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杂诗》的自然意象研究
1
作者 杨锋兵 袁宗芳 《萍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3-59,共7页
魏晋《杂诗》中的自然意象类别丰富,通常可以概括为动物意象、植物意象、征候性意象等三种类型。这些自然意象的特征表现为时令性、悲情性、质朴性,既体现了文学自觉时代诗学体式与内容转向的新特点,又逐渐完备了古典诗歌的意象系统,反... 魏晋《杂诗》中的自然意象类别丰富,通常可以概括为动物意象、植物意象、征候性意象等三种类型。这些自然意象的特征表现为时令性、悲情性、质朴性,既体现了文学自觉时代诗学体式与内容转向的新特点,又逐渐完备了古典诗歌的意象系统,反映了在整个诗歌发展进程中,不同历史阶段诗人共通的无意识情感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杂诗》 自然意象 诗学意义
下载PDF
寒山诗被“垮掉的一代”所接受之原因探赜——以加里·斯奈德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锋兵 孙雪雷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寒山诗被美国"垮掉的一代"所接受不仅是因为斯奈德英译寒山诗中所刻画的寒山子举止与"垮掉的一代"的举止相一致,更重要的是由于译诗所体现的原诗的圆融境界、澄明境界、大乘境界等禅悟境界分别与"垮掉的一代&q... 寒山诗被美国"垮掉的一代"所接受不仅是因为斯奈德英译寒山诗中所刻画的寒山子举止与"垮掉的一代"的举止相一致,更重要的是由于译诗所体现的原诗的圆融境界、澄明境界、大乘境界等禅悟境界分别与"垮掉的一代"精神上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对本真之我、对"群众英雄"的追求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 禅悟境界 垮掉的一代 精神追求 契合
下载PDF
梵净山佛教记事碑刻文献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锋兵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6-160,共5页
梵净山地区碑记摩崖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其中记事类碑刻文献的内容主要侧重在:表达开山建寺之不易;回顾梵净山地区战乱风云;明告相关寺产信息;叙述大德高僧生平事迹、籍贯法号及法脉世系。这些内容展现了梵净山的佛教历史、寺院建设、法... 梵净山地区碑记摩崖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其中记事类碑刻文献的内容主要侧重在:表达开山建寺之不易;回顾梵净山地区战乱风云;明告相关寺产信息;叙述大德高僧生平事迹、籍贯法号及法脉世系。这些内容展现了梵净山的佛教历史、寺院建设、法脉世系等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记事碑刻 佛教
下载PDF
明清诗歌中的佛教圣地梵净山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锋兵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5-38,共4页
明清以来围绕梵净山展开的诗歌创作十分兴盛,现存四百多首,诗歌作者主要包括入黔客籍文士,入黔官员,但主要以贵州当地的文人为主,此外还有佛门中的僧人。他们的诗歌中展现的梵净山是自然人文景致壮丽优美的圣地,是佛教信众参禅访道的圣... 明清以来围绕梵净山展开的诗歌创作十分兴盛,现存四百多首,诗歌作者主要包括入黔客籍文士,入黔官员,但主要以贵州当地的文人为主,此外还有佛门中的僧人。他们的诗歌中展现的梵净山是自然人文景致壮丽优美的圣地,是佛教信众参禅访道的圣地,是登山游客叩问心灵的圣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诗歌 梵净山 圣地
下载PDF
寒山子形象在中美两国之嬗变略疏
5
作者 杨锋兵 唐圣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80-83,共4页
寒山子的形象在中国经历了从"隐士"到"菩萨"的转变。寒山诗流传到美国以后,寒山子形象从"菩萨转世"则一变而成为"群众英雄"。这种转变与接受是两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关键词 寒山子 人物形象 隐士 菩萨 群众英雄
下载PDF
论明清贵州僧诗的特色
6
作者 杨锋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9-163,共5页
明清时期贵州的僧诗创作在贵州佛教的发展、僧人内典与外学兼修的历史传统、弘法需要、重视经教文字等因素的促进下出现了繁荣景象,现存灯录、语录、诗集20部,《黔诗纪略》、《黔诗纪略续编》、《播雅》三书收僧诗300首,还有诸多僧诗散... 明清时期贵州的僧诗创作在贵州佛教的发展、僧人内典与外学兼修的历史传统、弘法需要、重视经教文字等因素的促进下出现了繁荣景象,现存灯录、语录、诗集20部,《黔诗纪略》、《黔诗纪略续编》、《播雅》三书收僧诗300首,还有诸多僧诗散存于明清贵州44部地方志之中,是明清时期贵州的文化宝藏。明清贵州僧诗创作的特色体现为揭示禅悟体验、描绘山居生活、反映地方战乱、抨击鸦片流毒等方面。促成此种特色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继承,本色的体现,以及时局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贵州 僧诗创作 僧诗特色
下载PDF
明清贵州诗文中的黔地黔人书写
7
