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NLR水平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杨雅阁 郑晓永 王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94-1997,共4页
目的 分析影响血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联系。方法 选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5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 目的 分析影响血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联系。方法 选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5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降低分为轻度胰腺炎(MAP,24例)组、中重度胰腺炎(MSAP,26例)、重症胰腺炎(SAP,32例),同时,根据其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16例)、预后良好组(66例)。比较不同类型患者PCT、D-D、NLR水平差异,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PCT、D-D、NLR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PCT、D-D、NLR单独、联合鉴别病情与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 3组患者PCT、D-D、NL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PCT、D-D、NLR水平>MSAP组>MAP组(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PCT、D-D、NLR水平更高(P<0.05)。PCT、D-D、NLR与病情、预后呈相关性,与病情呈正相关性,与预后呈负相关性(P<0.05)。PCT、D-D、NLR单独、联合鉴别重症胰腺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75、0.868、0.932,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PCT、D-D、NLR单独、联合预测预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755、0.821、0.817,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结论 PCT、D-D、NLR水平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程度及预后存在紧密联系,重症患者及预后不良患者PCT、D-D、NLR水平相对更高,三项指标单独、联合鉴别病情、预测预后均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血降钙素原 D-二聚体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CathepsinS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雅阁 张炳勇 +2 位作者 刘龙 白阳秋 曹名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742-3746,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在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at S的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在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at S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62例肝癌、40例肝硬化和30例健康对照组中血清Cat S含量,分析血清Cat S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癌组织中Cat 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RNA:0.67±0.15 vs 0.28±0.12,P<0.05;蛋白:0.81±0.16vs 0.35±0.13,P<0.05);肝癌组血清Cat S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131.46g/L±42.16 g/Lvs 64.28 g/L±12.71 g/L、50.2 g/L±17.41 g/L,均P<0.05);肝癌患者血清Cat S含量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门静脉癌栓的形成、肿瘤大小、肝外转移、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Cat S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肝癌的诊断、预后预测及术后复发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清 组织蛋白酶S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下载PDF
启动子区甲基化导致ZNF33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缺失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晶芳 杨雅阁 +1 位作者 郭明洲 张炳勇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5期66-68,94,共4页
通过分析锌指蛋白331(ZNF331)在结直肠癌中的甲基化及表达情况,探讨ZNF331基因的甲基化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7株结直肠癌细胞系和66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ZNF331基因... 通过分析锌指蛋白331(ZNF331)在结直肠癌中的甲基化及表达情况,探讨ZNF331基因的甲基化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7株结直肠癌细胞系和66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ZNF33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结果7株结直肠癌细胞系中LOVO、RKO、DLD1和HCT116启动子区完全甲基化,SW620和HT29呈部分甲基化,SW480为非甲基化。LOVO、RKO、DLD1、HCT116细胞系中ZNF331mRNA不表达,经5-Aza处理后恢复表达。在SW480、SW620、HT29细胞系中,5-Aza处理前后均表达,处理后表达量增加。在6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ZNF331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72.7%(48/66),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无甲基化(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331 结直肠癌 DNA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患者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白艳 郑晓永 +1 位作者 杨雅阁 方立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80-187,共8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接受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13例术后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接受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13例术后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整理患者的基线及接受治疗的预后资料。另外,收集患者外周血及术后部分癌组织标本分别用来进行PD-L1基因标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及PD-L1基因mRNA的表达测定。PD-L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卡方检验或非参检验进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的PD-L1基因mRNA表达通过非参检验分析,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纳入研究的PD-L1的多态性位点均是经过NCBI数据库查阅在中国人群中突变频率大于10%的三个标记多态性位点(901T>A,-1813G>C和-1349T>A位点)。其中,在预后分析上只发现901T>A位点显著的临床意义。PD-L1基因901T>A位点位于该基因内含子区域,在纳入研究的CRC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TT型148例(69.48%),TC型59例(27.70%),CC型6例(2.8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967)。各个基因型在患者基线临床资料中分布均衡。在预后比较上,由于CC基因型患者相对较少,将TC和CC型患者合并,在无疾病生存期(DFS)方面:TT基因型和TC/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mDFS)分别为4.7年和3.3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总生存期(OS)方面,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6.5年和4.7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Cox模型校正OS之后,TC/CC基因型对OS具有独立的影响意义(OR=1.89,P=0.006)。另外,在79例癌组织标本的PD-L1 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TC/CC型患者相对于TT基因型患者,癌组织中PD-L1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D-L1基因901T>A位点可能通过介导了PD-L1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影响了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的CR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多态性 预后
下载PDF
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白艳 郑晓永 +2 位作者 杨雅阁 张嫣 王晓霞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96-297,300,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2例结肠腺瘤患者,并随机选取1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记录相关高危因素,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肠腺瘤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2例结肠腺瘤患者,并随机选取1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记录相关高危因素,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肠腺瘤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癌症家族史、高脂血症、喜食红肉为独立危险因素,喜食果蔬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年龄≥60岁的男性,具有癌症家族史、高脂血症、喜食红肉的人群,改善生活方式、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定期检查电子结肠镜,可早期发现结肠腺瘤,减少结肠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复合营养素(Noveliver)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雅阁 张孟徐 +4 位作者 郑晓永 李鸿彬 白阳秋 杨玉秀 张炳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44-1648,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和复合营养素(Noveliver),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水平及腹水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共有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纳入研究,包括20例治疗组...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和复合营养素(Noveliver),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水平及腹水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共有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纳入研究,包括2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复合营养素(Noveliver)治疗加常规药物治疗,15例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随访12 wk,随访期限内,收集两组患者腹水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LB及PA水平.结果:在治疗后12 wk,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复合营养素(Noveliver)治疗组腹水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PA及ALB水平逐渐增加,其中血清PA水平在治疗后4 wk时(110.3 mg/L±14.6mg/L vs 100.8 mg/L±7.5 mg/L,P<0.05)、ALB在治疗后8 wk时(31.9 g/L±2.5 g/L vs29.8 g/L±2.1 g/L,P<0.05)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持续至12 wk.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复合营养素(Noveliver)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血清ALB及PA的水平,改善腹水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 复合营养素 失代偿期肝硬化 血清白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下载PDF
