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P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合成VEGF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郑加军 杨铭艳 +2 位作者 张纲 裘松波 谭颖徽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18-62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vessel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增殖以及刺激VEGF的合成情况,探讨VIP在创伤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体外培...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vessel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增殖以及刺激VEGF的合成情况,探讨VIP在创伤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系,分为有血清培养组和无血清培养组,这两组分别加入VIP和PBS进行干预,应用MTT法测定HU-VECs的增殖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在HUVECs的合成。结果VIP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且两组都有VEGF生成,但VIP组VEGF的量显著高于PBS组。结论VIP能促进HUVECs的增殖以及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内VEGF的合成和分泌,在创伤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促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失神经支配下兔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VIP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郑加军 杨铭艳 +2 位作者 王建华 张纲 谭颖徽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肽在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方法选用35只中国大白兔,每只做双侧下颌骨骨折模型,一侧离断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实验侧),另一侧为单纯下颌骨骨折(对照侧),分别于骨折后第7,14,21... 目的探讨神经肽在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方法选用35只中国大白兔,每只做双侧下颌骨骨折模型,一侧离断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实验侧),另一侧为单纯下颌骨骨折(对照侧),分别于骨折后第7,14,21,28,35天处死,取骨痂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试验侧在5个时相点均较对照侧新生骨小梁成熟度低,骨性骨痂在新生骨痂中比例明显偏低;骨痂中VIP着色明显浅于对照组,142、1、28d两组染色都较深,5周后减弱;各个时相点微血管密度也较对照组低。结论感觉神经参与了骨折愈合过程中早期骨组织的修复,神经损伤后影响骨痂内微血管密度的形成以及骨痂形成的质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颔骨骨折 骨折愈合 血管活性肠肽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拔除上颌牙不施行腭侧注射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正伦 方文静 +5 位作者 钟秋 童庆华 胡凌洁 邵卓娜 粟杉杉 杨铭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拔除上颌牙不行腭侧注射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00例需要拔除上颌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0例,对照组200例。拔牙时试验组患者只行颊侧的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麻醉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拔除上颌牙不行腭侧注射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00例需要拔除上颌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0例,对照组200例。拔牙时试验组患者只行颊侧的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麻醉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1)试验组患者麻药注射时的疼痛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拔牙手术时的疼痛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上颌牙的拔除中只行颊侧的局部麻醉能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可以不进行腭侧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拔牙 视觉模拟量表
下载PDF
不施行腭侧注射麻醉拔除老年人上颌牙200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正伦 何俊 +7 位作者 李敏 方文静 钟秋 童庆华 邵卓娜 粟杉杉 杨铭艳 胡凌洁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8-829,832,共3页
目的总结不施行腭侧注射麻醉在拔除老年人上颌牙齿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00例因临床需要拔除上颌牙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时分别采用新的上颌局部麻醉方法和传统治疗方法,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目的总结不施行腭侧注射麻醉在拔除老年人上颌牙齿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00例因临床需要拔除上颌牙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时分别采用新的上颌局部麻醉方法和传统治疗方法,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麻药注射时疼痛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拔牙手术时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的上颌局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省时,减少腭侧不良反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老年拔牙 视觉模拟量表
下载PDF
3种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即刻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文静 杨铭艳 +1 位作者 钟秋 童庆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1期2477-2478,共2页
目的比较3种药物对牙本质脱敏治疗的即刻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分别用75%氟化钠甘油糊剂、氢氧化钙糊剂、Prime&Bond NT粘结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患者51例,共161颗患牙,对比观察3组的即刻及远期疗效。结果即刻疗效:75%氟化钠甘油糊剂组... 目的比较3种药物对牙本质脱敏治疗的即刻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分别用75%氟化钠甘油糊剂、氢氧化钙糊剂、Prime&Bond NT粘结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患者51例,共161颗患牙,对比观察3组的即刻及远期疗效。结果即刻疗效:75%氟化钠甘油糊剂组为70.31%,氢氧化钙糊剂组为63.26%,Prime&Bond NT粘结剂组为93.10%;远期疗效:75%氟化钠甘油糊剂组为63.46%,氢氧化钙糊剂组为65.31%,Prime&Bond NT粘结剂组为63.64%。结论Prime&Bond NT粘结剂用于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有较好的即刻疗效。3种药物对牙本质脱敏治疗的远期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过敏症 脱敏 治疗
下载PDF
不施行腭侧注射麻醉拔除上颌阻生牙237例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钟秋 李敏 +6 位作者 王正伦 粟杉杉 胡凌洁 童庆华 方文静 王太元 杨铭艳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8期1143-1144,共2页
目的:探讨上颌麻醉注射技术在拔除上颌阻生牙中的麻醉效果及减少腭侧不良反应的有效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37例需要拔除上颌阻生牙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24例,对照组113例,治疗时分别采用新的上颌局部麻醉方法和传统治疗方法,对麻... 目的:探讨上颌麻醉注射技术在拔除上颌阻生牙中的麻醉效果及减少腭侧不良反应的有效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37例需要拔除上颌阻生牙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24例,对照组113例,治疗时分别采用新的上颌局部麻醉方法和传统治疗方法,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麻醉注射时的疼痛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拔牙手术中疼痛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新的上颌局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避免腭侧注射的疼痛与创伤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注射 阻生智齿 视觉模拟量表 拔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