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CE1基因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崔纪丽 曹振振 +2 位作者 杨黎冰 杨文义 郭二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2-398,共7页
目的探讨干扰磷脂酶Cε1(phospholipase C epsilon 1,PLCE1)基因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PLCE1的表达,分析PLCE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胃癌SGC7901细胞株随机分为SiPLCE... 目的探讨干扰磷脂酶Cε1(phospholipase C epsilon 1,PLCE1)基因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PLCE1的表达,分析PLCE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胃癌SGC7901细胞株随机分为SiPLCE1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PLCE1基因干扰慢病毒和阴性对照空载体慢病毒,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LCE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以及PKC/ER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LCE1高表达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7.93%、远处转移率为20.69%、Ⅲ~Ⅳ期患者占41.38%,均高于PLCE1低表达组(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Sh-PLCE1组24 h细胞迁移距离为(36.81±2.77)μm,细胞迁移数为(291.15±20.47)个,细胞侵袭数为(142.94±19.05)个,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ShRNA-NC组(P<0.05),PLCE1 mRNA和蛋白表达、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ShRNA-NC组(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ShRNA-NC组(P<0.05);Sh-PLCE1组PKCα、p-ERK/ERK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ShRNA-NC组(P<0.05)。结论PLCE1高表达可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抑制PLCE1基因可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KC/ER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磷脂酶Cε1 上皮-间质转化 PKC/E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胸腺肽α1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仝静 孙长宇 +2 位作者 杨黎冰 梁亚林 康艳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132-2135,共4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胸腺肽α1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胸腺肽α1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胸腺肽α1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胸腺肽α1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另选同期20例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使用流式细胞仪器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CD4^+/CD8^+比值、CD19百分比、NK细胞百分比。观察临床症状和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与健康组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CD4^+/CD8^+比值、CD19百分比、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D3^+、CD4^+、CD8^+细胞数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5.051、5.379、2.066,P值均<0.05),CD4^+/CD8^+比值、CD19细胞百分比、NK细胞百分比有升高趋势(P值均>0.05)。治疗组治疗12周与治疗前相比,CD3^+细胞数、CD4^+细胞数、CD4^+/CD8^+比值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7.647、7.851、4.384,P值均<0.001)。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9,Ρ=0.308)。所有病例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α1可明显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问题,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淋巴细胞亚群 胸腺素
下载PDF
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胆汁淤积症 被引量:3
3
作者 仝静 孙长宇 +1 位作者 杨黎冰 康艳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01/2017-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治的100例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腺苷蛋氨酸和保肝...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01/2017-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治的100例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腺苷蛋氨酸和保肝药物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12 wk后,观察患者肝脏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的变化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vs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LP、GGT、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PTA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胆汁淤积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熊去氧胆酸 腺苷蛋氨酸 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 胆汁淤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MELD、Child-Pugh、SOFA评分系统在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黎冰 仝静 +1 位作者 祖晓满 王春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1期1963-1967,共5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ease,MELD)、Child-Pugh分级、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estimation,SOFA)三种评分系统在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ease,MELD)、Child-Pugh分级、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estimation,SOFA)三种评分系统在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01/2016-12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3例,其中血浆置换组39例,非血浆置换组44例,在入院24 h内进行MELD、Child-Pugh、SOFA评分,并随访12 wk.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判断三个评分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12 wk末,PE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30.8%,非PE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3,P=0.002).在PE治疗组,三种模型AUC分别为0.852、0.836、0.708,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模型预测正确率为62.5%、58.8%、50.0%,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PE治疗组,三种模型AUC分别为0.809、0.768、0.699,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模型预测正确率为85.7%、85.7%、84.2%,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评分系统在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对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肝衰竭 预测模型
下载PDF
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菱遥 郭二涛 +1 位作者 王新涛 杨黎冰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指引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每...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指引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ERCP+SEST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EPBD治疗;比较2组清石效果、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VAS评分)、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淀粉酶]、血清炎症应激指标[血红素氧合酶-1(HO-1)、皮质醇(Cor)、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结果:观察组1次清石率高于对照组(93.48%vs 78.26%,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9.53±5.42)vs(23.75±6.33)mL]、手术时间[(40.27±4.66)vs(45.13±5.79)min]、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1±0.58)vs(2.74±0.65)d]、住院时间[(8.12±2.24)vs(9.68±2.33)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 VAS评分[(4.59±1.06)vs(5.32±1.14)分、(1.83±0.61)vs(2.31±0.73)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ALT[(23.56±6.39)vs(29.51±7.15)μg·L^(-1)]、DBil[(82.33±15.51)vs(117.64±16.41)ng·mL^(-1)]、TBil[(127.32±20.57)vs(165.37±21.39)μmol·mL^(-1)]、淀粉酶[(85.64±12.65)vs(109.58±13.51)pg·mL^(-1)]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HO-1[(12.53±3.76)vs(15.62±4.15)ng·mL^(-1)]、Cor[(166.74±22.62)vs(180.95±23.47)ng·mL^(-1)]、MCP-1[(26.58±6.12)vs(35.79±6.44)μg·L^(-1)]、HMGB1[(13.25±2.25)vs(16.74±2.11)μg·L^(-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87%vs 23.91%,P>0.05)。结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指引下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能增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次清石效果,能改善手术情况,减轻炎症应激反应,缓解术后疼痛;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 炎症应激反应
