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探索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鑫翊
王民
+6 位作者
白雪峰
王鑫
应玉双
李天一
董景海
黄世伟
陈俊阳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2期196-212,共17页
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是四川盆地重点勘探层段,但其孔隙结构与页岩油可动性尚不明晰。为揭示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本文依据沉积构造和矿物组成划分岩相类型,开展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和镜质体反射...
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是四川盆地重点勘探层段,但其孔隙结构与页岩油可动性尚不明晰。为揭示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本文依据沉积构造和矿物组成划分岩相类型,开展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和镜质体反射率实验获取基础地化特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核磁共振、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手段实现孔隙度、孔隙结构的表征及评价,并对比不同岩相间储集空间特征差异;在离心时间为3 h,离心转速为11000 r/min条件下,开展核磁-离心定量评价不同岩相页岩油可动性,并明确影响因素,建立可动油量测井评价模型并选出有利岩相。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总有机碳含量主要分布在0.15%~2.95%之间,Ro值介于1.06%~1.68%之间,处于成熟-高熟阶段;轻烃恢复后,S1分布范围为0.03~3.32 mg/g;矿物类型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发育的岩相类型为纹层状黏土质页岩相、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相、层状混合质页岩相和块状粉砂质泥岩相。(2)页岩储集空间主要发育黏土矿物晶间孔、有机孔,另外可见石英溶蚀孔、粒间孔、黄铁矿晶间孔和微裂缝;孔隙度介于1.15%~4.71%;页岩孔径分布范围较宽,孔体积主要由介孔和小于200 nm的宏孔贡献,纹层状黏土质页岩储集物性较好。(3)凉高山组页岩可动油量分布在0.25~3.26 mg/g,可动油率分布在5.13%~44.83%,纹层状黏土质页岩可动性较好,块状粉砂质泥岩可动性较差;TOC、黏土矿物含量和孔隙度是控制凉高山组页岩油可动性的主要因素,利用这3个因素建立并验证了可动油量预测模型,优选出纹层状黏土质页岩为凉高山组重点勘探对象,对四川盆地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凉高山组
页岩油
可动性
定量预测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探索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鑫翊
王民
白雪峰
王鑫
应玉双
李天一
董景海
黄世伟
陈俊阳
机构
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事业部
出处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2期196-212,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22015、42072147、42102154)联合资助。
文摘
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是四川盆地重点勘探层段,但其孔隙结构与页岩油可动性尚不明晰。为揭示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本文依据沉积构造和矿物组成划分岩相类型,开展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和镜质体反射率实验获取基础地化特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核磁共振、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手段实现孔隙度、孔隙结构的表征及评价,并对比不同岩相间储集空间特征差异;在离心时间为3 h,离心转速为11000 r/min条件下,开展核磁-离心定量评价不同岩相页岩油可动性,并明确影响因素,建立可动油量测井评价模型并选出有利岩相。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总有机碳含量主要分布在0.15%~2.95%之间,Ro值介于1.06%~1.68%之间,处于成熟-高熟阶段;轻烃恢复后,S1分布范围为0.03~3.32 mg/g;矿物类型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发育的岩相类型为纹层状黏土质页岩相、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相、层状混合质页岩相和块状粉砂质泥岩相。(2)页岩储集空间主要发育黏土矿物晶间孔、有机孔,另外可见石英溶蚀孔、粒间孔、黄铁矿晶间孔和微裂缝;孔隙度介于1.15%~4.71%;页岩孔径分布范围较宽,孔体积主要由介孔和小于200 nm的宏孔贡献,纹层状黏土质页岩储集物性较好。(3)凉高山组页岩可动油量分布在0.25~3.26 mg/g,可动油率分布在5.13%~44.83%,纹层状黏土质页岩可动性较好,块状粉砂质泥岩可动性较差;TOC、黏土矿物含量和孔隙度是控制凉高山组页岩油可动性的主要因素,利用这3个因素建立并验证了可动油量预测模型,优选出纹层状黏土质页岩为凉高山组重点勘探对象,对四川盆地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具有指示意义。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凉高山组
页岩油
可动性
定量预测模型
Keywords
Sichuan Basin
Lianggaoshan Formation
shale oil
mobility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model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探索
杨鑫翊
王民
白雪峰
王鑫
应玉双
李天一
董景海
黄世伟
陈俊阳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