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价值、困境及解决方案
1
作者 时洪妍 杨颐嘉 +1 位作者 刁世卿 王夏依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探讨协同保护的价值及其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期构建更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方法】借助案例分析,梳理并比较司法、行政等多方视角下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优缺点。【结果】指出协同保护...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探讨协同保护的价值及其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期构建更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方法】借助案例分析,梳理并比较司法、行政等多方视角下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优缺点。【结果】指出协同保护模式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该模式在实践中面临的合作机制构建、利益协调等问题进行剖析。【结论】针对现有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保护主体需要加强沟通协作、扩大保护范围、注重整合资源、增强服务能力,并引入更加多元的力量参与,进一步推进机制创新,以改进和完善当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多元主体合作 跨部门协作 基层保护体系
下载PDF
恶意注册近似商标法律规制的域外经验和国内实践
2
作者 杨颐嘉 胡清飞 张元祎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8期123-126,共4页
【目的】我国《商标法》前后进行了四次修改,但当前《商标法》的部分规定仍与社会发展状况之间存在差距,导致商标领域仍长期存在恶意抢注、囤积及挟持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通过借鉴域外经验进行规制。【方法】通过分析恶意注册近似商标... 【目的】我国《商标法》前后进行了四次修改,但当前《商标法》的部分规定仍与社会发展状况之间存在差距,导致商标领域仍长期存在恶意抢注、囤积及挟持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通过借鉴域外经验进行规制。【方法】通过分析恶意注册近似商标法律规制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法律规制理论基础,梳理我国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法律规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域外特色制度,如美国意图使用制、日本防护商标制、德国“明显恶意”制等制度进行分析。【结果】针对我国法律规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结论】通过落实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遏制恶意注册近似商标行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注册 近似商标 法律规制
下载PDF
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检测与法律规制
3
作者 朱承璐 宋丽娜 +1 位作者 孙金海 杨颐嘉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9期121-125,共5页
【目的】为有效遏制商标恶意注册,明确“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的释义、适用要件、考虑因素、适用情形和审查审理标准。【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定量与定性结合法等方法分析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检测与规制的研究... 【目的】为有效遏制商标恶意注册,明确“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的释义、适用要件、考虑因素、适用情形和审查审理标准。【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定量与定性结合法等方法分析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检测与规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阐明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理论基础和请求权基础、明确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认定标准。【结果】恶意注册近似商标规制中存在使用意图的忽略、认定标准不明确、违法成本较低、注册商标异议程序复杂、在先使用人权利保障力度不够等问题。【结论】可通过优化注册商标异议程序、引入意图使用考察制度、明确恶意注册近似商标认定标准、加重侵权责任等对现存问题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恶意注册 近似商标 法律规制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商标侵权预警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4
作者 田钧贤 刘晓峰 +1 位作者 李玉梅 杨颐嘉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9期117-120,共4页
【目的】完善商标侵权预警制度,提高商标治理能力,解决商标侵权和恶意注册行为给商标管理机关和权利人带来的诸多问题。【方法】通过分析商标侵权预警的理论和实践现状,探究商标侵权预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框架。【结果】目前商标侵权预... 【目的】完善商标侵权预警制度,提高商标治理能力,解决商标侵权和恶意注册行为给商标管理机关和权利人带来的诸多问题。【方法】通过分析商标侵权预警的理论和实践现状,探究商标侵权预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框架。【结果】目前商标侵权预警体系缺乏理论支撑,预警主体不明确、程序混乱、方法落后,相关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标准化和流程化的预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商标治理需求。【结论】应建立以商标管理机关和权利人联动的预警主体,采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赋能预警系统,对商标信息进行全面收集与分析,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确保预警制度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商标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恶意注册 预警系统
