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驱动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研究
1
作者 胡实 杨钟玮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S01期187-189,共3页
深度强化学习作为高效的机器学习技术,因其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决策和优化的能力而被广泛关注。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探索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应用优势,以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漕宝路的冲突优化为例,说明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交通... 深度强化学习作为高效的机器学习技术,因其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决策和优化的能力而被广泛关注。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探索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应用优势,以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漕宝路的冲突优化为例,说明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应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能实现交通流的有效管理和优化,显著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性能。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助力构建更加高效、智能的城市交通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交通信号 信控方案
下载PDF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41
2
作者 刘冰川 孙川 +9 位作者 邢永 周方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侯国进 高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0-297,共8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中青年(18~60岁)...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中青年(18~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受伤原因、骨折侧别、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骨折线部位、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复位方式(切开或闭合)、内固定方式及复位质量等资料。依据患者随访的X线及MRI影像资料明确ANFH的诊断。内固定方式采用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或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加或不加抗旋转螺钉)。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与术后发生ANFH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113例,包括男性63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43.17±12.34)岁,平均随访时间(25.08±16.17)个月。ASA分级包括Ⅰ级21例,Ⅱ级55例和Ⅲ级37例。受伤原因包括低能量创伤76例及高能量创伤37例。骨折侧别包括左侧61例,右侧52例。骨折线部位包括头下型37例,经颈型74例及基底型2例。Garden分型包括Ⅰ型3例,Ⅱ型46例,Ⅲ型39例及Ⅳ型25例。Pauwels分型包括Ⅰ型21例、Ⅱ型55例及Ⅲ型37例。患者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为(3.88±3.66)d,采用闭合及切开复位的患者分别有108例及5例,内固定采用CCS的患者63例,DHS的患者50例。骨折复位质量包括A级91例、B级18例、C级4例。术后共发生ANFH 18例,发生率为15.93%(18/113)。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受伤原因(OR=0.19,P<0.01)、Garden分型(OR=0.13,P<0.01)、Pauwels分型(OR=0.12,P=0.02)、内固定方式(OR=3.29,P=0.04)及骨折复位质量(OR=0.33,P<0.01)等5种因素与术后ANFH有显著相关性,将这5种因素进一步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受伤原因(OR=4.11,P=0.03)与Garden分型(OR=4.85,P=0.04)与术后ANFH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受伤原因、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内固定方式及骨折复位质量等因素会增加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ANFH的风险,其中受伤原因和骨折Garden分型的相关性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3
作者 侯国进 周方 +6 位作者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张雅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7-174,共8页
目的:探索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无神经功能损害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44例患者... 目的:探索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无神经功能损害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44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男性74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39.1±13.2)岁。伤椎分布在T12(42例)、L1(72例)和L2(30例),骨折类型为A3(90例)、B1(25例)和B2(29例)。根据取出内固定物后末次随访矫正度丢失是否>5°,将患者分为再发后凸组和无再发后凸组,再发后凸组共纳入92例,无再发后凸组共纳入52例。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20~113)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对患者影像学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伤椎前缘高度、局部后凸角、伤椎楔形角、Gardner畸形等指标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术后1年随访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形角不再因取钉发生变化,而局部后凸角和Gardner畸形在取钉术后仍出现后凸加重(P<0.05);伤椎上、下椎间盘高度随访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单因素分析可见,再发后凸组和无再发后凸组患者的性别、年龄(36.9岁vs.43.0岁)、上位椎间盘损伤与否、CT值(174 vs.160)、术前节段后凸角(16.6°vs.13.3°)、术前伤椎楔形角(16.7°vs.13.6°)、术前Gardner畸形(19.1°vs.15.2°)及术前椎体前缘的高度比(0.65 vs.