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仙婆”在当地中的文化隐喻——以广西平南县官成新新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林业锦 潘薇薇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7-60,82,共5页
在民间信仰中,"仙婆"作为巫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普遍存在于我国汉族乡村民间,广泛而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平南官成"仙婆"法事的主要仪式有"仙婆""问米"仪式... 在民间信仰中,"仙婆"作为巫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普遍存在于我国汉族乡村民间,广泛而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平南官成"仙婆"法事的主要仪式有"仙婆""问米"仪式、"仙婆"庙会祈愿还愿仪式、"仙婆"送鬼招魂仪式。"仙婆"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主要是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巫文化,加深了当地人对善恶观念的认识和对祖先观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平南 “仙婆” 仪式 文化隐喻
下载PDF
盆腔炎性疾病中医外治法运用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业锦 许小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1967-1971,共5页
中医外治法运用于妇科临床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开辟了多方法、多途径给药的思路。中医外治法不但可以达到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祛寒、消肿排脓的功效,还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和... 中医外治法运用于妇科临床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开辟了多方法、多途径给药的思路。中医外治法不但可以达到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祛寒、消肿排脓的功效,还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和肝肾的副作用,运用灵活方便。各种中医外治法均有其优势,皆能在不同程度改善PID患者症状,多种外治法联合运用效果更明显。该文对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外治法进行归纳,以便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进行个性化治疗时做出选择,减轻患者的精神以及经济负担,促进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外治法推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中医 外治
下载PDF
现代背景与地方文化困境——评电影《赛德克·巴莱》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业锦 潘薇薇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05-108,112,共5页
台湾大型史诗电影《赛德克·巴莱》中赛德克族群记忆的断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警示: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外来的"他者"怎样客观地看待异质文化,地方本土文化在面对现代化困境时如何突围等问题。... 台湾大型史诗电影《赛德克·巴莱》中赛德克族群记忆的断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警示: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外来的"他者"怎样客观地看待异质文化,地方本土文化在面对现代化困境时如何突围等问题。魏德胜在其执导的《赛德克·巴莱》电影文本给我们提供了对待地方文化困境的独特思路:在全球化背景下,外来者只有秉持"文化相对主义"原则看待异质文化,以及本土文化主体在自觉传承自身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与现代化进行对话和交流,摒弃民族主义的仇恨心理,才能有望实现地方传统文化困境的突围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德克·巴莱》 现代化背景 地方文化困境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求真”与多元参照——关于张江《强制阐释论》及其讨论的思考
4
作者 李运抟 林业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6,共8页
张江《强制阐释论》意在清除西方当代文论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消极影响和重构中国本土文论。由于话题重大、问题意识突出和理论陈述丰富,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围绕强制阐释四个基本特征即"场外征用"、"主观预设"、&qu... 张江《强制阐释论》意在清除西方当代文论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消极影响和重构中国本土文论。由于话题重大、问题意识突出和理论陈述丰富,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围绕强制阐释四个基本特征即"场外征用"、"主观预设"、"非逻辑证明"和"混乱的认识路径"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者都肯定了作者建构中国本土文论的努力,对强制阐释论总体思路给予了支持,同时也对具体陈述和材料例证等问题表达了各自的理解。中西文论都存在"强制阐释"情况,产生与接受的过程也是文学内外诸多复杂原因的交织。我们需要重视"文学本体"的自我自足,但强调本体纯粹性时则要从实际出发而减少主观理想。梳理强制阐释论的理论陈述和讨论情况,笔者认为有些本源问题的厘清还须拓展参照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前置立场 片面关系 强制与评判
下载PDF
