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56
1
作者 林东昉 吴菊芳 +9 位作者 张婴元 郑经川 缪竞智 郑丽叶 盛瑞媛 周新 沈华浩 吴卫红 周乐 汪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已知或怀疑为革兰阳性菌所致肺炎或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静脉给药治疗。结果共入选患者...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已知或怀疑为革兰阳性菌所致肺炎或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静脉给药治疗。结果共入选患者144例,改良的意向性治疗分析人群为141例,符合方案集116例,安全集142例。符合方案集中,停药后随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9%(53/61)和61.7%(3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肺炎两组有效率为78.6%(22/28)和52.9%(18/34),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两组有效率为78.6%(22/28)和52.9%(18/34),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的细菌清除率以菌株数计分别为79.2%(42/53)和61.5%(32/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肺炎细菌清除率为77.3%(17/22)和53.6%(15/28),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细菌清除率为80.6%(25/31)和70.8%(17/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分析集中,试验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4%(18/71),其中3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反应与实验室异常,临床不良反应10例(14.1%,10/71),主要为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胃纳减退等胃肠道反应,实验室异常11例(15.5%,11/71),主要为肝功能损害、轻度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等;对照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9%(12/71),包括临床不良反应11例(15.5%,11/71),主要为过敏反应,包括药物热、皮疹、红人综合征等,实验室异常3例(5.2%,3/71),多为肝功能损害,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停者各为5.6%和11.3%,其中与研究药物相关者各占1.4%和5.6%。所有病原菌均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呈现敏感。结论利奈唑胺注射剂静脉给药用于革兰阳性菌所致肺炎和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可获良好疗效,疗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肺炎 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下载PDF
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的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东昉 吴菊芳 +9 位作者 韩明哲 俞云松 王健民 黄晓军 克晓燕 邹善华 周道斌 沈志祥 孟凡义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47-354,共8页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患者因化疗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500×106/L,持续至少96h,入选前接受...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患者因化疗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500×106/L,持续至少96h,入选前接受胃肠外广谱抗菌药治疗至少96h,并且在入选前24h内体温>38.0℃者可入选本研究。统计用药人群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及其总有效率。结果共入选131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131例,全分析集(FAS)129例。SS131例中,18例受试者发生24例次临床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1例次实验室严重不良事件(血钾降低),与研究药物肯定有关。SS131例中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者35例,包括5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反应和实验室异常;其中16例发生临床不良反应,多见皮疹、发热、呕吐等;24例发生实验室异常,多见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35/131),其中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16/131),实验室异常发生率为19.1%(25/131)。临床不良反应中91.3%为轻、中度。入选病例中9例(12例次)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占6.9%(9/131)。其中6例(9例次)被评价为与试验药物有关,发生率为4.6%(6/131)。FAS和符合方案数据集(PPS)中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36.4%(47/129)和40.2%(47/117)。结论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患者对其耐受性良好,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止治疗者少见。卡泊芬净用于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可获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经验治疗
下载PDF
汶川地震后亚急期灾区前沿综合性医院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林东昉 金波 +3 位作者 罗心平 徐峰 黄峰平 练世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灾区亚急期疾病发生的变化规律,为准确配置救灾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汶川地震灾区的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2008年5月25日至6月13日就诊病人的病史资料,分析灾后疾病谱的构成及其变化。结果从2008年5月25日起...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灾区亚急期疾病发生的变化规律,为准确配置救灾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汶川地震灾区的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2008年5月25日至6月13日就诊病人的病史资料,分析灾后疾病谱的构成及其变化。结果从2008年5月25日起,共收集6 708例病人就诊资料。病种以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外伤为主,有相当部分的慢性病患者。外伤在后期有所减少。结论汶川地震后第3周起灾区地震相关性外伤疾病减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汶川 亚急期 疾病谱 综合性医院
下载PDF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林东昉 王明贵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0,59,共3页
