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1
作者 杨金康 《河北企业》 2024年第8期155-157,共3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社会革新的产物,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和数据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但在其带来一系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衍生出系列法律风险,如虚假内容、版权壁垒、侵权责任难以认定、非传统网络攻击等。针对前...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社会革新的产物,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和数据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但在其带来一系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衍生出系列法律风险,如虚假内容、版权壁垒、侵权责任难以认定、非传统网络攻击等。针对前述法律风险,在分析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规制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保障数据质量、提升算法透明度、确立严格归责原则和提升行业技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等应对策略,以期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规制与应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法律风险 应对策略
下载PDF
纳米颗粒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热点和演变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知识图谱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金康 赵鹏 +5 位作者 睢福庆 秦世玉 李畅 扶海超 王龙 介晓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0-472,共13页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穿效应,对于促进农业科学、食品科学、纳米科技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亟待对国内外近20年来的有关NPs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穿效应,对于促进农业科学、食品科学、纳米科技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亟待对国内外近20年来的有关NPs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为植物生产和纳米科技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检索源,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2000—2022年NPs与植物相互作用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22年间,国内外对NPs与植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呈J型增长,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且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和年增长率均显著高于中文文献(P<0.05)。国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和研究要早于国内,并且我国在NPs与植物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对全球贡献较大(排名第二),但有影响力的研究较为缺乏,亟待进一步提高。在NPs种类上,国内外关注较多的是纳米银、纳米金、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铜;在植物种类上,玉米和水稻的研究较多。由国际合作关系比较可知,国内学者大部分为独立作者,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关键词提取和时空突现分析表明,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NPs对植物的负面效应及其生态环境安全的风险评估;(2)NPs对植物的正面效应及纳米颗粒毒性的降低,使之更好地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3)植物介导NPs的绿色合成,从而促进纳米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植物 知识图谱 CITESPACE VOSviewer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在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和pH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自超 任亚男 +6 位作者 周文静 刘春晖 李孜娴 杨金康 孙齐状 王龙 赵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通过批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试验,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揭示不同pH下左氧氟沙星(LEV)在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溶液pH对LEV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大,不同pH下,其吸... 通过批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试验,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揭示不同pH下左氧氟沙星(LEV)在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溶液pH对LEV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大,不同pH下,其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8)。在pH为4时,3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而在pH为8时,12 h达到吸附平衡,并且pH为4的吸附量约是pH为8的2倍。XPS和ATR-FTIR的结果一致表明,静电作用和化学吸附是其主要吸附机制,在低pH(pH为4)时,LEV在针铁矿表面主要以单核双齿形态被吸附,在高pH(pH为8)时,主要以双核双齿形态被吸附。在中间pH(pH为6)时,由于静电排斥作用,导致其吸附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铁氧化物 吸附 动力学 PH 左氧氟沙星
