持起着决定作用,也对神经元轴突的形成、延长、维持有重要作用,其表达产物在机体内分布广泛。设计绝对定量嵌合荧光法检测大鼠agrin基因mRNA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并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 目的:agrin基因对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成、维持起着决定作用,也对神经元轴突的形成、延长、维持有重要作用,其表达产物在机体内分布广泛。设计绝对定量嵌合荧光法检测大鼠agrin基因mRNA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并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实验于2007-04/11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三综合实验室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实验室完成。以Primer3软件设计大鼠agrin基因、ACTB基因mRNA嵌合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引物,经检索Blast验证特异性,并以Primer5设计构建agrin基因标准品引物。选择清洁级Wistar大鼠交配,获取3日龄乳鼠,取脑,获取mRNA、cDNA,常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取agrin554个碱基DNA片断。PCR填加T7启动子后,T7 RNA Polymerase合成agrin基因标准品,消化模板。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1:5倍比稀释3次;经反转录反应合成agrin基因cDNA标准品,测序验证特异性。以ACTB引物反转录cDNA,1:5倍稀释3次,构建ACTB基因标准品。常规聚合酶链反应确定、优化反应条件。标准曲线确定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标准曲线的相关性,融解曲线验证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作重复性检测。结果:①agrin基因有意义链引物序列:GAA GGC CAG GTG CGA ATC A,反义链引物序列:CAC AGG TAG CAG TGG AGC CAA G,内标:ACTB基因有意义链引物序列:GGA GAT TAC TGC CCT GGC TCC TA,反义链引物序列:GAC TCA TCG TAC TCC TGC TTG CTG,优化反应条件:95℃变性5s,60℃退火20s,72℃延伸20s。②agrin基因、ACTB基因标准品所获得的标准曲线确定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标准曲线的相关性均>0.95。③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测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融解曲线证明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灵敏度达到精确定量要求。结论:绝对定量嵌合荧光法检测大鼠agrin基因mRNA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可以作为大鼠agrin基因mRNA检测的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agfin基因 ACTB基因 大鼠 组织构建
下载PDF
氧乐果致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水平改变
17
作者 郭阳 江新梅 +8 位作者 邢英琦 郭会敏 刘永茂 王峰 冯相伟 杨蕴天 赵清石 马学玲 杨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氧乐果对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有机磷中毒突触前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氧乐果染毒,检测不同浓度氧乐果对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检测有机磷中毒是否...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氧乐果对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有机磷中毒突触前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氧乐果染毒,检测不同浓度氧乐果对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检测有机磷中毒是否对运动神经元的agrin基因表达产生影响。结果(1)正常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水平明显高于氧乐果染毒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水平;(2)不同浓度氧乐果染毒组(0.1mmol/L,0.01mmol/L)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水平,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损害程度与有机磷杀虫剂剂量存在正相关,即浓度大,agrin基因转录水平低;(3)0.1mmol/L浓度氧乐果染毒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时间小于12h,0.01mmol/L浓度氧乐果染毒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可较长时间存活。结论有机磷杀虫剂影响脊髓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表达,且损害程度与有机磷杀虫剂剂量存在正相关,即浓度大,agrin基因转录水平低,神经肌肉接头损害严重,存在突触前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n基因 脊髓运动神经元 实时定超PCR 转求 有机磷中毒
下载PDF
Creutzfeldt-Jakob病脑组织14-3-3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世和 赵节绪 +2 位作者 于雪凡 张俊格 杨蕴天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 Creutzfeldt-Jakob 病(CJD)脑组织内14-3-3蛋白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实验组为5例 CJD 额叶组织,对照组为4例非 CJD 额叶组织。采用14-3-3β和ε抗体,通过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并参照... 目的探讨 Creutzfeldt-Jakob 病(CJD)脑组织内14-3-3蛋白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实验组为5例 CJD 额叶组织,对照组为4例非 CJD 额叶组织。采用14-3-3β和ε抗体,通过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并参照 K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PrP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129基因型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5例脑组织14-3-3蛋白有较多地表达,其中3例灰质与星形胶质细胞尤著。其表达程度与 PrP 沉积类型有关,而与 PrP129基因型无关。对照组4例中除2例急性脑挫伤仅个别神经细胞有表达外,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与额颞叶痴呆灰质和白质均无表达。结论 14-3-3蛋白在脑内较多地表达,有利于 CJD 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亚综合征 14—3-3蛋白质类 朊病毒 基因型
原文传递
甲状腺功能异常大鼠海马Bcl-2、Bax蛋白表达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强 杨蕴天 +4 位作者 金山 张培人 塔拉 乌云图 白银宝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92-496,共5页
目的确定凋亡蛋白Bcl-2、Bax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大鼠海马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8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区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低组(甲减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亢组),每组10只,模型建立成功后利... 目的确定凋亡蛋白Bcl-2、Bax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大鼠海马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8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区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低组(甲减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亢组),每组10只,模型建立成功后利用Morris水迷宫对各组大鼠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实验终点取大鼠脑海马组织,行HE染色,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在大鼠脑内海马神经元表达的变化。结果①各个时间点甲亢组和甲减组的逃避潜伏期时长都要高于正常对照组(F=50.14,P<0.05)。甲亢组、甲减组与正常对照组在目标象限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571,P<0.05);3组间在目标象限路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46,P<0.05);甲亢与甲减组和正常对照组在穿越目标象限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191,P<0.05)。②海马组织CA1区HE染色:正常对照组海马神经细胞整齐有序,形态紧密、完整,胞内结构层次多而清晰;甲亢组、甲减组海马神经细胞整体结构疏松,细胞数量减少,结构排列不整齐,胞核深染、固缩,核仁消失,胞浆周围发现空晕,胞间距较大。③甲亢组、甲减组Bcl-2、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均增多(F=168.061,P<0.05);甲亢组与甲减组Bcl-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882,P<0.05),而Bax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甲减、甲亢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②甲减、甲亢大鼠海马神经元CA1区Bcl-2、Bax阳性细胞表达数量增加,Bcl-2、Bax比例失调,造成海马神经元发生凋亡,这一过程可能是认知功能出现损害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异常 认知功能 海马 BCL-2 BAX
原文传递
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大鼠空间学习及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培人 杨蕴天 +4 位作者 金山 张强 塔拉 乌云图 白银宝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Wistar大鼠空间记忆的影响。方法挑选健康8周龄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200±30)g,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减组)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亢组),将Wistar大...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Wistar大鼠空间记忆的影响。方法挑选健康8周龄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200±30)g,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减组)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亢组),将Wistar大鼠行双侧甲状腺完全切除手术,术后28 d建立甲减模型;每天给予正常Wistar大鼠皮下注射甲状腺素20μg/100 g体质量,共28 d建立甲亢模型。模型建立结束后对3组大鼠分别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包括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观察各组大鼠在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行为学检测表明,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甲减组及甲亢组大鼠在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甲减组与甲亢组空间探索实验能力明显下降,表现在2组的目标象限路程、时间延长,穿越目标次数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成年期甲减或甲亢Wistar大鼠会出现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 认知功能 空间记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