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注射速率、低剂量对比剂3D-DSA脑血管造影 被引量:8
1
作者 高志梅 曾勇明 +2 位作者 杨靖捷 孙静坤 周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低注射速率、低剂量对比剂3D-DSA脑血管造影的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疑似动脉瘤患者51例行3D-DSA脑血管造影,选择DynaCT 5sDSA成像,均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370mgI/100ml),导管尖端均位于平枢椎水平,按对比剂注射... 目的探讨低注射速率、低剂量对比剂3D-DSA脑血管造影的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疑似动脉瘤患者51例行3D-DSA脑血管造影,选择DynaCT 5sDSA成像,均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370mgI/100ml),导管尖端均位于平枢椎水平,按对比剂注射速率随机分为A组(1.5ml/s,n=18)、B组(2.0ml/s,n=18)、C组(3.0ml/s,n=15)。计算C臂锥形束CT轴位图像颈内动脉岩段(C2段)和眼段(C6段)、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段)、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段)的噪声、SNR及CNR,由2名医师对连续减影图像、VR及MIP重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组与A组噪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比较,M1、A1段的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2、C6段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C组比较,C2、C6、M1及A1段的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连续减影图像及VR、MIP图像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可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情况。结论 3D-DSA脑血管造影中实施个性化低注射速率、低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可行,能够降低患者碘摄入量及血管破裂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对比剂 脑血管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不同浓度对比剂对脑血管3D-DSA成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志梅 曾勇明 +4 位作者 孙静坤 杨靖捷 周旸 周蜜 宋婷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脑血管3D-DSA成像效果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并依据对比剂应用浓度及注射速率随机分为5组:A组350 mg I/ml,3 ml/s;B组350 mg I/ml,4 ml/s;C组400 mg I/ml,3 ml/s;D组400 mg I/ml,...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脑血管3D-DSA成像效果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并依据对比剂应用浓度及注射速率随机分为5组:A组350 mg I/ml,3 ml/s;B组350 mg I/ml,4 ml/s;C组400 mg I/ml,3 ml/s;D组400 mg I/ml,4 ml/s;E组270 mg I/ml,4 ml/s。计算轴位图像上颈内动脉岩段(C2)、眼段(C6)、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图像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所用对比剂总量及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血清肌酐(SCr)值。结果比较不同浓度相同注射速率对比剂应用结果,A、C两组间C2、C6、M1、A1段SNR、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两组,B、E两组及D、E两组间C2段SNR、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6、M1、A1段SNR、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C、D两组间C2、C6、M1、A1段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VR、MIP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3种不同浓度对比剂患者间对比剂注射总量及术前、术后24 h、48 h Scr升高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3D-DSA检查中,较高浓度对比剂可用于无肾功能异常患者,但肾功能异常患者应慎用。3种浓度对比剂对患者48 h内SCr值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 脑血管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17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超琼 杨靖捷 吴家会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5期762-763,共2页
目的总结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7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并给予适当护理。结果 17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出现。16例患者术后大出血立... 目的总结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7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并给予适当护理。结果 17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出现。16例患者术后大出血立即停止,且术后未诉特殊不适;1例胎盘增厚、胎盘早剥、边缘性前置胎盘、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出血明显减少,但仍淋漓不止,子宫收缩不良,给予促宫缩剂、止血药及输血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5 d症状好转。1例患者术后有轻度下腹疼痛,给予下腹部轻轻按摩,患者能耐受,2 d后症状消失。结论患者产后大出血经动脉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均保留子宫。手术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对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动脉 子宫 急症 栓塞 治疗性 手术后期间 护理工作
