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中青年PauwelsⅡ型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1
作者 杨光旭 苏小龙 林东泽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究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中青年PauwelsⅡ型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55例中青年PauwelsⅡ型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 目的探究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中青年PauwelsⅡ型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55例中青年PauwelsⅡ型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及治疗组(n=75),分别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对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45.57±4.44)min]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3.61±0.87)个月]早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92.49±5.51)分]高于对照组、股骨颈缩短长度[(4.91±1.05)mm]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98、5.657、4.304、7.786,P均<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7.32±5.21)mL]少于治疗组、切口总长度[(3.51±0.82)cm]短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0、6.032,P均<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6,P<0.05)。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以及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中青年PauwelsⅡ型Ⅲ型股骨颈骨折在住院时间不具有明显差异,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并缩短切口总长度,而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则可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缩短长度、提高Harris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中青年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PauwelsⅡ型/Ⅲ型 并发症
下载PDF
伴有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Wagner分级与病原学分布特征分析
2
作者 林小凤 陈培生 +4 位作者 陈宾 郑科 林东泽 林朝晖 林凤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不同Wagner分级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08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伴有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足部溃疡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 目的探讨伴有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不同Wagner分级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08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伴有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足部溃疡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agner分级标准对糖尿病足溃疡进行感染程度分级,使用SPSS 26.0对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55例足部溃疡标本存在感染,共分离出64株病原菌。葡萄球菌属17株(25.5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2.94%(9/17);肠球菌属13株(20.31%),其中粪肠球菌占53.85%(7/13);假单胞菌属10株(15.6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80.00%(8/10)。患者的感染程度分级主要集中在Wagner 2级、3级、4级,分别占总例数的22.22%、26.85%、33.33%;Wagner 2级、3级患者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存在较低耐药性,对恶唑烷酮类、多肽类、其他类(利福平、莫匹罗星、夫西地酸)、抗菌药(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呋喃妥因)敏感。Wagner 4级的主要病原菌为肠球菌属的粪肠球菌和鸟肠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恶唑烷酮类、多肽类抗生素敏感,而鸟肠球菌仅对恶唑烷酮类、多肽类抗生素敏感。结论伴有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以Wagener 2级、3级、4级为主,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鸟肠球菌。经验性治疗首选恶唑烷酮类、多肽类抗生素,次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Wagner分级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林东泽 张劲松 +1 位作者 汪强 周仁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3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3D打印技术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切开复位异性钢板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分析3D打印技术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切开复位异性钢板内固定术,试验组根据CT扫描成像,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于模拟调试后行手术切开复位异性钢板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骨折愈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分别为93.3%,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试验组满意度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效果理想,且安全性和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术
下载PDF
shRNA沉默c-myc基因对MG-63骨肉瘤细胞c-myc/PD-L1轴的影响
4
作者 林东泽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c-myc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基因在骨肉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c-myc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到c-myc/PD-L1高表达的MG-63骨肉瘤细胞中,采用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组细胞c... 目的探讨c-myc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基因在骨肉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c-myc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到c-myc/PD-L1高表达的MG-63骨肉瘤细胞中,采用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组细胞c-myc、PD-1、PD-L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沉默c-myc基因后MG-63骨肉瘤细胞中的PD-1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c-myc、PD-L1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c-myc基因能够有效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PD-L1 PD-1 骨肉瘤
下载PDF
持续收肌管阻滞配合局部浸润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郑胜宇 李甦 +1 位作者 张劲松 林东泽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收肌管阻滞配合局部浸润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分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持续股神经阻滞(FNB组)和持续收肌管阻滞(ACB组),两组均配合假体安放完毕后的局部浸润镇痛,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股四... 目的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收肌管阻滞配合局部浸润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分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持续股神经阻滞(FNB组)和持续收肌管阻滞(ACB组),两组均配合假体安放完毕后的局部浸润镇痛,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总步行距离、膝关节主动弯曲和伸直度、静息和步行时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 ACB组患者术后12、24、36、48h的股四头肌肌力均高于FNB组(P<0.05)。ACB组患者术后前两天总步行距离均长于FNB组(P<0.05)。在步行状态下,ACB组的疼痛评分低于FN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相比,在患者术后步行疼痛感、股四头肌肌力方面均具有优势,更适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持续股神经阻滞 持续收肌管阻滞 镇痛
