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两汉人名看汉代的神仙信仰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颉慧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6-190,共5页
汉代人名中有大量反映长寿、长生观念的用语,而且其时代集中在西汉武昭宣三朝。这反映了神仙信仰的社会影响在武昭宣时期发展到顶峰,此后逐渐衰落。神仙信仰在汉代的盛衰有着复杂的原因。
关键词 人名 神仙信仰 汉朝
下载PDF
论战国黄老道家的法治思想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颉慧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2,共6页
黄老学是道家思想的一个流派,它产生于战国中期,流行于汉初。黄老道家认为法是道的衍生物,以法治国是道家实现无为之治的必要手段。它从哲学层面讨论了法律的特征、起源以及立法、司法等问题,为法的存在进行了哲学层面上的论证,认为礼... 黄老学是道家思想的一个流派,它产生于战国中期,流行于汉初。黄老道家认为法是道的衍生物,以法治国是道家实现无为之治的必要手段。它从哲学层面讨论了法律的特征、起源以及立法、司法等问题,为法的存在进行了哲学层面上的论证,认为礼治和法治同样是实现无为而治的手段,并提出了刑德并用、礼法并用等主张。黄老道家打着无为的旗号吸收了法治和礼治的主张,将儒、法两家的学说融入道家哲学体系内,形成了一种温和的法治主义,深刻地影响了汉初政治和汉代新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 无为
下载PDF
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看汉初法典的儒家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杨颉慧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长期以来学界认为,中国封建法典的儒家化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新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记录了从西汉建立到吕太后二年西汉政府陆续颁行的法令。从《二年律令》来看,西汉初期的法典就已经融入了儒家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同罪异... 长期以来学界认为,中国封建法典的儒家化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新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记录了从西汉建立到吕太后二年西汉政府陆续颁行的法令。从《二年律令》来看,西汉初期的法典就已经融入了儒家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同罪异罚、维护孝道、救助贫穷、养老制度、宽刑主义五个方面,其中同罪异罚、维护孝道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直接源自秦律。事实上,儒学对秦朝和汉初的政治生活并非全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年律令》 法典 儒家化
下载PDF
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及路径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颉慧 《殷都学刊》 2014年第3期116-118,共3页
虽然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参与度非常之低,这大大影响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要作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必须真正建立起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这就... 虽然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参与度非常之低,这大大影响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要作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必须真正建立起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这就要求政府从多方面着手组织、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社会公众
下载PDF
论我国实施文化遗产教育的必要性与途径 被引量:4
5
作者 杨颉慧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1-173,共3页
我国的文化遗产教育工作较为落后,这已成为阻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借鉴国外考古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未来我国实施文化遗产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第二,... 我国的文化遗产教育工作较为落后,这已成为阻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借鉴国外考古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未来我国实施文化遗产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第二,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第三,发挥专业机构、社会团体的社会教育功能;第四,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文化遗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公共考古 公众教育
下载PDF
论先秦“水”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颉慧 刘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隐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先秦时期,“水”的哲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宇宙论、人生哲学、人性论、政治哲学这四个方面。“水”不仅是世界的本原,还有人格化、伦理化的特点。
关键词 哲学 先秦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颉慧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98-100,共3页
