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欣(综述) 吕建萌 杨谦(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79-1182,1188,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目前最为常见的周围性疾病,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1.5~1∶2.0,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发病时患者出现短暂的眩晕及特征性眼球震颤,可伴或不伴不同程度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目前最为常见的周围性疾病,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1.5~1∶2.0,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发病时患者出现短暂的眩晕及特征性眼球震颤,可伴或不伴不同程度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手法复位为循证医学一级推荐治疗策略。但经治疗后65%~75%患者在48~72 h后出现不稳感、头晕不适,但无明显眼震的残余头晕,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文章就残余症状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影响因素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