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研究
1
作者 林业鑫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7年第12期71-72,共2页
物理是所有初中学生都需要接触和掌握的一门重要知识,物理知识的应用与发展对于学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改在初中阶段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展开,物理教学也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很多初中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遇到了很多困... 物理是所有初中学生都需要接触和掌握的一门重要知识,物理知识的应用与发展对于学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改在初中阶段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展开,物理教学也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很多初中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也导致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总体偏低.高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通过构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知识获取和吸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初中阶段开展高效教学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课题,它可以有效改变当前物理教学的现状,为学生们的发展和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主要围绕高效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 应用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高危因素及细菌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业鑫 程超 李玖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的高危因素及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防止和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9年至2013年我院P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患儿3... 目的 通过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的高危因素及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防止和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9年至2013年我院P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患儿36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我院PICU非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脓毒症患儿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是否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基础疾病(恶性血液病、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病)、是否中心静脉置管及中心静脉置管时间7个高危因素进行比较,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较对照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29例vs.18例)、住院时间>7d(35例vs.12例)、气管插管(22例vs.8例)、机械通气时间>7d(19例vs.2例)、患基础疾病(9例vs.3例)、中心静脉置管(18例vs.2例)及中心静脉置管时间>7d(9例vs.1例)的病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94.87%、74.36%、76.92%、65.38%、56.41%,而对碳氢霉烯类及四环素类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55.56%、77.78%);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类、6类抗生素耐药)感染16例(44.44%);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类抗生素耐药)感染4例(11.11%).结论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是否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基础疾病、是否中心静脉置管及长期中心静脉置管是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的高危因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一线抗生素耐药,仅对碳氢霉烯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对四环素类的敏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高危因素 抗生素治疗
原文传递
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业鑫 程超 李玖军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 了解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儿童感染性疾病致病原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该研究为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盛京医院PICU感染性疾病患儿95例,并根据病原体分为3组... 目的 了解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儿童感染性疾病致病原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该研究为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盛京医院PICU感染性疾病患儿95例,并根据病原体分为3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30例,病毒感染组30例,细菌感染组35例);不同病原组依据简化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3组(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将细菌感染组患儿分为革兰阳性菌组(20例)、革兰阴性菌组(15例);选择同期非感染性疾病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血清PCT在盛京医院检验科统一检测,应用VIDAS BRAHMS PCT法检测.结果 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0.41±n 34) μg/L、(2.56±0.38) μg/L、(0.52±0.44) μg/L、(0.21 ±0.10) μg/L.PCT≥0.5 μg/L作为阳性界值.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8.05,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浓度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中,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浓度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血清PCT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血清PCT浓度与简化小儿危重症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79~-0.793,P<0.05).PCT浓度越高的患儿病情越重,相关并发症越多,住院时间越长.结论 PCT可作为鉴别细菌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的敏感指标.在感染的早期诊断中,PCT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降钙素原 小儿危重症评分 细菌耐药
原文传递
2005~201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玖军 陈艳飞 林业鑫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总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 2005~2012年间收治患儿的疾病谱及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种类,以指导PICU的临床治疗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该院PICU收治的448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5~2012年间4484例患儿中,急... 目的总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 2005~2012年间收治患儿的疾病谱及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种类,以指导PICU的临床治疗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该院PICU收治的448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5~2012年间4484例患儿中,急性支气管肺炎居疾病谱中第1位,占24.51%(1099/4484);颅内感染、脓毒症、手足口病、外伤等疾病有逐年上升趋势,而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癫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呈下降趋势。2005~2012年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1.5%下降到2012年的3.1%,其中2005~2008年与2009~2012年前后4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98%vs 4.41%;P<0.01)。急性重症支气管肺炎、重度脓毒症、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重度颅脑外伤、呼吸衰竭、重症手足口病、急性中毒、循环衰竭等为患儿主要死因。结论急性支气管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是2005~2012年间该院PICU的主要病种,但疾病谱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一些改变。2005~2012年间患儿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急性重症支气管肺炎、重度脓毒症等为患儿主要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谱 死亡原因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脓毒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程超 林业鑫 +1 位作者 李玖军 张智洁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MDR-KP)脓毒症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止和减少MDRKP脓毒症的发生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41例MDR-KP脓毒症患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53...