互联网环境下文学创作路径研究--评《网络文学创作原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林业锦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互联网时代,文学创作借助网络文化、技术、渠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在网络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由王祥编著的《网络文学创作原理》(2015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顺应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专业解析了网络文学创作的理论与方法。该... 互联网时代,文学创作借助网络文化、技术、渠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在网络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由王祥编著的《网络文学创作原理》(2015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顺应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专业解析了网络文学创作的理论与方法。该书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作和网络文学的阅读展开了系统性的探索,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为广大网络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成果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创作 互联网环境下 互联网时代 创作路径 发展趋势 系统性 理论与方法
下载PDF
裂缝·悖论·隐喻——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另解 被引量:1
6
作者 林业锦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9-45,共7页
重读《高加索灰阑记》,文本深处一道裂缝逐渐浮出历史地表,阿兹达克非理性民间身份呼应首都专家社会主义理性身份的失败,指涉的是"灰阑记"论证"楔子"的悖论与矛盾。而悖论背后表征的是理性的苏联社会主义体系"... 重读《高加索灰阑记》,文本深处一道裂缝逐渐浮出历史地表,阿兹达克非理性民间身份呼应首都专家社会主义理性身份的失败,指涉的是"灰阑记"论证"楔子"的悖论与矛盾。而悖论背后表征的是理性的苏联社会主义体系"启蒙"非理性的传统私有制体系的艰难与复杂。恰恰是文本内部隐含的裂缝,不但体现布莱希特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治想象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而且还原了文学文本阐释空间的多样性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阑记 楔子 裂缝 悖论 政治想象 隐喻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双创”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柳州乐山村潮王庙会创业环境的调研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业锦 林明霞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54-59,共6页
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融合发展,既能缓解当下严峻的就业压力,也能传承和创新地方优秀文化、振兴乡村经济。落实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在于挖掘地方文旅项目并优化大学毕业生“双创”环境,难点是建构大... 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融合发展,既能缓解当下严峻的就业压力,也能传承和创新地方优秀文化、振兴乡村经济。落实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在于挖掘地方文旅项目并优化大学毕业生“双创”环境,难点是建构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的自我认同,优化地方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一体化“双创”平台,以及利用“互联网+”线上平台技术。文章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基于柳州乐山村潮王庙会创业环境的调研,分析高校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机遇、困境、原因,进而为大学毕业生“双创”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有效路径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创新创业 融合发展 乐山潮王庙会
下载PDF
启蒙与“复魅”的双重变奏——试论中国当代启蒙困境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业锦 《琼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5-49,共5页
启蒙主义是继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个进步思潮,启蒙主义即理性主义,主张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愚昧、专制,呼唤自由、平等、民主等,人道主义是启蒙主义的原点。中国是否仍需启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否发生效用纯属两... 启蒙主义是继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个进步思潮,启蒙主义即理性主义,主张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愚昧、专制,呼唤自由、平等、民主等,人道主义是启蒙主义的原点。中国是否仍需启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否发生效用纯属两个伪命题。从主体上讲,任何时代都需要启蒙,只是启蒙的对象、方式、思想内容要随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只有从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出发,彻底反思启蒙理性自身的局限性如启蒙理性宏大叙事、以西方为中心的普遍主义、以人为中心的主体主义,才有望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当代中国启蒙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与“复魅” 人道主义 启蒙突围
下载PDF
规训·反抗·真实——刘恒乡土小说权力与本能之辩
9
作者 林业锦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0-45,共6页
