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制度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1
作者 许标文 杨静民 《广西糖业》 2024年第6期477-481,共5页
科技特派员制度化管理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文章通过文献查阅,系统梳理国家、省、市历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化管理方面的政策文件,结合实地走访与深入调研,采用归纳总结法,剖析科技特派员制度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并在此... 科技特派员制度化管理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文章通过文献查阅,系统梳理国家、省、市历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化管理方面的政策文件,结合实地走访与深入调研,采用归纳总结法,剖析科技特派员制度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强化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作用;通过对地方政府政策目标或政策工具进行再发明,促进了农技服务目标与政策工具的兼容;积极探索引领式嵌入治理新路径,推动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议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体系,强化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建设,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乡村人才培育,以强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化管理建设,旨在为构建更完善、高效及可持续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 制度化管理 服务模式创新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代玉立 甘林 +5 位作者 滕振勇 杨静民 祁月月 石妞妞 陈福如 杨秀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7-538,共12页
【目的】由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 【目的】由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有性生殖研究提供技术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玉米大斑病菌(登录号MAT1-1:GU997138和MAT1-2:GU997137)和小斑病菌(登录号MAT1-1:X68399和MAT1-2:X68398)交配型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2种病原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特异性引物,采用单因素法对引物的退火温度以及扩增程序中延伸时间和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对2种病原菌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同时,对田间采集的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单孢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多重PCR检测,以明确建立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和设计的交配型特异引物StMAT01-2F/R、StMAT02-3F/R、ChMAT01-3F/R和ChMAT02-2F/R可分别扩增出MAT1-1、MAT1-2型菌株大小为816、132 bp(大病斑菌)与490、136 bp(小病斑菌)的特异性目的条带。25μL多重PCR扩增体系:2×Multiplex PCR Mix 12.5μL,引物各10 pmol,DNA模板100 ng,退火温度为57.2℃(大病斑菌)和55.0℃(小斑病菌),35个循环。该多重PCR对玉米大斑病菌MAT1-1、MAT1-2型单孢菌株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1、0.01 ng基因组DNA,而对玉米小斑病菌MAT1-1、MAT1-2交配型的检测灵敏度均为0.1 ng基因组DNA。该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特异性很强,能够很好地区分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相应的近缘种和14株其他真菌菌株。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能够准确地检出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且检测结果与随机抽取的菌株杂交验证结果完全吻合。【结论】构建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监测及有性生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玉米小斑病菌 交配型 多重PCR 灵敏度 特异性
下载PDF
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引物的筛选 被引量:3
3
作者 代玉立 甘林 +5 位作者 阮宏椿 杨静民 石妞妞 杜宜新 陈福如 杨秀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0-817,共8页
【目的】明确适用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和引物。【方法】采用单因素水平优化法对ISSR-PCR扩增反应中的Taq聚合酶用量、dNTPs浓度、Mg^2+浓度、模板DNA浓度、PCR反应循环数以及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 【目的】明确适用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和引物。【方法】采用单因素水平优化法对ISSR-PCR扩增反应中的Taq聚合酶用量、dNTPs浓度、Mg^2+浓度、模板DNA浓度、PCR反应循环数以及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适合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的ISSR-PCR反应体系(25μL)为:Taq聚合酶0.55 U、dNTPs 0.30 mmol·L^-1、Mg 2+1.30 mmol·L^-1、DNA模板100 ng、引物10 pmol。ISSR-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5 s,51.2~56.0℃退火45 s,72℃延伸1.5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从5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10条:UBC117、UBC118、UBC808、UBC835、UBC847、UBC855、UBC856、UBC857、UBC866和UBC887,其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55.6、53.1、51.2、51.2、56.0、53.1、53.1、51.2、51.2和51.2℃。利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21株供试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相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地理来源菌株间的DNA多态性均不同,表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本研究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筛选的引物可用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反应体系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 玉米大斑病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沼渣在葡萄园施用肥效试验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静民 《中国沼气》 2019年第2期85-86,共2页
文章于2017年在葡萄园开展加施沼渣试验示范,通过试验对比和测定表明:葡萄园施用沼渣土壤容重下降,有机质含量提高;葡萄的产量获得增长;果实的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葡萄品质得到较大改善和提升,经济效益明显。