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男性(OR:2.88,95%CI:1.196~6.933)、上位椎间盘损伤(OR:2.962,95%CI:1.062~8.258)及术前伤椎楔形角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取出内固定物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腰段骨折患者经后路短节段跨伤椎内固定能取得满意的术后即刻效果,但随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矫正角度丢失,男性、上位椎间盘损伤及术前伤椎楔形角是内固定物取出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 脊柱后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新型张力带系统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彬 张志山 +5 位作者 周方 田耘 姬洪全 郭琰 吕杨 杨钟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钛缆加空心钉结合新型垫片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直径3.0 mm空心钉、钛缆与新型垫片组成的新型张力带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 目的:探讨钛缆加空心钉结合新型垫片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直径3.0 mm空心钉、钛缆与新型垫片组成的新型张力带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岁(21~79岁),患者的受伤机制均为滑倒跪地伤。结果:手术时间57~197 min(平均89 min),术后不需外固定,术后2周加强膝关节功能练习。术后随访时间为7~31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5周)。 Bostman评分20~30分(平均27分),其中优10例,良11例。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钛缆加空心钉结合新型垫片的新型张力带系统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可早期功能练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有限切开结合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6
5
作者 侯国进 周方 +5 位作者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有限切开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1/3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77例,MIPP...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有限切开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1/3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77例,MIPPO组25例,有限切开结合MIPPO组52例,随访1年以上。比较2组术中透视次数、术后正位踝穴角、无痛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屈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MIPPO组较有限切开结合MIPPO组术中透视次数平均增加约2次[(10.5±2.4)次vs.(8.7±2.5)次,t=2.845,P=0.006]。随访时间(20.3±6.6)月。2组各1例局部蜂窝组织炎(P=0.547)。MIPPO组1例内固定断裂术后1个月行翻修手术(P=0.325)。2组正位踝穴角、无痛负重时间、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能直视确保复位质量,且不增加切口相关并发症,同时减少医患放射线暴露,是治疗胫骨远端1/3关节外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 有限切开 腓骨骨折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冰川 杨钟玮 +4 位作者 周方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田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目的:分析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近端4枚锁钉及远端2枚锁钉(简称"近四远二")的生物力学稳定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特点。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分析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近端4枚锁钉及远端2枚锁钉(简称"近四远二")的生物力学稳定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特点。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入组患者分为微创组与非微创组,微创组采用"近四远二"的内固定方式,非微创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为了研究对于不同类型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我们同时进行了不同Neer分型患者的比较。术后复查肩关节X线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水平。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117例,微创组45例,非微创组72例,平均年龄(61.5±16.2)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6例,三部分骨折63例,四部分骨折8例。微创组患者男1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2±17.1))岁,包括Neer二部分骨折18例,Neer三部分骨折23例,Neer四部分骨折4例;非微创组患者男27例,女45例,平均年龄(60.1±17.7)岁,包括Neer二部分骨折28例,Neer三部分骨折40例,Neer四部分骨折4例。两组数据在性别(P=0.975)、年龄(P=0.545)及骨折类型(P=0.756)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患者与非微创组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2.8±1.1)d和(4.3±1.3)d(P=0.023),手术时间分别为(67.8±14.9)min和(102.3±34.1)min(P<0.001),失血量分别为(21.3±6.5)m L和(181.5±55.6)m L(P<0.001),术后1周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6.1±0.9及6.5±0.8(P=0.032),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66.1±4.3及63.4±4.9(P=0.006),在这些方面微创组具有显著优势。