下载PDF
硅钙镁肥和改性腐殖酸对土壤镉形态和小麦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金康 朱利楠 +2 位作者 杨秋云 张玉鹏 化党领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8-816,共9页
为寻求适合于微碱性土壤的Cd污染修复材料,利用硅钙镁肥和改性腐殖酸及两者复配对农田Cd污染土壤开展盆栽试验,采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提取法、Tessier法形态分级分析土壤Cd活性以及小麦植株各器官Cd含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 为寻求适合于微碱性土壤的Cd污染修复材料,利用硅钙镁肥和改性腐殖酸及两者复配对农田Cd污染土壤开展盆栽试验,采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提取法、Tessier法形态分级分析土壤Cd活性以及小麦植株各器官Cd含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分析钝化材料表面微观形态和元素构成。结果表明,硅钙镁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改变Cd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降低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与对照相比,硅钙镁肥3%(质量分数w,下同)处理在拔节期和成熟期对小麦根部Cd含量降低幅度最大,分别降低73.95%和97.15%。硅钙镁肥1.2%处理对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效果最大(86.44%)。在降低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和小麦籽粒Cd含量方面,改性腐殖酸效果均低于硅钙镁肥。与对照相比,改性腐殖酸1.2%和3%处理小麦籽粒Cd含量下降幅度为35.98%~38.01%。硅钙镁肥与改性腐殖酸复配处理小麦籽粒Cd含量下降幅度为81.77%。综合考虑,硅钙镁肥与改性腐殖酸复配效果最好,能有效钝化土壤中的Cd活性,并显著降低小麦籽粒Cd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钙镁肥 改性腐殖酸 小麦 钝化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在石灰性潮土上对土壤小麦体系镉的吸收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金康 杨秋云 +3 位作者 朱利楠 任帅帅 张静静 化党领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102,共7页
为筛选出适宜石灰性潮土重金属Cd污染退化土壤生态修复的钝化材料,在某石灰性潮土Cd污染农田进行大田和盆栽小麦试验,研究硅钙镁肥、羟基磷灰石和鸡粪单施及复配处理在小麦成熟期时对土壤pH、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小麦植株各器官Cd吸... 为筛选出适宜石灰性潮土重金属Cd污染退化土壤生态修复的钝化材料,在某石灰性潮土Cd污染农田进行大田和盆栽小麦试验,研究硅钙镁肥、羟基磷灰石和鸡粪单施及复配处理在小麦成熟期时对土壤pH、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小麦植株各器官Cd吸收转运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钝化剂处理均可降低土壤中DTPACd和小麦各器官中Cd含量,土壤DTPACd和小麦籽粒Cd含量较对照下降幅度分别为0.60%~73.66%、8.03%~90.88%;各钝化处理可改变土壤Cd的赋存形态,降低Cd的活性;硅钙镁肥和羟基磷灰石可显著提高土壤pH,有利于降低土壤中Cd的活性和迁移;鸡粪降低土壤pH值,不利于土壤Cd的钝化作用;各处理间土壤DTPACd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小麦植株各器官Cd含量为正相关,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大田与盆栽试验结果均表明硅钙镁肥对土壤Cd修复治理效果较好,但考虑其成本、修复效果和对农田生态的影响,微碱性土壤施用硅钙镁肥还需进一步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潮土 硅钙镁肥 羟基磷灰石 鸡粪
下载PDF
填埋场垃圾中优先流特征的染色示踪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文杰 杨金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47-1853,共7页
生活垃圾具有大孔隙特性,垃圾中水分运动常表现出优先流特征。针对垃圾组成复杂、难以切片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能方便地得到垃圾染色剖面的试验方法。使用填埋场不同深度处的垃圾样进行染色示踪试验,对染色后的垃圾柱分别进行水平切片和... 生活垃圾具有大孔隙特性,垃圾中水分运动常表现出优先流特征。针对垃圾组成复杂、难以切片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能方便地得到垃圾染色剖面的试验方法。使用填埋场不同深度处的垃圾样进行染色示踪试验,对染色后的垃圾柱分别进行水平切片和竖向切片。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垃圾中优先流特征。垃圾中大孔隙多、基质少,染色模式与土中不同,基质部分的染色比例较高。试验所得的染色面积比和染色深度能反映出垃圾中优先流的明显程度,染色面积比与参与优先流的大孔隙比例有关,染色面积比越大,优先流越明显,而染色深度与基质流比例有关,上部垃圾中基质流比例越低,入渗深度越深。不同入渗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入渗强度越大时垃圾中优先流程度越高;不同初始含水率的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高的垃圾试样中优先流更明显;不同埋深垃圾试样的试验结果表明,浅层垃圾中更易产生优先流。竖向切片与水平向切片所得规律完全一致,试验方法在实现垃圾染色示踪和切片研究的同时,未改变垃圾中优先流原有规律,准确揭示了垃圾中优先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染色示踪 垃圾切片 优先流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微碱性土壤镉形态及小麦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利楠 化党领 +3 位作者 杨金康 杨秋云 任帅帅 张静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559-3566,共8页