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历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数字文献已经成为历史学研究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传统的历史专业教学根本没有数字文献方面的内容,历史专业学生缺乏数字文献使用技能。调整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信息... 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历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数字文献已经成为历史学研究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传统的历史专业教学根本没有数字文献方面的内容,历史专业学生缺乏数字文献使用技能。调整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信息能力,是数字化时代高校历史专业教学亟须进行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历史专业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代的井神信仰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颉慧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4,共4页
井神信仰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水井崇拜。西汉时期,井神被国家列入"五祀",此后时废时立。在民间,井神一直受到了人们的普遍信奉。井神的形象复杂多变,有士大夫、女神、童子、龙王等多种形象。井神的职责也逐渐扩大,不仅仅限于管... 井神信仰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水井崇拜。西汉时期,井神被国家列入"五祀",此后时废时立。在民间,井神一直受到了人们的普遍信奉。井神的形象复杂多变,有士大夫、女神、童子、龙王等多种形象。井神的职责也逐渐扩大,不仅仅限于管理井水。有很多关于井神的民俗,有些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神 五祀 信仰
下载PDF
《淮南子·缪称训》征引子思《累德篇》考
9
作者 杨颉慧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7,共6页
郭沂先生在《〈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一文中指出,《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其他部分是子思《累德篇》佚文。虽然《淮南子.缪称训》多处引用《子思子》,但其主体部分有很多语句明显是道家者... 郭沂先生在《〈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一文中指出,《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其他部分是子思《累德篇》佚文。虽然《淮南子.缪称训》多处引用《子思子》,但其主体部分有很多语句明显是道家者语,不可能全部出自儒家书《子思子》。现有资料不能证明它的主体部分就是《累德篇》佚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缪称训》 《累德篇》 《子思子》
下载PDF
《淮南子》法律思想探讨
10
作者 杨颉慧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4期42-45,共4页
《淮南子》是对先秦以来诸多学派法律思想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创造。《淮南子》学说体系以道家的"天道"观为哲学基础,发扬原始道家的民主主义精神和传统的民本思想,批判地继承了法家的法、术、势理论,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一个... 《淮南子》是对先秦以来诸多学派法律思想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创造。《淮南子》学说体系以道家的"天道"观为哲学基础,发扬原始道家的民主主义精神和传统的民本思想,批判地继承了法家的法、术、势理论,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一个发展高峰。然而它在融汇各派学说的同时,未能真正解决各种学说之间的矛盾,这造成了它在法、术、势的关系,法与仁义、礼的关系等问题上出现了自相矛盾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仁义
下载PDF
河南尉氏张氏镇壁画墓童永图考论——兼论墓葬图像史料的特点
11
作者 杨颉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44-48,共5页
从“董”字字形演变过程来看,河南尉氏县张氏镇壁画墓所绘“童永”即二十四孝之“董永”。“童永”的“童”是东汉时期对“董”字古体的简化。从各历史时期董永图像的构成元素变化来看,该图像更符合元代董永图像的特点,结合墓葬形制和... 从“董”字字形演变过程来看,河南尉氏县张氏镇壁画墓所绘“童永”即二十四孝之“董永”。“童永”的“童”是东汉时期对“董”字古体的简化。从各历史时期董永图像的构成元素变化来看,该图像更符合元代董永图像的特点,结合墓葬形制和同出壁画可推断其时代为元代。该图像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幅直接表现卖身葬父情节的董永图像。图像史料虽有一定的局限性、滞后性,却是对文字史料不可缺少的补充,且更能反映出社会大众的真实心态和普遍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氏 壁画墓 董永
下载PDF
张家山汉简中“隶臣妾”身份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颉慧 《中原文物》 2004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文利用张家山汉简对汉初 (汉文帝刑法改革前 )“隶臣妾”的身份进行了探讨。“隶臣妾”是一种刑徒 ,刑期有限 ,同时具有官奴隶身份 ,但又不同于奴隶社会中的奴隶。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 “隶臣妾” 刑徒 官奴隶 刑罚制度
原文传递
先秦行神祭祀杂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颉慧 《郑州师范教育》 2016年第5期65-68,共4页
行神掌管出行事宜,是先秦时期人们经常祭祀的家居小神之一。先秦时期行神祭祀分为常祭和散祭。常祭在冬天举行,散祭则于每次出行前举行。祭祀行神的散祭又可分为释币于行和軷祭两种。冬季祭祀行神用羊,释币于行不用牲,軷祭用犬。这几种... 行神掌管出行事宜,是先秦时期人们经常祭祀的家居小神之一。先秦时期行神祭祀分为常祭和散祭。常祭在冬天举行,散祭则于每次出行前举行。祭祀行神的散祭又可分为释币于行和軷祭两种。冬季祭祀行神用羊,释币于行不用牲,軷祭用犬。这几种祭祀所祭祀的行神是相同的。軷祭中的犯軷仪式不是祭祀行神而是一种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神 軷祭 巫术
原文传递
“五祀”祀行、祀井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颉慧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9,共6页
"五祀"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祭祀,但自汉代起"五祀"应祀"行"还是祀"井"就一直争论不休。从考古资料来看,先秦时期的"五祀"祀"行"不祀"井","五祀"祀&q... "五祀"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祭祀,但自汉代起"五祀"应祀"行"还是祀"井"就一直争论不休。从考古资料来看,先秦时期的"五祀"祀"行"不祀"井","五祀"祀"井"始自汉代。汉代"五祀"的变化,是腊、蜡这两种祭祀在秦汉时期的混同造成的,造成这一变化的还有社会思潮、社会环境、语音相近等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