对于Neer二部分及三部分骨折,微创组的术后1周VAS评分(5.9±0.8)及术后3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66.6±3.7)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微创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2.2%)、外展受限1例(2.2%);非微创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4.2%)、外展受限2例(2.8%),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及肱骨头坏死的情况。结论:应用微创技术结合"近四远二"的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明显,骨折正常愈合且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失误1例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姬洪全 周方 +5 位作者 田耘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侯国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4-356,共3页
Maisonneuve损伤因涉及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及腓骨近端骨折,易造成踝关节对合关系及稳定性改变,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虽不复杂却存在严重失误的风险。本文通过总结1例Maisonneuve损伤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资料,提醒医生在对该损伤进行... Maisonneuve损伤因涉及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及腓骨近端骨折,易造成踝关节对合关系及稳定性改变,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虽不复杂却存在严重失误的风险。本文通过总结1例Maisonneuve损伤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资料,提醒医生在对该损伤进行手术治疗时注意避免类似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腓骨 踝关节 外科手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基于“精准骨科”的四肢骨缺损重建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冰川 孙川 +4 位作者 侯国进 杨钟玮 刘忠军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四肢骨缺损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15例骨缺损。骨髓炎12例,无菌性骨不愈合3例。骨缺损部位包括股骨合并胫骨1例,股骨7例,胫骨6例,肱骨1例。骨缺损长6~31.2 cm,中位数12.7 cm。在彻...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四肢骨缺损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15例骨缺损。骨髓炎12例,无菌性骨不愈合3例。骨缺损部位包括股骨合并胫骨1例,股骨7例,胫骨6例,肱骨1例。骨缺损长6~31.2 cm,中位数12.7 cm。在彻底清创及控制感染的前提下,应用3D打印钛合金假体重建骨缺损。常规复查X线及CT,定量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上肢功能量表(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下肢功能量表(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Scale,LEFS)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2例骨髓炎感染复发。余13例无感染复发、内固定及假体松动断裂,平均随访18.0月(12~26个月),末次随访日常生活肢体疼痛VAS评分平均2.4分(2~4分),ADL评分94.2分(90~95分),1例肱骨缺损患者DASH评分31.7分,12例下肢骨缺损患者LEFS评分42.0分(38~47分),满意度9.3分(9.1~9.5分)。结论3D打印技术治疗四肢骨缺损可实现假体稳定及新骨再生,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的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骨缺损 临床应用 精准医疗
下载PDF
气管插管和喉罩在手术室与滑雪场雪道建立人工气道时间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白鹏 怀伟 +3 位作者 夏天 杨钟玮 郭向阳 周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6-169,共4页
目的:比较手术室内和滑雪场雪道条件下,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的完成时间,探讨滑雪场雪道条件下人工气道建立的优选方法。方法:在滑雪场雪道上,以头下脚上位放置模拟人,由一名麻醉医生穿戴全套的滑雪服、头盔、雪镜、手套以及滑雪鞋,分别... 目的:比较手术室内和滑雪场雪道条件下,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的完成时间,探讨滑雪场雪道条件下人工气道建立的优选方法。方法:在滑雪场雪道上,以头下脚上位放置模拟人,由一名麻醉医生穿戴全套的滑雪服、头盔、雪镜、手套以及滑雪鞋,分别采用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置入(喉罩组)的方法为模拟人建立人工气道,每种方法重复5次,记录人工气道建立的时间。在医院手术间内,将模拟人平放于手术床上,由同一名麻醉医生采用相同的方法完成人工气道建立,重复5次并记录时间。比较手术室内气管插管及喉罩置入的时间与滑雪场雪道完成同样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室内,气管插管操作时间长于喉罩置入操作时间[(79.8±10.4)s vs.(53.4±2.7)s,P=0.005];滑雪场雪道上气管插管操作时间长于喉罩置入操作时间[(209.2±32.7)s vs.(72.2±3.1)s,P=0.001]。滑雪场雪道上气管插管完成时间长于手术室内气管插管完成时间(t=-7.851,P=0.001)。滑雪场雪道喉罩置入完成时间长于手术室内相同操作完成时间(t=-19.391,P<0.001)。结论:滑雪场雪道条件下,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均可较快完成人工气道建立,但所需时间均长于在手术室内完成相同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喉罩置入建立人工气道花费的时间短于可视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在滑雪现场救援中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滑雪场雪道 气管插管 喉罩
下载PDF