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抗菌活性、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新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特性。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 感染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疗效的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东昉 王健民 +4 位作者 俞云松 韩明哲 沈志祥 宋诗铎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 mg,首日采用70 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 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 mg,疗程至少7 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 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 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和PPS中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和70.0%(35/50)。FA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侵袭性念珠菌病 食管念珠菌病 安全性 耐受性 疗效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林东昉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断标准 治疗 病原学 血培养
下载PDF
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东昉 张婴元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9年第11期475-477,487,共4页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 ,但随着致病微生物的变迁 ,细菌耐药性的改变 ,感染的治疗仍显棘手 ,而抗生素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更多治疗方法 ,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感染性腹膜炎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东昉 《医学综述》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腹膜炎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以前者为多见。感染性腹膜炎专指由细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膜炎症。腹腔内脏器穿孔引起的腹腔污染及消化液的化学刺激造成的腹膜炎属非感染性腹膜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若不及时处理,也将并发为感染... 腹膜炎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以前者为多见。感染性腹膜炎专指由细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膜炎症。腹腔内脏器穿孔引起的腹腔污染及消化液的化学刺激造成的腹膜炎属非感染性腹膜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若不及时处理,也将并发为感染性腹膜炎,因此两者间并无绝对的界限。感染性腹膜炎是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引起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膜炎的病死率约20%~40%,而外科急腹症致弥漫性腹膜炎经支持、抗感染治疗,病死率仍然高达50%。因此,对感染性腹膜炎的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至关重要,本文拟对此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感染性 分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手术后感染的预防
9
作者 林东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2年第7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手术后感染 预防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血液分离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耐药性及相关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洋 吴湜 +4 位作者 郭燕 叶信予 朱德妹 林东昉 徐晓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及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收集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血液分离株,并测定药敏;PCR及测序检测耐药基因cfr及23S rRNA耐药突变;临床分离株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病例资料...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及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收集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血液分离株,并测定药敏;PCR及测序检测耐药基因cfr及23S rRNA耐药突变;临床分离株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病例资料分析。结果从3例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到5株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这些临床分离株对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仅对糖肽类、利福平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5株耐药菌的23S rRNA均存在突变,4株携带cfr基因;PFGE显示5株临床株属同一谱型;3例患者均有留置深静脉导管,2例曾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结论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表型;头状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由23S rRNA突变及cfr基因导致;长疗程使用利奈唑胺及留置深静脉导管可能是此类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耐药 血培养 头状葡萄球菌
下载PDF
念珠菌血症8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真 林东昉 +1 位作者 肖舒心 徐晓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了解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山医院2007—2012年住院念珠菌血症患者88例,描述其念珠菌菌种分布、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并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 目的了解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山医院2007—2012年住院念珠菌血症患者88例,描述其念珠菌菌种分布、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并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念珠菌中白念珠菌40株,占45.5%;热带念珠菌20株,占22.7%;近平滑念珠菌17株,占19.3%;光滑念珠菌10株,占11.4%;克柔念珠菌1株,占1.1%。常见基础疾病包括实体肿瘤、糖尿病、手术史等。出院时好转60例,占68.2%,死亡或病情恶化28例,其中归因病死率18.2%。预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病死率增高独立相关的因素为留置深静脉导管OR:6.322,95%CI:1.055-37.891,P=0.044),而接受合理抗真菌治疗者病死率较低OR:0.137,95%CI:0.039-0.480,P=0.002)。结论6年问该院念珠菌血症病原菌种构成比变化不大。