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4
1
作者 秦宗财 杨郑一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5期51-59,共9页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无疑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可分为创意性转化、还原性活化、数字性转化和假借性活化四种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必...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无疑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可分为创意性转化、还原性活化、数字性转化和假借性活化四种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必须注重整体性,要建设相应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完整的文化遗产生态保护体系和格局。传统意义上的民俗和节庆活动共同构成了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生态,即我们所说的文化空间。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为文化产品(服务),需要塑造文化遗产品牌IP,引导核心产品研发;打造“文化遗产品牌IP+现代创意”业态体系;构建文化遗产品牌IP创意产业集聚区。要积极构建地方文化遗产生态圈,提升地方文化遗产的现代活力,从而形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轨并进,不断提升区域文化、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创造性转化 生态保护 文化空间 文化遗产品牌IP
下载PDF
从记忆重现到凝聚结构:“百年党史”题材纪录片建构党史记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丹丹 杨郑一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54-58,共5页
百年党史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存在于社会成员的生命书写中,也体现在社会文本的修辞结构中。借助百年党史题材纪录片传承书写党史记忆,可以通过文本间的视觉修辞结构,以视觉意象生产实现记忆文本的组织化,以视觉... 百年党史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存在于社会成员的生命书写中,也体现在社会文本的修辞结构中。借助百年党史题材纪录片传承书写党史记忆,可以通过文本间的视觉修辞结构,以视觉意象生产实现记忆文本的组织化,以视觉框架操演阐释规约记忆内涵,以社会文化文本生产形成空间关系,在社会成员中实现劝服和认同。百年党史题材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实践,能够提升党史记忆的可见性,在社会文化空间中形成凝聚结构,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实践进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纪录片 文化记忆 视觉修辞
下载PDF
基于媒介生态和在场理论的共青团工作改革路径分析
3
作者 杨郑一 《新闻传播》 2019年第12期154-155,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使命和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青年群体的价值塑造和文化引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以共同文化为纽带,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在场效用,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共青团改革的同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使命和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青年群体的价值塑造和文化引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以共同文化为纽带,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在场效用,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共青团改革的同轴推进是否可能?为此,Y广电集团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提出了青年集体文化教育和共青团工作改革的一种新的可行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共青团 青年传播
下载PDF
浅议新时期广电媒体党组织开展思想建设的逻辑、经验和进路
4
作者 杨郑一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32期208-209,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开展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思想教育的基本逻辑。如何在把握和运用基本逻辑的基础上克服当前开展思想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开展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思想教育的基本逻辑。如何在把握和运用基本逻辑的基础上克服当前开展思想建设的一些制约性问题,创造性的提升思想建设的效果和质量。文章通过总结和把握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教育中正反两方面的有效经验,提出了新时期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思想教育的一些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思想建设 改进和创新
下载PDF
中国大运河文化表征与传播创新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秦宗财 杨郑一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3期67-73,共7页