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MDR-KP)脓毒症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止和减少MDRKP脓毒症的发生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41例MDR-KP脓毒症患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53例非MDR-KP脓毒症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脓毒症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结果病例组感染前PICU住院天数、感染前机械通气天数、机械通气总天数及感染前抗生素使用天数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种类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种类及使用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MD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止MDR-KP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 脓毒症 危险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涛 李玖军 +3 位作者 刘春峰 王丽杰 许巍 林业鑫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2-544,共3页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病机制。方法 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的32例年龄1个月至5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其中24例为先心病未合并PAH组(A组);8例为先心病合...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病机制。方法 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的32例年龄1个月至5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其中24例为先心病未合并PAH组(A组);8例为先心病合并PAH组(B组)。均收集血清并行心脏彩超检查。同时收集31例年龄1个月至5岁的健康儿童血清作为对照组(C组)。测定并比较3组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L-精氨酸(L-arg)及L-低氨酸(L-cit)。结果 A组NO为(29.30±24.22)μmol/L、B组为(18.95±12.54)μmol/L,均明显低于C组[(54.94±40.8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B组下降更为明显。A组NOS活力为(13.33±6.31)U/mL、B组为(14.00±6.25)U/mL,均明显低于C组[(31.04±10.02)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NOS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L-arg[(11.31±3.38)μmol/L]明显低于C组[(15.99±4.04)μmol/L]和A组[(16.36±3.2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间L-ar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L-c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心病患儿因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导致血清内NO含量和NOS活力明显降低。随疾病进展,一旦合并PAH,作为内源性NO生成底物的L-arg消耗过多,机体不能完全代偿时,血清内L-arg浓度也会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L-精氨酸 L-瓜氨酸
原文传递
血液灌流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治疗儿童百草枯中毒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艳飞 林业鑫 李玖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治疗儿童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我院PICU于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儿12例,均进行血液净化治疗,采用“4-3—3—2-1”灌流方案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统计服药后及治疗3d后...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治疗儿童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我院PICU于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儿12例,均进行血液净化治疗,采用“4-3—3—2-1”灌流方案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统计服药后及治疗3d后患儿白细胞计数、肝功能(TBIL、ALT、AST)、肾功能(BUN、Cr)、心肌酶(CK、CK—MB)及血气分析(pH值、SaO:、PaCO:)等指标,并追踪随访患儿的生存天数,评价血液灌流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救治儿童百草枯中毒的疗效。结果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及透析治疗3d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除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儿中仅1例完成“4—3—3—2—1”灌流方案联合持续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并存活超过28d。结论血液灌流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能够明显减轻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减少早期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肺水肿及后期肺纤维化的发生,进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血液灌流 持续血液滤过 透析 JL童
原文传递
高容量血液滤过在儿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明丽 林业鑫 李玖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49-154,共6页
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是血液净化领域的一项重要发展,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清除炎症因子和体内代谢毒素等作用,同时HVHF在治疗中也存在一些弊端。目前HVHF在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儿童脓毒症、脓毒性... 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是血液净化领域的一项重要发展,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清除炎症因子和体内代谢毒素等作用,同时HVHF在治疗中也存在一些弊端。目前HVHF在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儿童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急性肾损伤、急性中毒等儿科危重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已经成为儿科急救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救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容量血液滤过 炎性介质 血流动力学 儿童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原文传递
幼年鼠急性肺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机制的研究
9
作者 张雪元 李玖军 +2 位作者 张涛 林业鑫 张鹤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幼年鼠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肺组织核转录因子(nuclearfactor,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的变化,观察ALI动物模型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干预后肺... 目的探讨幼年鼠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肺组织核转录因子(nuclearfactor,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的变化,观察ALI动物模型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干预后肺组织损伤的修复程度。方法30只雄性C57幼年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对照组、模型+MSCs组(实验组),每组再分为12h、48h2个亚组(每组各5只)。模型组腹腔注射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10mg/kg)建立幼年鼠All模型,对照组同期注入等容积生理盐水,实验组在腹腔注射LPS同时经尾静脉注射MSCs(1×10^6/m1)0.1ml。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12h、48h时,幼年鼠肺组织NF-κB、TNF-α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实验组12h、48h时幼年鼠肺组织NF-κB、TNF-α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NF-κB:12h:(0.181±0.008)0D值VS(0.203±0.008)OD值,48h:(0.197±0.002)0D值VS(0.210±0.005)0D值;TNF-α:12h:(0.185±0.004)OD值VS(0.201±0.011)OD值,48h:(0.185±0.002)OD值VS(0.215±0.009)OD值](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鼠肺组织呈现典型的炎症病理变化,包括肺泡充血、出血、水肿,肺泡腔和血管壁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等肺损伤性病变;实验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幼年鼠LPS致All模型组肺组织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增高,LPS致ALI的发病机制可能与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升高有关。应用MSCs干预后,实验组12h、48h时幼年鼠肺组织NF-κB、TNF-α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实验组肺组织损伤减轻,提示MSCs能够减轻ALI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并参与了肺组织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