作者 杨锋兵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89-94,共6页
黔地黔人的形象受历史因素影响长期被误读。明清时期黔地或入黔文人的诗文中对黔地、黔人多有书写,其书写的侧重点集中在山地景致、艰苦环境、质朴民众等三个方面。这些诗文中贵州的山展现了奇秀险雄的特征。贵州的山地自然环境不利于... 黔地黔人的形象受历史因素影响长期被误读。明清时期黔地或入黔文人的诗文中对黔地、黔人多有书写,其书写的侧重点集中在山地景致、艰苦环境、质朴民众等三个方面。这些诗文中贵州的山展现了奇秀险雄的特征。贵州的山地自然环境不利于经济发展,经济条件落后,生活环境艰苦,贫瘠也成了黔地的真实写照。同时自然及生活环境对人的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塞天皆石、无地不坡”艰苦环境中的黔人则展现出了质朴纯真的形象。这些诗文有利于消除误读,重新认识黔地黔人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诗文 黔地 黔人 形象
下载PDF
清代黔灵山诗文中赤松法师形象略疏
8
作者 杨锋兵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91-94,共4页
赤松法师是清代贵州著名佛教僧人,现存围绕黔灵山展开的诗文创作中对其形象多有描述。概括而言这些诗文中的赤松法师是一位立志苦行的修道者,是遍参大德的求法者,是筚路蓝缕的开山者,是讲求方便的弘法者,同时也是一片婆心的教化者。
关键词 黔灵山 诗文 赤松 形象
下载PDF
黔灵风光好 万象映禅机——清代黔灵山写景诗管窥
9
作者 杨锋兵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黔灵山以佛教禅宗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清代黔灵山写景诗,在展现自然人文景致的同时,以"本来面目"、"明月"、"本源"、"宝光"等象征语汇来体认禅宗哲学中本心的澄明、觉悟、圆满的内涵... 黔灵山以佛教禅宗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清代黔灵山写景诗,在展现自然人文景致的同时,以"本来面目"、"明月"、"本源"、"宝光"等象征语汇来体认禅宗哲学中本心的澄明、觉悟、圆满的内涵与质性;以"幻影"、"游子"、"乡关"等词汇反省本心失落的缘由;以"隔尘渐修"、"骑牛归家"、"截断两头"等象征性话语探讨重现本心本性的开悟方法;以"一切现成"、"拈花微笑"的禅悟观照揭橥禅者回归本心本性时的禅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灵山 诗歌 禅思
下载PDF
部派佛教时期之化地部述论
10
作者 杨锋兵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6-29,共4页
文章通过对材料的梳理,勾勒出部派佛教时期之化地部的产生以及流变,并通过对化地部所传之律,化地部对法与我的有、无之论述,化地部的佛陀观,化地部的心性论以及化地部的实践论几个方面的分析,对化地部学说思想进行系统论述。
关键词 化地部 历史流变 学说思想
下载PDF
清初黔中高僧赤松法师述论
11
作者 杨锋兵 《中国佛学》 2017年第1期47-56,共10页
清初黔僧赤松四处参访,多方交游。在与高僧衲子的交往中赤松了悟禅理,传承临济法脉于黔中;同时赤松结交黔省地方官员,在地方官员支持下创建黔灵山,开法弘福寺;此外,赤松与文士名流相互切磋,砥砺诗文,宣传黔灵山。通过交游,赤... 清初黔僧赤松四处参访,多方交游。在与高僧衲子的交往中赤松了悟禅理,传承临济法脉于黔中;同时赤松结交黔省地方官员,在地方官员支持下创建黔灵山,开法弘福寺;此外,赤松与文士名流相互切磋,砥砺诗文,宣传黔灵山。通过交游,赤松法师奠定了黔中良好的佛教生存环境,使佛教行化边鄙,同时遗留下丰富的佛教文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 参访 黔灵山
下载PDF
北宋高僧契嵩研究述评
12
作者 杨锋兵 《中国佛学》 2015年第1期22-28,共7页
契嵩一生著述丰富,在佛学、史学、文学上均有很高的成就。国内外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也主要从其佛学思想、禅史修撰以及诗文创作三个方面展开,而现有研究成果所呈现的特点是:思想上侧重对其'儒释一贯'思想的研究,较少涉及其禅学思... 契嵩一生著述丰富,在佛学、史学、文学上均有很高的成就。国内外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也主要从其佛学思想、禅史修撰以及诗文创作三个方面展开,而现有研究成果所呈现的特点是:思想上侧重对其'儒释一贯'思想的研究,较少涉及其禅学思想;史学上针对其史识进行批评,而缺少对其所具有的禅宗史观的分析;诗文创作上主要说明其所持的'文道关系',缺少对其诗文内容及风格特征的归纳总结;对契嵩的交游尚无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契嵩 人物研究 述评
下载PDF
寇谦之天师道改革探微
13
作者 孙雪雷 杨锋兵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3-105,139,共4页
关于寇谦之本人生平及其改革天师道使其成熟化、官方化的过程与内容,学界已有详尽的记述。但是,对于寇谦之改革的一些细节问题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分析。辨析寇谦之改革内容的除去三张伪法的具体所指并不是除去所有的三张旧制,努力... 关于寇谦之本人生平及其改革天师道使其成熟化、官方化的过程与内容,学界已有详尽的记述。但是,对于寇谦之改革的一些细节问题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分析。辨析寇谦之改革内容的除去三张伪法的具体所指并不是除去所有的三张旧制,努力探清寇谦之努力划清老子与当时盛传的老子替身李弘之间的界限的意义,以求达到对寇谦之的道教改革的全面具体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寇谦之 改革 天师道 三张伪法