下载PDF
健侧截石位辅助小切口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35例
6
作者 张劲松 林东泽 +2 位作者 汪强 祝福贵 周仁强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健侧截石位辅助小切口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无牵引架手术台上采用小切口结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治疗的粗隆下骨折35例患者,作术后第1、2、3、6、9、12个月的门诊随访... 目的探讨健侧截石位辅助小切口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无牵引架手术台上采用小切口结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治疗的粗隆下骨折35例患者,作术后第1、2、3、6、9、12个月的门诊随访及以后每年至少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1次。随访时对患者作X线检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前手术体位摆放时间(3.76±0.81)min,手术时间(66.12±14.33)min,出血量(75.50±19.42)mL,术中射线暴露次数(17.43±4.11)次;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钉现象;自体骨植骨处可见骨痂形成,平均时间4.06个月骨性愈合,Harris评分优良率达91.43%。结论健侧截石位辅助小切口复位具有射线暴露少、手术时间短、可促进骨愈合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实用、可重复性高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石位 小切口 髓内钉 粗隆下骨折
下载PDF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黄天灿 江兵 +1 位作者 林东泽 郑舜泽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 分析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20-01—2021-12诊治的34例老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17例采用闭合复位联合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 目的 分析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20-01—2021-12诊治的34例老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17例采用闭合复位联合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对照组17例采用闭合复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股骨颈短缩长度、再手术情况。结果 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9.7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0.0±5.3)分,对照组为(83.3±5.0)分,观察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9,P=0.001)。观察组术后股骨颈短缩长度为1.9(0.0,4.1)mm,对照组为1.3(0.1,2.6)mm,两组术后股骨颈短缩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4,P=0.753)。观察组再手术1例,对照组2例;两组再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具有创伤小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老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可靠的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内固定 老年
原文传递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拉力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佳杰 林东泽 +6 位作者 陈培生 林朝晖 陈宾 郑科 郑舜泽 唐素素 林凤飞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1-729,共9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拉力螺钉(CCS)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1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9例;年龄23~65岁[(48.9...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拉力螺钉(CCS)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1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9例;年龄23~65岁[(48.9±10.3)岁]。GardenⅠ型31例,GardenⅡ型9例,GardenⅢ型12例,GardenⅣ型39例。PauwelsⅠ型7例,PauwelsⅡ型33例,PauwelsⅢ型51例。53例行FNS内固定治疗(FNS组),38例行CCS内固定治疗(CC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idukewych复位质量、住院时间、Barthel指数、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5~31个月[(22.2±5.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Haidukewych复位质量、住院时间、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NS组术中出血量为50.0(20.0,85.0)ml,多于CCS组的20.0(10.0,50.0)m(l P<0.01)。FNS组骨折愈合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4.0(3.0,5.0)个月、3.0(2.0,3.0)个月、5.0(4.5,6.0)个月,短于CCS组的6.0(5.0,7.0)个月、3.0(2.8,4.0)个月、6.0(6.0,7.0)个月(P均<0.01)。FNS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分别为74.0(71.0,77.0)分、87.0(84.0,88.5)分、91.0(88.0,95.0)分、94.0(91.0,96.0)分,高于CCS组的73.0(70.0,74.0)分、82.5(79.8,87.0)分、88.0(83.5,91.0)分、89.0(84.0,93.0)分(P<0.05或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CCS比较,FNS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虽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使患者尽早完全负重,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原文传递
Schanz钉结合顶棒技术在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9
作者 林东泽 陈培生 +3 位作者 林朝晖 陈宾 郑科 林凤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941-950,共10页
目的探讨Schanz钉结合顶棒技术复位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固定治疗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采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的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6例。... 目的探讨Schanz钉结合顶棒技术复位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固定治疗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采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的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6例。辅助组(采用Schanz钉结合顶棒技术复位)32例,男9例、女23例,年龄(52.7±12.0)岁(范围28~77岁),左侧14例、右侧18例,体质指数(23.1±2.6)kg/m2;手法组(采用传统Flynn闭合复位)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52.1±12.7)岁(范围26~75岁),左侧18例、右侧16例,体质指数(23.4±2.3)kg/m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在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外展角、后倾角以及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手术前后的外展角、后倾角及末次随访股骨颈短缩程度与Harris髋关节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辅助组与手法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基线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6例随访时间平均20.4个月(范围12~29个月),辅助组骨折愈合时间(5.0±0.9)周,手法组(4.9±0.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61例(92%)合并股骨头后倾,其中30例(46%)后倾角>10°;辅助组术前外展角、后倾角与手法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术后外展角、后倾角(1.8°±3.1°、1.2°±3.0°)均低于手法复位组(13.7°±6.5°、6.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P<0.001;t=-7.42,P<0.001)。辅助组末次随访短缩程度(1.4±2.1)mm及术后股骨颈中度、重度短缩发生率(0、3.1%)均低于手法组[(8.1±4.8)mm、38.2%、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91.1±4.5)分高于手法组(85.5±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01)。术后外展角、股骨颈短缩程度与Harris评分均具有负相关(r=-0.55,P<0.001;r=-0.74,P<0.001)。辅助组1例术中临时固定克氏针断裂,2例Schanz钉复位过程中松动、退钉。术后3例(辅助组1例、手法组2例)分别为术后18、18、24个月发生股骨头坏死,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论采用Schanz钉结合顶棒技术复位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固定治疗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可有效矫正术前外展角、后倾角,降低术后股骨颈短缩程度等特点,早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牵引术 骨折闭合复位
