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5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杭燕雯 张晓春 +1 位作者 李志善 周达新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18-20,59,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方法:针对我院发生的5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了解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治疗措施等。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的急性...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方法:针对我院发生的5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了解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治疗措施等。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的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心跳加快和低血压等,部分患者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气、D-二聚体水平、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肺动脉造影等。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的急性肺栓塞的病情危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应加强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冠状动脉造影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养心定悸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杭燕雯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5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养心定悸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DCHD)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DCHD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 目的探讨养心定悸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DCHD)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DCHD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心定悸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外周血抗血小板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抗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和抗溶酶体相关膜蛋白(TSD)含量;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率和各种心律失常次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心悸、胸痛、胸闷、心烦失眠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63、CD62、TSD低于对照组(P<0.05);静息心率及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陈发性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2hFPG、HbA1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定悸胶囊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外周血CD63、CD62、TSD含量,减少心率和心律失常次数,且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治疗DCHD合并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定悸胶囊 糖尿病性冠心病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心肌梗死后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叶晓妙 杭燕雯 胡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917-920,共4页
心肌梗死后会在缺血区域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发挥作用。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反应中重要组成,在心肌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至关重要。随着心肌梗死的发展,巨噬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亚型,在吞噬凋亡细胞、血管新生、纤... 心肌梗死后会在缺血区域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发挥作用。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反应中重要组成,在心肌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至关重要。随着心肌梗死的发展,巨噬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亚型,在吞噬凋亡细胞、血管新生、纤维化及瘢痕成熟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研究巨噬细胞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有助于探索改善心肌梗死预后及其诊治。本篇综述将围绕心肌梗死后巨噬细胞浸润、极化及功能变化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心肌梗死 炎症
下载PDF
老年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心房扑动的电生理特征及分析
4
作者 宗小娟 尹桂芝 +4 位作者 陆益 杭燕雯 胡伟 朱文青 程宽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心房扑动(房扑)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的老年房扑患者5例,行电生理检查及三维电解剖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术,...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心房扑动(房扑)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的老年房扑患者5例,行电生理检查及三维电解剖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平均年龄(76.6±10.5)岁,均为持续性房扑。术中通过激动标测、拖带标测以及电压标测等技术,确定房扑的诊断、机制、关键峡部及其与左房前壁自发瘢痕和低电压区的关系。结果:5例患者左房扩大,其中3例升主动脉内径增宽。5例患者均在左房前壁标测到低电压区和瘢痕区,多位于左房前壁靠近升主动脉压迹的部位。房扑均为折返性,关键峡部位于局部低电压区,消融后均成功终止房扑。其中1例因左房内径较大,同时行环肺静脉电隔离;1例复发,行二次消融。平均随访(15.6±4.2)个月后无复发。结论: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是部分老年患者左房房扑的发病基质,房扑的机制为折返性;左房内径扩大、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可能与左房前壁瘢痕区和低电压区的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 左房低电压 左房瘢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