下载PDF
王阳明谪黔诗文的“苗僚”视角及其启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锋兵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139,共7页
谪居龙场是王阳明人生中的一大磨难,但同时也是其悟入圣人之道的一大事因缘,"苗僚"视角的转变对其龙场悟道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王阳明谪黔诗文展现了其"苗僚"视角的变化,一则体现其对贵州民族地区环境的认识从&q... 谪居龙场是王阳明人生中的一大磨难,但同时也是其悟入圣人之道的一大事因缘,"苗僚"视角的转变对其龙场悟道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王阳明谪黔诗文展现了其"苗僚"视角的变化,一则体现其对贵州民族地区环境的认识从"俟命而已"转变为"安而乐之",这促使了王阳明对己心的体察;二则王阳明认为贵州民族地区的民众是"未琢之璞",只要施以教化,启迪良知,人人均可以做到圣人,这促使了他对人心的体认。随此双重转变,王阳明更加关注人的本心,推动了他求悟圣人之道的方式由原来的"求道物理"转变为"吾性自足",并以"心"为起点重释"格物致知",开辟了崭新的哲学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谪黔诗文 “苗僚”
原文传递
历经沧桑 静穆依然——西安五星街天主教堂
15
作者 杨锋兵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1,共2页
在西安市莲湖区五星街,即原来西安城内土地庙什字的路北,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古老且风格独特的建筑——五星街天主教堂,也称为方济各堂,俗称土什字天主教堂,西安人习惯上称其为“南堂”。因为相对于“北堂”,即西安糖坊街天主教堂而... 在西安市莲湖区五星街,即原来西安城内土地庙什字的路北,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古老且风格独特的建筑——五星街天主教堂,也称为方济各堂,俗称土什字天主教堂,西安人习惯上称其为“南堂”。因为相对于“北堂”,即西安糖坊街天主教堂而言,它地处西安城区西南隅。它是天主教西安教区主教座堂,陕西省和西安市天主教爱国会均设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堂 西安市 静穆 风格独特 莲湖区 爱国会 陕西省
原文传递
清初黔僧赤松师承考述
16
作者 杨锋兵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68,共4页
清初黔僧赤松寻师访道,转益多师。他披剃于灵药,进入佛门,并在灵药慧宗处以"参话头"方式了悟本心本性,继承棒喝齐施的临济宗风。同时赤松拜师于西识,深入经藏,开黔中禅宗重视经教文字的传统。其具戒于灵隐印文,嗣法于敏树如相... 清初黔僧赤松寻师访道,转益多师。他披剃于灵药,进入佛门,并在灵药慧宗处以"参话头"方式了悟本心本性,继承棒喝齐施的临济宗风。同时赤松拜师于西识,深入经藏,开黔中禅宗重视经教文字的传统。其具戒于灵隐印文,嗣法于敏树如相,继而传承天童——破山法系于黔中,成为清初贵州佛教历史上的一代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 师承 禅学思想 法脉传承
原文传递
明清黔中文士之佛教因缘及涉佛诗文内涵探赜
17
作者 杨锋兵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5-139,共5页
明清以来贵州佛教发展出现兴盛局面,黔中文士亦与僧人广泛交游,特别是明清黔中文士读书讲学山寺及明季士大夫逃禅,体现出了明清黔中文士与佛教较深厚的因缘。综观明清时期黔中文士涉佛诗文,其内涵则主要体现在谈论佛教义理,描写寺庙山... 明清以来贵州佛教发展出现兴盛局面,黔中文士亦与僧人广泛交游,特别是明清黔中文士读书讲学山寺及明季士大夫逃禅,体现出了明清黔中文士与佛教较深厚的因缘。综观明清时期黔中文士涉佛诗文,其内涵则主要体现在谈论佛教义理,描写寺庙山林景色,记述寺庙兴废问题方面,展现了明清时期贵州社会政治、历史、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黔中文士 涉佛诗文
原文传递
东晋高僧慧持行迹考述
18
作者 杨锋兵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99,共5页
东晋高僧慧持一生行迹主要可分为师事道安法师时期、庐山时期以及入蜀弘化时期。师事道安法师时期,慧持在颠沛流离之中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奠定了坚实的佛学基础。庐山时期,慧持校阅新译经典,树立清净道风,堪称僧团楷模。此后慧持割爱辞... 东晋高僧慧持一生行迹主要可分为师事道安法师时期、庐山时期以及入蜀弘化时期。师事道安法师时期,慧持在颠沛流离之中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奠定了坚实的佛学基础。庐山时期,慧持校阅新译经典,树立清净道风,堪称僧团楷模。此后慧持割爱辞请,入蜀弘化,传播经典,创建寺院,高树戒幢,修持禅定,弘化一方,可谓戒、定、慧三学并进,是名至实归的高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持 行迹 贡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