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流转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能够为当下提供必然性和合法性说明。在当代中国和世界语境中建构和传播中国大运河文化,必须从形象与意义两个核心维度出发,推动大运河文化生产与再生产的双重循环。从文化... 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流转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能够为当下提供必然性和合法性说明。在当代中国和世界语境中建构和传播中国大运河文化,必须从形象与意义两个核心维度出发,推动大运河文化生产与再生产的双重循环。从文化形象维度来讲,可以通过“符号—空间—记忆”的表征循环,把握其在形式、内容、意义间的结构关系,实现唤醒文化基因、建构文化空间、理解文化意义的目的。从文化意义的维度来讲,可以通过“概念—表征—规制”的意义再循环,实现确立概念图式、搭建消费场域、规制文化文本的目标,让中国大运河文化能够实现引导规制文化观念和文化意识的作用。同时还应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通过更新文化叙事方式、凝聚关系结构和空间规制原则,推动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活态延续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 文化形象 文化意义 文化循环 传播创新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生成路径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徐丹丹 杨郑一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9年第5期76-81,共6页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教融合推动知识转移和优化创新系统的能力已经得到验证,二者间的关系也受到网络结构和系统效能的制约。在创新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迎来重大发展契机,但从现实情况看,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并未能够...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教融合推动知识转移和优化创新系统的能力已经得到验证,二者间的关系也受到网络结构和系统效能的制约。在创新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迎来重大发展契机,但从现实情况看,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并未能够将自身拥有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充分转化,产业和教育领域尚未建立有效的协同战略,实现知识转移和组织学习,并以此为基础推升产业创新能力。因此,需要以产教融合为发展方向,通过实施战略联盟实现协同创新组织的建立和完善,通过模块化的结构加强知识资源的匹配和流动,通过建立研发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资源的更高质量供给,以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创新资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 校地协同创新
下载PDF
风险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生成及治理路径
7
作者 徐丹丹 杨郑一 秦宗财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9-61,共3页
网络谣言已成为塑造风险事件的中介结构和重要变量,其在信息熵增和符码传播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传播动力结构和放大结构,最终演化形成现实性的风险事件。当网络谣言被公众所感知后,其在信息流瀑、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机制的作用下,以组织... 网络谣言已成为塑造风险事件的中介结构和重要变量,其在信息熵增和符码传播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传播动力结构和放大结构,最终演化形成现实性的风险事件。当网络谣言被公众所感知后,其在信息流瀑、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机制的作用下,以组织传播形态进入舆论场并产生破坏性影响。应对这种情况,需要综合运用信息把关、联通共治、协商赋权等机制的作用,建构形成网络谣言治理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事件 网络谣言 生成机制 治理路径
下载PDF
城市广电青年从业者职业韧性构成分析
8
作者 杨郑一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青年从业者是城市广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也是当前媒体职业生态下承压最重、变化最大的群体。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当前媒介生态下影响青年从业者职业韧性的主要因素及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 青年从业者是城市广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也是当前媒体职业生态下承压最重、变化最大的群体。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当前媒介生态下影响青年从业者职业韧性的主要因素及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探讨提升青年从业者职业韧性的多组态路径。研究发现,青年从业者在职业韧性体验上存在认知差异,在职业韧性生成路径上存在策略差异,组织支持、团队文化与价值驱动的联合效应是影响其职业韧性的最佳路径,职业情感对维系职业韧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广电 青年从业者 职业韧性 多组态路径
原文传递
微纪录片《指尖上的扬州》建构城市记忆的实践路径与传播创新 被引量:8
9
作者 杨郑一 《当代电视》 CSSCI 2020年第8期78-80,94,共4页
城市题材纪录片能够发挥出"记忆助记符""文化保温器"与"时间书写者"的作用,推动城市记忆在当下情景中实现生产与再生产。扬州广播电视总台采制的《指尖上的扬州》系列微纪录片通过专业内容生产模式,为受... 城市题材纪录片能够发挥出"记忆助记符""文化保温器"与"时间书写者"的作用,推动城市记忆在当下情景中实现生产与再生产。扬州广播电视总台采制的《指尖上的扬州》系列微纪录片通过专业内容生产模式,为受众提供了多元化的回忆场景,并在其中进行积极的情感建构,在扬州城市记忆的生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纪录片 城市记忆 建构与传播
原文传递
文化空间与媒介建构——城市广电媒体的双重价值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郑一 徐丹丹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从马克思主义城市权利和文化循环理论出发,城市权利和城市文化可以实现合谋并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城市广电媒体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生产者,书写了城市文化的生产机制、文化意义与话语规则,也面临文化风险、记忆丢失和群体隔阂的挑... 从马克思主义城市权利和文化循环理论出发,城市权利和城市文化可以实现合谋并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城市广电媒体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生产者,书写了城市文化的生产机制、文化意义与话语规则,也面临文化风险、记忆丢失和群体隔阂的挑战,并可以通过在“文化循环”的机制下介入和推进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实现文化生产和城市权利的双重价值。这种价值的实现,需要以代表性符码建构表征链、以多元式传播构建文化认同、以一体化发展实现传播机制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权利 文化循环 城市广电媒体 价值与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