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血症 病原学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23S rRNA基因在临床常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晓刚 林东昉 +2 位作者 朱德妹 张婴元 汪复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根据临床常见致病菌 2 3SrRNA基因序列的差异 ,建立可初步鉴别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分析常见细菌的 2 3SrRNA基因序列 ,设计相应引物。采用多重PCR扩增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株 2 3SrRNA基因 ,并根据电泳... 目的 根据临床常见致病菌 2 3SrRNA基因序列的差异 ,建立可初步鉴别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分析常见细菌的 2 3SrRNA基因序列 ,设计相应引物。采用多重PCR扩增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株 2 3SrRNA基因 ,并根据电泳结果作出初步分类。结果 革兰阴性菌株均出现 1条DNA电泳条带(约为 35 0bp) ,而革兰阳性菌株则出现 2条电泳条带 (约为 2 5 0和 4 0 0bp)。 6 0株临床分离菌经PCR扩增、电泳后 ,电泳分析结果与常规鉴定结果符合率达 10 0 %。结论  2 3SrRNA基因检测用于细菌初步分类鉴定 ,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S RRNA基因 致病菌 聚合酶链反应 细菌感染 实验室诊断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新型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簇——vanM基因簇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晓刚 吴湜 +5 位作者 叶信予 郭燕 林东昉 胡付品 朱德妹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从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中克隆一种介导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的新基因簇。方法采用16S rRNA测序对临床株Efm-HS0661进行菌种确认,并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通过药敏试验及接合试验,了解菌株耐药性及其可转移性;通过PCR扩增、步移... 目的从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中克隆一种介导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的新基因簇。方法采用16S rRNA测序对临床株Efm-HS0661进行菌种确认,并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通过药敏试验及接合试验,了解菌株耐药性及其可转移性;通过PCR扩增、步移法测序、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克隆获取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及其周边序列,并将获得序列与已知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簇进行比对。结果临床株经16S rRNA测序确认为屎肠球菌,MLST分型属ST78型;该菌株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耐药,且可通过接合试验发生转移;测序获得一6 592bp核苷酸序列,为含6个万古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的基因簇,其基因结构与已知耐药基因簇不同,命名为vanM型基因簇。其中vanM全长1 032bp,其编码蛋白VanM与VanA、VanB、VanD、VanF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7%、69.7%、66.0%和78.5%。结论从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临床株中发现了一种新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簇———vanM型基因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耐药 基因簇 屎肠球菌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胃肠道感染2247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齐绪林 林东昉 +2 位作者 徐晓刚 樊晓明 吴丽桂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4-645,共2页
目的:了解副溶血弧菌胃肠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998—2007年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肠道门诊副溶血弧菌胃肠道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0年期间共有副溶血弧菌感染患者2247例,患者例数近年来略有减少趋势,以5~1... 目的:了解副溶血弧菌胃肠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998—2007年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肠道门诊副溶血弧菌胃肠道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0年期间共有副溶血弧菌感染患者2247例,患者例数近年来略有减少趋势,以5~10月间多见,6~9月为高峰期,临床表现多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论:了解副溶血弧菌感染的典型症状有助于更好的治疗该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临床特征 感染 食物中毒
下载PDF
沙门菌胃肠道感染235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齐绪林 林东昉 +1 位作者 徐晓刚 卜淑蕊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了解沙门菌胃肠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8—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沙门菌胃肠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998—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腹... 目的:了解沙门菌胃肠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8—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沙门菌胃肠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998—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中共检出沙门菌感染者235例,以2006—2013年检出的病例为主,占96.17%,每年的5月到10月为沙门菌感染高发期。沙门菌感染多在食用污染的食物12-24 h后起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发热;排便每日3-4次至20-30次,多呈水样,粪便中偶含有黏液或呈脓血便;患者体温波动于38-39.4℃,可伴有畏寒。健康的成年人感染沙门菌后症状持续2-5 d后可恢复,而年老体弱者则可持续较长时间。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发生严重脱水。结论:了解沙门菌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有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感染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明贵 林东昉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27期26-29,共4页
