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省域旅游效率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3
1
作者 轩源 周年兴 杨虹霓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16,共7页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研究2007-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旅游效率与城镇化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空间格局上,中国大陆各省域旅游效率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与二者的空间特征相似,中高值区与...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研究2007-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旅游效率与城镇化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空间格局上,中国大陆各省域旅游效率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与二者的空间特征相似,中高值区与中低值区分化明显,高值区呈现分散组团分布。2)在时间演化上,北京、上海为一级核心区,重庆、广州为二级核心区,外围区在极化作用与扩散作用下与核心区相互依存,旅游效率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空间结构从“两级多核”向“一带两核”过渡。3)在子群划分上,目前旅游效率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总体仍处于中低发展水平的子群行列,未实现高层次的融合发展,但总体呈现向好发展趋势,子群间均有向上跨越突破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效率 城镇化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 中国
下载PDF
耦合协调视角下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轩源 周年兴 杨虹霓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77,共8页
基于耦合协调视角,以2005-2017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间时空耦合协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南高北... 基于耦合协调视角,以2005-2017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间时空耦合协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但在时间路径背后经济发展呈两极分化的态势,旅游效率南部地区存在空间溢出现象,北部地区弹性波动.②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并通过其耦合协调特征划分出Ⅰ、Ⅱ、Ⅲ、Ⅳ4级子群类型.③在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作用力相对较强,旅游效率因素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而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发挥最大影响力,并结合以上分析对4类子群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对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研究,以期为提升地区旅游效率与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全域旅游进程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效率 经济发展水平 时空耦合 协调发展 江苏省
下载PDF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16
3
作者 保继刚 杨虹霓 翁时秀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86,共8页
依据旅游供需关系主要矛盾的变化,将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旅游发展划分为观光旅游主导阶段(1978—1988年)、旅游供需多元化阶段(1989—1998年)、旅游日常化阶段(1999—2012年)、旅游供给侧改革阶段(2013年至今)等四个阶段。在观光旅游主... 依据旅游供需关系主要矛盾的变化,将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旅游发展划分为观光旅游主导阶段(1978—1988年)、旅游供需多元化阶段(1989—1998年)、旅游日常化阶段(1999—2012年)、旅游供给侧改革阶段(2013年至今)等四个阶段。在观光旅游主导阶段,中国旅游地理学紧密围绕关键现实问题,探寻观光旅游发展规律并用以指导产业实践,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旅游供需多元化阶段,部分新兴产品的开发建设问题得到较好的理论回应,但没能构建一个旅游地空间竞合的系统理论;在旅游日常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成为单一领域的专家,推动学科的深化和细化研究,但对宏观复杂非线性问题,却无法进行有效的学术应对;在旅游供给侧改革阶段,不少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综合性的可持续旅游研究开始出现,对旅游地理学新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的讨论日益增多,但迄今尚未在更加系统而全局的视野中建立真正的科学问题体系,并针对科学问题系统性地探寻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认为,十分必要群策群力地梳理旅游地理学科学问题体系、探寻有效方法、开展协同研究;应尽快解决过去遗留的理论问题,做好应对未来变化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旅游地理学 旅游供需关系 学科发展 旅游地域系统
原文传递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居民生活圈的重组机制——以昆山群益社区为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虹霓 +1 位作者 季增民 于璐璐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32,共14页
乡村居民生活圈伴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不断发生重组,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化发展最快的昆山群益社区为案例,运用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与社会学半结构化访谈法,解构生活圈并分析其重组过程的内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将乡村居民生活圈解构为... 乡村居民生活圈伴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不断发生重组,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化发展最快的昆山群益社区为案例,运用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与社会学半结构化访谈法,解构生活圈并分析其重组过程的内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将乡村居民生活圈解构为居住圈、就业圈和交际圈,三圈重组过程演绎出中国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之间的调适关系及人的城镇化的滞后性。(2)居民生活圈重组与血缘、地缘和业缘变化存在紧密关联,其中业缘是代际间生活圈重组差异的主要原因。(3)快速城镇化空间转型的巨大能量造成居住、就业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差异性与代际不平衡性。通过对快速城镇化下乡村居民生活圈重组过程与机制研究,为中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转型 生活圈重组 昆山群益社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