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层及古生物学研究中系统观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遵仪 史晓颖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0,共10页
地层学和古生物学作为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近年来无论是在研究的内容上或是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它们的研究方向和目的也必将发生深远的变化。因此,地层学和古生... 地层学和古生物学作为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近年来无论是在研究的内容上或是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它们的研究方向和目的也必将发生深远的变化。因此,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工作者在观念和思想方法上也应当有一个相应的转变,现代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不再是仅仅着眼于地层层序的建立及其时代的划分、对比以及生物群的特征描述和其时代的确定,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它们的时空分布特征、演化规律和成因环境、生态环境的追索及其所反映的古地理背景、古构造格局演变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它们的研究方向和目的也已经由为一般地质研究服务转变为直接参与重大的地质研究,地学不同学科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已经成为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而且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本身也已经成为一个集成度较高的综合研究实体,正在朝着系统地质学的方向发展,只有积极地参与并引导这种发展趋势,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研究才能够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学 地层学 系统观 地层
下载PDF
袁复礼教授对中国地层古生物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遵仪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20-329,共10页
袁复礼教授20—30年代对甘肃、新疆等省区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多有发现。本文阐述了他创立的几个地层单位——平凉笔石层、臭牛沟组、石钱滩泥灰岩(组)、大龙口层(组)、东红山层(组)、烧房沟层(组)、水西沟组(群)的意义,包... 袁复礼教授20—30年代对甘肃、新疆等省区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多有发现。本文阐述了他创立的几个地层单位——平凉笔石层、臭牛沟组、石钱滩泥灰岩(组)、大龙口层(组)、东红山层(组)、烧房沟层(组)、水西沟组(群)的意义,包括他对兽形爬行类化石的重大发现。同时,还介绍了他对甘肃东、西北部石炭纪地层以及准噶尔东部地层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质 古生物
下载PDF
袁复礼教授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贡献——纪念袁复礼教授110周年诞辰
3
作者 杨遵仪 张咸恭 杨光荣 《中国地质教育》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2003年12月31日是著名的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和地质教育家袁复礼教授110周年诞辰,笔者代表袁老的几代学生深切缅怀袁复礼教授的历史功绩、高尚品德和敬业精神。
关键词 袁复礼教授 学术成就 重要贡献
下载PDF
滇西北金沙江古特提斯造山带地层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晓猛 杨遵仪 +3 位作者 张梅生 聂泽同 梁定益 张保民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造山带地层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将滇西北金沙江造山带划分出5个构造地层带,建立了新的造山带区域地层系统。根据古生物生态组合、沉积组分、盆地充填序列及沉积环境的研究,识别出不同构造地层带分别形成于稳定地块、裂谷盆地、被... 以造山带地层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将滇西北金沙江造山带划分出5个构造地层带,建立了新的造山带区域地层系统。根据古生物生态组合、沉积组分、盆地充填序列及沉积环境的研究,识别出不同构造地层带分别形成于稳定地块、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洋盆及岛弧环境之中。在造山带区域地层系统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金沙江古特提斯造山带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金沙江造山带 造山带 地层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东特提斯二叠—三叠纪事件概述
5
作者 Walther C.Sweet 杨遵仪 +1 位作者 J.M.Dickins 殷鸿福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73-383,共11页
本文译自《东特提斯二叠—三叠纪(P/T)事件》(英文本)第一章,包括六方面内容:(1)生物地层学,利用腕足类、菊石类、牙形石和植物,建立P/T界线间隔的生物地层表;(2)地球化学研究,讨论目前可用资料,绘出P/T界线间隔的δ^(13)C和δ^(16)O剖... 本文译自《东特提斯二叠—三叠纪(P/T)事件》(英文本)第一章,包括六方面内容:(1)生物地层学,利用腕足类、菊石类、牙形石和植物,建立P/T界线间隔的生物地层表;(2)地球化学研究,讨论目前可用资料,绘出P/T界线间隔的δ^(13)C和δ^(16)O剖面;(3)古地磁研究,借以决定同一界线间隔的划分;(4)火山作用,大多数作者用火山成因解释P/T界线间隔;(5)生物更替原因,包括主要的海侵,广泛的火山作用和火流星的溅射;(6)多方面证据说明P/T界线最好划在Changxingensis带和Isarcica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学 二叠纪 三叠纪
下载PDF
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遵仪 史晓颖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51-256,共6页
在藏北双湖地区发现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13属19种。建立了Aalenian至早Bajocian期Ptyctorhynchia duogecoensis-Tubithyris tibetica和中、晚Bajocian期Cymatorhynchia densecosta-Monsardithyris ventricosa两个腕足动物组合。认为特... 在藏北双湖地区发现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13属19种。建立了Aalenian至早Bajocian期Ptyctorhynchia duogecoensis-Tubithyris tibetica和中、晚Bajocian期Cymatorhynchia densecosta-Monsardithyris ventricosa两个腕足动物组合。认为特提斯北支的演化发展及两侧板块活动是控制青藏高原北部古地理的主要因素,并决定了腕足动物群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足动物群 中侏罗世 石地理
下载PDF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 被引量:22
7
作者 殷鸿福 张克信 +2 位作者 童金南 吴顺宝 杨遵仪 《中国基础科学》 2001年第10期10-23,共14页
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IUGS)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正式确定在中国南部的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及其27c层之底,即牙形石Hindeodus parvus的首现(FAD)处。
关键词 放射性年龄 界线层型剖面和点 GSSP 地层科学 牙形石 二叠系 三叠系
原文传递
国际三叠系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8
作者 殷鸿福 杨遵仪 童金南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9-113,143,共6页
简述了三叠系的划分 ,按国际地层委员会 ( ICS)关于全球层型剖面和点的要求 ,叙述了系间界线及阶间界线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
关键词 三叠系界线层型 地质年代 地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