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雅阁 张孟徐 +2 位作者 陈桂敏 郑晓永 李鸿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9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奥曲肽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奥曲肽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奥曲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乌司他丁 急性重症胰腺炎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与脂肪肝组织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雅阁 张孟徐 +2 位作者 李鸿彬 张炳勇 张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28-31,共4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与脂肪肝组织学特征.方法 将80例非肝硬化组织样本中40例普通肝脏活检组织者设为对照组,40例脂肪肝组织样本者设为研究组.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三色及网状纤维染色,比较分析两组样本特发性非肝硬化... 目的 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与脂肪肝组织学特征.方法 将80例非肝硬化组织样本中40例普通肝脏活检组织者设为对照组,40例脂肪肝组织样本者设为研究组.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三色及网状纤维染色,比较分析两组样本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与脂肪肝的组织学分布特点及关联.结果 入组患者存在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危险因素13例(16.25%).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织学特征常见于研究组,其中尤以肝窦周纤维化、肝窦扩张及肝细胞结节再生为主,中央静脉集聚则较少见;对照组肝窦周纤维化、血管分流及静脉硬化较为常见,而不完整的组织间隔、发育不完全的肝门束则较少见,其组织学特征独立于脂肪病变产生的叠加效应.研究组内组织纤维化更明显.结论 无论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在无门静脉高压的肝组织样本内均可见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织学特征,但单独或组合的这些特征均不足以预测门静脉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 脂肪肝 组织学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 被引量:9
9
作者 杨雅阁 陈清亮 +1 位作者 王静 李鸿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3期168-169,共2页
目的评价分析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78例。常规组服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治疗组注射兰索拉唑治疗,对比观察... 目的评价分析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78例。常规组服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治疗组注射兰索拉唑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7.4%,高于常规组有效率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止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人数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流血患者运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显著提升临床效果,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兰索拉唑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疗效
下载PDF
GSTP1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晓永 白艳 +1 位作者 杨雅阁 郭长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0-426,共7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术...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195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给予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治疗期间在医院评估患者的复发情况,完成固定周期的辅助化疗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长期生存数据。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进行GSTP1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另外,收集部分患者接受化疗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提取RNA,进行GSTP1 m RNA表达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并通过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校正。结果:195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为4.8年,中位总生存期(OS)为6.2年。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位于GSTP-1基因编码区域的I105V位点和预后相关。I105V位点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AA型135例(69.23%)、AG型56例(28.72%)、GG型4例(2.05%),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6,该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对基因型患者进行复发风险和预后的分析发现,AA基因型和AG/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5.7年和3.9年(P<0.01),中位OS分别为7.0年和4.5年(P<0.01)。AG/GG基因型对患者的OS具有独立的影响(OR=1.54,P<0.05)。与AA基因型患者比较,I105V位点AG/GG基因型患者PBMC中GSTP1 mRNA表达水平较高(P<0.01)。结论:GSTP1基因I105V位点可能通过介导GSTP1 mRNA表达,进而影响CR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辅助化疗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 基因多态性 遗传变异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探究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杨雅阁 张孟徐 +2 位作者 郑晓永 李雪蕊 李鸿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5期58-59,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4例为研究资料,将所有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而对照... 目的探究分析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4例为研究资料,将所有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整体疗效显著,但是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4%)县支行高于对照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机体内炎性因子相比于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人数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显著提升临床疗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雅阁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4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为结肠息肉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5-02—2016-12间收治的58例(72枚)结肠息肉患者,均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观察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58... 目的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为结肠息肉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5-02—2016-12间收治的58例(72枚)结肠息肉患者,均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观察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无中转开腹治疗。手术时间(30.46±5.27)min,术中出血量(14.97±2.31)m 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36±0.54)d,住院时间(3.85±1.26)d。术中未发生灼伤、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出现3例轻度出血,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发生腹腔感染、迟发性大出血等其他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炎性息肉20枚,增生性息肉16枚,腺瘤性息肉36枚。患者术后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其间出现2例(3.45%)非原位复发病例。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微创、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作为首选治疗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高频电凝刀 结肠息肉
下载PDF
