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书清 宋阳 +2 位作者 刘巍 徐忱 杨鹏晟 《甘肃冶金》 2024年第2期18-20,共3页
以柳钢360m^(2)烧结机实际生产为基础,针对烧结工序能耗偏高,从厚料层烧结工艺升级、微负压烧结改造,降低煤气用量、减少台车漏风率,提高环冷机密封性等方面作出优化调整后,使得料层厚度由750mm提高至820mm。结果表明:经改造后烧结矿转... 以柳钢360m^(2)烧结机实际生产为基础,针对烧结工序能耗偏高,从厚料层烧结工艺升级、微负压烧结改造,降低煤气用量、减少台车漏风率,提高环冷机密封性等方面作出优化调整后,使得料层厚度由750mm提高至820mm。结果表明:经改造后烧结矿转鼓强度提高了0.76%,返矿率降低了2.19%,工序能耗由51.93kgce/t降低至40.51kgc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序能耗 厚料层烧结 微负压烧结 转鼓强度返矿率
下载PDF
转炉污泥在柳钢烧结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鹏晟 黄日清 熊玮 《河南冶金》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对转炉污泥在柳钢烧结厂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确定合适的喷浆浓度、保证喷浆的连续性、消除不同部位的结料、改善垂直烧结速度及烧结矿冷却效果等措施,使转炉污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各项参数控制平稳,... 对转炉污泥在柳钢烧结厂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确定合适的喷浆浓度、保证喷浆的连续性、消除不同部位的结料、改善垂直烧结速度及烧结矿冷却效果等措施,使转炉污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各项参数控制平稳,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污泥 烧结 回收利用 工艺
下载PDF
设备状态管理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鹏晟 李海友 +1 位作者 唐德华 侯海华 《柳钢科技》 2009年第3期47-49,53,共4页
介绍了设备状态管理内涵、模式及其在新烧车间的应用实践,概括了实施设备状态管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设备 状态管理 点检定修制
下载PDF
近几年柳钢烧结生产的快速发展
4
作者 杨鹏晟 《柳钢科技》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总结了柳钢烧结厂生产近几年在原料准备、工艺技术、设备改造等方面取得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烧结 原料 工艺技术 设备改造 炼铁
下载PDF
转炉污泥喷浆对烧结生产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有升 唐博 杨鹏晟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1,共4页
柳钢烧结厂实施转炉污泥喷浆后对烧结生产造成了一定危害,本文分析了危害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现象,总结了该厂为减轻或消除危害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及其效果。
关键词 转炉污泥 喷浆 烧结矿质量 防堵 粘料 透气性
下载PDF
高还原性烧结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保林 杨鹏晟 余水生 《柳钢科技》 2000年第2期6-11,共6页
1 前言高还原性烧结矿是高炉冶炼的理想精料。随着600mm料层低温烧结工艺的实现,在二烧50m^2烧结机上生产高还原性烧结矿的时机已经成熟。1999年3月开始,在碱度不提高的条件下,烧结厂逐步将烧结矿品位从53%提高到55%以上;SiO_2含量由6.3... 1 前言高还原性烧结矿是高炉冶炼的理想精料。随着600mm料层低温烧结工艺的实现,在二烧50m^2烧结机上生产高还原性烧结矿的时机已经成熟。1999年3月开始,在碱度不提高的条件下,烧结厂逐步将烧结矿品位从53%提高到55%以上;SiO_2含量由6.3%~6.5%下降到5.5%~5.7%;FeO值也由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还原性烧结矿 冶金性能 高炉 矿相分析
下载PDF
3号360m^2烧结系统混合圆筒防结圈改造
7
作者 石楚刚 罗秀传 +3 位作者 刘巍 杨鹏晟 蒋杰 贲能佳 《柳钢科技》 2015年第5期58-58,共1页
1问题的提出一、二混圆筒是3号360 m^2烧结机系统中担负混合料混匀、制粒的重要工序设备。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因工艺备件、加水方式及生产工艺控制上的不足造成一、二混圆筒结料严重、托轮轴承座损坏,严重时因尾部漏料被迫减负荷生产,... 1问题的提出一、二混圆筒是3号360 m^2烧结机系统中担负混合料混匀、制粒的重要工序设备。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因工艺备件、加水方式及生产工艺控制上的不足造成一、二混圆筒结料严重、托轮轴承座损坏,严重时因尾部漏料被迫减负荷生产,严重影响生产过程的连续稳定及现场的环境,增加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系统 结圈 烧结机 漏料 混合料 托轮 减负荷 轴承座 生产过程 粘料
下载PDF
“十五”期间柳钢烧结球团全新发展概述
8
作者 陈有升 唐博 杨鹏晟 《柳钢科技》 2006年第1期6-10,共5页
回顾了"十五"期间柳钢烧结厂通过扩容改造、技改建设、技术改进、灵活组织及大型化自动化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全过程,详细介绍了"十五"期间柳钢球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产低质高耗到高产优质低耗而实现开拓性... 回顾了"十五"期间柳钢烧结厂通过扩容改造、技改建设、技术改进、灵活组织及大型化自动化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全过程,详细介绍了"十五"期间柳钢球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产低质高耗到高产优质低耗而实现开拓性布局的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球团 技术 设备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