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矢状位失衡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新发骨折的影响
1
作者 李瑶 戴健 +3 位作者 马健 杨钊琦 孙宇 唐晓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699-702,708,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矢状位失衡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新发骨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因OVCF入院行PK... 目的探讨脊柱矢状位失衡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新发骨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因OVCF入院行PKP手术的患者,以术后有新发骨折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无新发骨折的6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各脊柱矢状位参数之间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研究组的年龄、术后VAS评分、术后O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后JO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骨盆倾斜角(PT)(22.66°±2.41°vs 20.36°±3.68°,t=4.18,P<0.01)和胸椎后凸角(TK)(45.95°±4.87°vs 40.22°±4.22°,t=7.12,P<0.01)大于对照组,而骶骨倾斜角(SS)(23.44°±6.35°vs 28.47°±5.46°,t=4.81,P<0.01)、骨盆入射角(PI)(46.09°±5.57°vs 48.83°±5.46°,t=2.80,P<0.01)和腰椎前凸角(LL)(39.06°±6.08°vs 44.30°±6.20°,t=4.83,P<0.01)小于对照组。结论脊柱矢状位失衡和OVCF患者行PK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矢状位失衡 新发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