刘恒乡土题材小说是一个封闭但又意义驳杂的文学文本,他将视野投注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社会转型的剧变环境中,对乡土个体进行探寻和剖析,从而揭示乡土个体或群体的真实生活形态、生存境遇和生命本能。窥探刘恒笔下所呈现的乡土权力空间... 刘恒乡土题材小说是一个封闭但又意义驳杂的文学文本,他将视野投注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社会转型的剧变环境中,对乡土个体进行探寻和剖析,从而揭示乡土个体或群体的真实生活形态、生存境遇和生命本能。窥探刘恒笔下所呈现的乡土权力空间,不仅对女性个体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度的规训和控制,而且乡土权力执行者的男性也未能幸免于难。他用犀利的目光和同情的笔触描摹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乡土社会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尽管乡土个体以身体反抗权力失败了,但却表现"力气"、金钱、传统伦理等原始欲望空间下个体的真实生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恒 乡土题材小说 乡土个体 乡土权力
下载PDF
论刘恒小说乡土空间及其文化隐喻
10
作者 林业锦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61-64,共4页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中坚力量的刘恒,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借文学介入现实的一个最核心途径,通过探寻乡土世界个体与集体的原欲空间,进而对人的自然生存形态进行拷问与反思。其乡土题材小说文本构筑了一个由食、色、钱等组成...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中坚力量的刘恒,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借文学介入现实的一个最核心途径,通过探寻乡土世界个体与集体的原欲空间,进而对人的自然生存形态进行拷问与反思。其乡土题材小说文本构筑了一个由食、色、钱等组成的原始欲望空间,通过这个隐形空间,不仅可以烛照乡土个体在现实世界的种种遭际,更能观照和审视转型期知识分子在面对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及传统乡土文明崩坏时的巨大焦虑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恒 乡土叙事 欲望空间 文化隐喻 现代化焦虑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论断规范下的余秋雨
11
作者 林业锦 韦薇晓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3-66,共4页
20世纪80年代末的"重写文学史"论断和90年代余秋雨散文入史成因既有某种同构的关系,又有微妙的相异性,既有对文学"本体"审美的追求,又有强烈的现实政治指向性,同处于中国20世纪80、90年代文学"想象"的&qu... 20世纪80年代末的"重写文学史"论断和90年代余秋雨散文入史成因既有某种同构的关系,又有微妙的相异性,既有对文学"本体"审美的追求,又有强烈的现实政治指向性,同处于中国20世纪80、90年代文学"想象"的"共同体"中。厘清和整合"重写文学史"规范和余秋雨入史成因的关系,能进一步理解人们在20世纪80、90年代共同"想象"文学进程,"想象"民族"现代性"的历史"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余秋雨 “审美” “去政治” “想象的共同体”
下载PDF
困境中的人性张力——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空间意识
12
作者 林业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4-56,共3页
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隐含强烈的空间意识,不仅呈现了张大民家外表逼仄混乱而逻辑严密"圆形系统"外在居住空间对内在的个体心理空间的规训、压抑,还暗含了个体自由生命本能在苦难的生存现实面前的强韧和坚守,折射出... 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隐含强烈的空间意识,不仅呈现了张大民家外表逼仄混乱而逻辑严密"圆形系统"外在居住空间对内在的个体心理空间的规训、压抑,还暗含了个体自由生命本能在苦难的生存现实面前的强韧和坚守,折射出个体在面对极限环境时人性及小说艺术的巨大张力,进而透射刘恒对逼仄的城市生存空间的反思以及在苦难包裹下顽强、坚韧人性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圆形空间 隐形权力空间 个体心理空间
下载PDF
文化“霸权”还是历史反思?——评电影《太阳帝国》
13
作者 林业锦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0-83,共4页
《太阳帝国》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有争议却意义非凡的电影文本。我们若抛开民族主义和二战创伤的集体记忆,就会发现此文本既不是后殖民主义西方文化霸权对中国的渗透,也不是对殖民主义的歌颂或对被殖民国人民的歧视和冷淡,而是反拨西方... 《太阳帝国》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有争议却意义非凡的电影文本。我们若抛开民族主义和二战创伤的集体记忆,就会发现此文本既不是后殖民主义西方文化霸权对中国的渗透,也不是对殖民主义的歌颂或对被殖民国人民的歧视和冷淡,而是反拨西方霸权话语,以及反思、反讽整个人类行为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帝国》 文化霸权 民族主义 历史反思
下载PDF
“文化相对主义”的坚守与局限——《走过西藏》的文化地理学解读
14
作者 林业锦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54-56,共3页
马丽华的散文集《走过西藏》含有多重的空间维度和深刻的思想意蕴,不仅暗含了文化地理学中"地理景观空间"的变迁,还兼具空间理论中"文化空间"与"个体心理空间"的变迁。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对《走过西藏》文... 马丽华的散文集《走过西藏》含有多重的空间维度和深刻的思想意蕴,不仅暗含了文化地理学中"地理景观空间"的变迁,还兼具空间理论中"文化空间"与"个体心理空间"的变迁。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对《走过西藏》文本进行梳理和解读,不仅可以从理解和尊重藏文化个体心理基础上,还可以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对"文化相对主义"合理性与局限性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过西藏》 文化相对主义 刻板印象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15
