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炭捕集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金垚 方梦祥 +2 位作者 岑旗钢 王涛 何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42-2149,共8页
为探究适合描述活性炭吸附CO_2的数学模型和蒸汽吹扫再生CO_2的固体吸附工艺,使用Aspen Adsorption模拟固定床动态吸附烟气中CO_2的过程.模拟与实验的穿透曲线的对比表明,与采用纯组分吸附、Particle MB传质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相比,采... 为探究适合描述活性炭吸附CO_2的数学模型和蒸汽吹扫再生CO_2的固体吸附工艺,使用Aspen Adsorption模拟固定床动态吸附烟气中CO_2的过程.模拟与实验的穿透曲线的对比表明,与采用纯组分吸附、Particle MB传质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相比,采用理想吸附-线性阻力模型(IAS-LDF组合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一致性更高.建立完整变温吸附模型,使用高温蒸汽和吸附后烟气分别加热和冷却再生床,分析吹扫温度、吸附/脱附时间对CO_2捕集率、产品纯度和分离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吹扫温度能够较大地提升捕集率,并且需要增加的能耗较少,但是对产品纯度的提升较小.当吸附/脱附时间为2~4 min时,吹扫温度从100°C升到200°C,捕集率平均提高了11.1%,能耗提升了13.9%,产品纯度仅平均提高了1.7%.提高吸附/脱附时间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纯度,但是会降低捕集率和增加较多的能耗.在100~200°C吹扫温度下,吸附/脱附时间从2 min增加到4 min,产品纯度平均提升了13.6%,CO_2捕集率平均下降了4.8%,能耗提升了4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ASPEN Adsorption 固定床 动态仿真 变温吸附
下载PDF
基于DEEA/MEA两相吸收剂的15万t/年烟气CO_(2)捕集工艺模拟和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凤池 刘飞 +4 位作者 赵瑞 王涛 韩涛 杨金垚 方梦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8088-8096,共9页
能耗高和冷却水耗大是目前燃烧后烟气CO_(2)化学吸收技术的瓶颈。两相吸收剂因其吸收CO_(2)后自发液液分相,富集CO_(2)于一相而大幅降低再生能耗,是较为有前景的CO_(2)吸收新技术。文中以50%二乙氨基乙醇(diethylaminoethanol,DEEA)/25... 能耗高和冷却水耗大是目前燃烧后烟气CO_(2)化学吸收技术的瓶颈。两相吸收剂因其吸收CO_(2)后自发液液分相,富集CO_(2)于一相而大幅降低再生能耗,是较为有前景的CO_(2)吸收新技术。文中以50%二乙氨基乙醇(diethylaminoethanol,DEEA)/25%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为新型两相吸收剂,在Aspen Plus平台建立15万t/年烟气CO_(2)捕集工艺模型。基于实验数据,建立DEEA的非随机两流体(electrolyte non-random two liquids,eNRTL)热力学模型,解决新型吸收剂物性缺乏的问题。结果表明,CO_(2)脱除率为90%的前提下,与MEA工艺相比,两相吸收工艺的再生能耗、溶液循环量和冷却水耗分别可降低31%、30%、17%,两相吸收工艺的最低再生能耗为2.69GJ/t CO_(2)。DEEA/MEA两相工艺的投资成本比MEA工艺降低10%,运行成本降低15%。模拟研究对两相吸收剂捕集CO_(2)工艺的工业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两相吸收剂 再生能耗 水耗 工艺优化 技术经济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宗教信仰现状——以天津市蓟县农村为例
3
作者 谢国超 孙泽宇 杨金垚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第1期330-330,共1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推行,农村宗教发展迅速,已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了解宗教在农村的实际状况以及其在农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文章以天津市蓟县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调查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推行,农村宗教发展迅速,已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了解宗教在农村的实际状况以及其在农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文章以天津市蓟县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对新时期蓟县农村宗教信仰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县农村 宗教信仰 原因 建议
下载PDF
深圳垃圾厂污染与相应监测模型
4
作者 杨金垚 《化工中间体》 2015年第4期43-44,共2页
本文介绍了深圳垃圾厂污染的几种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检测模型,探求其最优监测点。
关键词 污染物 泄漏源影响 监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