下载PDF
我国证据保管链制度及其记录体系问题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颐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77-79,共3页
完整规范的证据记录体系是证据保管链制度的基本要求,是确保证据链条不存在断裂的可靠方法。加快完善我国的证据保管链记录体系,是强化对实物证据的收集运用的必然要求,也是摆脱当前刑事物证困境,解决实物证据鉴真与鉴定难题,实现对新... 完整规范的证据记录体系是证据保管链制度的基本要求,是确保证据链条不存在断裂的可靠方法。加快完善我国的证据保管链记录体系,是强化对实物证据的收集运用的必然要求,也是摆脱当前刑事物证困境,解决实物证据鉴真与鉴定难题,实现对新兴电子数据有效规制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保管链 记录体系 鉴真 物证
下载PDF
论我国环境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标准——从司法尊重行政角度出发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颐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89-91,共3页
在我国,法院在环境行政诉讼中审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时,究竟应当积极司法、严格审查,还是尊重行政机关之决策,是有待借鉴西方司法判例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环境问题具有先天的科技专业性,故而司法权在面对高度专业的环境行政管理时,应当... 在我国,法院在环境行政诉讼中审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时,究竟应当积极司法、严格审查,还是尊重行政机关之决策,是有待借鉴西方司法判例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环境问题具有先天的科技专业性,故而司法权在面对高度专业的环境行政管理时,应当注意审查的界限,给行政以宽松的自主安排行为方式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诉讼 司法审查 自由裁量权 审查界限
下载PDF
虐待、性侵儿童案件中儿童被害人作证研究
7
作者 杨颐嘉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64-166,共3页
儿童被害人提供的证据对于虐待、性侵儿童犯罪的成立非常关键。我国尚没有针对儿童作证资格与作证能力的专门规定,实践中倾向于否定儿童被害人出庭作证,往往以书面证言代替面对面质证。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体制改革,本研究认为... 儿童被害人提供的证据对于虐待、性侵儿童犯罪的成立非常关键。我国尚没有针对儿童作证资格与作证能力的专门规定,实践中倾向于否定儿童被害人出庭作证,往往以书面证言代替面对面质证。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体制改革,本研究认为我国有必要肯定儿童被害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采取科学完善的作证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被害人 案件 作证
下载PDF
起诉书记载对法院变更起诉罪名的影响及改革
8
作者 杨颐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14-116,共3页
实践中我国法院可以轻易地变更起诉书指控的罪名,这一现状既可归因于《刑诉法解释》中最高法的自我授权,也与我国起诉书记载方式的不合理密切相关。我国起诉书中"犯罪事实"与法律评价的割离,严重削弱了起诉书对法院裁判的约束... 实践中我国法院可以轻易地变更起诉书指控的罪名,这一现状既可归因于《刑诉法解释》中最高法的自我授权,也与我国起诉书记载方式的不合理密切相关。我国起诉书中"犯罪事实"与法律评价的割离,严重削弱了起诉书对法院裁判的约束力,损害了起诉书的功能,也背离世界主要国家的普遍做法。司法实践应当回应司法改革的诉求,借鉴英美罪状制度的经验,将起诉书的事实要素和法律评价一体化作为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诉书 犯罪事实 法律评价 构成要件 罪状制度
下载PDF
控方证据保存义务之中美比较研究
9
作者 杨颐嘉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4-26,共3页
中美刑事诉讼程序中检察官都有保存涉案证据的义务,但义务的理论依据和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不同,这两方面的差异有其各自的原因,共同原因是两国刑事司法制度采用了不同的理论模式——犯罪控制和正当程序。揭示两国控方证据保存义务的差... 中美刑事诉讼程序中检察官都有保存涉案证据的义务,但义务的理论依据和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不同,这两方面的差异有其各自的原因,共同原因是两国刑事司法制度采用了不同的理论模式——犯罪控制和正当程序。揭示两国控方证据保存义务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有助于我们重视正当程序,关注程序性违法的法律后果在我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保存 证据开示 正当程序 程序制裁 犯罪控制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内涵认定困难的成因
10
作者 杨颐嘉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249-251,共3页
当前,刑事"非法证据"内涵界定不清成为影响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关键因素。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缺少系统的证据规则体系,证据分类不合理和公检法三机关的权力博弈。刑事非法证据认定是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前置性问题,而非... 当前,刑事"非法证据"内涵界定不清成为影响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关键因素。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缺少系统的证据规则体系,证据分类不合理和公检法三机关的权力博弈。刑事非法证据认定是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前置性问题,而非法证据内涵的准确界定是顺利实施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 证据禁止 证据分类 证据规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