下载PDF
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消化道狭窄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徐菱遥 杨丙信 +3 位作者 杨黎冰 刘东亚 武利萍 韩大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4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消化道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X射线监视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的60例消化道狭窄患者(对照组)与接受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的47例消化道狭窄患... 目的探讨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消化道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X射线监视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的60例消化道狭窄患者(对照组)与接受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的47例消化道狭窄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12、24、36、48 h的疼痛评分,术后第1~3天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的支架置入成功率,狭窄解除有效率,术后12、24、36、48 h的疼痛评分,术后第1~3天的CRP、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支架置入耗时、手术用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X线监视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消化道狭窄可在保证支架置入成功率和狭窄解除效果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术中操作时间,降低患者的手术费用,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支架 消化道狭窄 X线 内镜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胃苏颗粒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在复发性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黎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7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苏颗粒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对复发性反流性食管炎(RRE)患者炎症活动水平、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RR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 目的 探讨胃苏颗粒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对复发性反流性食管炎(RRE)患者炎症活动水平、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RR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加用胃苏颗粒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内镜积分、临床相关指标(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pH值<4时间占比)、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肠功能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者有37例(92.50%),较对照组的28例(70.00%)更多(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内镜积分、pH值<4时间占比及IL-6、IL-8、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而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及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RRE患者使用胃苏颗粒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可发挥良好的抑酸作用,有效改善食管压力,促进症状缓解,改善机体炎症活动水平及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反流性食管炎 胃苏颗粒 艾司奥美拉唑 炎症活动水平 胃肠功能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黎冰 仝静 +1 位作者 祖晓满 王春峰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7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乙肝相关性肝衰竭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对照组(44例)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前后24h检测其血常规、电解质、肝...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乙肝相关性肝衰竭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对照组(44例)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前后24h检测其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化验指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治疗后24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均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升高。治疗组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共96例次,其中10例次出现不良反应,予以对症治疗后缓解均完成治疗。12周后评定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4.1%(20/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1.8%(14/44)。[结论]血浆置换是早期及中期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肝衰竭 疗效
原文传递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药物热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黎冰 王春峰 +1 位作者 仝静 祖晓满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9期F0003-F0004,共2页
患者,女,62 岁,以"心慌、多汗 3 个月,发热 1 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3 个月前出现心慌、多汗,心率波动在 105 ~ 115 次/ min,伴纳差,无恶心、呕吐,无焦虑、烦躁,至当地医院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示:三碘甲状原 氨 酸 ( T3 ) 10. 73 ng... 患者,女,62 岁,以"心慌、多汗 3 个月,发热 1 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3 个月前出现心慌、多汗,心率波动在 105 ~ 115 次/ min,伴纳差,无恶心、呕吐,无焦虑、烦躁,至当地医院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示:三碘甲状原 氨 酸 ( T3 ) 10. 73 ng / ml,甲 状 腺 素 (T4 ) 30. 64 nmol/ L,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21. 50 pmol/ L,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T4)34. 94 pmol/ L,促甲状腺素(TSH)0. 12 IU/ ml;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40 IU/ 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 397. 5 IU/ ml,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好转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药物热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三碘甲状腺素 四碘甲状腺素 对症支持治疗
原文传递
布鲁杆菌病复发引起硬膜外血肿一例
10
作者 仝静 梁亚林 +1 位作者 杨黎冰 孙长宇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患者,男,69 岁,回族,因"双下肢无力 14 d"入院.患者 7 个月前于羊场工作后出现发热,体温呈波浪状,最高达39. 8 ℃,伴多汗、乏力、肌肉酸痛、膝关节疼痛.至当地防疫站检查发现布氏杆菌抗体阳性,确诊为布鲁杆菌病,给予口服多西环素、利... 患者,男,69 岁,回族,因"双下肢无力 14 d"入院.患者 7 个月前于羊场工作后出现发热,体温呈波浪状,最高达39. 8 ℃,伴多汗、乏力、肌肉酸痛、膝关节疼痛.至当地防疫站检查发现布氏杆菌抗体阳性,确诊为布鲁杆菌病,给予口服多西环素、利福平,治疗3 d 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上述症状稍有缓解,继续治疗 35 d,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自行停药,未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硬膜外血肿 复发 继续治疗 全身症状 双下肢无力 膝关节疼痛 肌肉酸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