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品种牡蛎助推烟台市贝类产业蓬勃发展
1
作者 杨陆飞 高雁 +1 位作者 陈伟 李五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期5-6,共2页
烟台市是山东省唯一跨黄海、渤海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肥沃的水质、丰富的矿物质及适宜的水温给牡蛎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不完全统计,2014-2020年,烟台市牡蛎养殖产量由全市海水贝类养殖产量的不足5%上升到22.3%,占山... 烟台市是山东省唯一跨黄海、渤海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肥沃的水质、丰富的矿物质及适宜的水温给牡蛎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不完全统计,2014-2020年,烟台市牡蛎养殖产量由全市海水贝类养殖产量的不足5%上升到22.3%,占山东省牡蛎产量的18.7%,是烟台市贝类海水养殖的支柱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牡蛎养殖 海水贝类 养殖产量 烟台市 贝类产业 新品种 山东省
下载PDF
皱纹盘鲍深远海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栾淼 杨陆飞 +2 位作者 高峰 高雁 李五 《科学养鱼》 2023年第5期66-67,共2页
鲍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食材,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2022年我国鲍鱼养殖产量达21.78万吨,其中产自我国黄渤海的皱纹盘鲍占养殖总量的85%以上,是主要的鲍鱼养殖品种。皱纹盘鲍最初主要分布在我国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海域,但由... 鲍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食材,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2022年我国鲍鱼养殖产量达21.78万吨,其中产自我国黄渤海的皱纹盘鲍占养殖总量的85%以上,是主要的鲍鱼养殖品种。皱纹盘鲍最初主要分布在我国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海域,但由于过度捕捞,野生鲍资源锐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食材 过度捕捞 经济贝类 黄渤海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下载PDF
渤海湾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晓静 周政权 +6 位作者 陈琳琳 李宝泉 刘甜甜 艾冰花 杨陆飞 刘博 王诗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7-627,共11页
为研究渤海湾围填海工程对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利用2013年秋季和2014年春季调查数据,对渤海湾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总平均丰度、总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调查区域的优势类群为多毛类... 为研究渤海湾围填海工程对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利用2013年秋季和2014年春季调查数据,对渤海湾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总平均丰度、总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调查区域的优势类群为多毛类,优势种为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ia)和日本倍棘蛇尾(Amphioplus japonicas),这与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单一和物种小型化的特征相符。曹妃甸围填海海域与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2014年春季较2013年秋季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稍有所提高,这可能是围填海工程放缓和阶段性施工结束后生物群落在缓慢的恢复。ABC曲线(Abundance/Biomass Curves)分析表明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均已受到中等程度干扰;M-AMBI指数分析发现曹妃甸围填海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较差。结合渤海湾围填海面积和历史数据,发现围填海等人类活动已对渤海湾生态环境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受损。受损生态系统的完全恢复需要漫长的过程,受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生演替也需要较长的时间,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围填海工程 渤海湾 曹妃甸 人为干扰
下载PDF
围填海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宝泉 李晓静 +3 位作者 周政权 刘甜甜 杨陆飞 陈琳琳 《广西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293-298,共6页
围填海是人类在沿海城市土地紧张的情况下拓展生存和生活空间的重要方式。围填海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海岸带生态系统及海洋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系统总结围填海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围填... 围填海是人类在沿海城市土地紧张的情况下拓展生存和生活空间的重要方式。围填海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海岸带生态系统及海洋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系统总结围填海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围填海生态效应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相关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生态效应 底栖生物群落
下载PDF
烟台牟平海洋牧场季节性低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6
5
作者 杨陆飞 陈琳琳 +5 位作者 李晓静 周政权 刘博 宋博 李秉钧 李宝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许多海区尤其是近岸海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低氧现象,导致海洋动物大量死亡,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明确烟台牟平海洋牧场低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效应,我们于2016年夏季(6月、8月、9...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许多海区尤其是近岸海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低氧现象,导致海洋动物大量死亡,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明确烟台牟平海洋牧场低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效应,我们于2016年夏季(6月、8月、9月共3个航次)在该海域进行现场调查,分析低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牟平海洋牧场8月低氧事件发生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为短叶索沙蚕(Lumbrinereis latreilli)、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和内肋蛤(Endopleura lubrica)。低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表现为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变化上。例如,耐受低氧的机会种数量增加,如短叶索沙蚕;敏感种数量减少,如微小海螂(Leptomya minuta)、长吻沙蚕(Glycera chirori)、大蝼蛄虾(Upogebia major)、极地蚤钩虾(Pontocrates altamarimus)、塞切尔泥钩虾(Eriopisella sechellensis)等。同时,低氧也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降低,但丰度和生物量受其影响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机会种短叶索沙蚕丰度和生物量的剧增所致。大型底栖动物不同物种耐受低氧的阈值不同。例如,短叶索沙蚕在溶解氧(DO)<1.0 mg/L受影响最大,在DO=2.0 mg/L时受到的影响不明显,而其他敏感种如微小海螂、大蝼蛄虾、极地蚤钩虾、塞切尔泥钩虾等在DO<2.5 mg/L时,已表现出明显的不适。低氧事件之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其恢复程度和需要的时间长短与低氧发生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群落结构 群落恢复 敏感种 机会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