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翻修的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国进 周方 +5 位作者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分析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因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断裂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3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翻修组12例,... 目的:分析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因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断裂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3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翻修组12例,未翻修组118例。利用SPSS 17.0软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损伤相关因素(受伤原因、开放或闭合性损伤、骨折AO/OTA分型、骨折累及区域分布)、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复位质量、是否出现术后感染)及内固定结构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0例纳入该研究的患者中12例进行了翻修手术,翻修率为9.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骨折AO/OTA分型、骨折累及区域、手术时间、复位质量、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及髁螺钉上方的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在翻修组和未翻修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折AO/OTA分型中A3型骨折、骨折累及髁上区域、手术时间、复位质量和髁螺钉上方的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是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翻修的相关因素(P<0.05)。A3型骨折干骺端内侧皮质粉碎破坏其内侧支撑能力、骨折累及髁上皮质骨区域、骨折复位不良导致外侧接骨板承受的弯曲应力增加、长时间手术操作造成骨折端血运破坏、接骨板的长度不足造成应力集中等因素可能是外侧锁定接骨板术后翻修的危险因素。对于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失败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辅助使用内侧微创接骨板固定+自体骨移植、更换髓内钉等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策略。结论:骨折AO/OTA分型中A3型骨折、骨折累及髁上区域、复位质量不良、长手术时间及髁螺钉上方的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不足是影响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翻修的相关因素;个性化的选择合理的接骨板及手术策略是降低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翻修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锁定接骨板 外侧 翻修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临时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撑开联合PKP治疗椎体后壁破裂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耘 祝腾蛟 +5 位作者 杨钟玮 吕扬 郭琰 张志山 姬洪全 周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1-626,共6页
目的:评价临时单侧椎弓根螺钉撑开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5例单节段伴椎体后壁破裂且无神经功能损害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女性30例... 目的:评价临时单侧椎弓根螺钉撑开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5例单节段伴椎体后壁破裂且无神经功能损害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女性30例,男性5例,年龄55。80岁(平均65.5±7.13岁)。损伤节段从T11-L4共35个骨折椎体。均采用术中临时单侧椎弓根螺钉撑开,结合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影像学观测术前、术后伤椎Cobb角及椎体高度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功能障碍指数(Oswestdisabilityindex,ODI)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和功能状况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8.33±13.94min,每个病椎注入骨水泥量平均5.10±1.13ml。术中出血平均18.80±5.29ml。术中有2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方向为椎体侧方1例,椎间隙1例,均无椎管内渗漏。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5.50个月)。术前伤椎Cobb角为16.25°±6.50°,伤椎前缘高度为0.62±0.17.伤椎中央高度为0.63±0.0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2.26°±5.14°0.71±0.11和0.70±0.14,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VAS为8.03±1.61分,ODI为0.73±0.17;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60±0.74分和0.10±0.04,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伴有椎体后壁骨折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应用经皮邻椎临时椎弓根螺钉撑开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恢复椎体高度满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椎弓根螺钉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新型二代Kyphon球囊与一代Kyphon球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冰川 田耘 +5 位作者 祝腾蛟 杨钟玮 周方 刘晓光 姬洪全 张志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5-611,共7页
