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邦坤 聂颖 +2 位作者 秦军 段波 赵洪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总结脑脊液鼻漏(CFR)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CF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行头颅MRI水成像检查,28例漏口准确定位,准确率93-3%;20例患者行头颅高分辨率CT检查,18例漏口准确定位,准确率为90.4%。两者对... 目的总结脑脊液鼻漏(CFR)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CF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行头颅MRI水成像检查,28例漏口准确定位,准确率93-3%;20例患者行头颅高分辨率CT检查,18例漏口准确定位,准确率为90.4%。两者对于漏口定位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予开颅手术治疗,24例一次修补成功,成功率为88.9%。9例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全部一次修补成功,成功率为100%。48例保守治疗。81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月~4年,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高分辨率CT和MRI水成像是定位CFR漏口有效的两种方法。选择何种术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应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鼻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脑脊液鼻漏的诊断治疗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邦坤 赵洪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6期576-579,共4页
脑脊液经颅骨破损处流出鼻腔形成脑脊液鼻漏。根据病因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生化技术用于疾病的定性诊断,影像技术用于疾病的漏口定位。多数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自行愈合,但部分患者仍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多种,以... 脑脊液经颅骨破损处流出鼻腔形成脑脊液鼻漏。根据病因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生化技术用于疾病的定性诊断,影像技术用于疾病的漏口定位。多数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自行愈合,但部分患者仍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多种,以开颅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为主要术式。现就脑脊液鼻漏的病因学和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以寻求最佳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鼻漏 分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深部肿瘤 被引量:7
3
作者 段波 秦军 +4 位作者 雷军荣 魏德胜 陈亮 陈志明 杨邦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对颅内结构的显示效果及在显微神经外科术中辅助定位脑深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开颅后,将超声探头置于脑表面探查确定病变的位置、深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超声辅助下显微手...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对颅内结构的显示效果及在显微神经外科术中辅助定位脑深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开颅后,将超声探头置于脑表面探查确定病变的位置、深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超声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肿瘤22例,其中胶质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脑膜瘤2例,脉络膜乳头状瘤2例。术中超声探查可显示颅内结构并明确区分病灶,精确定位。结论术中超声可显示并精确定位脑深部肿瘤,有助于选择最佳手术入路,避开重要功能区,可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减少脑组织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显微神经外科 脑深部肿瘤
下载PDF
十堰地区脑膜瘤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波 秦军 +3 位作者 雷军荣 魏德胜 陈亮 杨邦坤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03-50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十堰地区脑膜瘤患者的调查,分析与脑膜瘤发病有关的因素。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北十堰地区3家三甲医院确诊的脑膜瘤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人群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激素替代治疗史(hormone... 目的:通过对十堰地区脑膜瘤患者的调查,分析与脑膜瘤发病有关的因素。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北十堰地区3家三甲医院确诊的脑膜瘤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人群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激素替代治疗史(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家族患癌史、外伤史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脑膜瘤组在性别构成、HRT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上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71,95%CI=0.57~0.90)、HRT(OR=2.36,95%CI=1.79~3.10)及BMI≥25(超重或肥胖,OR=1.24,95%CI=1.05~1.55,OR=1.69,95%CI=1.37~2.08)与脑膜瘤发病有关(P<0.05,P<0.01)。结论:女性、HRT、肥胖或超重是脑膜瘤发病的相关因素,而年龄、家族患癌史及外伤史与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激素替代治疗 体质指数
下载PDF
颅内多发动脉瘤合并颅底脑膜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汪乐生 熊忠伟 +2 位作者 吴小林 陈劲草 杨邦坤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4-49,共6页
颅内多发动脉瘤合并脑膜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该文报道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合并颅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脑膜瘤 夹闭
下载PDF
老年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
6