下载PDF
DR髌骨站立轴位的体位设计及临床应用
4
作者 刘传 曾勇明 +2 位作者 陶黎 彭冈力 杨靖捷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6期382-383,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髌骨站立轴位的体位设计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患者取站立位,手扶机架单脚站立,被检侧膝关节屈曲30~60°,足尖尽量绷直,足背或小腿紧贴探测器边缘,然后调整中心线的入射点从头侧进行摄影。结果采用髌骨站立轴...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髌骨站立轴位的体位设计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患者取站立位,手扶机架单脚站立,被检侧膝关节屈曲30~60°,足尖尽量绷直,足背或小腿紧贴探测器边缘,然后调整中心线的入射点从头侧进行摄影。结果采用髌骨站立轴位摄影共100例,其中优质片79例,占79%;良质片18例,占18%;劣质片3例,占3%。结论髌骨站立轴位摄影操作简便,患者舒适易配合,可作为髌骨的补充摄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立位 髌骨 轴位 数字X线摄影
下载PDF
C臂锥形束CT成像时间对脑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的体模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静坤 曾勇明 +4 位作者 杨靖捷 王杰 郁仁强 金瑞 彭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62-766,共5页
目的 探讨C臂锥形束CT成像时间对脑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PBU-60型CT头部仿真体模,行C臂锥形束CT成像.分别设置成像时间为5、8和20 s,采用每个成像时间对体模进行3次成像,并将不同成像时间获得的图像进行VR、MIP和... 目的 探讨C臂锥形束CT成像时间对脑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PBU-60型CT头部仿真体模,行C臂锥形束CT成像.分别设置成像时间为5、8和20 s,采用每个成像时间对体模进行3次成像,并将不同成像时间获得的图像进行VR、MIP和MPR重组.分别测量不同成像时间下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及邻近脑组织的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对不同成像时间下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各重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记录不同成像时间的剂量面积乘积(DAP)和有效剂量(ED),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C臂锥形束CT20 s成像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SNR值分别为22.29±1.41、29.36±0.11和23.13±2.10,5s分别为13.83±0.61、14.65±0.16和12.79±0.19,8s分别为14.92±0.96、18.97±1.24和16.65±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8.19、327.29和52.74,P均<0.01).20 s时的CNR值高于5s及8s时的CNR,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及相应血管邻近均匀脑组织的噪声值低于5s及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臂锥形束CT5 s、8s及20 s VR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3.61±0.49)、(4.06±0.53)和(4.72±0.45)分,MIP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3.42±0.50)、(3.83±0.65)和(4.50±0.51)分,MPR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2.83±0.45)、(3.14±0.35)和(3.67±0.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29、42.25和43.56,P均<0.01).C臂锥形束CT5 s、8s及20 s脑血管成像的DAP值分别为(9.11±0.18)、(13.81±0.75)和(58.62±0.62)Gy·cm2,ED值分别为(0.91±0.02)、(1.38±0.75)和(5.84±0.11)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720.30和3 654.85,P均<0.01).结论 成像时间与C臂锥形束CT脑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不同髂静脉支架的物理性能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丹 黄文 杨靖捷 《医学信息》 2020年第3期87-91,98,共6页
目的比较三款治疗髂静脉疾病的血管支架(Wallstent、Smart control及Venovo)的物理性能,为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和狭窄类疾病支架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自制加压系统测量三款血管支架的抗压力及弯折应力,在数字显影造影(DSA)-3D成... 目的比较三款治疗髂静脉疾病的血管支架(Wallstent、Smart control及Venovo)的物理性能,为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和狭窄类疾病支架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自制加压系统测量三款血管支架的抗压力及弯折应力,在数字显影造影(DSA)-3D成形下观测三款支架在受压及弯折时的形变情况,用Imaje软件进行形变面积及形变截面长径和短径的测量并比较。结果在支架抗压力方面,Venovo抗压能力较好,Smart control次之,Wallstent略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在弯折应力方面,Venovo较好,Smart control其次,Wallsent略差;在弯折形变方面,当弯折成150°、120°时,Wallstent与Smart contr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弯折至90°时,Smart control形变度明显增大,而Venovo在抗压性、柔顺性及弯折形变度方面均优于其他两款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不同的血管支架在力学性能上有很大差异,在选择支架治疗髂静脉压迫、狭窄这类疾病时应参考支架的不同力学特点,在弯曲角度不大时,Smart control和Wallstent弯折形变相近,均可使用,但抗压性能则Smart control抗压能力更佳,且柔顺性更好;而Venovo支架抗压性和柔顺性都较好,在静脉严重狭窄和静脉弯曲度大时均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 血管支架 支架物理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