目的:比较应用新型二代Kyphon球囊与一代Kyphon球囊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的61例OVCFs患者共70节手术椎体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中应用球囊不同... 目的:比较应用新型二代Kyphon球囊与一代Kyphon球囊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的61例OVCFs患者共70节手术椎体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中应用球囊不同分为KyphonⅠ组与KyphonⅡ组。影像学测量患者伤椎高度及Cobb角度,计算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术后伤椎高度的恢复及再塌陷程度,评价伤椎的撑开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结果:KyphonⅠ组共33例患者38节手术椎体,男性9例,女性24例,年龄66.31±7.85岁;KyphonⅡ组共28例患者32节手术椎体,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68.01±8.63岁。两组患者的术前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住院日、手术时间、平均单节椎体注入骨水泥量及出血量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KyphonⅡ组术中的球囊撑开压力(374.14±165.15Psi),明显高于KyphonⅠ组(171.45±97.81Psi)(P<0.05)。两组术后1d及术后12个月的Cobb角度、伤椎前缘高度及前缘高度比值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此外,KyphonⅡ组术后1d伤椎提升高度与Cobb改善角度明显优于KyphonⅠ组(P<0.05);术后12个月KyphonⅠ组Cobb角的再丢失程度较明显(P<0.05)。KyphonⅠ组出现8节椎体(21.05%)骨水泥渗漏,KyphonⅡ组出现1节椎体(3.13%)。术后邻近椎体骨折KyphonⅠ组出现3例(9.09%),KyphonⅡ组出现0例,所有并发症均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 :对于伴有前壁或侧壁破裂的严重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新型二代Kyphon球囊相比于一代Kyphon球囊的椎体撑开及稳定效果更加显著,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Kyphon球囊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微创
下载PDF
手术治疗伴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冰川 姬洪全 +8 位作者 周方 田耘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侯国进 孙川 邢永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伴有强直性脊柱炎(AS)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至2017年间采取手术治疗的15例伴有AS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59.4±12.6)岁(44~81岁)...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伴有强直性脊柱炎(AS)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至2017年间采取手术治疗的15例伴有AS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59.4±12.6)岁(44~81岁),确诊AS时间(28.9±14.9)年(12~60年)。结合影像学资料及查体结果,采用AO分型、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胸腰椎骨折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LICS)对患者术前骨折形态及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手术方式为后正中入路骨折椎体复位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记录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等。结果术前AO分型A3型1例,B2型9例,B3型3例,C1型1例,C2型1例;术前ASIA评级A级1例,B级4例,C级2例,D级4例,E级4例;术前TLICS评分4分3例,6分2例,7分2例,8分5例,9分3例。出院时3例(27.3%)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得到改善,其中1例A级升至B级,2例B级升至C级。随访时间为3~114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患者(36.4%)神经功能较出院时改善,其中2例B级升至C级,1例C级升至D级,1例D级升至E级。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实现骨性愈合,7例患者达到行走无需辅助,2例患者虽需拄拐行走,但能基本满足正常生活需求。随访期间1例(6.7%)患者出现肌间静脉血栓合并肺部感染,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治疗伴有AS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可实现椎体骨折复位及稳定固定,有助于骨性愈合,并部分改善神经功能状态,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圣林 杨钟玮 +1 位作者 闫明 刘忠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49.9岁。16例中12例为陈旧性寰枢... 目的:探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49.9岁。16例中12例为陈旧性寰枢关节不稳定或脱位,4例为C2齿突新鲜骨折、脱位。16例中14例进行了寰枢椎植骨融合术,2例仅寰枢椎固定、未进行植骨。术中CT使用时机:(1)在术中置钉前CT扫描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2)术中寰枢椎椎弓根穿刺过程中,CT扫描引导穿刺方向(其中2例患者联合使用3D打印个体化导板和术中CT引导寰枢椎置钉);(3)置钉完成后应用多平面CT重建图像评估螺钉位置及寰枢关节复位情况。计算术中CT扫描的次数,将同期实施徒手寰枢椎内固定的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的置钉准确性。结果:本组11例术中CT扫描1次、4例2次、1例3次,平均1.4次。16例中CT扫描发现2例寰椎螺钉位置不佳,在术中进行了修正,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伤口感染病例。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7个月。16例术后寰枢关节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3个月复查CT见寰枢融合良好(14例),齿突骨折骨性愈合(2例)。11例术前合并脊髓病患者脊髓功能改善,平均JOA评分由12.1分提高至14.4分。至最后一次随访均未发现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置钉准确性比较,发现16例CT组所有寰枢椎螺钉位置均满意,而徒手置钉组19例中有2例4枚的螺钉位置不佳(10.5%)。结论:应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提高了寰枢椎置钉的准确性,判断寰枢关节复位程度更加精确,术中即刻了解螺钉位置,一定程度上避免返修,显示该术式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不稳定 寰枢关节脱位 内固定术 术中CT 3D打印导板
下载PDF
