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卫星反演云参量分析一次人工消(减)雨作业过程 被引量:6
1
作者 杨道侠 张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79-184,共6页
利用FY-2C卫星云参数产品分析了2008年8月8日北京消(减)雨作业过程。结果显示,同一时刻液水路径、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的绝对值和云体过冷层厚度的大值区分布一致;作业前后液水路径、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顶温... 利用FY-2C卫星云参数产品分析了2008年8月8日北京消(减)雨作业过程。结果显示,同一时刻液水路径、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的绝对值和云体过冷层厚度的大值区分布一致;作业前后液水路径、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和云体过冷层厚度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参量 分析 人工消(减)雨
下载PDF
下沉气流对Z-I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道侠 严采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4,共6页
采用伽玛分布形式的雨滴谱表达式 ,讨论了下沉气流W对Z I关系的影响。发现随着W (向下为正 )增大 ,关系式Z=AIb 中系数A值减小 ,b值增大。利用地面实测雨滴谱资料计算出不同下沉气流下Z、I后回归得到的A、b值 ,以及根据由平均谱拟合得... 采用伽玛分布形式的雨滴谱表达式 ,讨论了下沉气流W对Z I关系的影响。发现随着W (向下为正 )增大 ,关系式Z=AIb 中系数A值减小 ,b值增大。利用地面实测雨滴谱资料计算出不同下沉气流下Z、I后回归得到的A、b值 ,以及根据由平均谱拟合得到的伽玛分布参数计算出A、b值 ,它们随W改变的变化趋势 ,均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还讨论了环境气压场 p对Z I关系的作用 ,气压减小时 ,A值减小 ,b值增大 ,但变化不如W影响时的变化明显。此外 ,结合实测雨滴谱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沉气流 Z-I关系 雨滴谱 伽玛分布 降水预报
下载PDF
北京春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新成 吴宏议 +9 位作者 嵇磊 张蔷 黄梦宇 李宏宇 杨道侠 何晖 张磊 李睿劫 刘力威 韩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26-1133,共8页
对2005年和2006年北京地区春季没有沙尘和云影响下17次晴空大气气溶胶(粒径范围0.1~3.0μm)飞机垂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给出了三种天气条件(地面高压、地面两高压之间和地面低压)下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并计算了对应天气条件下的风通量和... 对2005年和2006年北京地区春季没有沙尘和云影响下17次晴空大气气溶胶(粒径范围0.1~3.0μm)飞机垂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给出了三种天气条件(地面高压、地面两高压之间和地面低压)下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并计算了对应天气条件下的风通量和理查森数。结果显示:在北京地区处于地面高压控制下(简称类型1),气溶胶的垂直混合和水平传输都很强,气溶胶浓度垂直分布平坦,地面气溶胶浓度平均约为1200个/cm^3;在北京地区处于地面两高压之间(简称类型2),气溶胶的垂直混合较强,边界层上没有阻挡,气溶胶浓度随高度递减,地面气溶胶浓度平均约为7200个/cm^3;在北京地区处于低压控制下(简称类型3),气溶胶在边界层顶垂直混合较弱,形成一个较强的阻挡,阻碍了气溶胶从边界层内向自由层扩散,同时边界层内水平传输较弱,结果是在边界层以上气溶胶浓度迅速递减,地面气溶胶浓度非常高,约为10000个/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浓度 垂直分布 飞机观测 北京
下载PDF
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增雨(雪)作业可行性及作业时机选择 被引量:29
4
作者 秦长学 杨道侠 金永利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4-178,共5页
设置于高山迎风坡的碘化银发行器增雨 (雪 )作业 ,其关键是上升气流时段的选择 ,上升气流关系着有效核入云效率。文章分析了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增雨 (雪 )作业的可行性和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
关键词 人工增雨 作业时机选择 地面发生器 AgI焰弹
下载PDF
雾日期间边界层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建忠 张蔷 杨道侠 《干旱气象》 2010年第1期41-48,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微波辐射仪和风廓线仪等资料对2007年10月25~27日期间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雾天气过程是在大的天气背景下形成的,高低空和地面形势均有利于雾形成和维持;(2)微波辐射仪反演产品可以清楚地看出高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微波辐射仪和风廓线仪等资料对2007年10月25~27日期间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雾天气过程是在大的天气背景下形成的,高低空和地面形势均有利于雾形成和维持;(2)微波辐射仪反演产品可以清楚地看出高低空湿度的配置以及雾维持的机理;(3)进一步分析温湿特点可以看出,地面温度、2 000 m高度下的逆温厚度和最大强度变化与能见度、雾、浓雾、强浓雾之间的转换关系密切;雾出现对应地面降温幅度最大,雾期间有逆温(特别是贴地逆温);雾期间地面相对湿度均在83%以上,浓雾在90%以上,强浓雾在97%以上;雾刚生成并没有液态水,1 h后出现液态水,在天气系统接近前均是100 m高度上液态水含量最大;(4)雾期间边界层内600~700 m高度以下,水平风速比较小,在600 m高度上下水平风速切变很明显;(5)雾过程期间边界层维持微弱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特性 非常规探测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