1 引言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合成抗菌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据报道,喹诺酮类抗菌药的销售额仅次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抗菌药物的销售额中占第2位。近20年来,喹诺酮类抗菌药不断有新品种... 1 引言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合成抗菌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据报道,喹诺酮类抗菌药的销售额仅次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抗菌药物的销售额中占第2位。近20年来,喹诺酮类抗菌药不断有新品种问世,是研发得最快的一类抗菌药物。新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抗菌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菌药物 合成抗菌药 呼吸道感染 感染性疾病 尿路感染 腹腔感染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磷霉素耐药性及f os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傅祝英杰 吴湜 +7 位作者 郭燕 马莹 杨洋 林东昉 胡付品 朱德妹 刘杨 徐晓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磷霉素的耐药性及其相关耐药基因fos分布。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金葡菌10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药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fosB、fosC。筛选...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磷霉素的耐药性及其相关耐药基因fos分布。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金葡菌10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药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fosB、fosC。筛选得到的fos基因阳性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采用步移测序法分析磷霉素耐药基因周边序列。结果 109株金葡菌临床株中,磷霉素耐药菌株(MIC>32 mg/L)44株。计有13株fosB基因阳性金葡菌,均对磷霉素耐药。未检出fosA及fosC基因。fosB基因阳性的金葡菌以ST1型为主,3株磷霉素MIC>512 mg/L的金葡菌分属于3个不同的ST型别。耐药基因周边序列分析结果显示,fosB基因位于一含转座酶基因的移动元件。结论磷霉素耐药金葡菌中耐药基因fosB检出率高,可能与金葡菌磷霉素耐药性形成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耐药 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肠球菌感染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21
18
作者 林东昉 吴湜 张婴元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了解肠球菌所致感染的概况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性。方法 :调查与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998年 6月~1999年 3月临床分离获肠球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用KB法测定细菌药敏。结果 :116例患者中 ,属医院感染、院外感染者分别为 37... 目的 :了解肠球菌所致感染的概况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性。方法 :调查与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998年 6月~1999年 3月临床分离获肠球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用KB法测定细菌药敏。结果 :116例患者中 ,属医院感染、院外感染者分别为 37和 13例 ,带菌者 6 6例 ,感染部位多为尿路 (6 4% )、次为腹腔 (18% ) ,粪肠球菌 (6 4% )多于屎肠球菌 (36 % )。患严重基础疾病、接受介入诊疗操作、应用广谱抗菌药可能是肠球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药敏结果显示 :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抗菌活性相对较高 ,抑菌率分别为 75 .8%和 96 .9% ,屎肠球菌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结论 :肠球菌已成为医院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之一 ,及时、合理诊治是治愈该类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感染 临床调查 药物敏感性 KB法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诊断标准
下载PDF
恶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胺 被引量:12
19
作者 林东昉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关键词 恶唑烷酮类 抗菌药 利奈唑胺 体外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下载PDF
奈诺沙星对巨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昳馨 陈楠烨 +3 位作者 冯美卿 林东昉 黄金伟 赵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研究奈诺沙星的免疫调控作用。包括奈诺沙星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中脾脏免疫细胞的影响、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对抑制LPS诱导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方法①采用LPS诱导小鼠内毒素血症,加以奈... 目的研究奈诺沙星的免疫调控作用。包括奈诺沙星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中脾脏免疫细胞的影响、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对抑制LPS诱导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方法①采用LPS诱导小鼠内毒素血症,加以奈诺沙星干预,处死小鼠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奈诺沙星+LPS组和LPS组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绝对计数;②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基中加入奈诺沙星,比较奈诺沙星+LPS组和LPS组巨噬细胞吞噬肺炎克雷伯菌数量的差异;③以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PS诱导巨噬细胞炎性反应,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如MAPK通路的p-p38 MAPK、p-JNK1、ERK1/2,NF-κB通路的p-10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奈诺沙星能抑制LPS所致小鼠炎性反应时脾脏中免疫细胞数量的增加,且特异性抑制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对中性粒细胞基本无抑制作用;②奈诺沙星能提高巨噬细胞的细菌吞噬能力;③奈诺沙星对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的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p-p38 MAPK、p-JNK1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IL-6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奈诺沙星可以提高巨噬细胞的细菌吞噬能力,抑制LPS诱导的宿主感染后产生过度免疫反应,提示该药具有免疫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诺沙星 脂多糖 细胞因子 信号转导通路 免疫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