基于股骨近端外侧壁完整性的股骨近端骨折分型方法:附888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志山 张铁超 +6 位作者 周方 田耘 姬洪全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侯国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96-204,共9页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分型系统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反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存在分型交叉,而且目前的分型系统均未将转子部外侧壁包含在内。目的:提出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区域分型法,分析新分型系统中各型临床特点。方法:根据股骨转子...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分型系统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反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存在分型交叉,而且目前的分型系统均未将转子部外侧壁包含在内。目的:提出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区域分型法,分析新分型系统中各型临床特点。方法:根据股骨转子部外侧壁是否完整以及后内侧是否存在蝶形骨折块建立区域分型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共888例,分析区域分型系统中各分型患者基础资料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等。结果:Ⅰ~Ⅳ型骨折分别占79.8%(709例)、12.7%(113例)、3.2%(28例)和4.3%(38例)。各型患者间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复位方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ⅠA型骨折髓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相比,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B型骨折髓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R-LISS)相比,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骨折采用转子间顺行髓内钉(InterTan)和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FP)固定的患者,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8%、62.5%,高于其他内固定物。Ⅲ型骨折髓内固定与R-LISS固定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58.8%、50.0%。Ⅳ型骨折髓内固定与R-LISS固定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6.9%、45.5%。结论:区域分型法可以较好的反映各型转子部骨折的特点,并指导内固定物的选择和提示预后。对于ⅠA型骨折,推荐采用DHS或髓内固定治疗;ⅠB型骨折推荐使用髓内固定治疗;Ⅱ型骨折因外侧壁不完整,推荐使用PFP或者InterTan治疗;Ⅲ型及Ⅳ型骨折推荐使用髓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部骨折 分型 外侧壁
下载PDF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雅文 侯国进 +6 位作者 周方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7年12月79例随访时间>1年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生AVN 27例。记录性别、年龄、BMI... 目的探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7年12月79例随访时间>1年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生AVN 27例。记录性别、年龄、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分级、受伤原因、骨折侧别、Garden分型、骨折线位置、Pauwels角、受伤至手术时间、内固定方式、手术时间、复位质量。内固定方式采用3枚平行空心钉加压固定(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35例)或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空心钉固定(4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VN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无AVN组和AVN组BMI、Garden分型及复位质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MI>25(OR=6.117,95%CI:1.668~22.436,P=0.006)、Garden分型Ⅳ型(OR=10.696,95%CI:1.808~63.258,P=0.009)及复位质量C级(OR=23.843,95%CI:2.180~260.760,P=0.009)是术后AVN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受BMI、Garden分型及复位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治疗前应完善评估并给予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智芳 周方 +3 位作者 田耘 姬洪全 杨钟玮 侯国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74-778,共5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采用DHS或CCS内固定治疗且随访满1年的91例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资料,...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采用DHS或CCS内固定治疗且随访满1年的91例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资料,DHS组44例,CCS组47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DHS组[中位数74.5(45~342)min]长于CCS组[中位数50.0(13~138)min](Z=-5.560,P=0.000),术中出血DHS组[中位数77.5(10~1500)ml]多于CCS组[中位数10.0(2~400)ml](Z=-7.526,P=0.000),但术后1~7天可部分负重的比例DHS组[65.9%(29/44)]显著高于CCS组[38.3%(18/47)](χ2=6.938,P=0.008)。2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骨折延迟愈合及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13~66个月,2组均无内固定脱出、骨折不愈合,均无深静脉血栓、肺炎、肺栓塞等长期卧床并发症。结论在新鲜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上,DHS及CCS均能坚强固定股骨颈骨折使髋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二者在术后相关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DHS内固定术后患肢负重更早,利于患肢功能锻炼。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推荐使用DHS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动力髋螺钉 空心加压螺钉
下载PDF
颈基底型股骨粗隆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铁超 张志山 +6 位作者 周方 田耘 姬洪全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侯国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6-251,共6页