作者 汪乐生 许双祥 +2 位作者 段靖雯 陈劲草 杨邦坤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95例老年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根据年龄大小将患者分为2组...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95例老年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根据年龄大小将患者分为2组:低龄老人组(60~70岁)和中龄老人组(≥70岁)。收集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和临床数据,包括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Fisher分级(m Fisher)、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结果共纳入95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67.9±4.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合并症、GCS评分、Fisher评分、动脉瘤部位、动脉瘤有无破裂、动脉瘤形态和患者的动脉瘤数目、动脉瘤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接受显微外科夹闭术。术后低龄老人组和中龄老人组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35%(P=0.015),所有动脉瘤手术均达到影像学方面的完全闭塞。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GOS评分(P>0.999)和住院期间死亡率(P=0.512),且在随访期间的m RS评分也无统计学差异(P=0.677)。与中龄老人组相比,低龄老人组的住院费用更低(P=0.003)。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对老年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显微外科夹闭手术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该术式对低龄老年患者是一种相对可行且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外科治疗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阿尔兹海默症初期行为辨识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邦坤 汪乐生 +1 位作者 聂颖 熊文平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阿尔兹海默症初期行为辨识方法,及时发现患者大脑的早期病变,把握最佳治疗机会。从ADNI公共数据库获取阿尔兹海默症、轻度认知障碍以及正常对照组的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MRI)图像,将其通过Freesurfer软件执行图像平... 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阿尔兹海默症初期行为辨识方法,及时发现患者大脑的早期病变,把握最佳治疗机会。从ADNI公共数据库获取阿尔兹海默症、轻度认知障碍以及正常对照组的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MRI)图像,将其通过Freesurfer软件执行图像平滑、分割、时间层校正等操作,转换为sMRI数据,使用内核局部Fisher判别分析算法提取sMRI数据特征,利用基于核支持向量机的数据分类算法,分类所提取sMRI数据特征,经十折交叉验证评估后,实现阿尔兹海默症初期行为的准确辨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以及曲线下面积四个指标均保持最高,具有较优异的阿尔兹海默症初期行为辨识效果。该方法不仅能有效辨识患者与健康人,还能正确区分阿尔兹海默症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辨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阿尔兹海默症 初期行为 辨识研究 结构性磁共振成像图像 核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双C臂复合手术室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中的使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辛灿 章剑剑 +4 位作者 李正伟 熊忠伟 杨邦坤 吴小林 陈劲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9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双C臂复合手术室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双C臂复合手术室采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治疗的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3例经DSA证实桥血管通... 目的探讨双C臂复合手术室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双C臂复合手术室采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治疗的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3例经DSA证实桥血管通畅,2例桥血管狭窄,在经过重新缝合后通畅。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2例。1例仍有轻度眼睑下垂,1例眼周仍有麻木感。结论应用双C臂复合手术室进行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可以确保桥血管的通畅性,提高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双C臂复合手术室 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
下载PDF
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汪乐生 杨邦坤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7期541-543,共3页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3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30例中,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5例,发生率为11.5%(15/130)。多因...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3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30例中,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5例,发生率为11.5%(15/1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25.0 kg/m^(2)、术中脑脊液漏、再次手术是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0例采用腰大池外引流,5例采用药物脱水治疗;15例未发生颅内感染情况;出院后随访12~36个月,未再次发生脑脊液鼻漏。结论 脑脊液鼻漏是PA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预后良好。对于体质肥胖、术中脑脊液漏和再次手术的PA,术后应密切关注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情况,可考虑二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鼻蝶入路 神经内镜手术 脑脊液鼻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微透析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邦坤 陈谦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30-1432,共3页
脑微透析(B-MD)是一种脑内微创、持续监测活体细胞外小分子物质动态变化技术.现已成为脑科学基础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在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中也有初步开展,本文拟对B-MD技术的流程、结构、特点及其在神经科学中基础研究、临床应... 脑微透析(B-MD)是一种脑内微创、持续监测活体细胞外小分子物质动态变化技术.现已成为脑科学基础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在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中也有初步开展,本文拟对B-MD技术的流程、结构、特点及其在神经科学中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透析 基础研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PI3K和Notch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CD4+T淋巴细胞活化及增殖的协同调控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聂颖 杨邦坤 +2 位作者 盛安群 张维溪 李昌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4期3532-3536,共5页