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晓永 白艳 +2 位作者 杨雅阁 石大伟 郭长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70-775,共6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设计,用PASS15软件计算研究所需的样本量,从2017年7月到2018年8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52例...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设计,用PASS15软件计算研究所需的样本量,从2017年7月到2018年8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52例,给予阿帕替尼起始剂量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52例CRC患者中45例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其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次系统性化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30例、疾病进展10例,ORR为11.11%、DCR为77.78%;预后:45例患者的中位PFS为3.95个月(95%CI=3.16~4.74),中位OS为10.3个月(95%CI=5.70~14.90);3级以上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6例(13.33%),高血压5例(11.11%),蛋白尿5例(6.67%),转氨酶升高4例(8.89%),腹泻3例(6.67%),疲劳2例(4.44%),出血1例(2.22%)。结论: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阿帕替尼 疗效 不良反应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雅阁 王志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5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观察组实施内镜下套扎联合黏膜下剥离术。比较2组手术切除率及发生出血、穿孔等并...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观察组实施内镜下套扎联合黏膜下剥离术。比较2组手术切除率及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中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3个月,2组患者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恢复时间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套扎术
下载PDF
安罗替尼单药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后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静 杨雅阁 +1 位作者 郑晓永 郭长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3-899,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安罗替尼单药在晚期晚期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后线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治疗且符合入排标准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安罗替尼单药在晚期晚期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后线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治疗且符合入排标准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63例。安罗替尼的起始剂量为12 mg和10 mg。通过科室的患者病历记录及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整理分析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接受治疗的疗效数据、生存预后情况及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安全性及针对部分不良反应的预后分析。结果 63例食管鳞癌患者符合研究的筛选标准并且均可以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最佳的疗效评估结果表明部分缓解患者6例,疾病稳定患者35例,疾病进展患者22例。因此,安罗替尼单药后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ORR为9.5%,DCR为65.1%。预后数据表明6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中位PFS为3.6个月(95%CI:2.45~4.75),中位OS为7.5个月(95%CI:5.05~9.95)。不良反应的结果表明,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后线接受安罗替尼治疗过程中相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35例(55.6%),疲劳33例(52.4%),食欲下降27例(42.9%)和手足综合征25例(39.7%)。发生高血压的患者相对于没有出现高血压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位PFS明显较长(4.8个月vs 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安罗替尼单药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后线治疗中具有初步的疗效及可耐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安罗替尼 疗效 预后 安全性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对贲门癌晚期患者进行胃左动脉介入灌注化疗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雅阁 陈清亮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探讨对贲门癌晚期患者进行胃左动脉介入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贲门癌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这70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5例患... 目的 :探讨对贲门癌晚期患者进行胃左动脉介入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贲门癌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这70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采用静脉输注DCF化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胃左动脉介入灌注DCF化疗方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Ⅱ度以上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及生存期的长短。结果 :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Ⅱ度以上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贲门癌晚期患者进行胃左动脉介入灌注化疗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贲门癌 胃左动脉介入 DCF化疗方案
下载PDF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晓永 白艳 杨雅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IBD患者(IBD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120例非IBD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IBD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B...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IBD患者(IBD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120例非IBD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IBD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BD的危险因素。结果IBD组患者均有腹痛,67例伴有便血,39例伴有腹泻。在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75例IBD患者中,病变部位为左半结肠72例(96.0%),右半结肠3例(4.0%)。IBD组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近期手术史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近期手术史为I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IBD早期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腹泻,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近期手术史为I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桂敏 李鸿彬 杨雅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目的分析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实施(奥曲肽+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 目的分析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实施(奥曲肽+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优于对照组(86%),结论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 急性重症胰腺炎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评估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对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桂敏 李鸿彬 杨雅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173-174,共2页
目的评估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对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消化酶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变化情况。结果观... 目的评估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对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消化酶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显著优于对照组(80%)(P<0.05),消化不良各项症状消失平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对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治疗有效,临床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 胆囊切除术 消化不良
下载PDF
对胃溃疡患者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药物疗法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白艳 郑晓永 杨雅阁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1期43-44,48,共3页
目的探讨对于胃溃疡患者使用内镜下治疗联合四联药物对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胃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分别... 目的探讨对于胃溃疡患者使用内镜下治疗联合四联药物对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胃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分别给予四联药物治疗与在相同的基础上给予内镜下的干预治疗,疗程为4周,评价指标包括抗菌与病灶改善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及满意度评价。结果 A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87.5%,B组患者清除率为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胃镜下的病灶直视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A组内患者再次出血的风险显著高于B组,剩余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组间差异;B组患者的诊疗满意度评价显著优于A组。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通过内镜下干预联合四种抗菌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有效避免再次出血的风险,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镜 四联药物 幽门螺旋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