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与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林中矫 陈木莲 李雪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6期2040-2042,共3页
通过众多调查和研究表明护士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状况,以强迫、焦虑、抑郁、躯体化等为主。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经常超负荷工作,加之新医疗体制对护士产生的压力,而护士又多缺乏心理卫生知识等,这些... 通过众多调查和研究表明护士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状况,以强迫、焦虑、抑郁、躯体化等为主。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经常超负荷工作,加之新医疗体制对护士产生的压力,而护士又多缺乏心理卫生知识等,这些都构成了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本文相应提出了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学会自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等几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换药中纳米银抗菌敷料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中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4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中伤口换药采取纳米银抗菌敷料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Ⅲ型安尔碘纱条进行引流伤...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中伤口换药采取纳米银抗菌敷料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Ⅲ型安尔碘纱条进行引流伤口换药,研究组患者则采取纳米银抗菌敷料进行引流伤口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术后渗液减少时间、周围红肿消退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研究组伤口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术后渗液减少时间、周围红肿消退时间分别为(15.23±5.34)、(4.11±3.29)、(5.12±1.73)、(3.42±1.3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81±4.21)、(6.28±4.19)、(9.09±3.26)、(5.47±1.76)d,换药次数(9.05±3.26)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67±4.9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中采取纳米银抗菌敷料处理,不仅可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术后渗液减少时间、周围红肿消退时间,还可减少换药次数,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浅表脓肿 切开引流术 伤口换药 纳米银抗菌敷料
下载PDF
体表肿瘤拉钩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中矫 陈荣恒 谭家驹 《医疗装备》 2015年第17期10-11,共2页
目的:研制体表肿瘤手术专用拉钩,以达到节省人力成本,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的目的。方法:根据体表肿瘤手术显露需求自行设计体表肿瘤手术专用拉钩,由一个直径15 cm的圆形医用不锈钢材质支架,支架上装有6个用来固定多个拉钩... 目的:研制体表肿瘤手术专用拉钩,以达到节省人力成本,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的目的。方法:根据体表肿瘤手术显露需求自行设计体表肿瘤手术专用拉钩,由一个直径15 cm的圆形医用不锈钢材质支架,支架上装有6个用来固定多个拉钩部的固定柱,每个所述拉钩部具有带调节孔的长柄及连接所述长柄的钩头组成,灵活使用于身体各个部位体表肿瘤手术,根据切口的大小,选择钩头的数量,并调整拉力,让肿瘤充分暴露,使一个医生就能顺利完成手术。结果:体表肿瘤手术专用拉钩易于固定和调节术野,不需要助手协作,一名医生即可完成手术。结论:经使用体表肿瘤手术专用拉钩证明,专用拉钩较传统拉钩能有效的减小切口长度,又能充分的显露术野和有效止血,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人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钩 设计 体表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非住院条件下小面积皮肤真皮层损伤创面的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
4
作者 林中矫 冯祥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80-82,共3页
背景:真皮层损伤创面的常规换药方法需要天天换药,容易造成医源性再损伤,从而延长创面愈合时间,而且换药时患者疼痛明显,创面出血多,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目的:探讨真皮层损伤的门诊患者的创面在非住院条件下的促愈换药方法。方法... 背景:真皮层损伤创面的常规换药方法需要天天换药,容易造成医源性再损伤,从而延长创面愈合时间,而且换药时患者疼痛明显,创面出血多,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目的:探讨真皮层损伤的门诊患者的创面在非住院条件下的促愈换药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门诊换药的皮肤真皮层损伤患者54例,所有患者的创面面积为1%-2%,根据创面的深浅和处理方法不同,分成4组:真皮基质治疗浅II度组和真皮基质治疗深II度组清创后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早期一次性覆盖,如果真皮基质敷料无移位、粘贴良好、无积液、无感染则中途不再需要换药;聚维酮碘治疗浅II度组和聚维酮碘治疗深II度组清创后外涂抹聚维酮碘乳膏后包扎,每隔一两天换药,直至伤口愈合。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间、换药疼痛、创面出血、色素沉着及瘢痕组织增生等。结果与结论:真皮基质治疗组换药时无痛或疼痛程度轻微,无出血或出血少;换药次数较聚维酮碘乳膏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创面的愈合时间较聚维酮碘乳膏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创面愈合后无色素或轻微色素沉着,不留或少留瘢痕。聚维酮碘乳膏治疗组换药时出血多、疼痛、换药次数多、愈合时间长,色素及瘢痕明显。提示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治疗小面积皮肤真皮浅层和深层损伤的创面,可减少换药次数,加快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增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层损伤 换药 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 门诊患者