研究过磷酸钙、石灰和硅钙镁肥单一施用对土壤Cd形态和小麦植株不同器官Cd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微碱性Cd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小麦成熟期土壤Cd形态以及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提取态镉含量的影响,... 研究过磷酸钙、石灰和硅钙镁肥单一施用对土壤Cd形态和小麦植株不同器官Cd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微碱性Cd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小麦成熟期土壤Cd形态以及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提取态镉含量的影响,分析小麦不同器官中Cd的含量.结果表明:过磷酸钙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值,石灰和硅钙镁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3种改良剂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DTPA提取态镉含量,其中施用硅钙镁肥(3%)的效果最好,降幅为73.60%.添加硅钙镁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同时增加残渣态镉含量,其中硅钙镁肥(3%)处理效果最佳,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降幅为63.30%,残渣态镉含量增幅为56.20%.3种改良剂均可显著降低小麦地上部、地下部Cd含量,其中硅钙镁肥处理对小麦地上部及地下部Cd含量降低效果最佳.硅钙镁肥(1.2%)处理对小麦籽粒镉含量降低效果最好,降幅为90.85%.土壤pH值与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达到了极负显著水平,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与小麦各器官中Cd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用不同改良剂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和小麦植株不同器官中Cd的含量,缓解Cd对植株的胁迫效应.3种改良剂在同等剂量水平下,硅钙镁肥对小麦器官中镉的降低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过磷酸钙 硅钙镁肥 石灰 小麦
下载PDF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僵苗的发生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仇桂日 施加春 +3 位作者 洪全国 王军 朱傅国 杨金康 《农业科技通讯》 1998年第9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制种母体 僵苗 预防
下载PDF
协青早A茎秆休眠芽萌发生长特点及抑制对策
9
作者 施加春 洪全国 +4 位作者 朱傅祥 仇桂日 杨金康 朱傅国 顾汉广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0-21,共2页
协青早 A 茎秆休眠芽萌发生长后,会导致群体素质下降,稻粒黑粉病增加,结实率降低,制种产量大幅度下降。抑制茎秆休眠芽生长的措施为:前期注意早发防僵苗,中期注意稳长稳发防止脱力和旺长,后期要控制肥水防止贪青迟熟。
关键词 茎秆休眠芽 萌发特点 抑制对策 水稻
下载PDF
杂交稻单式行比制种特点与配套技术
10
作者 施加春 杨长明 杨金康 《种子科技》 1991年第3期31-31,共1页
盐碱市郊区是全国杂交稻种子主要产区之一,每年制种约2.5万亩。为进一步提高种子产量,从1989年开始,我们积极推广单式行比制种新技术,将父母本行比由2:12~14改为1:10~12,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一、特点 1.增产显著。单式行比制种母... 盐碱市郊区是全国杂交稻种子主要产区之一,每年制种约2.5万亩。为进一步提高种子产量,从1989年开始,我们积极推广单式行比制种新技术,将父母本行比由2:12~14改为1:10~12,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一、特点 1.增产显著。单式行比制种母本结实率增加1~2%,有效穗亩增1万左右,一般增产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种子 父母本行比 种子产量 增产效果 颖花数 秧苗素质 育秧移栽 栽插密度 植伤 通风透光条件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齐状 杨金康 +6 位作者 睢福庆 秦世玉 李畅 张雯雯 许嘉阳 王龙 赵鹏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8-1008,共11页