原文传递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颈中重度短缩的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林东泽 陈培生 +5 位作者 林朝晖 陈宾 郑科 郑舜泽 刘佳杰 林凤飞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2-958,共7页
目的探索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FNS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5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85例... 目的探索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FNS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5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85例,女50例;年龄51(42,57)岁,体重指数为22.6(20.9,24.2)kg/m^(2);骨折按Garden分型:Ⅲ型29例,Ⅳ型106例。观察短缩的情况,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侧别、体重指数、骨折类型、高能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断端皮质粉碎、复位质量(Garden指数)、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生中重度短缩的危险因素。结果135例患者术后获17.2(15.0,20.2)个月随访,均有不同程度股骨颈短缩,发生率为100%(135/135)。FNS固定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短缩4.2(2.6,7.7)mm。患者的短缩距离在术后3个月内持续加重,6个月内基本达稳定状态,6个月后较少发生持续性短缩。根据短缩距离分为轻度短缩组(<5 mm,76例)和中重度短缩组(≥5 mm,59例)。末次随访时轻度短缩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91.7±2.3)分显著高于中重度短缩组(87.9±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短缩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98.7%(75/76)与中重度短缩组98.3%(58/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生中重度短缩主要危险因素为骨折类型(GardenⅣ型)(OR=10.227,95%CI:1.845~56.693,P=0.008)、断端皮质粉碎(有)(OR=52.697,95%CI:9.870~281.352,P<0.001)、部分负重时间(<4周)(OR=0.168,95%CI:0.032~0.893,P=0.036)。结论FNS内固定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可能有较高股骨颈短缩发生率和髋关节功能下降,其主要危险因素是骨折类型(GardenⅣ型)、断端皮质粉碎、部分负重时间(<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危险因素 骨折固定术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原文传递
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表达水平的关系
11
作者 陈培生 陈宾 +3 位作者 林凤飞 林朝晖 林东泽 郑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8-818,共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骨髓炎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traps,NETs)表达水平的关系。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金黄色葡萄球菌 骨髓炎 AUREUS 表达水平
原文传递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劲松 林东泽 汪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7期762-763,共2页
目的观察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1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埋头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31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埋头空心钉固定髁间骨折块,分别于肱骨... 目的观察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1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埋头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31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埋头空心钉固定髁间骨折块,分别于肱骨外侧柱后外侧、内侧柱内侧放置合适长度的接骨板。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6~36个月,平均16.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1.47周。末次随访时HHS评分平均89.28分,优16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09%。1例术后发生异位骨化,肘关节屈伸活动明显受限,术后半年取出内固定进行肘关节松解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2例术后出现尺神经卡压症状,取出内固定后缓解。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埋头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显露充分、固定牢靠,且有利于术后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埋头空心钉 双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闭合性跟骨骨折经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宾 郑科 +4 位作者 黄涛 陈培生 林朝晖 林东泽 林凤飞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4-820,共7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8例(139足)经外侧扩大"L"形切口行切... 目的探讨经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8例(139足)经外侧扩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3例(123足),女15例(16足);年龄24~79岁[(48.2±10.8)岁]。单侧117例,双侧11例。根据骨折线Sanders分型:Ⅰ型3足,Ⅱ型92足,Ⅲ型40足,Ⅳ型4足。根据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33足)和对照组(106足)。记录两组性别、年龄、侧别、骨折分型、合并骨折、糖尿病史、吸烟史、局部水疱、术前等待时间、植骨、引流、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次数、术后改善微循环治疗、术前及术后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吸烟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次数、术后改善微循环治疗、术后白蛋白、术后血红蛋白与术后切口并发症有一定的相关性(P均<0.05);性别、年龄、侧别、骨折分型、合并骨折、局部水疱、术前等待时间、植骨、引流、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后白细胞计数与术后切口并发症不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OR=3.51,95%CI 1.29~9.50,P<0.05)、吸烟史(OR=3.53,95%CI 1.34~9.30,P<0.0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次(OR=2.52,95%CI 1.04~6.10,P<0.05)及术后未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OR=2.97,95%CI 1.79~12.45,P<0.05)与术后切口并发症显著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史、吸烟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次、术后未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是闭合性跟骨骨折行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闭合性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伤口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