目的:评估颈基底型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特点和发生率,探究其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32例粗隆部骨折病例,其中28例(3.37%)为颈基底型骨折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空心钉、动力... 目的:评估颈基底型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特点和发生率,探究其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32例粗隆部骨折病例,其中28例(3.37%)为颈基底型骨折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空心钉、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髓内钉固定系统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术期失血总量、术后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髓内钉组16例,手术时间为55(20,120)min,术后平均住院日3(2,7)d,术中出血量为50(5,100)m L,隐性失血量为533.37(376.19,987.15)m L,失血总量为627.35(406.19,1037.16)m 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最终Harris评分分别为6(3,9)个月和90.25(74,100)分;DHS组8例,手术时间为87.5(65,115)min,术后住院日5.5(2,17)d,术中出血量为100(50,300)m L,隐性失血量为278.11(202.43,849.97)m L,失血总量为580.19(368.55,899.97)m 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最终Harris评分分别为5.5(4,12)个月和85.5(84,87)分;空心钉组4例,手术时间为47.5(35,75)min,术后住院日5(2,12)d,术中出血量为20(2,70)m L,隐性失血量为150(100.00,412.01)m L,失血总量为195.00(120.00,414.01)m 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最终Harris评分分别为4(4,6)个月和80(61,97)分。髓内钉组和空心钉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DHS组,但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3组患者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HS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另两组,而髓内钉组和空心钉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隐性失血量髓内钉组显著增多,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围术期失血总量空心钉组与其他两组比较相对较少,髓内钉组与DH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74年(1~10年),采用空心钉治疗的一名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内固定失败。3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基底型骨折的发生率较低,无移位骨折患者可通过术前X线片确诊,对于骨折移位患者,建议完善术前CT+三维重建以确诊;闭合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应作为首选治疗方式;采用DHS或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基底型骨折 粗隆间骨折 囊外骨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八篮烘箱校准规范》的解读
19
作者 任协 杨钟玮 黎仲明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11年第3期53-55,共3页
八篮烘箱是用于纺织品回潮率测试的主要试验设备,应定期进行计量校准以确保其计量性能准确。对《八篮烘箱校准规范》的适用范围、术语、计量特性、测量标准及校准结果表示等的内容进行解读,供计量校准人员参考。
关键词 适用范围 术语 计量特性 测量标准 校准结果表示
下载PDF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与残疾人奥运会张家口赛区雪上项目的创伤特点与救治研究
20
作者 杨钟玮 孙傲 +1 位作者 高山 周方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7-1024,共8页
目的总结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冬奥会)、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雪上项目中运动员所受创伤的特点及救治情况,以期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冬季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备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张家口赛区闭环内医院(北京大学第三... 目的总结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冬奥会)、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雪上项目中运动员所受创伤的特点及救治情况,以期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冬季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备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张家口赛区闭环内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在冬奥会、冬残奥会闭环期间(2021年11月21日至2022年4月5日)所有运动员的就诊记录,分析其创伤的发病率、严重程度、部位与诊疗经过。结果张家口赛区共有1188名冬奥会运动员与420名冬残奥会运动员参赛,其中冬奥会运动员创伤发病率为2.9%(34/1188),冬残奥会运动员创伤发病率为1.7%(7/420)。运动员日均就诊量在冬奥会阶段最多(1.16例),就诊时急诊严重指数(ESI)评级均为3级(8例)或4级(33例),就诊科室中骨科最多(92.7%,38/41)。下肢受伤比例最高(53.7%,22/41),膝关节受伤占所有创伤的36.6%(15/41)。ESI 3级者大多采用支具固定(62.5%,5/8),ESI 4级者大多采用观察随访(57.6%,19/33)。41例运动员共做了57次影像学检查,单日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影像学检查是X线片(5.00次),日均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影像学检查是磁共振成像(0.16次)。运动员创伤患者的转运时间为(27.4±8.8)min,且多云、晴、小雪、阴4种天气的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结论张家口赛区冬奥会阶段的创伤发病率低于北京冬奥会与往届冬奥会,且无严重威胁生命的患者。张家口赛区的影像学检查资源与转运速度在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各阶段均能满足运动员的就诊需求。运动员在进行滑雪比赛时需注意下肢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雪上运动 医疗保障 运动员 奥林匹克运动会 冬季 北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