梳理国内外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热点及最新进展,总结有效的修复治理技术及实际效果,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提供依据。利用COOC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 梳理国内外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热点及最新进展,总结有效的修复治理技术及实际效果,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提供依据。利用COOC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为数据检索源,对2010~2021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治理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在2010~2021年间,国内外对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且英文文献的增长率明显高于中文文献。我国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占有绝对领先地位(发文量占比率最高,达26.8%),对全球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的贡献最大。国内外在该领域发文期刊(TOP 3)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环境工程学报》《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关注的重金属种类主要是镉、铅、砷等。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呈“小聚体、大分散”的特点,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关键词分析表明,固化/稳定化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在中英文献中的研究比重均较高(约80%),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从田间试验的修复效果来看(以镉污染为例),低积累作物品种种植(籽粒降镉率达67.9%)、无机-有机组配(42.7%)以及叶面阻控技术(39.9%)在降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未来还需将其与农艺措施(如间套作、水分调控)、微生物菌剂等联合配施,以实现更好的田间修复和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农田 修复技术 文献计量
原文传递
不同钝化剂对微碱性土壤镉、镍形态及小麦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静静 朱爽阁 +3 位作者 朱利楠 柳海涛 杨金康 化党领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0-468,共9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褐煤、鸡粪对土壤Cd、Ni形态变化及小麦植株对Cd、Ni富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提高土壤pH,褐煤降低土壤pH,均未达显著水平,鸡粪可显著降低孕穗期、成熟期土壤pH,分别降低0. 23和0. 20个单位.生物炭、...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褐煤、鸡粪对土壤Cd、Ni形态变化及小麦植株对Cd、Ni富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提高土壤pH,褐煤降低土壤pH,均未达显著水平,鸡粪可显著降低孕穗期、成熟期土壤pH,分别降低0. 23和0. 20个单位.生物炭、鸡粪和褐煤单一施用对可交换态Ni含量降低不显著,而对可交换态Cd降低效果显著,小麦不同生长期均以褐煤2%处理降幅最大,分别为30. 50%、43. 34%和31. 20%.小麦地上部、地下部重金属Cd、Ni的含量均有所下降,且降幅随钝化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生长期均以褐煤2%处理小麦根部Cd含量降幅最大,分别达38. 35%、58. 00%和50. 20%.孕穗期、成熟期均以褐煤2%处理小麦根部Ni含量降幅最大,分别达41. 33%和51. 35%. 3种钝化剂均可降低微碱性土壤中Cd和Ni的有效性,且对镉的钝化效果优于镍;均可有效降低不同时期小麦植株不同器官中Cd和Ni的含量.对于重金属镉,3种钝化剂同等剂量水平下,小麦器官中镉的降低效果依次为褐煤>生物炭>鸡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鸡粪 褐煤 土壤 小麦
原文传递
膨润土、褐煤及其混合添加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化党领 朱利楠 +3 位作者 赵永芹 杨秋云 张静静 杨金康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1-206,共6页
为研究膨润土与褐煤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变化的影响,以河南济源某铅冶炼企业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材料,将膨润土(S)、褐煤(P)按1.5%、3.0%、5.0%单独添加和两者混合添加,进行60天的室内培养后,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添加... 为研究膨润土与褐煤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变化的影响,以河南济源某铅冶炼企业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材料,将膨润土(S)、褐煤(P)按1.5%、3.0%、5.0%单独添加和两者混合添加,进行60天的室内培养后,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膨润土和褐煤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Pb、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添加褐煤能显著降低土壤中Pb、Cd的有效态含量,褐煤添加量5.0%时土壤中铅和镉弱酸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了42.60%和25.20%。单一添加膨润土能显著降低土壤中Pb的有效态含量,而对Cd的有效态含量影响不明显。膨润土5.0%和褐煤(1.5%、3.0%、5.0%)混合处理土壤中铅的弱酸提取态含量降幅达44.50%~46.00%,铅的残渣态含量增幅达30.90%~66.80%。褐煤5.0%和膨润土(1.5%、3.0%、5.0%)的混合添加使土壤中镉的弱酸提取态含量降低、降幅达21.70%~26.00%,镉的残渣态含量增幅达81.60%~110.9%。褐煤单一施用对复合污染土壤中Pb、Cd的钝化效果整体优于膨润土,两者配施的修复效果优于其中一种单一施用的效果,且因配施比例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褐煤 钝化修复 土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