作者 林业锦 《城市情报》 2022年第12期191-193,共3页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到诸多内容,覆盖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可以支持建筑工程项目各项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为工工程质量、安全、效益提供坚实保障。但由于建筑工程类型逐渐多样化,市场对工程项目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工...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到诸多内容,覆盖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可以支持建筑工程项目各项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为工工程质量、安全、效益提供坚实保障。但由于建筑工程类型逐渐多样化,市场对工程项目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工程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各类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和发展要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背离现代建筑行业发展要求。而精细化管理可以针对性改善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来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创造更大的效益。本文就建筑工程管理中精细化管理应用展开分析,了解精细化管理应用价值基础上,灵活有效应用到实处,便于打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建筑工程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管理 精细化管理 管理体系 工程质量 工程造价
下载PDF
论海派小说的家族文化意蕴
16
作者 林业锦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41-142,共2页
家族文学是贯穿20世纪的一个常写常新、长盛不衰的母题,三四十年代的海派小说在极力描摹现代化都市的同时,也对家族文化进行了不遗余力的书写。封建家族和现代家庭秩序的崩坏,都市和乡村的碰撞,人性的丑恶,传统道德的沦丧,是海派小说家... 家族文学是贯穿20世纪的一个常写常新、长盛不衰的母题,三四十年代的海派小说在极力描摹现代化都市的同时,也对家族文化进行了不遗余力的书写。封建家族和现代家庭秩序的崩坏,都市和乡村的碰撞,人性的丑恶,传统道德的沦丧,是海派小说家族文化一以贯之的要素,这些要素交织在海派小说中,不仅烛照了时代变迁中人生的百态,而且可以从中窥见作家回望"家园"的矛盾心理。现代工业文明使传统意义上的世俗家园消失殆尽,置身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深感个人的渺小、苍凉,仿佛被时代所抛弃,于是在"离家"与"归家"的悖谬抉择中挣扎,永恒地追寻精神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小说 家族 家庭 文化 精神家园
下载PDF
论海派小说的乡土文化情结
17
作者 林业锦 《神州》 2013年第25期12-13,共2页
以新感觉派为主将的上世纪30年代海派文学,是乡土中国的上海都市与现代西方工业文明杂交的畸形产物。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挖掘其都市主题的一面,对海派小说里都市化进程中隐含的传统意识和乡土情结,给予的关注不多... 以新感觉派为主将的上世纪30年代海派文学,是乡土中国的上海都市与现代西方工业文明杂交的畸形产物。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挖掘其都市主题的一面,对海派小说里都市化进程中隐含的传统意识和乡土情结,给予的关注不多。本文试图挖掘海派小说都市生活隐含的传统文化意识和乡土情结,通过其现代心理和传统乡土情结的冲突和碰撞,更好地展现海派小说复杂多重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 都市 乡土情结 碰撞 坚守
下载PDF
不能承受的时代之重——“重写文学史”的回望与反思
18
作者 林业锦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4-5,共2页
通过回顾与反思"重写文学史"的缺陷与偏狭,在理论上注重文学历史现场的还原,注重文学与特定历史的重要联系;实践上将晚清小说、少数民族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纳入"重评"视野,最大限度还原和丰富"重写文学史"... 通过回顾与反思"重写文学史"的缺陷与偏狭,在理论上注重文学历史现场的还原,注重文学与特定历史的重要联系;实践上将晚清小说、少数民族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纳入"重评"视野,最大限度还原和丰富"重写文学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审美 意识形态 反思
下载PDF
论海派小说叙事空间的选择及意义
19
作者 林业锦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14-15,共2页
空间批评是海派小说文化批评别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派作家着力于从"城市""个体心理"和"乡村"这三种空间形态互相对话、碰撞和融合的历史关系中"想象"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性,这不仅折射... 空间批评是海派小说文化批评别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派作家着力于从"城市""个体心理"和"乡村"这三种空间形态互相对话、碰撞和融合的历史关系中"想象"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性,这不仅折射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化急剧进程中城市和乡村的地理空间的变迁,更呈现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等空间的变迁,是现代知识分子共同"想象"文学进程的结果,共同构成了人们"想象"中国民族"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小说 空间批评 现代性想象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之后的余秋雨之“文化散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韦薇晓 林业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3-65,共3页
余秋雨"文化散文"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人们的视野,随后在宣讨声中落幕,但是作为一个时期的文学现象,与"重写文学史"的反思潮流存在着相呼应的联系。梳理其中关系,并结合"重写文学史"思潮对散文的研究规范... 余秋雨"文化散文"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人们的视野,随后在宣讨声中落幕,但是作为一个时期的文学现象,与"重写文学史"的反思潮流存在着相呼应的联系。梳理其中关系,并结合"重写文学史"思潮对散文的研究规范及散文文体的发展现状作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文化散文 去政治化 文学性 叙事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