目的 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和Notch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CD4+T淋巴细胞活化及增殖的协同调控作用.方法 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制备16只小鼠哮喘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各8只,免疫磁珠法分离哮喘小鼠脾脏原... 目的 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和Notch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CD4+T淋巴细胞活化及增殖的协同调控作用.方法 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制备16只小鼠哮喘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各8只,免疫磁珠法分离哮喘小鼠脾脏原代CD4+T淋巴细胞.在细胞水平分组:未干预组(A组),PI3K抑制剂组(LY294002)(B组),Notch抑制剂组(γ-分泌酶抑制剂,DAPT)(C组),PI3K抑制剂+Notch抑制剂组(D组),均以10 μg/ml的植物血凝素和1000 U/ml的白细胞介素(IL)-2刺激增殖6h后进行干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Cyclin D1和P27kip1的蛋白表达,反转录-PCR测定各指标的mRNA表达.结果 分选后CD4+T淋巴细胞纯度达90.0%±5.2%,CD4+T淋巴细胞的存活率为94.8%±3.2%.哮喘组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Cyclin A、Cyclin D1蛋白(28.0%±3.5%、14.9%±3.4%)和mRNA(0.55±0.16、1.38±0.4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4%±3.5%、7.7%±1.8%和0.32±0.10、0.92±0.37)(P=0.002、0.036和P=0.007、0.042),而哮喘组P27 ki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23.3%±3.9%和0.16±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7.5%±5.8%和0.32 ±0.03,P=0.006和P=0.000).A、B、C、D各干预组哮喘CD4+T淋巴细胞Cyclin D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2%±3.7%、7.3%±3.0%、8.1%±2.3%、4.2%±1.7%和1.71 ±0.44、1.07 ±0.31、1.21 ±0.32、0.62±0.20,B、C、D组均显著低于A组(均P<0.叭),D组均较B、C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5).A、B、C、D各组P27 ki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2.9%±3.0%、31.6%±5.3%、28.4%±5.6%、44.6%±2.8%,B组显著高于A组(P=0.叭6),D组均显著高于A、B、C组(P =0.003、0.004、0.000);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6 ±0.07、0.36±0.09、0.63±0.08、0.99±0.21,B、C、D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16、0.000、0.000),D组均显著高于B、C组(P =0.000、0.023).A、B、C、D各组CD4+T淋巴细胞Cyclin A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I3K信号通路与Notch信号通路通过共同促进CD4+T淋巴细胞内的正性调控因子Cyclin D1表达的上调和负性调控因子P27 kip1表达的下调,而起到协同调控哮喘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小鼠 CD4阳性T淋巴细胞 磷酯酰肌醇3激酶 NOTCH
原文传递
鞣花酸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栋良 陈谦学 +5 位作者 刘宝辉 李云涛 杨邦坤 袁凡恩 吴鹏 谈胤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3-466,共4页
目的检测鞣花酸(EA)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EA对U25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A对U251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利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 目的检测鞣花酸(EA)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EA对U25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A对U251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利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EA对U251细胞侵袭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EA对U251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EA能够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处理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IC50)浓度为39.24 μg/ml;流式凋亡分析中对照组、40 μg/ml的凋亡率分别为(2.41±1.74)%、(34.07±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EA能促进U251细胞凋亡。流式周期分析中对照组、40μg/ml组S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0.45±0.28)%、(47.75±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明EA能引起细胞周期S期阻滞。EA作用48 h后,U251细胞中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升高,bcl-2的表达水平下降。对照组、EA 5 μg/ml和10 μg/ml组24 h的划痕愈合率分别为(53.88±0.30)%、(36.82±0.56)%、(31.3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Transwell侵袭实验中对照组、EA 5 μg/ml和10 μg/ml组24 h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68.2±7.1)、(66.4±2.5)、(38.6±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EA作用48 h后,U251细胞中MMP-9、MMP-2的表达水平下降。 结论EA能够抑制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鞣花酸 增殖 侵袭 U251细胞
原文传递
复胃散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合并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利全 李志华 +3 位作者 柯龙汉 杨邦坤 周凤琴 柯水兰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复胃散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合并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茂名市茂南区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门诊和住院收治的1 3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合并胃癌癌前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 目的探讨复胃散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合并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茂名市茂南区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门诊和住院收治的1 3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合并胃癌癌前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0例。对照组给予复胃散胶囊,1.5 g/次,3次/d。治疗组在内镜辅助下确定患者病灶位置,并注射雷尼替丁注射液;第二天开始服用复胃散胶囊,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5%、6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镜下溃疡、充血水肿、糜烂、黏膜变白、颗粒增生、血管透见的症状均有所好转,治疗组各症状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两者兼有的癌前病变总有效率分别为69.8%、70.0%、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8%、42.5%、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5.2%、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胃散胶囊联合内镜下注射雷尼替丁注射液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合并胃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充分发挥内镜注射的局部大剂量治疗和中药组分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尼替丁 复胃散 胃溃疡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