下载PDF
使用包皮去除环行成人包皮环套术(附138例报告)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文峰 李棠煊 +5 位作者 刁伟霖 叶珊 邓莉菲 邝丽冰 罗建武 林中矫 《广州医药》 2002年第4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包皮去除环在成人包皮环套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8例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患者应用GMSDS 2包皮去除环行包皮环套术 ;同期行 6 3例传统包皮环切术。结果 :包皮环套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传统环切术组短 ;环套术组出... 目的 :探讨包皮去除环在成人包皮环套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8例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患者应用GMSDS 2包皮去除环行包皮环套术 ;同期行 6 3例传统包皮环切术。结果 :包皮环套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传统环切术组短 ;环套术组出现 1例内板脱落出血 ,环切组术后早期出血 2例 ,1例包皮血肿。环套组 7天拆环后 7例出现包皮肿胀内外板裂开。环套组愈合后 ,包皮对称良好 ,切缘整齐美观 ,无线头反应。结论 :成人包皮环套术术时短 ,术中出血少 ,患者较痛苦轻 ,术后外形美观 ,无线头反应 ,远期效果理想 ,应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去除环 包皮环切术 包茎 包皮过长
下载PDF
标准化分诊应对门诊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罗玉英 林中矫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4期3157-3158,共2页
目前,国内尚无明确的病情分诊流程标准,根据我院实际工作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病情分诊标准。从简单的按疾病分诊,转变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了最佳的就诊流程,对发热病人及时引导进入发热门诊... 目前,国内尚无明确的病情分诊流程标准,根据我院实际工作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病情分诊标准。从简单的按疾病分诊,转变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了最佳的就诊流程,对发热病人及时引导进入发热门诊,眼科等特殊科室及时提供保护措施,防止院内发生非病因素导致的意外。保证所有就诊患者的利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分诊 安全
下载PDF
威利坦与弹力袜治疗慢性静脉机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文军 邝丽冰 +1 位作者 罗建武 林中矫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3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 研究威利坦和弹力袜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机能不全(CVI)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08例下肢水肿的CVI患者随机平行分为威利坦组、弹力袜组和综合治疗组,经12周的治疗观察,记录病人的临床表现、测量患肢小腿容积变化作为指标进行... 目的 研究威利坦和弹力袜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机能不全(CVI)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08例下肢水肿的CVI患者随机平行分为威利坦组、弹力袜组和综合治疗组,经12周的治疗观察,记录病人的临床表现、测量患肢小腿容积变化作为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及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结果均在检验项目质控的正常值范围内(差值DELTA);主观I临床表现都有明显改善,综合治疗组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威利坦或弹力袜组(P<O.001);患肢小腿容积均随治疗期的延长而缩小,水肿减退。弹力袜治疗早期即充分发挥疗效;而口服威利坦则是逐步减轻水肿,在试验后期达最佳疗效;综合治疗组早中后期疗效都显著且持续稳定(P<0.001)。结论 本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威利坦和弹力袜治疗CVI都是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深静脉机能不全 威利坦 弹力袜
下载PDF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临床诊断和病因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荣恒 曾志超 林中矫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187-188,共2页
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分析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从而提高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2-2008年的94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具有以下特点:有低热病史,... 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分析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从而提高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2-2008年的94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具有以下特点:有低热病史,淋巴结肿大,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误诊,病理组织结构变化复杂。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病因多种,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只能提供诊断的线索,病理检查或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才是确诊病因的惟一依据。结论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的进一步了解有利于淋巴结肿大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增生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