关键词 沼渣 葡萄 肥效 改善品质
下载PDF
农村户用沼气池管理及其综合利用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静民 《福建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农村户用沼气池 综合利用技术 管理 沼气建设 新技术 建瓯市
下载PDF
柑橘园施用有机肥效应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严建辉 刘雯 +1 位作者 陈瑞英 杨静民 《福建果树》 2012年第2期16-18,共3页
商品有机肥和沼液在柑橘上施用试验表明,柑橘园的土壤容重下降、有机质含量提高;柑橘的产量获得增长,增幅达5.4%和4.9%;果实的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总酸下降,品质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效益明显,667 m2产值增加358元和330元、增收13... 商品有机肥和沼液在柑橘上施用试验表明,柑橘园的土壤容重下降、有机质含量提高;柑橘的产量获得增长,增幅达5.4%和4.9%;果实的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总酸下降,品质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效益明显,667 m2产值增加358元和330元、增收133元和130元,产投比1.6∶1和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有机肥 柑橘 效应
下载PDF
茶园施用沼渣效应试验初报
7
作者 杨静民 周理飞 +2 位作者 严建辉 裴朝鉴 魏应旺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1,共3页
应用沼渣和白龙珠微生物有机肥在茶园上试验,据观察和土样测定表明,有利提高茶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茶青产量,其增幅可达61.3%、50%和38.6%;有利改善茶鲜叶物理性状和茶叶品质,提升茶园经济效益,其667m2产值增加1548.5元、1262.5元和975... 应用沼渣和白龙珠微生物有机肥在茶园上试验,据观察和土样测定表明,有利提高茶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茶青产量,其增幅可达61.3%、50%和38.6%;有利改善茶鲜叶物理性状和茶叶品质,提升茶园经济效益,其667m2产值增加1548.5元、1262.5元和975元,分别增收1428.5元、1082.5和92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沼渣 效应
下载PDF
修心育人
8
作者 杨静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8期44-45,共2页
天地育万物,最奇妙者莫过于人心,最复杂者莫过于人心。心为神明之脏,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并由此做出反应,进行心理和思维活动。人们在认识总结世界的同时,运用这些知识也反作用于这个世界,改造这一世界的思想来源于这所经历的... 天地育万物,最奇妙者莫过于人心,最复杂者莫过于人心。心为神明之脏,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并由此做出反应,进行心理和思维活动。人们在认识总结世界的同时,运用这些知识也反作用于这个世界,改造这一世界的思想来源于这所经历的人生过程及这一过程中对世界的认识,即世界观、人生观。而教育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最具特色也是最有效的,让人们认识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最佳方式,并且,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树立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使命:造有用之才,法古今完人,修时代人格,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养建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塑人 修心 储人才
下载PDF
建瓯市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对策
9
作者 杨静民 《福建农业》 2012年第6期26-27,26,共2页
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整治农村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在农村大力推进户用沼气建设,是改善农业生态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 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整治农村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在农村大力推进户用沼气建设,是改善农业生态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养殖业,带动种植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户用沼气 发展对策 建瓯市 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护森林资源 科学发展观 农村环境 循环经济
下载PDF
浅析建瓯市农村大中型沼气建设工艺与要点
10
作者 杨静民 《福建稻麦科技》 2015年第2期93-94,共2页
根据建瓯农村大中型沼气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农村大中型沼气建设内容、处理工艺和建设要求,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瓯市 大中型 沼气建设 工艺与要求
下载PDF
“三茶融合”促进建瓯茶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分析
11
作者 杨静民 《茶叶学报》 2022年第3期217-221,共5页
基于“三茶融合”理念,深入分析福建省建瓯市茶产业发展的成效与问题,提出促进茶产业集群升级的机制与途径,为茶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建瓯市茶产业集群存在茶园建设滞后、龙头企业少、品牌渠道建设不够及产业链环节衔接不力... 基于“三茶融合”理念,深入分析福建省建瓯市茶产业发展的成效与问题,提出促进茶产业集群升级的机制与途径,为茶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建瓯市茶产业集群存在茶园建设滞后、龙头企业少、品牌渠道建设不够及产业链环节衔接不力等问题,并阐释了“三茶融合”促进茶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机制,即产业发展提升集群规模性以延长茶产业链条、科技创新促进集群竞争性以提升产品价值、文化根植培育集群价值性以凝炼品牌价值。最后提出了茶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茶融合 产业集群 升级路径
下载PDF
油柰施用沼肥效应试验初报
12
作者 杨静民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4-15,共2页
在油柰上进行施用沼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肥能提高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油柰的果实品质得到了较大改善,产量增幅达4.92%,每667 m2增收510.4元。
关键词 沼肥 油柰 肥效
下载PDF
建瓯市发展农村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的思考
13
作者 杨静民 《福建稻麦科技》 2014年第2期88-89,共2页
结合建瓯农村实际,探索和创新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建设的农村沼气发展新模式,通过2 a的实践表明:与传统的户用沼气比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具有节约投资成本,有效解决沼气池建设土地,保障沼气发酵原料供给,便于维护维修和运行管... 结合建瓯农村实际,探索和创新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建设的农村沼气发展新模式,通过2 a的实践表明:与传统的户用沼气比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具有节约投资成本,有效解决沼气池建设土地,保障沼气发酵原料供给,便于维护维修和运行管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小区 联户沼气 发展与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